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宗永 谭玉堂 +1 位作者 曾令成 陈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580-582,共3页
目的 探讨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28例,其中采用囊肿全切+交通孔封闭术治疗5例,囊肿部分切除+交通孔封闭术治疗17例,囊肿切开+带蒂竖脊肌... 目的 探讨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28例,其中采用囊肿全切+交通孔封闭术治疗5例,囊肿部分切除+交通孔封闭术治疗17例,囊肿切开+带蒂竖脊肌置入缝合术治疗6例。结果 术后随访5~72个月,平均51.6个月;症状完全消失18例,明显改善8例,无明显变化2例;术后复查脊椎MRI,仅1例复发。2例囊肿长度16 cm左右,术后出现较明显的脊柱后突畸形。结论 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建议采用囊肿全切+交通孔封闭术;若术中无法行囊肿全切或难以找到交通孔,则采用囊肿部分切除+交通孔封闭术或囊肿切开+带蒂竖脊肌置入缝合术,也是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 手术 疗效
下载PDF
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低场强MRI诊断 被引量:5
2
作者 靳国庆 李麦福 +5 位作者 宋冬喜 王丽华 王炎琦 张科 董红涛 孟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低场强MRI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临床及MRI表现特征,其中10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7例行X光平片或CT片检查。结果:本组病例发病于胸腰...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低场强MRI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临床及MRI表现特征,其中10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7例行X光平片或CT片检查。结果:本组病例发病于胸腰段8例,位于脊髓背侧9例,呈典型的椎管内硬脊膜外占位病变征象,囊肿的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或相近,上、下缘与硬脊膜外脂肪毗邻,上或下方邻近硬脊膜的显示,可为硬脊膜外囊肿的定位诊断提供有力的佐证,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相交通时,孔道区囊肿内可出现流空信号,可确定孔道的具体位置,为手术提供可靠可靠的依据。结论:MRI是目前评价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最佳影像学方法和首选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囊肿 间隙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伴出血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裘五四 余虹铃 郭晨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26-126,共1页
1 病例 患者女,39岁。因“双下肢感觉异常2年,加重伴双下肢乏力4月”于2007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近4月来解大小便不畅。否认家族史等异常。查体:慢性病容,T12平面以下感觉减退,膝腱反射降低,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肉萎缩,肌... 1 病例 患者女,39岁。因“双下肢感觉异常2年,加重伴双下肢乏力4月”于2007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近4月来解大小便不畅。否认家族史等异常。查体:慢性病容,T12平面以下感觉减退,膝腱反射降低,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肉萎缩,肌力Ⅲ级。腰椎MR示T11~L3段椎管内脊髓背侧长条状长T1长12不均异常信号,其内可见类圆形等信号结节影,病变两端与蛛网膜下腔略分离,脊髓圆锥略受压,相应椎管扩大,病灶向两侧椎间孔外延,未见明显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 蛛网囊肿 双下肢乏力 出血 下肢肌肉萎缩 异常信号 蛛网下腔 感觉异常
下载PDF
寰枢椎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1例报告
4
作者 曹永飞 赵筑川 彭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57-657,661,共2页
关键词 椎管内 蛛网囊肿 寰枢椎 右侧肢体无力 颈部不适 进行性加重 60岁 右上肢 患者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切除胸椎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志煌 江建 +5 位作者 徐佳佳 刘光炜 张宪彧 金刚 魏华华 吴国保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3期325-327,共3页
椎管内囊肿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硬脊膜外、硬脊膜下和脊髓内囊肿,硬脊膜髓外囊肿相对常见,占椎管内肿瘤的1%~3%[1],而脊髓硬脊膜下囊肿相对较为少见[2]。脊髓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同时也是导致脊髓压迫的罕见病因,此类... 椎管内囊肿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硬脊膜外、硬脊膜下和脊髓内囊肿,硬脊膜髓外囊肿相对常见,占椎管内肿瘤的1%~3%[1],而脊髓硬脊膜下囊肿相对较为少见[2]。脊髓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同时也是导致脊髓压迫的罕见病因,此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及脊髓受压症状[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管内囊肿 蛛网囊肿 柱内镜
原文传递
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周铜 肖爵贤 程祖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16,共4页
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SEAC)是一种较少见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好发于青年期,平均发病年龄为34.1岁,儿童中极少见;男性多于女性;最常见于胸腰椎交界处的背侧。硬脊膜缺口是其形成原因,多位于胸12、腰1椎体神经根出口处。SEAC逐渐扩... 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SEAC)是一种较少见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好发于青年期,平均发病年龄为34.1岁,儿童中极少见;男性多于女性;最常见于胸腰椎交界处的背侧。硬脊膜缺口是其形成原因,多位于胸12、腰1椎体神经根出口处。SEAC逐渐扩大可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MRI是诊断SEAC的首选检查。手术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明确诊断及术前准确的硬脊膜缺口定位有助于手术治疗及预后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囊肿 治疗及预后 胸腰椎 神经根 背侧 青年期 明确诊断
原文传递
腰骶部椎管内蛛网膜硬脊膜囊肿的命名、诊断与治疗(附术后随访8例报告)
7
作者 张美心 杨国光 +2 位作者 田晓滨 李波 赵筑川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囊肿 诊断与治疗 腰骶部 蛛网 术后随访 椎管内 贵州省 人民医院 相关问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7例诊疗分析
8
