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管肿瘤切除后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分节段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晓滨 李德康 +4 位作者 吴珂 杨安强 邓世强 张孙富 陈俊臣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777-778,共2页
目的探讨椎管肿瘤切除后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分节段固定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8月,32例椎管肿瘤中18例行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并以钛网分节段固定。影像学研究通过术后复查X线片、CT等进行。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 目的探讨椎管肿瘤切除后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分节段固定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8月,32例椎管肿瘤中18例行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并以钛网分节段固定。影像学研究通过术后复查X线片、CT等进行。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4.6个月。16例患者均在术后1周内腰围保护下床活动,1例颈髓腹侧神经鞘瘤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1例圆锥畸胎瘤患者术后1个月可扶拐下地行走,其余患者出院时或痊愈或还有轻微局部疼痛或感觉障碍。所有患者术后复查影像学均未见脊柱失稳现象,植骨融合良好。结论此术式在切除椎管肿瘤时暴露充分,术后可重建椎管固定可靠,不限制脊柱活动度,减少术后脊柱不稳及加速退变等并发症,为摘除椎管内肿瘤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肿瘤 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 分节段固定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椎管内病变全椎板切除术中椎板棘突还纳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姜良磊 赵洪洋 +1 位作者 张方成 林洪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54-355,共2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病变全椎板切除术中椎板棘突还纳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并回访成功的28例椎管内病变的临床资料,术中还纳椎板棘突9例(观察组),未还纳19例(对照组)。根据术后MRI表现判定脊柱稳... 目的探讨椎管内病变全椎板切除术中椎板棘突还纳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并回访成功的28例椎管内病变的临床资料,术中还纳椎板棘突9例(观察组),未还纳19例(对照组)。根据术后MRI表现判定脊柱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术后随访1~6个月3例,6~12个月3例,>12个月3例;对照组术后随访1~6个月7例,6~12个月8例,>12个月4例。观察组术后脊柱失稳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84.2%,16/19;P<0.05)。结论椎管内病变全椎板切除术中椎板棘突还纳可以明显提高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病变 显微手术 脊柱稳定性 椎板棘突还纳
下载PDF
椎板棘突回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报告
3
作者 王强 张健海 田佳 《中医正骨》 2004年第5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椎板棘突回植术 外科治疗 间盘出症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椎板棘突复合块复位回植国产钛网板固定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
4
作者 尹德民 陈永珊 +3 位作者 王辉 李光远 周剑 王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4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椎板棘突复合块复位回植国产钛网板固定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39例行椎板棘突复合块复位回植国产钛网板固定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患者,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全部39例手术后均未出现椎板棘突复合体移位、塌陷、畸形... 目的探讨椎板棘突复合块复位回植国产钛网板固定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39例行椎板棘突复合块复位回植国产钛网板固定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患者,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全部39例手术后均未出现椎板棘突复合体移位、塌陷、畸形、椎管狭窄和不稳定,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未增加住院时间。结论椎板棘突复合块复位回植国产钛网板固定切除椎管内肿瘤术提高了椎管内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保证了椎管的解剖复位及脊柱的稳定,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未增加住院时间,可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肿瘤 椎板棘突复合体 国产钛网 管重建
下载PDF
基于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5
作者 李忠 尹祖昌 +3 位作者 闫菁辉 王铁铸 孟宪卿 王清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137例,L223例,L1121例,L1235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行椎弓根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上关节突外缘垂直线与横突平分线交点(Magerl法)定位椎弓根钉。观察组患者给予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钉。对比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骨代谢、骨愈合、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低于对照组[(9.8±2.9)°vs(13.5±3.0)°。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高于观察组[(14.2±3.4)%vs(8.6±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骨钙素(BG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19.23±6.34)μg/L vs(182.54±5.17)μg/L、(112.72±2.18)μg/L vs(93.67±2.69)μg/L、(7.52±0.36)μg/L vs(4.21±0.14)μg/L。P<0.05]。观察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07.58±4.25)μg/L vs(92.12±4.19)μg/L、(296.57±8.04)μg/L vs(237.28±7.82)μg/L。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指标均低于对照组[(1.20±0.27)μg/L vs(1.52±0.51)μg/L、(1.06±0.14)μg/L vs(1.35±0.28)μg/L、(0.98±0.27)μg/L vs(1.19±0.42)μg/L。P<0.05]。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除第1天观察组肿胀程度高于对照组外[(3.88±0.54)分vs(3.31±0.43)分。P<0.05],其他不同时间对照组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降低患者的伤椎高度、Cobb角,提高骨代谢,降低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促进骨愈合,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 骨代谢 COBB角 外缘定位 弓根技术 胸腰骨折
下载PDF
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的影像解剖学测量研究
6
作者 马仁财 马向阳 +4 位作者 邹小宝 付索超 邓琛府 陈钧麟 陈泽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1-258,共8页
