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与单纯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涛 张进 +4 位作者 宋跃明 刘浩 龚全 刘立岷 曾建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比较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路手术不同植骨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7~53岁。其中14例行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transforaminal ... 目的比较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路手术不同植骨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7~53岁。其中14例行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TLIF),21例行单纯后外侧植骨(posterior lateral fusion,PLF)。TLIF组AO分型:A3型3例,B型7例,C型4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运动评分(50.6±3.6)分,感觉评分(170.5±42.7)分。PLF组AO分型:A3型4例,B型10例,C型7例;按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运动评分(50.8±4.2)分,感觉评分(153.8±23.7)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316±32)min,PLF组(254±27)min;TLIF组术中出血量(487±184)mL,PLF组(373±7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死亡、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及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3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TLIF组胸腰椎骨性融合率为100%,PLF组融合率为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按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TLIF组运动评分增加(10.4±10.0)分,感觉评分增加(26.5±22.8)分;PLF组运动评分增加(9.4±9.3)分,感觉评分增加(28.8±28.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3、6及12个月椎体高度恢复TLIF组分别为(5.4±2.1)、(5.4±1.9)、(5.4±1.4)、(5.3±1.3)mm,PLF组分别为(5.3±2.6)、(5.3±2.2)、(4.8±3.1)、(4.2±3.6)mm;术后即刻、3、6及12个月Cobb角恢复TLIF组分别为(14.5±3.5)、(14.5±3.6)、(14.4±3.4)、(14.4±3.6)°,PLF组分别为(14.3±2.7)、(14.2±3.1)、(12.2±2.8)、(11.7±3.3)°;以上两指标两组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较PLF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能获得更高的融合率,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折脱位 椎间孔椎体间植骨 单纯后外侧 融合率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永江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个月腰腿疼痛情况和腰椎功能。结果两组术前腰腿疼痛得分及腰椎功能得分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腰腿疼痛得分及腰椎功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不但恢复更快,且可有效减轻疼痛和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 盘突出症 后路腰融合固定术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应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和单纯后外侧植骨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黎俊豪 蔡维山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6期1128-1129,共2页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应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和单纯后外侧植骨治疗的效果对比。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43例,根据患者植骨方法不同分为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TLIF)组和和单纯后外侧植骨(PLF)组,治疗...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应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和单纯后外侧植骨治疗的效果对比。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43例,根据患者植骨方法不同分为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TLIF)组和和单纯后外侧植骨(PLF)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情况。TLIF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与PLF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患者的融合率明显高于PLF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运动增加评分和感觉增加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手术后3个月Cobb角恢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手术后12个月Cobb角恢复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手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手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明显,P<0.05。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手术患者的脊柱骨性融合率较高,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在临床上,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最好选择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折脱位 椎间孔椎体间植骨 单纯后外侧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建武 赵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57-359,共3页
目的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1例患者采用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视作... 目的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1例患者采用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视作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视作观察组,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腿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项围术期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ODI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19%χ^(2)=7.469 5,P<0.05)。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减轻腰腿痛程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后路腰融合固定术 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卢宁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0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后路融合固定组和经椎间孔融... 目的:分析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后路融合固定组和经椎间孔融合固定组。为后路融合固定组25例患者采用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为经椎间孔融合固定组25例患者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硬脊膜撕裂所致脑脊液漏)。结果:经椎间孔融合固定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后路融合固定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术后卧床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后路融合固定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后路融合固定组患者,P<0.05。结论: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为理想,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 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谢啸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86-89,共4页
本研发结果用于评估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我们从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中随机抽取样本,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科学研究组,每组各11例。科学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 本研发结果用于评估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我们从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中随机抽取样本,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科学研究组,每组各11例。科学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分别应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后路腰部植骨融合固定术,对比手术指标、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有关数据。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更好,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腿疼情况、腰椎功能得到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54.5%)相比,研究组(18.2%)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整合稳定术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表现出色,可以显著减低术中出血量,压缩术后持续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限,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加快患者的康复,因此,该防治方法可以在医学实际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 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TLIF和PLF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张进 李涛 宋跃明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3期622-623,共2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TLIF)和后外侧植骨(PLF)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取2005年1月-2007年7月华西医院胸腰椎骨折脱位35例。A组TUF14例,B组PLF21例。螭果融合率A组100%,B组85.7%。神经功能恢复:A组运动4.5分...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TLIF)和后外侧植骨(PLF)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取2005年1月-2007年7月华西医院胸腰椎骨折脱位35例。A组TUF14例,B组PLF21例。螭果融合率A组100%,B组85.7%。神经功能恢复:A组运动4.5分,感觉17.4分;B组运动4.4分,感觉17.5分。A组平均时间316min.B组254min;A组平均出血量487ml,B组373ml。结论TLIF融合率更高;神经功能恢复无统计学差异;TLIF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椎体间植骨 后外侧 融合
下载PDF
MIS-TLIF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袁林 苏文财 +2 位作者 丁波 李秀艳 顾成刚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852-854,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PLIF)与腰椎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患者接受MIS-TLIF术式,27例患者接受P...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PLIF)与腰椎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患者接受MIS-TLIF术式,27例患者接受PLIF术式,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等。结果与PLIF组比较,MIS-TLIF组手术时间与切口长度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降低,住院时间和下地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治疗后VAS评分呈现不同程度地降低,MIS-TLIF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与PLIF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MIS-TLIF组JOA评分显著高于PLIF组(P<0.05)。PLIF组1名患者出现浅表切口感染。结论与PLIF相比,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对椎旁肌的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少、下地时间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能显著改善术后腰椎不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后路融合器融合术 疼痛
下载PDF
270°融合治疗胸腰段三柱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焦昌明 禹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8期8-11,共4页
目的:对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对侧关节突间植骨270°融合治疗胸腰段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270°融合治疗新鲜累及三柱的胸腰椎爆裂骨折87例,在采用后路减压固定基础上均行伤椎经椎间孔... 目的:对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对侧关节突间植骨270°融合治疗胸腰段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270°融合治疗新鲜累及三柱的胸腰椎爆裂骨折87例,在采用后路减压固定基础上均行伤椎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对侧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从影像学检查、腰痛情况、神经功能恢复三个方面评价治疗效果。采用正侧位X光片了解脊柱生理曲度、骨折情况及内固定物位置,采用二维CT了解植骨融合情况。并于术后1周、3、12个月测量记录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ODI评分标准评定及ASIA分级。结果:本组87例患者手术时间135~172 min,平均143 min。术中出血量460~780 ml,平均565 ml。所有均获得随访,随访12~50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骨折复位良好,椎体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满意,侧后凸矫正良好。手术前Cobb角为(26.52±4.23)°,术后3个月Cobb角为(3.87±1.93)°,术后12个月Cobb角为(3.95±2.02)°;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5,P=0.00),手术后3个月与12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P=0.07)。根据ODI评分标准评定,术前平均78分,术后平均28分,平均改善率为64.2%;术后ASIA分级大部分不同程度改善。术后12个月二维CT复查,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并发症。结论:对于三柱损伤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在钉棒系统复位、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及减压的基础上,经过椎间孔椎体间植骨+对侧关节突间植骨重建椎体高度,能够较好地矫正脊柱畸形,恢复神经功能,有利于术后椎体高度和角度的维持,患者中远期治疗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三柱 融合术 椎间孔椎体间植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