作者 霍海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3期110-111,共2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诊疗措施,分析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例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临床表现:4例患者有运动障碍;3例患者有感觉障碍,其中2例患者合并有... 目的:分析并总结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诊疗措施,分析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例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临床表现:4例患者有运动障碍;3例患者有感觉障碍,其中2例患者合并有肢体乏力。此外,3例患者表现有相应部位的神经根痛,1例患者小便失禁。②影像学检查:MRI检查可见椎管内硬脊膜外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占位病灶内液体与脑脊液表现类似。此外,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位置分别为颈段1例、胸段4例、腰段1例、骶段1例。③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采用椎板切除术联合蛛网膜囊肿切除术治疗,2例患者采用半椎板切除术联合蛛网膜囊肿切除术治疗,1例患者采用采用椎板成型术将蛛网膜囊肿切除治疗。④预后: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出院,其中6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在临床上极为罕见,严格按照手术原则选择术式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囊肿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影像学检查 科手术
下载PDF
椎管硬脊膜外毛细血管瘤(附4例报告) 被引量:6
9
作者 郭强 郝建忠 +2 位作者 丁丽 刘宏斌 王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79-280,共2页
本文报道 4例椎管内硬脊膜外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点与手术治疗。 4例全部采用显微手术 ,其中 3例行肿瘤全切除术 ,,1例行近全切除术。疗效满意 ,术后病理证实为毛细血管瘤。
关键词 椎管病变 毛细血管瘤
下载PDF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国忠 董齐 王启弘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7-337,共1页
关键词 椎管内 血肿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硬脊膜外囊肿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8例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远松 周建生 +1 位作者 刘振华 周新社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硬脊膜外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对硬脊膜外囊肿的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描述。结果  8例术后运动及感觉障碍获得满意恢复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 目的 探讨硬脊膜外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对硬脊膜外囊肿的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描述。结果  8例术后运动及感觉障碍获得满意恢复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结合病理检查能确诊 ,手术切除囊肿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诊断 科手术 临床表现
下载PDF
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对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及皮质醇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雯 鲁惠顺 +1 位作者 习建华 胡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研究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130/0.4)对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及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麻黄碱联合羟乙基淀粉组(A组)、羟乙... 目的研究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130/0.4)对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及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麻黄碱联合羟乙基淀粉组(A组)、羟乙基淀粉组(B组)和乳酸钠林格液组(C组),每组20例。A、B组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2mL/kg,C组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12mL/kg,滴速均为30mL/min。A组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开始注射药物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即刻(T1)、胎儿娩出后(T2)、手术结束时(T3)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产妇血清皮质醇水平,同时记录收缩压。结果 A组在不同时间点收缩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在T1、T2时间点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C组在T1、T2时间点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及B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A组在T2、T3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B组在T2、T3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及A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C组T1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和A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T2、T3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及A、B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130/0.4)可以预防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并减少皮质醇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碱 羟乙基淀粉 蛛网下腔联合腔阻滞麻醉 剖宫产 皮质醇
下载PDF
兔、犬、猴硬脊膜外腔及椎管内置管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嘉勤 潘建义 +3 位作者 罗卓敏 刘景诗 余正湘 梁宋平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硬脊膜外腔及椎管内用药是目前临床镇痛和麻醉药物的常用施药途径 ,在镇痛麻醉药物临床前研究中需要对动物施以硬脊膜外与椎管内置管手术以便进行药效与毒性研究。本研究室建立了一种实用于兔、犬、猴等较大动物的硬脊膜外及蛛网膜下腔... 硬脊膜外腔及椎管内用药是目前临床镇痛和麻醉药物的常用施药途径 ,在镇痛麻醉药物临床前研究中需要对动物施以硬脊膜外与椎管内置管手术以便进行药效与毒性研究。本研究室建立了一种实用于兔、犬、猴等较大动物的硬脊膜外及蛛网膜下腔的短期 (数天 )和长期 (数月 )置管方法。该方法结合临床穿刺和造影术定位 ,并根据动物的不同种类和差异进行适配和改进。上述置管法应用于虎纹镇痛肽 (HWAP- I)的临床前药效和毒理研究 ,经2 0 0多例次兔、犬和猴动物实验证明 ,这是一种定位准确稳定可靠的置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 置管法 造影术 镇痛药 药理实验