目的使用CT影像解剖测量及数字三维重建探究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20例成人(男59例,女61例)的颈椎CT数据,使用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重切片及数据测量、三维重建及模拟置钉。测量数据包含枢椎椎板厚... 目的使用CT影像解剖测量及数字三维重建探究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20例成人(男59例,女61例)的颈椎CT数据,使用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重切片及数据测量、三维重建及模拟置钉。测量数据包含枢椎椎板厚度、高度及长度、棘突根部宽度、模拟的螺钉长度、螺钉内倾及头倾角度、椎板与矢状面的夹角。分析枢椎棘突椎板螺钉置钉的可行性。结果左右两侧的测量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枢椎椎板高度、厚度、长度以及棘突宽度、螺钉长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男性、女性的螺钉的头倾、内倾角度,以及椎板与矢状面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的钉道长度男性为(27.16±3.92)mm,女性为(23.90±4.25)mm,螺钉内倾角度为(61.88±6.93)°,螺钉头倾角度为(28.26±5.95)°。枢椎棘突椎板螺钉的钉道长度与椎板高度及下部厚度呈中等正相关,与椎板上、中部厚度呈强正相关。结论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在影像学解剖研究上是可行的,CT测量及计算机模拟置钉的结果为后续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脱位 新型枢螺钉 CT 解剖学
下载PDF
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技术在椎管肿瘤术中应用的对比性分析(附62例分析)
7
作者 王林 曾明慧 +2 位作者 何芳 徐昊 杨涛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04-308,320,共6页
目的分析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技术在椎管肿瘤术中临床应用的价值,探讨影响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愈合的可能原因和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治疗组主刀医师根据手术指征和患者意愿等因素采用不同术式的三组病例的住院时间、费用、... 目的分析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技术在椎管肿瘤术中临床应用的价值,探讨影响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愈合的可能原因和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治疗组主刀医师根据手术指征和患者意愿等因素采用不同术式的三组病例的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患者心理感受对比以及术后医从性差别对于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愈合和预后的影响。结果三组共计62例患者,在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间在椎管肿瘤切除后分别给予去椎板减压23例,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固定39例、其中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固定加自体骨屑植骨19例。随访12月以上椎板复位加自体骨屑回植19例中骨性愈合5例、死骨吸收3例、未愈合14例,后凸畸形1例,局部软组织疼痛2例;单纯椎板复位20例中骨性愈合5例、死骨吸收3例、未愈合15例,后凸畸形1例,局部软组织疼痛3例;去椎板减压患者2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疤痕黏连、其中椎管狭窄7例,局部疤痕骨化4例,轻度后凸畸形5例,局部软组织疼痛13例。结论椎板棘突复合体复位对于椎管肿瘤术后患者明显消除局部疤痕粘连形成,疼痛反应减少,对于脊柱畸形短时间内存在帮助。但是复位骨质愈合率低,断骨残端植骨有一定帮助,总体效果欠佳。患者从该术式明显获益,临床仍然需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棘突复位 管肿瘤 骨性愈合 脊柱稳定性 预后
原文传递
长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进行椎管重建在长节段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年华 袁辉纯 +7 位作者 何俊 曹武阳 袁敏 杨增 杨少波 周志伟 徐立新 冷海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437-439,443,共4页
目的 探讨长节段(≥4个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进行椎管重建在长节段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6例长节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术中采取长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复位+钛板... 目的 探讨长节段(≥4个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进行椎管重建在长节段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6例长节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术中采取长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复位+钛板钛钉固定的方法进行椎管重建。结果 肿瘤位于颈胸段3例,胸腰段1例,腰段1例,腰骶段1例。肿瘤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室管膜瘤3例,神经鞘瘤1例,脂肪瘤1例,畸胎瘤1例。术后随访2~7年,未见肿瘤复发,未见椎管狭窄,未见脊柱不稳及滑脱,部分椎板已骨性愈合。结论 对长节段椎管内肿瘤,采用长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方法进行椎管重建,手术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脊柱稳定性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肿瘤 显微手术 -复合体 管重建术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椎管疾病手术后自体椎板、棘突的复位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福兵 刁正文 +3 位作者 耿保伟 王海全 黄云华 陈礼刚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04-506,共3页
目的:对椎管内病变切除后行脊柱重建保持脊柱结构完整,避免椎板、棘突切除后脊柱的变形。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41例椎管病变,其中椎管内肿瘤35例,脊髓空洞症5例,血管畸形1例。采用整块切除、术后椎板、棘突复位固定,椎板、棘突... 目的:对椎管内病变切除后行脊柱重建保持脊柱结构完整,避免椎板、棘突切除后脊柱的变形。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41例椎管病变,其中椎管内肿瘤35例,脊髓空洞症5例,血管畸形1例。采用整块切除、术后椎板、棘突复位固定,椎板、棘突切除数1~12个,平均2.8个。结果:经术后1~4年随访,30例完全恢复正常,9例明显改善,2例好转,无1例加重,41例患者脊柱序列均正常,无1例脊柱畸形和椎体滑脱者。结论:椎板、棘突重建术方法简单可靠,可在脊椎脊髓神经外科手术中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脊髓神经外科 椎板棘突切除术 椎板棘突重建术
下载PDF
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何震宇 张功恒 +3 位作者 张亮 甘心荣 汪逃芳 唐本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2期65-68,72,共5页
