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行性腰椎后凸术后椎旁肌肉功能变化的sEMG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易向东 刘旭 +1 位作者 赵光辉 陈小龙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后凸畸形(degenerative lumbar kyphosis,DLK)术后椎旁肌肉功能的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变化。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24例DLK患者,均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设为观察...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后凸畸形(degenerative lumbar kyphosis,DLK)术后椎旁肌肉功能的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变化。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24例DLK患者,均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配对的24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手术前、术后3个月时,按静息状态、伸展躯干状态进行sEMG分析,记录椎旁肌平均肌电值(average EMG,AEMG),抬物保持状态下进行sEMG分析,记录平均功率频率斜率(mean power frequency slope,MPF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的静息状态AEMG显著低于术前,且两个时间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伸展躯干状态AEMG显著高于术前,但两个时间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抬物保持状态MPFs显著低于术前,但两个时间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K患者术前静息状态下椎旁肌肉异常激活,伸展时活动能力降低,抬物保持时抗疲劳能力下降,手术够改善椎旁肌肌做功效率以及抗疲劳性,但与正常状态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后凸 椎旁肌肉功能 表面肌电信号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分析腰椎滑脱术后椎旁肌功能
2
作者 张晓 唐娟 +1 位作者 贾云超 阮智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检测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椎旁肌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检测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椎旁肌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43例符合标准的患者设为DLS组,40例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测定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椎旁肌的均方根(rootmean square,RMS)及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在保持静止站立状态时,DLS组术后椎旁肌RMS值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抬物伸展动作中,DLS组术前椎旁肌的RMS值明显高于术后(P<0.05),术前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但术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抬物保持过程中,DLS组术前椎旁肌M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LS患者存在明显腰椎旁肌无力及疲劳状况,sEMG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显著改善了患者椎旁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滑脱 后路腰间融合术 表面肌电图 肌神经肌肉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