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1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管内血管瘤型脑膜瘤1例
1
作者 刘亚平 王生录 姜小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37-237,共1页
关键词 椎管内血管瘤型脑膜瘤 病理检查 手术治疗 蛛网膜细胞
下载PDF
T1WI增强直方图分析鉴别血管瘤型脑膜瘤和非典型脑膜瘤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涛 刘显旺 +4 位作者 蒋健 周凤瑜 董文洁 张斌 周俊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2,共6页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结构MRI特征及T1WI增强图像直方图分析在鉴别非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tM)和血管瘤型脑膜瘤(angiomatous meningioma,AnM)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AtM(n=40)和AnM(n=30)的临床、影...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结构MRI特征及T1WI增强图像直方图分析在鉴别非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tM)和血管瘤型脑膜瘤(angiomatous meningioma,AnM)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AtM(n=40)和AnM(n=30)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使用MaZda软件在轴位T1WI增强图像上对肿瘤进行逐层勾画并获得肿瘤强化区的直方图参数。结构MRI特征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s精确检验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间的直方图参数进行比较,两组间的诊断效能由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估。结果 AtM组中肿瘤坏死的发生率(75.0%)明显高于AnM组(36.7%)(P=0.001)。AnM组中T1WI增强图像的平均值(P=0.003)和第1 (P<0.001)、第10(P=0.001)、第50百分位数(P=0.009)均大于At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坏死+融合直方图参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效能最优,其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58(0.753~0.930)、95.00%、66.67%、82.86%、79.20%和90.90%。结论 常规MRI特征和T1WI增强直方图分析有助于术前无创鉴别AnM和AtM,其中以肿瘤坏死+融合直方图参数的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 血管脑膜 非典脑膜 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分析
下载PDF
颈胸段椎管内硬膜外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型脑膜瘤一例
3
作者 董文洁 王媛媛 +4 位作者 周凤瑜 卢婷 刘显旺 薛彩强 周俊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64,共3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3A-169。患者女,60岁,因“右上肢麻木无力三个月,加重一周”于2018年5月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专科检查:神志清,格拉斯...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3A-169。患者女,60岁,因“右上肢麻木无力三个月,加重一周”于2018年5月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专科检查:神志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5分,查体合作,自动体位,言语清晰,记忆力、理解力、定向力检查未见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体肌力5级,四肢未见肌肉萎缩及震颤。右上肢麻木,以右手手指为著,其余四肢深浅感觉检查未见异常,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正常。闭目难立征(−)。颈软无抵抗,双侧克氏征、布氏征均为阴性。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脑膜 颈胸段 椎管 硬膜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检查对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4
作者 马玉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6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MRI检查鉴别血管瘤型脑膜瘤(AM)与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4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30例疑似AM患者及30例疑似HPC患者,均实施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AM与HPC的... 目的:探讨应用MRI检查鉴别血管瘤型脑膜瘤(AM)与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4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30例疑似AM患者及30例疑似HPC患者,均实施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AM与HPC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分析2种疾病的MRI特征。结果: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检查对AM检出率为94.44%,MRI检查诊断AM的灵敏度为88.89%、准确率90.00%、特异度91.67%、阴性预测值84.62%、阳性预测值94.12%,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95);MRI检查对HPC检出率为95.00%,MRI检查诊断HPC的灵敏度为90.00%、准确率90.00%、特异度90.00%、阴性预测值94.74%、阳性预测值81.82%,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0)。AM患者的肿瘤内坏死、T_(1)增强像、T_(2)加权像、T_(1)加权像、FLARI像、瘤体最大直径检出情况与HPC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内出血、瘤周水肿与HPC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中可结合各项影像学特征对AM、HPC进行鉴别,为临床诊疗提供高质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检查 血管脑膜 内血管周细胞 鉴别 诊断
下载PDF
儿童小脑脑膜血管瘤病1例
5
作者 宋承汝 谢珊珊 程敬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7-668,共2页
1.病例简介男,6岁,主诉:双上肢及上胸部阵发性抖动7 d,持续时间约1 min。均为白天发作,可自行缓解,无肢体麻木无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未见明确阳性体征。既往史及家族史无异常。CT平扫图像见图1A,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见图1B~I,术... 1.病例简介男,6岁,主诉:双上肢及上胸部阵发性抖动7 d,持续时间约1 min。均为白天发作,可自行缓解,无肢体麻木无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未见明确阳性体征。既往史及家族史无异常。CT平扫图像见图1A,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见图1B~I,术前影像学诊断:伴有钙化的胶质瘤可能。术中见:肿块位于右侧小脑及桥小脑结合臂,呈灰白色,质韧,伴钙化,血供中等,边界较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 血管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小脑 儿童 病例报道