目的探究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行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各15例。A组采用传统全椎板... 目的探究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行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各15例。A组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钛板内固定术,C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三组围手术期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JOA改善率、术后脊柱活动度。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性愈合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时间、术后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及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JOA评分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脊柱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腰椎冠状面侧屈、矢状面屈伸,胸椎冠状面侧屈、水平面旋转度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应用中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利于促进患者胸腰椎功能的恢复,且不影响术后脊柱活动度,对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肿瘤 复合体回植 螺钉固定 功能评分
下载PDF
基于脊柱三柱理论下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张功恒 汪逃芳 +4 位作者 何震宇 唐本雨 辛玉 徐文华 甘心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23年第36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胸椎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 目的 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胸椎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后路全椎板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神经功能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和脊柱稳定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脊柱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脊柱三柱理论下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康复,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疼痛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脊柱稳定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 回植 螺钉固定 管内肿瘤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椎板棘突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金国良 梁文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3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讨椎板棘突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技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5-03采用椎板棘突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技术治疗的6例椎管内肿瘤。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6~200 min,平均150.6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 目的探讨椎板棘突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技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5-03采用椎板棘突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技术治疗的6例椎管内肿瘤。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6~200 min,平均150.6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平均360 ml。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3.1个月。后方韧带复合体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6.8个月。术后X线片、CT扫描和三维重建检查显示椎管骨瓣复位良好,固定确切,无骨质缺损;MRI扫描显示椎管通畅,脊髓无受压情况,钛连接片及配套螺钉无伪影。结论采用保留棘突、椎板和后方韧带复合体,建立椎管骨瓣的方式打开椎管,完成椎管内病灶切除后将椎管骨瓣原位复位成形并固定,能较好地重建椎管的完整和脊柱的稳定性,并防止因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的瘢痕粘连对脊髓的影响,可避免后期医源性脊柱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肿瘤切除术 椎板棘突 后方韧带复合体 回植技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的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冀原 李超英 +5 位作者 郭科民 李宝琪 寇献彬 陈洪卫 王劲风 白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腰椎后路手术中,根据病变范围,应用自制的椎板限制性骨刀切取棘突椎板连接块,处理完椎管内病变后再将棘突椎板连接块原位回植,应用此术式治疗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腰椎后路手术中,根据病变范围,应用自制的椎板限制性骨刀切取棘突椎板连接块,处理完椎管内病变后再将棘突椎板连接块原位回植,应用此术式治疗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根据JOA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术前JOA评分8~16分,平均12.3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5min,出血量平均400ml,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4 ̄24个月,平均9.2个月,术后JOA评分25~29分,平均26.9分。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后均达到解剖复位,影像学动态观察无移位,无明显骨痂形成,未引起骨性椎管狭窄。50例术后平均3个月时达到骨性愈合,1例椎间隙感染,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再次行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时证实椎管内及椎管外粘连较轻,对二次手术没有造成困难。结论: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手术视野开阔,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后有利于脊柱的完整性与稳定性,防止了椎管内外组织的互通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块 回植术 骨刀
下载PDF
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章凯 吴增晖 +3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虹 王智运 麦小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在胸腰椎后路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3例患者(椎管内肿瘤患者8例,脑性瘫痪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35例)的带蒂棘突椎板行棘突内面纵形开槽,两侧椎板横形掰开,回植椎管成形。结果临床随访平均18个月,回...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在胸腰椎后路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3例患者(椎管内肿瘤患者8例,脑性瘫痪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35例)的带蒂棘突椎板行棘突内面纵形开槽,两侧椎板横形掰开,回植椎管成形。结果临床随访平均18个月,回植棘突椎板获得骨性融合,脊柱稳定性得到有效的保持,未发现椎管狭窄及椎管疤痕黏连压迫硬膜等手术后并发症。结论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可满足手术显露的要求,又保持了椎管的完整性,可以有效预防胸腰椎后路手术后疤痕增生黏连对椎管内脊髓神经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植 管成形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2
15