下载PDF
脊柱侧弯伴椎管内巨大硬脊膜外囊肿1例报告
14
作者 李文超 廖贤 李春森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12-12,共1页
病例摘要 患者,男35岁,因腰背部疼痛14年,双下肢麻痛行走不便3月余入院。神经系统检查:胸脊柱右弯畸形,T_4~L_1棘突叩击痛(+),左下肢肌力Ⅲ级,肌肉稍萎缩,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剑突平面以下痛温觉减弱。双下肢Babin... 病例摘要 患者,男35岁,因腰背部疼痛14年,双下肢麻痛行走不便3月余入院。神经系统检查:胸脊柱右弯畸形,T_4~L_1棘突叩击痛(+),左下肢肌力Ⅲ级,肌肉稍萎缩,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剑突平面以下痛温觉减弱。双下肢Babinski(+)。胸腰椎x线照片:T_4~L_1脊柱右侧弯畸形。MR:胸椎管内硬脊膜下蛛网膜下腔囊肿。腰穿测压1.80KPa,奎氏试验提示不完全性梗阻。椎管脊髓造影,足高位时见T_(12)~L_1椎之间碘油通过缓慢,但胸椎侧弯段通畅,碘油到达T_(4.5)椎之间完全梗阻,造影剂顶端呈倒杯底状。足低位时,碘油到达T_(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侧弯 椎管 囊肿 椎管造影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前预填充的有效剂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胜华 吴娟 +2 位作者 罗威 王长社 陆勤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预防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术中低血压的有效剂量。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孕38~40周、第1胎、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预防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术中低血压的有效剂量。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孕38~40周、第1胎、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平衡液组在麻醉前静脉滴注5mL/kg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羟乙基淀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静脉滴注5、10、15mL/kg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液结束后,在L3与L4间隙穿刺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观察产妇入手术室(T1),静脉滴注液体完即刻(T2),鞘内注射药物5min(T3)、10min(T4)、20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新生儿出生后1和5min的Apgar评分。采集T1和T2时间点,产妇的动脉血及胎儿取出时的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平衡液组和羟乙基淀粉低剂量组T3、T4、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羟乙基淀粉中、高剂量组组内各时间点间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羟乙基淀粉中剂量组T4、T5时间点及羟乙基淀粉高剂量组T3、T4、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平衡液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4组组内和组间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间产妇动脉血和胎儿取出时脐动血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衡液组产妇的麻黄素使用率为30%,显著高于羟乙基淀粉低剂量组的10%(P<0.05),羟乙基淀粉中、高剂量组产妇均无未使用麻黄素。4组间新生儿出生后1、5min的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预防术中低血压的有效剂量为10mL/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淀粉130 0 4氯化钠注射液 预填充 蛛网下腔阻滞联合腔阻滞 剖宫产
下载PDF
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娟 王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以下简称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淮北矿工总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以下简称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淮北矿工总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60例接受全身麻醉,B组60例接受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药物剂量、镇痛持续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aO_(2))、CD4^(+)、CD8^(+)、CD4^(+)/CD8^(+)及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药物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镇痛持续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术后30 min的HR、MAP、SaO_(2)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HR、MAP有差异(P<0.05),SaO_(2)无差异(P>0.05);②两组的HR、MAP有差异(P<0.05),SaO_(2)无差异(P>0.05);③两组的HR、MAP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SaO_(2)变化趋势无差别(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术后48 h的CD4^(+)、CD8^(+)及CD4^(+)/CD8^(+)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CD4^(+)、CD8^(+)及CD4^(+)/CD8^(+)有差异(P<0.05);②两组的CD4^(+)、CD8^(+)及CD4^(+)/CD8^(+)有差异(P<0.05);③两组的CD4^(+)、CD8^(+)及CD4^(+)/CD8^(+)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B组术后24 h、48 h的MMSE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效果较好,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免疫细胞影响较小,利于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蛛网下隙与联合阻滞麻醉 认知功能 免疫状态
下载PDF
针内针穿刺法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倪文文 李泉 李金宝 《上海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5-567,共3页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CSEA)兼具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的双重特点,在欧洲其使用率已占全部麻醉方式的40%,其中以针内针穿刺法应用较为普遍。由于始终无法克服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置管的不合...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CSEA)兼具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的双重特点,在欧洲其使用率已占全部麻醉方式的40%,其中以针内针穿刺法应用较为普遍。由于始终无法克服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置管的不合理程序,以及潜在硬脊膜外腔导管穿过硬脊膜穿刺针孔的可能,CSEA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阻滞麻醉 蛛网下腔阻滞麻醉 穿刺法 穿刺 麻醉方式 临床麻醉 CSEA 使用率