下载PDF
DWI联合3D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6
作者 李强 李晓伟 +5 位作者 韩广 李莹莹 魏本涛 刘晓朋 王富全 万振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DWI联合3D-ASL技术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各20例的MRI资料,分析平扫、增强扫描、DWI、3D-ASL图像特点,并测量最小ADC值及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CBF... 目的:探讨DWI联合3D-ASL技术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各20例的MRI资料,分析平扫、增强扫描、DWI、3D-ASL图像特点,并测量最小ADC值及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CBF)。结果:鞍旁脑膜瘤多呈类圆形,T_(2)WI多呈等信号,增强扫描以早期中等程度强化常见,常见瘤周水肿及脑膜尾征;DWI多呈等高信号,最小ADC值(0.67~1.12)×10^(-3)mm^(2)/s,平均(0.76±0.13)×10^(-3)mm^(2)/s;多呈中高灌注,rCBF为5.072~9.683,平均7.062±3.571。海绵状血管瘤多呈哑铃状,T_(2)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以充填式显著强化为主,未见瘤周水肿及脑膜尾征;DWI多呈低信号,最小ADC值(1.48~1.83)×10^(-3)mm^(2)/s,平均(1.56±0.25)×10^(-3)mm^(2)/s;多呈低灌注,rCBF为1.356~3.014,平均1.696±1.028。2组肿瘤形态、T_(2)WI信号、DWI信号、最小ADC值、强化方式、灌注信号及rCB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WI联合3D-ASL技术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鞍旁 脑膜 海绵状血管
下载PDF
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脑膜瘤组织学分型的价值
7
作者 孔春雨 莫展豪 +5 位作者 程斯文 隋赫 宛迎春 吴帅 范晓飞 吕忠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278-286,共9页
目的探究基于常规多序列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纤维型和非纤维型脑膜瘤的价值,以助于临床术前准备及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3年3月至2022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共317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多序列MRI(包括T1WI、T2WI、T... 目的探究基于常规多序列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纤维型和非纤维型脑膜瘤的价值,以助于临床术前准备及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3年3月至2022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共317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多序列MRI(包括T1WI、T2WI、T2WIFLAIR、T1WI增强)资料。手动勾画获得脑膜瘤强化区作为感兴趣区域(EnHROI),并分别将勾画区域向外周各自膨胀3 mm、5 mm得到EnH3mmROI、EnH5mmROI,对每个MRI序列的三种ROI分别提取影像特征,分别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和留一法交叉验证(LOOCV)分别进行特征筛选、模型验证及比较。使用相关系数法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特征选择,随后使用支持向量机的机器学习算法(AVM)构建模型,最后评估不同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预测脑膜瘤分型的影像组学模型中,基于EnH3mmROI的预测模型均优于基于EnHROI的模型及EnH5mmROI的模型。基于EnHROI模型AUC值为0.801、准确率为0.842;基于EnH3mmROI模型AUC值为0.858、准确率为0.842;基于EnH5mmROI模型AUC值为0.841、准确率为0.868。结论(1)基于EnH3mmROI所建立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效能明显优于基于EnHROI及EnH5mmROI所建立的预测模型。(2)基于常规多序列MRI图像建立的术前预测脑膜瘤组织学分型的影像组学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有助于临床判断预后以及为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 影像组学 组织学分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不同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皮下组织血管瘤和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
8
作者 牛雅宁 于一行 +3 位作者 龚毓宾 董健 赵婧 吴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1-725,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两种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皮下组织血管瘤与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评价不同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两种疾病的价值,比较两种模型诊断效能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就诊并经临... 目的通过构建两种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皮下组织血管瘤与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评价不同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两种疾病的价值,比较两种模型诊断效能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就诊并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皮下组织血管瘤或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患者90例,应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图像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对特征降维,使用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对比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精选的10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两种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02(95%CI0.887~0.917)、92.1%、85.0%、92.3%、90.9%、93.5%和0.827(95%CI0.787~0.856)、85.2%、70.0%、94.1%、90.9%、85.0%;随机森林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960(95%CI 0.938~0.983)、98.4%、96.4%、97.8%、98.1%、97.2%和0.742(95%CI0.699~0.785)、77.8%、57.1%、82.3%、79.6%、62.5%。训练组和验证组两种模型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06、-2.009,P<0.05)。结论超声影像组学可以鉴别皮下组织血管瘤与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支持向量机模型在小样本数据中的诊断效能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卡波西血管内皮 超声检查 影像组学 算法
下载PDF
盐酸普萘洛尔片联合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9
作者 严玉婷 钟文辉 +2 位作者 徐丽丽 李艳 廖虹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127-129,共3页
