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1
作者 李忠 尹祖昌 +3 位作者 闫菁辉 王铁铸 孟宪卿 王清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137例,L223例,L1121例,L1235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行椎弓根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上关节突外缘垂直线与横突平分线交点(Magerl法)定位椎弓根钉。观察组患者给予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钉。对比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骨代谢、骨愈合、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低于对照组[(9.8±2.9)°vs(13.5±3.0)°。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高于观察组[(14.2±3.4)%vs(8.6±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骨钙素(BG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19.23±6.34)μg/L vs(182.54±5.17)μg/L、(112.72±2.18)μg/L vs(93.67±2.69)μg/L、(7.52±0.36)μg/L vs(4.21±0.14)μg/L。P<0.05]。观察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07.58±4.25)μg/L vs(92.12±4.19)μg/L、(296.57±8.04)μg/L vs(237.28±7.82)μg/L。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指标均低于对照组[(1.20±0.27)μg/L vs(1.52±0.51)μg/L、(1.06±0.14)μg/L vs(1.35±0.28)μg/L、(0.98±0.27)μg/L vs(1.19±0.42)μg/L。P<0.05]。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除第1天观察组肿胀程度高于对照组外[(3.88±0.54)分vs(3.31±0.43)分。P<0.05],其他不同时间对照组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降低患者的伤椎高度、Cobb角,提高骨代谢,降低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促进骨愈合,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 骨代谢 COBB角 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 弓根技术 胸腰骨折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轴心线与椎板外缘夹角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余霄 庞清江 俞光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8-482,共5页
目的测量腰椎的椎弓根轴心线与椎板外缘所成的夹角,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计算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测量100例成人志愿者和15具成人尸体腰椎标本的椎弓根轴心线与椎板外缘夹角。结果志愿者的X线片上所测夹角L1~5分别为90.7°&#... 目的测量腰椎的椎弓根轴心线与椎板外缘所成的夹角,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计算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测量100例成人志愿者和15具成人尸体腰椎标本的椎弓根轴心线与椎板外缘夹角。结果志愿者的X线片上所测夹角L1~5分别为90.7°±3.0°,92.8°±3.0°,94.6°±2.3°,96.6°±2.6°,100.5°±3.2°;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尸体标本上所测夹角分别为89.8°±3.3°,91.9°±2.7°,93.8°±2.4°,95.1°±2.4°,99.2°±3.6°,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左右侧无显著差异(P>0.05)。X线片上与尸体标本上测量的L1、L2、L3的角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L4、L5的角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时将椎弓根螺钉按椎弓根轴心线与椎板外缘所成的夹角置入,可以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轴心线 椎板外缘 夹角 侧位片 弓根螺钉
下载PDF
椎旁椎板外缘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3
作者 蒙世远 吕良庆 韦向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67-468,共2页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r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少见的恃殊类型。由于其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均与中央型及后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关键词 椎板外缘入路 手术治疗 极外侧型 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以椎板外缘为参照标志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研究
4
作者 尤加省 庞清江 余霄 《现代实用医学》 2010年第7期751-753,共3页
目的探讨以椎板外缘为参照标志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椎板外缘为参照标志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疾患128例(置入椎弓根螺钉584枚),术前行CT检查,测量目标椎体椎弓根轴心线与椎板外缘夹角数据,术中参照椎板... 目的探讨以椎板外缘为参照标志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椎板外缘为参照标志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疾患128例(置入椎弓根螺钉584枚),术前行CT检查,测量目标椎体椎弓根轴心线与椎板外缘夹角数据,术中参照椎板外缘并依据CT测量的夹角数据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行CT检查评价置入螺钉的矢状角(SSA),并分级评估螺钉穿透椎弓根骨壁的程度。结果按唐天驷SSA分级标准,螺钉SSA优良率为95.4%(555/584);根据Laine等推荐标准,567枚(97.1%)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7枚(2.9%)螺钉穿透椎弓根骨壁,其中12枚螺钉穿透距离<2.0mm,5枚螺钉穿透距离2.0~4.0mm。均未出现因螺钉位置不当而引起的神经根损伤并发症。结论椎板外缘与椎弓根关系恒定,应用此标志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准确可行的方法,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椎板外缘
下载PDF
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9
5
作者 林海滨 张发惠 +6 位作者 郑晓晖 戴建辉 郑和平 吴献伟 李荣议 陈文煌 占鲤生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为MED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 0具成人尸体标本 ,测量下 3个腰椎棘突下缘点与下位椎板上缘距离、椎板间隙外缘点与后正中线、椎间盘与椎板下缘的距离及其生理成角。结果 L3 、L4、L5的棘突下缘点与下位椎板上缘关系及... 目的 为MED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 0具成人尸体标本 ,测量下 3个腰椎棘突下缘点与下位椎板上缘距离、椎板间隙外缘点与后正中线、椎间盘与椎板下缘的距离及其生理成角。结果 L3 、L4、L5的棘突下缘点与下位椎板上缘关系及其椎间盘与相应椎板下缘关系均有位于其上方、下方和持平 3种 ,椎板间隙外缘点距后正中线平均 1 1~ 1 5cm。矢状面上 ,L3、4、L4、5和L5S1椎间盘多呈 8 5°± 4°、 11°± 6 3°和 2 7 8°± 6 9°的头倾角 ;工作通道外展角 ,L3、4为 13°± 3°,L4、5为17°± 3 5°,L5S1为 2 8 8°± 6 3°。结论 棘突下缘点可作为MED手术切口中心点 ,工作通道放置角度应与椎间盘的生理倾角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间盘镜手术 应用解剖学 尸体标本 间隙外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