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排螺旋CT及肌电图联合应用诊断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征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对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64排螺旋CT及肌电图联合应用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4月间,在某院术前通过核磁共振(MRI)以及普通CT诊断未确诊为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32例,32例患者进而通过64排螺旋C... 目的:对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64排螺旋CT及肌电图联合应用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4月间,在某院术前通过核磁共振(MRI)以及普通CT诊断未确诊为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32例,32例患者进而通过64排螺旋CT及肌电图联合进行诊断,初步定位后,接受进一步的手术治疗。结果: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联合诊断后,经过手术治疗,其腰部以及下肢的疼痛程度比之术前有明显的缓解,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64排螺旋CT及肌电图联合应用能够对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详细的诊断,并为手术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肌电图 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后路显微内镜联合椎间孔镜双通道套叠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孙明明 邱淳烈 潘亚林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748-751,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显微内镜联合椎间孔镜双通道套叠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DLSS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 目的观察后路显微内镜联合椎间孔镜双通道套叠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DLSS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行常规后路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观察组行后路显微内镜联合椎间孔镜双通道套叠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的疼痛、腰椎功能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各指标水平均较低(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而JO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1%(P<0.05)。结论后路显微内镜联合椎间孔镜双通道套叠术治疗DLSS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后路显微内镜 孔镜 双通道套叠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
3
作者 章建卫 李高舜 张文强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8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对照组(椎板切...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对照组(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腰椎曲度、腰骶角角度、腰椎功能恢复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3.55%和74.19%,研究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的腰椎曲度和腰骶角角度相比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腰椎曲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腰骶角角度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的腰椎功能和疼痛评分相比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腰椎功能和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5%(P<0.05)。结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腰椎曲度、腰骶角角度和腰椎功能,且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髓核摘除术 腰椎盘突出 神经根管狭窄
下载PDF
棘突间固定辅助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江 张晗硕 +5 位作者 丁逸苇 蒋强 李土胜 黄杰 杨广南 丁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789-3795,共7页
背景:在临床应用中,不附加椎间融合的单纯棘突间固定与椎弓根钉棒融合内固定具有相似固定效果,且可有效降低责任节段活动度及关节突应力,但单纯放置新型棘突间融合固定装置BacFuse后,棘突根部应力较为集中,易发生棘突骨折,若在置入椎间... 背景:在临床应用中,不附加椎间融合的单纯棘突间固定与椎弓根钉棒融合内固定具有相似固定效果,且可有效降低责任节段活动度及关节突应力,但单纯放置新型棘突间融合固定装置BacFuse后,棘突根部应力较为集中,易发生棘突骨折,若在置入椎间融合器的同时联合棘突间固定,理论上可以分散Von Mises应力,降低棘突骨折风险,但其在有限元仿真模拟下具体的生物力学情况鲜有报道。目的:观察棘突间固定辅助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一位26岁成年男性志愿者的腰椎CT资料,排除脊柱病变,并使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等软件构建腰椎L_(4)-L_(5)节段的正常有限元模型M0,在M0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内镜减压联合椎间融合术后即时模型M1、内镜减压置入棘突间固定装置(BacFuse)模型M2和棘突间固定(BacFuse)辅助内镜下椎间融合模型M3,在4组模型的L_(4)椎体上表面施以相同应力,在L_(5)椎体下表面采用固定支撑,并分析在前屈、后伸、左/右弯、左/右旋转等6种工况下的活动度和终板下骨、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Von Mises应力极值。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M0相比,在6种工况下模型M1活动度值大幅增加,模型M2、M3的活动度大幅减小;②与模型M0相比,在6种工况下模型M1椎体最大应力无明显变化,模型M2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最大应力大幅增加;③与模型M1相比,模型M3在6种工况下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最大应力无明显变化;与M2模型相比,模型M3在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最大应力大幅减小;④与模型M0相比,模型M1的L_(4)和L_(5)终板下骨Von Mises应力极值均有明显增高;模型M2、M3的L_(4)和L_(5)终板下骨Von Mises应力极值略微降低;与模型M1相比,模型M2、M3的L_(4)和L_(5)终板下骨Von Mises应力极值明显降低;⑤提示BacFuse的置入能有效降低单纯椎间融合术中的终板下骨应力,降低融合器沉降及减压侧小关节骨折的风险,为椎间融合提供良好的稳定环境;椎间融合器的放置能减低棘突根部的应力,有利于降低棘突根部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腰椎管狭窄 脊柱内镜 棘突固定 融合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 斜外侧腰椎融合术 后路经皮内固定术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程伟 邵荣学 +3 位作者 朱承跃 王栋 张伟 潘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的: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3例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6例;年龄34~72(56.00±7.... 目的: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3例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6例;年龄34~72(56.00±7.89)岁;记录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痛和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7~65(56.10±5.19)min;术后随访12~18(14.9±2.3)个月。术前腰腿痛VAS[(7.273±1.442)分,(7.697±1.447)分],ODI(69.182±9.740)%;术后腰腿痛VAS[(3.394±0.966)分,(2.818±0.727)分],ODI(17.30±4.78)%;末次随访腰腿痛VAS[(2.788±0.650)分,(2.394±0.704)分],ODI(14.33±3.50)%。术后腰腿痛VAS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治疗后状况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定标准,优24例,良5例,可2例,差2例。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操作安全、高效,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在随访期间,患者未出现医源性腰椎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狭窄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经皮内镜腰椎盘切除术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Sublamina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
