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入路与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创伤、术后恢复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学扬 王德桂 +3 位作者 杨建华 饶海军 朱智奇 高梁斌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对比经皮入路与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创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4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经皮组与椎旁组各42例,经皮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技术内... 目的对比经皮入路与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创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4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经皮组与椎旁组各42例,经皮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技术内固定,椎旁组采用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技术内固定,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清创伤分子[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影像学指标(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比值、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功能(ODI评分),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皮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椎旁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高于椎旁组(P<0.05),但经皮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或短于椎旁组(P<0.05);手术后当天,两组血清Myo、CK、LDH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但经皮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椎旁组(P<0.05);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两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P<0.05),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各随访时间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严重感染、内固定松动、腰椎术后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腰椎骨折行经皮入路或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经皮入路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经皮 椎旁肌入路 弓根钉棒内固定 术后恢复
下载PDF
经皮微创入路与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海波 李亚龙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752-1755,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入路与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82例,按不同术式分为经皮组(经皮微创入路,40例)和Wiltse组(Wiltse椎旁肌入路,42例)。统计...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入路与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82例,按不同术式分为经皮组(经皮微创入路,40例)和Wiltse组(Wiltse椎旁肌入路,42例)。统计2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等)、疼痛程度、脊椎功能等。结果经皮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Wiltse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Wilts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经皮组患者术后1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明显低于Wilts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经皮组患者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低于Wilts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伤椎Cobb′s角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但经皮组术后1周伤椎Cobb′s角高于Wilts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椎旁肌入路具有术中透视少、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伤椎矫正恢复好等优点,更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 Wiltse椎旁肌入路 单节段胸腰段骨折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椎旁肌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并不全脊髓损伤的疗效
3
作者 张华 母心灵 +2 位作者 陈金华 潘玉林 郭小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3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经椎旁肌入路后路内固定术与术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2007-01~2009-12收治的2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手术及术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发现椎体高度、椎间隙宽度恢复大于90%,... 目的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经椎旁肌入路后路内固定术与术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2007-01~2009-12收治的2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手术及术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发现椎体高度、椎间隙宽度恢复大于90%,椎弓根钉位置良好。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2个级别。1a随访结果表明,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高度、椎间隙宽度丢失小于10%。结论后路经椎旁肌入路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后方韧带结构完整的胸腰段爆裂骨折并不全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恢复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爆裂骨折 椎旁肌入路 脊髓损伤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传统入路与椎旁肌入路对多裂肌影响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戴章生 陈守勃 庄洵荣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0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两种方法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12月于该院手术取出胸腰椎骨折(该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且未进行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36例,其中经椎旁肌入路16例...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两种方法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12月于该院手术取出胸腰椎骨折(该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且未进行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36例,其中经椎旁肌入路16例,传统正中后入路2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后多裂肌的肌萎缩情况。结果传统入路组与椎旁肌入路组均出现不同程度肌肉萎缩,但椎旁肌入路组出现明显多裂肌肌萎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入路具有入路简单、对多裂肌影响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 椎旁肌入路 传统 胸腰骨折
下载PDF
椎旁肌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疗效探讨
5
作者 邬亚明 尹毅 +1 位作者 单辉强 黄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期54-55,5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经椎旁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本院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57例,随机选取22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35例接受结合...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经椎旁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本院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57例,随机选取22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35例接受结合椎旁肌入路的手术治疗,临床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围术期疗效观察,发现经椎旁肌入路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射线暴露次数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2年6月,共55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9个月(24~36个月),随访患者的骨折椎体均获得良好愈合,未发生椎体高度进行性丢失,无骨水泥的移位,两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结合椎旁肌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椎体成形技术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成形术 椎旁肌入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经椎旁肌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东生 汤晓正 +3 位作者 熊龙 凌蒙 李经党 严亮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无须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其中经椎旁肌入路16例(经椎旁肌入路组),传统正中后入路22例(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无须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其中经椎旁肌入路16例(经椎旁肌入路组),传统正中后入路22例(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相关影像指标(Cobb角改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手术均顺利,所有患者均随访12~1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融合。椎旁肌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均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3d椎旁肌入路组疼痛程度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均P<0.05),术后1周2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入路具有入路简单、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入路 胸腰骨折 弓根钉棒系统 内固定
