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旁肌群磁共振成像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理筋手法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辉 潘宝燕 +1 位作者 管然祺 亓立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群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评估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4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均给予理筋手法治疗,采用椎旁肌群MRI影像学测定椎旁肌... 目的探讨椎旁肌群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评估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4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均给予理筋手法治疗,采用椎旁肌群MRI影像学测定椎旁肌相对横截面积(RCSA)和脂肪信号分数(FSF),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总RCSA和总FSF在理筋手法治疗效果中的评估价值。结果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RMDQ)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共有34例治疗显效,52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5.44%;无效患者治疗前后多裂肌总RCSA差值和总FSF差值均低于有效患者(P<0.05),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竖脊肌总RCSA差值和总RCSA差值均低于有效患者(P<0.05);多裂肌总RCSA、多裂肌总FSF、竖脊肌总RCSA、竖脊肌总FSF评估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0.834、0.804和0.760,敏感性分别为79.36%(95%CI:0.512,0.897)、82.69%(95%CI:0.517,0.952)、75.64%(95%CI:0.457,0.890)和70.21%(95%CI:0.403,0.847);特异性分别为71.25%(95%CI:0.413,0.857)、78.69%(95%CI:0.563,0.942)、70.25%(95%CI:0.410,0.820)和59.36%(95%CI:0.393,0.806)。结论椎旁肌群MRI影像学可用于定量评估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对于指导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磁共振成像 椎旁肌群 理筋手法
下载PDF
L3椎旁肌群指数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凯韬 李志伟 +2 位作者 顾埮钜 陈帅 金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8-863,共6页
目的 探讨L3椎旁肌群指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相关性以及如何将该指标运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2年11月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进行腰椎椎体CT平扫+重建及骨密度测定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73名... 目的 探讨L3椎旁肌群指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相关性以及如何将该指标运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2年11月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进行腰椎椎体CT平扫+重建及骨密度测定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73名患者,采集患者L3椎体层面椎旁后肌群(多裂肌和竖脊肌)及腰大肌(椎旁前肌群)面积,计算出L3水平的椎旁肌群指数、腰大肌指数(psoas muscle index, PMI),并根据双能DXA骨密度仪测出的T值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非骨质疏松症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椎旁肌群指数、PMI与BMD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椎旁肌群指数和PMI预测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结果 在BMD中,椎旁肌群指数与腰大肌指数均与其呈显著相关(椎旁肌群指数:L1 r=0.595,L2 r=0.549,L3 r=0.653,L4 r=0.661,L_(1~4)r=0.692,股骨颈r=0.575;腰大肌指数:L1 r=0.551,L2 r=0.508,L3 r=0.576,L4 r=0.569,L_(1~4)r=0.614,股骨颈r=0.474;P均<0.001)。骨质疏松症患者椎旁肌群指数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椎旁肌群指数(AUC:0.813)诊断准确率优于PMI(AUC:0.784)。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椎旁肌群在不断改变,对于已完善腰椎CT的患者,L3椎旁肌群指数以及PMI和BMD显著相关,且椎旁肌群指数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方面优于PMI,故运用椎旁肌群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临床医生诊断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群指数 腰大指数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初发腰腿痛年轻人群中腰椎间盘退变与椎旁肌群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喻亮 邹三明 王辉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8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索初发腰腿痛年轻人群中腰椎间盘退变与椎旁肌群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诊治的3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析对比正常人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之间椎旁肌肉群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实验组多裂肌的MVr明显低于对... 目的探索初发腰腿痛年轻人群中腰椎间盘退变与椎旁肌群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诊治的3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析对比正常人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之间椎旁肌肉群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实验组多裂肌的MVr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多裂肌的M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腰大肌和最长肌的MVr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椎间盘退变分级与脂肪浸润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椎间盘退变分级与脂肪浸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椎旁肌肉群的MVr与椎间盘退变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腰大肌r=0.621,P<0.05;多裂肌r=0.632,P<0.05,最长肌r=0.521,P<0.05),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椎旁肌肉群的MVr与脂肪浸润之间存在低度相关性(腰大肌r=0.207,P<0.05;多裂肌r=0.276,P<0.05,最长肌r=0.29,P<0.05)。椎间盘退变与脂肪浸润分级之间无相关性(r=-0.112,P>0.05)。结论腰间盘突出患者的腰大肌、多裂肌及最长肌与椎间盘退变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其中多裂肌最为重要。椎间盘退变与脂肪浸润分级之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群 脂肪浸润 间盘突出
下载PDF
椎旁肌群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彭明学 王自鸿 +1 位作者 张桂通 王超群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群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相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随机纳入60例于我科就诊的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患者,均予以腰椎MRI检查,获取腰椎各节段的T2加权像横截面图像... 目的探讨椎旁肌群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相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随机纳入60例于我科就诊的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患者,均予以腰椎MRI检查,获取腰椎各节段的T2加权像横截面图像,测量多裂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相对横截面积(Relative cross-sectional area,RCSA)和脂肪浸润程度(Degree of fat infiltration,DFF),椎间盘突出程度采用Pfirrmann标准进行分级。统计相关测量数据,并采用Spearman系数进行椎旁肌群RCSA和DFF值与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腰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越高,多裂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RCSA值越低、DFF值越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多裂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RCSA值均与椎间盘突出程度呈较强的相关性(P<0.01),DFF值则与之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椎旁肌群的退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密切相关。其中,多裂肌、腰大肌和最长肌的相对横截面积与其呈较强的相关性,而脂肪浸润程度则与之呈中等程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突出 Pfirrmann分级 椎旁肌群 脂肪浸润 横截面积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初发腰腿痛年轻人群中腰椎间盘退变与椎旁肌群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晨 田野 +3 位作者 沈晓龙 曹鹏 王新伟 袁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寻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腰椎旁肌肉群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包括患者组27例,为首次发生腰腿痛或未经过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年龄(22.33±1.64)岁;对照组25人,平均年龄(22.16±1.60)岁,为来院体检的健康... [目的]探寻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腰椎旁肌肉群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包括患者组27例,为首次发生腰腿痛或未经过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年龄(22.33±1.64)岁;对照组25人,平均年龄(22.16±1.60)岁,为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全部研究对象接受磁共振检查,按Pfirrmann标准对退变椎间盘进行分级,并在T2相上测量椎旁肌群与相应节段椎体间的横截面积比(MVr),脂肪浸润情况。[结果]患者组中的多裂肌群显著小于对照组(P=0.046),而最长肌、腰大肌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患者组中的脂肪浸润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患者组中,脂肪浸润等级与椎间盘退变等级之间并不存在线性相关联系。椎旁肌群的MVr与椎间盘退变等级之间存在着中等的线性相关联系。[结论]腰椎多裂肌、最长肌、腰大肌与椎间盘突出程度之间存在着中等联系,其中多裂肌可能更为重要。椎间盘患者组中的腰椎旁肌群有更明显的脂肪浸润,然而脂肪浸润与椎间盘突出之间可能并不存在线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群 脂肪浸润 间盘突出
原文传递
躯干肌在腰椎稳定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50
6
作者 刘邦忠 李泽兵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腰背痛 椎旁肌群 腹部 躯干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