下载PDF
椎管内硬膜外脊膜瘤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宁 杨俊 +5 位作者 王贵怀 朴明学 王子德 陈大兴 吴量 徐宇伦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脊膜瘤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一般规律。临床资料总结6例硬膜外脊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相关文献复习。6例病人临床表现为多种神经功能障碍,MRI可见椎管内硬膜外"匍匐"形生长肿物影,并呈&quo... 目的探讨硬膜外脊膜瘤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一般规律。临床资料总结6例硬膜外脊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相关文献复习。6例病人临床表现为多种神经功能障碍,MRI可见椎管内硬膜外"匍匐"形生长肿物影,并呈"C"形包裹硬膜囊。分别对其行肿瘤近全或全切术,组织学诊断为:脊膜瘤。经随访1例术后复发。结论硬膜外脊膜瘤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脊膜瘤,呈良性,需手术治疗,但远期复发不能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 MRI
下载PDF
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韬 卫宇 +1 位作者 安小虎 余大松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单胎头位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脊膜外腔阻滞联合镇痛组(CESA)和硬脊膜外腔阻滞镇痛组(EA组),各30例。CESA组应用0.075%...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单胎头位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脊膜外腔阻滞联合镇痛组(CESA)和硬脊膜外腔阻滞镇痛组(EA组),各30例。CESA组应用0.075%布比卡因1.5 mg蛛网膜下腔注射后硬脊膜外腔置管,试验剂量为1%利多卡因5 mL,观察5 min无全脊髓麻醉现象,接患者自控镇痛(PCA)泵。EA组试验剂量后5、10 min各注射5 mLPCA预充液,接PCA镇痛泵。比较两组产妇5、15、30、60 min宫缩期的视觉模拟(VAS)评分、下肢运动情况、第1产程活跃期时间、不良反应和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CESA组的5、15、30 min宫缩期的VAS评分分别为(3.10±2.83)、(2.23±1.52)、(2.23±1.36)分,均显著低于EA组的(9.07±0.74)、(6.33±1.52)、(3.34±0.94)分(P值均<0.01);两组间60 min宫缩期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下肢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硬脊膜外腔阻滞镇痛相比,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具有镇痛起效快,效果确切,下肢运动、产程不受影响的优点,使产妇感到更为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蛛网下腔阻滞-腔联合阻滞 分娩镇痛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子痫前期患者的安全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秀斌 刘志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3-667,共5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CSEA)用于子痫前期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各选取20例于2010年9月-2011年5月间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子痫CSEA组和子痫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CEA)组,另选20例行择期剖宫...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CSEA)用于子痫前期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各选取20例于2010年9月-2011年5月间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子痫CSEA组和子痫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CEA)组,另选20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健康孕妇作为健康CSEA组。记录麻醉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基础值,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和胎儿娩出后即刻各时间点的SBP、DBP及HR的下降值,麻醉开始至神经阻滞平面达第8胸椎的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低血压及术后头痛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子痫CSEA组、子痫CEA组和健康CSEA组的年龄及体质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麻醉前的SBP、DBP及HR的基础值与子痫CE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麻醉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和胎儿娩出后即刻各时间点的SBP、DBP及HR的下降值与子痫CE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麻醉开始至神经阻滞平面达第8胸椎的时间为(4.3±0.8)min,显著短于子痫CEA组的(16.6±2.2)min(P<0.01)。子痫CSEA组的补液量与子痫CE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发生低血压2例,子痫CEA组为4例,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麻醉前的SBP和DBP的基础值均显著高于健康CSEA组(P值均<0.01),但两组间HR基础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麻醉后即刻的SBP、DBP及HR的下降值与健康CSE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麻醉后5和10 min时间点的DBP的下降值均显著大于健康CSEA组(P值均<0.01),而两组间麻醉后5和10 min时间点的SBP的下降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胎儿娩出后即刻的SBP和DBP的下降值均显著大于健康CSEA组(P值均<0.01),但两组胎儿娩出后即刻的HR的下降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麻醉开始至神经阻滞平面达第8胸椎的时间与健康CSE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的补液量为(600.0±66.9)mL,显著少于健康CSEA组的(1 062.5±101.1)mL(P<0.01)。子痫CSEA组发生低血压2例,健康CSEA组为3例,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头痛。结论子痫前期患者采用CSEA与CE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相似的,且CSEA用于子痫前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蛛网下腔阻滞联合腔阻滞 子痫前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