下载PDF
椎旁肌入路置钉联合后正中椎板剥离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安彬 莫开胜 廖启云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2期224-225,共2页
目的研究椎旁肌入路置钉联合后正中椎板剥离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8年2月治疗的3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龄(38.69±5.32)岁,均采用椎旁肌入路置钉联合后正中椎... 目的研究椎旁肌入路置钉联合后正中椎板剥离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8年2月治疗的3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龄(38.69±5.32)岁,均采用椎旁肌入路置钉联合后正中椎板剥离减压手术治疗。平均随访(29.76±3.65)月,记录术后VAS评分、后凸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采用ASIA分级评价脊髓损伤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37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8.87±22.82) min,出血量(287.76±48.87) ml,住院(13.31±3.76) d;术后7 d、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高于术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SIA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压疮,无神经损伤加重、螺钉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椎旁肌入路置钉联合后正中椎板剥离减压手术的创伤小,减压、内固定效果优良,是可靠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入路置钉 后正中板剥离减压 胸腰骨折 脊髓损伤
下载PDF
经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取出术临床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偲茂 熊小明 邓轩赓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502-1504,共3页
目的 研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12月,52例患者分为两组行内固定取出术.分别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VAS、ODI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 目的 研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12月,52例患者分为两组行内固定取出术.分别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VAS、ODI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9.2±5.6)min,手术出血量(68.0±14.9)ml,术后第3个月VAS、ODI评分分别为(1.6±0.4)、(16.8±5.9).经后正中入路平均手术时间(59.2±7.9)min,手术出血量(115.0±12.4)ml,术后第3个月VAS、ODI评分分别为(2.2±0.6)、(22.8±3.4),术后无皮下血肿、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两组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内随访VAS和ODI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及末次随访VAS、ODI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内固定术具有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腰背肌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但较长时间随访腰背肌功能仍恢复不佳,可能与创伤后内固定术损伤脊柱核心稳定性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胸腰骨折 内固定取出术
下载PDF
经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袁贤赟 吴骏 +1 位作者 刘伟 赖蔚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4期85-87,90,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最佳显露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经...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最佳显露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从Cobb角矫正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觉程度等方面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及未次随访显示,两组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腰背肌锻炼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中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椎旁肌入路 传统后正中
下载PDF
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改良椎旁肌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文锋 牛丰 +1 位作者 吴权 王科艇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8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改良椎旁肌入路手术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改良...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改良椎旁肌入路手术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改良椎旁肌入路开展手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开展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bb角、Frankel分级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及6个月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时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手术部位血肿、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经改良椎旁肌入路手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相似,但经改良椎旁肌入路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疼痛感更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脊髓损伤 改良椎旁肌入路 后正中 并发症
下载PDF
椎旁肌入路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海波 罗林 +3 位作者 林强 黄炳良 杨强 刘明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22期5190-5191,共2页
对22例无须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其中经椎旁肌入路12例(经椎旁肌入路组),传统正中后入路10例(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相关影像指标(Cobb角改变、椎体前... 对22例无须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其中经椎旁肌入路12例(经椎旁肌入路组),传统正中后入路10例(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相关影像指标(Cobb角改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手术均顺利,所有患者均随访12~1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融合.椎旁肌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均P< 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3d椎旁肌入路组疼痛程度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均P<0.05),术后1w2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椎旁肌入路具有入路简单、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入路 胸腰骨折 弓根钉棒系统
下载PDF
经椎旁肌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椎骨折手术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小兵 李义强 +1 位作者 方晔 何国雄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22期124-125,共2页
目的:分析经椎旁肌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胸腰椎骨折手术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选择椎旁肌入路,对照组选择传统后正中入路,比... 目的:分析经椎旁肌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胸腰椎骨折手术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选择椎旁肌入路,对照组选择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虽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大(P>0.05)。就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及疼痛指数而言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入路微创小切口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手术中,不仅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还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指数,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手术 椎旁肌入路 微创小切口
下载PDF
经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价值探讨
13
作者 张宝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7期0252-0252,共1页
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治疗,探讨其手术的效果。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其中45例采用传统手术入路,45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 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治疗,探讨其手术的效果。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其中45例采用传统手术入路,45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手术疗效明显更好,P<0.05。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更加安全有效,可予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椎旁肌入路 传统后正中 治疗 胸腰骨折
下载PDF