7
作者 阮立奇 陈惠国 +3 位作者 王玲 张伟 潘浩 胡劲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4/5间隙6例,L5/S1间隙1例,平均病程(8.6±2.5)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UBE下Sublamina入路进行治疗。结果7例患者术后下肢症状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8.6±1.3)分,术后2 d(2.1±1.1)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10.1±2.4)分,术后2 d(17.3±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下Sublamina入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 Sublamina入路 管狭窄 腰椎盘突出 狭窄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疗效和椎旁肌及相邻关节突关节变化
8
作者 庞大明 尹鹏 +3 位作者 杨晋才 海涌 范哲轩 黄继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2-379,共8页
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 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F治疗的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58.0±8.7岁(41~79岁),随访40.7±3.6个月(36~58个月)。收集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P);术前和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CT检查,测量多裂肌(MF)横截面积(CSA)和脂肪浸润(FI)评分,并根据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术后MF CSA、FI评分、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与术前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前VAS-LBP为7(7,8)分,术后1周为3(2,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2)分,末次随访为1(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VAS-LP为6(5,7)分,术后1周为2(1,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1)分,末次随访为0(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ODI为61%(55%,67%),术后3个月为23%(19%,31%),12个月为12%(8.5%,17.5%),末次随访为7%(4%,15.6%),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MF CSA:557.06±46.72mm^(2),术后12个月547.12±53.31mm^(2)、术后24个月558.35±52.37mm^(2)、末次随访时531.21±56.12mm^(2),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FI评分:2(2,3),术后12个月3(2,3)、术后24个月3(2,3)、末次随访时3(3,3),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上节段关节突关节评分:5(4,6)分,术后12个月手术5(4,6)分、术后24个月5(4,5)分、末次随访时5(4,6)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下节段关节突关节评分:5(4,6)分,与术后12个月5(4,5)分、术后24个月5(4,6)分、末次随访时5(4,7)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且对手术节段多裂肌以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中长期不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经皮内镜下经腰椎融合术 旁肌 关节突关节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椎旁肌的变化
9
作者 庞大明 杨晋才 +3 位作者 海涌 范哲轩 黄继旋 尹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5-594,共10页
目的:比较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 目的:比较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2例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PLIF组22例,女性10例,男性12例,年龄60.2±10.3岁;PE-TLIF组30例,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60.4±12.3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术前与术后1d及1周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多裂肌(multifidus,MF)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FI)评分及肌肉CT密度等椎旁肌评估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周、6个月及12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n low back pain,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n leg pain,VAS-LP)、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术后12个月根据Bridwell标准评估两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PE-TLIF组与PLIF组手术时间(211.2±38.5min vs 98.9±31.6min,P=0.000)、术后卧床时间(25.9±8.3h vs 52.4±14.8h,P=0.001)、术中失血量(112.8±79.6mL vs 232.5±122.5mL,P=0.002)、术后引流量(46.5±28.2mL vs 283.6±142.1mL,P=0.000)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目标节段MF CSA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目标节段MF CSA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LIF组目标节段MF FI评分较PE-TLIF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3.0,4.0)vs 3.0(2.8,3.0),P=0.031];PE-T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内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257),而术前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2.0,3.3)vs 3.0(3.0,4.0),P=0.016]。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MF CT密度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LIF组目标节段MF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TLIF:34.2(31.8,36.9)HU;PLIF:30.5(28.5,32.1)HU,P=0.000]。组内比较,PE-T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目标节段MF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CT密度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516),术后12个月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6(30.5,36.4)HU vs 30.5(28.5,32.5)HU,P=0.017]。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CK值无明显差异(P=0.712)。术后1d、7d,PE-TLIF组CK值低于PLIF组(P<0.05)。PE-TLIF组与PLIF组患者术后随访VAS-LP、VAS-LBP评分以及ODI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7d,PE-TLIF组VAS-LBP评分表现优于PLIF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LBP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VAS-LP评分以及ODI在随访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79),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椎间融合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77)。结论: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与传统PLIF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减小了对椎旁肌的影响,可减轻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经皮内镜下经融合术 旁肌
下载PDF
比较微创与常规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
10
作者 袁灵恩 亢军义 曹臣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98-100,共3页