目的 观察盐酸普萘洛尔片联合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IH)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0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马来... 目的 观察盐酸普萘洛尔片联合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IH)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0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湿敷治疗,观察组予盐酸普萘洛尔片联合卤米松乳膏外敷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浆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Ⅱ(AgⅡ)和肾素(Ren)]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2.5%(χ^(2)=8.352,P=0.004);治疗后,2组VEGF、MMP-9、AgⅡ、Re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vs.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盐酸普萘洛尔片联合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肯定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 浅表 盐酸普萘洛尔片 卤米松乳膏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1例
10
作者 杨林林 梁文娟 +1 位作者 左晓丽 党计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68-169,共2页
患者女,53岁。因“腰背痛伴双下肢麻木疼痛、跛行1年余”就诊。患者1年前出现腰背痛,并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乏力,左侧明显,曾于外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近自觉双下肢麻木、疼痛、乏力加重,逐渐无法行走,并出现肛周麻木,大小便失禁。... 患者女,53岁。因“腰背痛伴双下肢麻木疼痛、跛行1年余”就诊。患者1年前出现腰背痛,并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乏力,左侧明显,曾于外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近自觉双下肢麻木、疼痛、乏力加重,逐渐无法行走,并出现肛周麻木,大小便失禁。专科检查:胸腰椎多处棘突压痛,叩击时伴下肢放射,双侧直腿抬高试验60°(+),双下肢大腿前侧、外侧及双膝以下皮肤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脂肪 椎管内硬膜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11
作者 贺娟 王星宇 +8 位作者 何鸿 王立鑫 谭艳梅 李源鑫 黄颖 余快 赵敏 谢涛 李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5-903,共9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评估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免疫染色提示CD4阳性肿瘤细胞例数明显超过CD8(66%vs.5%)。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阳性患者比EBER阴性患者更易表达CXCL13(P=0.006)。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1%和16%。CXCL13阳性组OS和PFS显著优于CXCL13阴性组(P=0.003、P=0.040)。相反,BCL6阳性表达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26、P=0.044),EBER阴性也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13、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EBER阴性是OS和PF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1、P=0.003)。结论:CXCL13阳性预示nTFHL-AI患者预后良好,而BCL6阳性和EBER阴性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且EBER阴性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血管免疫母细胞 滤泡辅助T细胞表 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RNA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T2WI信号强度联合DWI-ADC值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陈琳 庞文文 +2 位作者 张楠 吕津津 王欣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T2加权图像(T2WI)信号强度(SI-T2)比值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比值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乏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T2加权图像(T2WI)信号强度(SI-T2)比值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比值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乏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术前常规MRI检查并经手术标本病理学证实的ccRCC患者62例(设为ccRCC组)和fpAML患者45例(设为fpAML组)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于术前行MRI平扫和DWI序列扫描,记录MRI征象,同时测量并计算SI-T2比值(肿瘤SI-T2/同侧正常肾皮质SI-T2)和DWI-ADC比值(肿瘤DWI-ADC值/同侧正常肾皮质DWI-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MRI SI-T2比值、DWI-ADC比值单独及联合鉴别诊断ccRCC与fpAML的效能。结果62例ccRCC患者病灶最大径为1.20~6.20(2.90±0.58)cm;36例(58.06%)病灶最大径<4.00cm,均属实性肿块,26例(41.94%)病灶最大径≥4.00cm,主要表现为以实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ccRCC实性部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略高或混杂等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45例fpAML患者病灶最大径0.85~4.30(1.80±0.36)cm;病灶均为实性肿块,信号略欠均匀,T1WI呈等低信号,T2WI以等或略低信号为主,DWI呈稍高信号。ccRCC组病灶最大径显著高于fpAML组(P<0.001)。ccRCC组MRI SI-T2比值显著高于fpAML组(P<0.001),DWI-ADC比值显著低于fpAML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RI SI-T2比值、DWI-ADC比值对ccRCC与fpAML均有一定鉴别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809;两项联合鉴别诊断ccRCC与fpAML的曲线下面积为0.890。结论MRI SI-T2比值、DWI-ADC比值均能有效鉴别诊断ccRCC与fpAML,而两项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效能,值得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T2加权图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肾透明细胞癌 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
下载PDF
基于CTA-MRI融合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对前中颅底脑膜瘤术中血管保护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3