经椎旁肌入路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梅汉尧 贾海升 +2 位作者 林俊桂 吴卫源 翁志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21期128-129,共2页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入路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科对56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植骨重建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手术(设为观察组),同期有49例胸...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入路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科对56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植骨重建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手术(设为观察组),同期有4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设为对照组),术后均安排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住院天数等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观察组患者的脊髓功能优良率为83.93%,对照组为57.14%,观察组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椎管侵占率及Cobb角度均手术前有显著下降,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程度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椎管侵占率、Cobb角度、伤椎前缘高度改善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椎旁肌入路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入路 弓根植骨 胸腰骨折
下载PDF
经椎旁肌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冯育旻 张卫东 《临床医药实践》 2012年第12期921-923,共3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2年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102例,分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肌间隙入路组)51例和后正中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传统切开组)51例。记录...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2年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102例,分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肌间隙入路组)51例和后正中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传统切开组)5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等指标。结果:治疗胸腰椎骨折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与后正中入路组比较,椎体塌陷矫正率、后凸(Cobb角)纠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减少了椎旁肌的骨性剥离,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切口内残腔体积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轻术后慢性腰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后正中 胸腰骨折
下载PDF
经椎旁肌入路手术治疗68例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韩玉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2期2966-2967,共2页
目的研究观察使用经椎旁肌入路手术对于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诊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68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实施椎旁肌入路术式。另选择2012年4月前68例采用传统入路术式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 目的研究观察使用经椎旁肌入路手术对于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诊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68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实施椎旁肌入路术式。另选择2012年4月前68例采用传统入路术式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式术后情况以及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者卧床时间(10.0±2.5)d和术中出血量(90.5±30.1)mL明显低于对照组(26.0±3.5)d、(280.1±3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和引流管置放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24.2±0.7)分,而对照组为(18.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bb角的矫正率和椎体塌陷的矫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椎旁肌入路术式,优点多、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入路手术 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椎旁肌入路胸腰椎内固定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黄海翔 刘丙科 +1 位作者 邱春云 苏中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23期44-45,共2页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入路胸腰椎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其病房号码的单双数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给予治疗组经椎旁肌入路治疗,给予对照组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入路胸腰椎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其病房号码的单双数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给予治疗组经椎旁肌入路治疗,给予对照组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手术指标、随访结果以及术前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下地时间、腰背肌锻炼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29.25、4.62、21.84、12.04,P<0.05)。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两组患者经过X线检查,均未产生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治疗组术前VAS评分为(5.34±1.23)分,对照组为(5.45±1.34)分;治疗组术后7 d VAS评分为(3.12±1.01)分,对照组为(4.65±1.98)分;治疗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1.27±1.03)分,对照组为(2.69±1.32)分。治疗组术后7 d及1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椎旁肌入路治疗能够优化各种手术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降低其术后VA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胸腰内固定 椎旁肌入路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对脊柱骨折患者伤椎恢复及疼痛的影响
18
作者 刘朋 刘铭玥 +2 位作者 薛博琼 梁兵鑫 胡三保 《中国医药》 2024年第7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对脊柱骨折患者伤椎恢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对脊柱骨折患者伤椎恢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棘突旁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度、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状况、Cobb′s角、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创伤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短于对照组,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01)。术后3 d、3个月,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14.0±1.3)cm比(11.7±1.2)cm、(15.4±1.7)cm比(12.8±1.3)cm]、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obb′s角均小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术后3 d,观察组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中使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临床疗效更佳,具有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和恢复快的特征,且有助于患者伤椎恢复,减少疼痛,促进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间隙弓根螺钉内固定 疼痛程度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19
作者 金耀 卢慧 +3 位作者 姜为民 王根林 邹俊 陈洁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6.8岁(19~67岁)。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4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病人纳入经肌间隙入路组,35例采用经皮入路的病人纳入经皮入路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住院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以及螺钉置入精确度。结果病人获得(16.1±4.2)月(12~28个月)随访。经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经皮入路组[(114.00±48.56)min vs.(153.29±52.46)min],住院总时间显著多于经皮入路组[(12.92±4.97)d vs.(10.40±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肌间隙入路组的螺钉置入精确度:Ⅰ级128钉,Ⅱ级13钉,Ⅲ级3钉;经皮入路组为:Ⅰ级177钉,Ⅱ级22钉,Ⅲ级1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在手术时间更有优势,后者在住院总时间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弓根螺钉内固定 微创治疗 间隙 经皮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变指数的影响
20
作者 周江山 储旭东 +3 位作者 罗岳 李存宽 沈斌 钱华钧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变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海东市平安区中医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与B组...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变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海东市平安区中医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与B组,每组28例。A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跨伤椎常规置钉治疗,比较两组基本手术指标、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命质量。结果A组下床活动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IVW均高于术前,Cobb角、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A组椎体前缘高度、IVW高于B组,Cobb角、ODI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脊柱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间隙 置钉 内固定 脊柱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