作者 顾勇杰 胡勇 +2 位作者 徐荣明 马维虎 赵红勇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1期1-3,6,共4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20±25)min;术中出血量为(675±105)ml。术后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3周保守治疗症状逐渐消失。2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JOA评分术前为(9.4±1.0)分,术后6个月为(14.6±1.3)分,JOA改善率为(68.2±9.2)%。X线片及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1.0)mm,术后6个月为(14.5±1.2)mm,椎管扩大率为(57.6±13.8)%。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在抬起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管扩大成形术 单开门 螺钉 侧块螺钉
下载PDF
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小波 林爱国 +1 位作者 唐宏图 何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43-244,共2页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先截取棘突椎板复合体,切除肿瘤后再将复合体原位回植并固定,恢复脊柱后柱解剖结构。结果14例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回植棘突椎板获得骨性融合,脊柱...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先截取棘突椎板复合体,切除肿瘤后再将复合体原位回植并固定,恢复脊柱后柱解剖结构。结果14例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回植棘突椎板获得骨性融合,脊柱稳定性得到有效的保持,未发现椎管狭窄及椎管瘢痕粘连压迫硬膜等手术后并发症。结论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既可满足手术显露的要求,又保持了椎管的完整性,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预防椎管内肿瘤手术后瘢痕增生粘连对椎管内脊髓神经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植 管成形 管肿瘤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带蒂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在椎管内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宜保 祝孟坤 +3 位作者 常晓盼 代耀军 周晓光 杨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7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在椎管内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09—2019-10治疗18例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应用超声骨刀经骨切开病变节段及上、下椎体棘突椎板复合体,以一侧棘上韧带为蒂掀开棘突椎板复合... 目的探讨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在椎管内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09—2019-10治疗18例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应用超声骨刀经骨切开病变节段及上、下椎体棘突椎板复合体,以一侧棘上韧带为蒂掀开棘突椎板复合体打开椎管,肿瘤切除后将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固定。术后观察患者的神经恢复情况,术后定期影像学复查了解截骨面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2个月,术后行X线、CT及MRI检查提示肿瘤无残留或原位复发,回植椎板位置良好,平均4.5个月回植椎板骨性愈合,未见继发医源性椎管狭窄、节段不稳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骨刀切开、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椎管,有助于重建脊柱的解剖结构,维护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肿瘤 超声骨刀 复合体 扳切除术 回植
下载PDF
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打压植骨内固定联合棘突椎板重建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6
18
作者 汤立新 宋应超 +4 位作者 付鹏军 蒋洪涛 张朝远 胡殿绪 欧阳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79-279,289,共2页
自2002年4月~2005年6月我们应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加棘突椎板重建的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后路减压复位 滑脱症 重建治疗 植骨内固定 弓根钉复位固定 植骨融合
下载PDF
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选荣 陆显祯 +2 位作者 苏松 袁川 杨云川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5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肿瘤术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总结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共1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铣刀卸下椎板,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住回植,予钛条钛钉固定,恢复椎管正常解剖...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肿瘤术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总结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共1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铣刀卸下椎板,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住回植,予钛条钛钉固定,恢复椎管正常解剖结构。结果所有病例未出现因铣刀卸下椎板,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固定而导致硬脊膜破损、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18个月,未见回植组织移位、塌陷、畸形愈合及椎管狭窄症。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钛条钛钉固定的方法简便、实用,有利于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肿瘤 复合体 原位回植 管成形
下载PDF
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金永 熊庆广 +2 位作者 陈关林 李雄 刘富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8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9~60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交...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9~60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7例。按AO分型,A2型3例,A3型17例,B2型3例,C1型3例,C2型5例。随访时行X线和CT检查,比较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Cobb角、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回植后的融合情况。结果 31均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8个月。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Cobb角及伤椎高度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术后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6例,D级10例,E级12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并维持椎体稳定,重建脊柱后柱结构,降低了术后椎管内瘢痕黏连和脊柱失稳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 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