作者 杨会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4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成像(MRI)融合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对前中颅底脑膜瘤术中血管保护及术后并发症影响的分析。方法:选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60例需行开颅手术的前中颅底脑膜瘤患者,根据数字...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成像(MRI)融合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对前中颅底脑膜瘤术中血管保护及术后并发症影响的分析。方法:选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60例需行开颅手术的前中颅底脑膜瘤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实施手术治疗)和研究组(利用CTA和MRI融合图像技术对脑神经、血管、颅骨以及锥体束进行三维重建后实施手术),各3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中的血管保护情况、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肿瘤病灶切除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穿支动脉术中血管均无损伤,对照组颈内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2例、大脑前动脉1例,术中血管损伤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脑脊液漏、偏瘫各1例,脑梗死及颅内感染均未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和MRI融合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对前中颅底脑膜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不仅能获取肿瘤病灶的全切率,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术中出血量,保护术中血管,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康复,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中颅底脑膜 磁共振成像 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鉴别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 被引量:1
14
作者 毕玉珍 白洁 +4 位作者 白培瑞 李向荣 付圣莉 王键 任延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图像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鉴别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ngiomatous meningioma,A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中心经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病例68例、AM患者病例41例... 目的探讨基于MRI图像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鉴别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ngiomatous meningioma,A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中心经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病例68例、AM患者病例41例。运用3D Slicer软件对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T1WI增强轴位图像进行预处理、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画及特征提取,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特征选择。联合T1WI、FLAIR及T1WI增强筛选多参数MRI序列的最佳特征。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76例)与测试集(33例),使用logistic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之间AUC的差异。结果AM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SF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T1WI、FLAIR、T1WI增强以及多参数MRI序列分别筛选出22、12、12、65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多参数MRI序列模型诊断效能优于单序列模型,其中SVM模型效能最好,测试集AUC为0.99。单序列模型中,T1WI和FLAIR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T1WI增强模型。LR模型的AUC均大于0.9。结论基于MRI图像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鉴别SFT与AM,多参数MRI序列模型的效能较好,其中SVM模型的效能最高,LR模型具有较好的效能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 血管脑膜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下载PDF
肾脏最大径大于4 cm的大体积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特征分析
15
作者 张俊 郁文谊 +1 位作者 金李晨 侯建全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3077-3084,共8页
目的:分析大体积(最大径>4 cm)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0至2021年在我院诊断为肾脏EAML,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和治疗特点。结果:30例受试者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6~74... 目的:分析大体积(最大径>4 cm)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0至2021年在我院诊断为肾脏EAML,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和治疗特点。结果:30例受试者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6~74岁。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大多数EAML患者(23/30)在平扫CT图像上表现为相对于肾实质的高密度及以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7例表现为低密度。完全性EAML的患者相对于部分EAML的患者,其肿块在平扫CT上表现为更大面积的高密度影。肿瘤最大径(8.7±6.6)(4.0~27.7)cm。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9.5个月。随访患者中,1例死于肿瘤恶液质并伴有肝转移,3例出现同侧复发,1例患者出现肝转移,均为完全性EAML。结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是一种相对罕见的乏脂肪肾肿瘤。相对于小体积的EAML存在典型的CT表现,大体积的EAML在平扫CT上高密度特征已不再典型。只有少数EAML具有恶性潜能。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术后可能会出现复发和转移,尤其是老年患者,以及完全性EAML患者,建议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ML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 乏脂AML 完全性EAML 肾肿
下载PDF
血管瘤常见问题答疑
16
作者 陈茜岚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2期64-65,共2页