目的 观察微创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与常规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们收集了淮阳楚氏骨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根据随机对照数字表,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50)... 目的 观察微创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与常规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们收集了淮阳楚氏骨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根据随机对照数字表,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比较了两组患者在以下手术观察指标方面的差异: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同时,我们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来评估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腰部和腿部疼痛程度以及腰椎功能情况。我们还统计了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持续时间均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腰腿VAS评分,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腰腿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拆(P=0.617)。结论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具有创口小、恢复周期短的优势能显著提升腰椎的功能性,缓解腰腿部的疼痛,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孔入路腰椎融合术 常规孔入路腰椎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11
作者 万小彬 徐启飞 赵广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微创组予以小切口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3 d免疫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评分)、疼痛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低,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较短(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与常规组(12.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降低,且微创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改善,且微创组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总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80.85%)(P<0.05)。结论同传统PLIF相比,TILF治疗单节段LSS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引流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椎管形态恢复,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 硬膜囊面积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辰 强晓军 +2 位作者 张大鹏 徐鹏 王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对比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融合术组和减压术组,融合术组予以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减压术组予... 目的对比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融合术组和减压术组,融合术组予以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减压术组予以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检测2组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腰椎功能相关评分及疼痛评分,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融合术组相比,减压术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切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水平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评分(VAS)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融合术组相比,减压术组腰椎功能(JOA)评分较高(P<0.05)。结论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优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显微内镜管减压术 斜外侧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与显微镜辅助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蒋晟捷 孙广臣 +2 位作者 汝跃方 娄桢祺 蒋毅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0期1493-1495,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与显微镜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体内融合术(TLIF)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58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UBE-TLIF组(25例)和MIS-TILF组(33例)。比较...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与显微镜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体内融合术(TLIF)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58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UBE-TLIF组(25例)和MIS-TILF组(3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引流、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和1年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价(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椎间融合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引流、术后血红蛋白丢失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比UBE-TLIF组更短(P<0.05),两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所好转,UBE-TLIF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高于MIS-TLI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腿痛VAS和ODI指数的改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ISTILF组椎间融合率达97%,UBE-TLIF组为9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TLIF与MIS-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UBE-TLIF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单侧双通道 体融合 单侧开窗 双侧减压术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
14
作者 胡凯 周炳炎 +5 位作者 吴波文 袁野 张源广 何文思 谭波 王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6,共7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用OLIF治疗的35例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50~74(60.3±...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用OLIF治疗的35例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50~74(60.3±10.7)岁,随访12~28(18.3±3.7)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腰痛和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同期行腰椎X线、CT及MRI检查,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大小(左、右)、硬膜囊面积和矢状径、椎间隙前凸角、腰椎前凸角等影像指标,统计分析比较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以及术后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记录并发症及各随访时间点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100min(70.5±20.3min),术中出血量20~120mL(60.3±20.2mL)。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及腰椎前凸角、椎间孔大小(左、右)、硬膜囊面积和矢状径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CT评估融合率为94.2%(33/35例)。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出现屈髋乏力及大腿前方麻木3例,经保守治疗对症处理1个月后缓解;终板切割融合器下沉2例,均二期翻修行后路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结论:OLIF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斜外侧腰椎融合术 近期疗效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单一体位下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应用
15