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在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发现皮肤上的红色“胎记”,因长得像“草莓”,而被广大家长熟知。目前,国内外已经更新了血管瘤的分类和名称,不再沿用以前“草莓状”“海绵状”血管瘤的名称,而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 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在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发现皮肤上的红色“胎记”,因长得像“草莓”,而被广大家长熟知。目前,国内外已经更新了血管瘤的分类和名称,不再沿用以前“草莓状”“海绵状”血管瘤的名称,而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本文所涉及的均为婴幼儿血管瘤,分型主要包括单发型、多发型、节段型、中间型;分类主要包括浅表型、深在型、混合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 多发 节段 脉管畸形 单发 常见问题 良性肿 海绵状
下载PDF
Hsa-miR-650通过靶向RAC1抑制NF2阴性脑膜瘤的生长
17
作者 张超 李朋 +2 位作者 王博 汪颖 刘丕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7-1696,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确定NF2表达阴性脑膜瘤中潜在的miRNA-mRNA轴,研究它们的靶向关系,并确定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包含与NF2阴性脑膜瘤相关数据的GSE17792数据集。使用R软件中的limma包确定差异表达的mi RNA(De Mi... 目的本文旨在确定NF2表达阴性脑膜瘤中潜在的miRNA-mRNA轴,研究它们的靶向关系,并确定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包含与NF2阴性脑膜瘤相关数据的GSE17792数据集。使用R软件中的limma包确定差异表达的mi RNA(De MiRNAs)。应用miRWalk 2.0数据库获取De MiRNAs的靶基因。利用相互作用基因检索工具(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软件确定核心基因。对筛选出的miRNA进一步验证其表达和生物学作用。结果在NF2阴性脑膜瘤肿瘤样本与蛛网膜组织对照组比较中发现了86个差异mi RNA,其中包括52个上调的mi RNAs和34个下调的miRNAs。在这些差异miRNA中鉴定出与274个靶基因相关的14个mi RNAs,并基于这些数据构建miRNA-靶基因网络。通过cyto Hubba分析显示,在PPI网络中有两个mi RNAs(hsa-miR-650和hsa-miR-623)位于前20个关键核心基因之中。进一步的定量逆转录PCR(q RT-PCR)实验证实,相对于正常脑组织,hsa-miR-650在NF2阴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显著增高。下调hsa-miR-650抑制了NF2阴性脑膜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最后,确定RAC1是hsa-miR-650的靶基因。结论Hsa-miR-650作为肿瘤促进剂,可能作为治疗NF2阴性脑膜瘤患者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神经纤维病(NF2) 脑膜 hsa-miR-650 RAC1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最小化经岩骨前后路联合入路切除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伟 赵乐 李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旨在描述最小化前路和后路联合(APC)经岩骨入路切除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PCMs)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4月至2021年1月,对16例接受最小化APC经岩骨入路的良性(WHO分级I级)大型/巨大型PCMs(≥30 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旨在描述最小化前路和后路联合(APC)经岩骨入路切除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PCMs)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4月至2021年1月,对16例接受最小化APC经岩骨入路的良性(WHO分级I级)大型/巨大型PCMs(≥30 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技术包括颞枕下开颅术和最小化岩骨磨除术。评估手术和临床结局、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2±2.1)h。肿瘤体积由术前(26.3±10.9)cm^(3)减小至(1.3±1.9)cm^(3),15例(93.8%)患者肿瘤切除率≥90%,包括8例肉眼全切除和7例次全切除;1例获得肿瘤部分切除。术后损伤包括面部麻木2例,滑车神经麻痹1例,轻度动眼神经麻痹1例,一过性外展神经麻痹1例。无新发运动障碍。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改善10例(62.5%),稳定6例(37.5%),无恶化病例。结论最小化APC经岩骨入路能充分广泛显露岩斜区肿瘤,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大型/巨大型P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化岩骨磨除 前路和后路联合经岩骨入路 /巨大 岩斜区脑膜
下载PDF
儿童神经纤维瘤病1型伴血管病变的影像学随访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陈静 闫喆 王春祥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伴血管病变的类型和影像学特点,明确影像学检查用于儿童NF1全面评估和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血管病变为首发表现的NF1儿童随访5年间的历次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人5月龄时主因“...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伴血管病变的类型和影像学特点,明确影像学检查用于儿童NF1全面评估和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血管病变为首发表现的NF1儿童随访5年间的历次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人5月龄时主因“血压升高9天”入院,首次腹部CT血管成像(CTA)发现右肾动脉瘤、右髂内动脉瘤,此后5年间进行3次CTA检查,显示右肾动脉及右髂内动脉瘤逐渐血栓化、机化、体积缩小。期间病人3次头颅MRI平扫示脑实质多发病灶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多、增大,头颅MR血管成像(MRA)示Willis环右侧部分血管管腔变细,右侧大脑中动脉分支明显减少。结论儿童NF1以血管病变为首发表现者少见,血管病变是导致NF1儿童高血压的最常见原因,影像学检查需重视多部位受累血管的全面评估及长程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神经纤维病1 动脉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分泌型脑膜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马进 申耀元 +1 位作者 刘林华 邵明昱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9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泌型脑膜瘤(S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S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SM患者以女性居多(7/11),部位以大脑凸面居多(45.5%)。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特征性嗜酸性分泌小体,PAS染色均呈阳性。肿瘤细胞均... 目的探讨分泌型脑膜瘤(S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S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SM患者以女性居多(7/11),部位以大脑凸面居多(45.5%)。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特征性嗜酸性分泌小体,PAS染色均呈阳性。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CEA、PR、AE1/AE3、SSTR 2,绝大部分表达EMA,Ki-67指数<1%~4%。KLF4突变6例,TRAF7突变1例。9例术后随访5~55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SM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 分泌 嗜酸性分泌小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