作者 赵海恩 董鑫 +6 位作者 任坤 乔欢欢 鲍小明 郭卫东 闫康 张小平 廖博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410-416,共7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内镜减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5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病人,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50~7...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内镜减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5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病人,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50~79岁,平均65.5岁。采用导航辅助下单一体位内镜直接减压联合OLIF间接减压治疗。观察并记录病人责任椎体间高度、椎间孔高度、椎管的矢状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椎间融合率和椎间融合器下沉情况等。结果所有病人随访1年以上,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90 min、术中失血量104 m L、下床时间54 h、住院时间10.6 d。术后1年,病人VAS评分、ODI、责任椎体间高度、椎间孔高度、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随访期间腰椎CT显示2级以上(完全融合、坚固融合)融合率为92%(23/25),未发生椎间融合器下沉。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下单一体位实现内镜减压联合OLIF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症,初步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融合 孔镜 计算机辅助导航 单一体位 腰椎盘突出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辛士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骨科开放手术,比较...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骨科开放手术,比较两组疼痛程度(VAS)、腰椎功能(ODI、JOA)及总有效率。结果术前比较两组VAS、ODI、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VAS、O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均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67%vs.83.72%,P=0.026)。结论与骨科开放手术比较,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能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 腰椎管狭窄 孔镜技术 腰椎功能 效果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17
作者 冷清修 丁孟和 +4 位作者 邵毅炜 罗明华 徐斌 邹璇 谢敏波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4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9月收治的老年LS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PLIF)...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9月收治的老年LS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PLIF),观察组行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手术;对比2组治疗3个月后的手术效果、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及生活质量[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WHOQOL-BREF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O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LSS效果较好,可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孔镜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腰椎功能 老年人
下载PDF
对比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18
作者 刘利军 夏斌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30-732,共3页
目的对比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前、术后VAS... 目的对比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前、术后VAS评分、ODI指数。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腰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腿痛评分与术前、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和6个月的ODI指数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对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相当,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在手术中的视野更清晰,且在术中的出血量更少,术后早期时的腰痛程度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经腰椎融合术 微创经腰椎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近期效果观察
19
作者 高庆 凤晓翔 孙良业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2年12月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病人13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和传统组,内镜组70例,采用椎间孔镜技术下...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2年12月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病人13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和传统组,内镜组70例,采用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传统组62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手术指标、术后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内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76.1±7.5)分钟、手术出血量(30.5±8.4)ml、切口长度(0.88±0.12)cm、手术后引流量(24.5±4.4)ml、卧床时间(26.8±4.4)小时、住院时间(5.6±1.8)天,传统组分别为(88.0±9.3)分钟、(103.4±18.6)ml、(6.10±1.04)cm、(208.3±34.0)ml、(32.7±6.6)小时、(9.4±2.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JOA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腰椎功能优43例(61.43%)、良15例(21.43%),传统组分别为29例(46.77%)、17例(2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1.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和传统开放手术均可达到较好恢复效果,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其优势在于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 入路 腰椎盘突 侧隐窝狭窄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对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疼痛介质的影响
20
作者 杨帆 赵隆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对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新余矿业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对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新余矿业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脊柱内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脊柱稳定性、疼痛介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P物质(SP)]及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脊柱稳定性、疼痛介质(NE、DA、5-HT、SP)水平及腰椎功能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腰椎曲度降低明显,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两组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升高明显,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疼痛介质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分数(JO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TESSYS技术应用于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切口更小、更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短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 经皮脊柱内镜 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 脊柱稳定性 疼痛介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