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abor特征的MRI椎间盘定位与退行性变分级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晓红 闫铮 +1 位作者 程继伟 朱新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6-742,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Gabor特征的非监督、全自动的椎间盘定位与退行性变分级算法。首先通过对一系列脊柱Gabor特征图像的处理,得到脊柱和椎间盘的边缘信息,并基于脊柱边缘信息提取脊柱区域;然后根据以上信息及椎间盘位置的先验信息,在脊柱区域... 提出一种基于Gabor特征的非监督、全自动的椎间盘定位与退行性变分级算法。首先通过对一系列脊柱Gabor特征图像的处理,得到脊柱和椎间盘的边缘信息,并基于脊柱边缘信息提取脊柱区域;然后根据以上信息及椎间盘位置的先验信息,在脊柱区域定位椎间盘;最后根据定位结果和Gabor系数图,结合椭圆拟合的方法,得到髓核和纤维环灰度信息,并根据灰度和几何信息实现分级。通过37个病人MRI数据,验证算法的准确率和可行性,其中定位方法的准确率达96.6%,在与已有方法准确率相当的情况下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并将定位精度提高至1.46 mm,而分级算法可以实现前5级的退行性变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定位 GABOR滤波 退行性变 核磁共振成像 非监督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空间关系推理的椎间盘定位标注方法
2
作者 王生生 邵婧雯 +4 位作者 李妮娅 刘纯岩 李文辉 陈鹏 刘冰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5-1090,共6页
为实现在核磁共振图像中对椎间盘自动定位标注,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和空间关系推理的椎间盘自动定位标注新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椎间盘进行检测,并采用评分约束提高算法精度。其次,给出邻近椎间盘空间关系模型,基于该模型... 为实现在核磁共振图像中对椎间盘自动定位标注,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和空间关系推理的椎间盘自动定位标注新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椎间盘进行检测,并采用评分约束提高算法精度。其次,给出邻近椎间盘空间关系模型,基于该模型匹配每个椎间盘区域的中心点。最后,采用空间关系迭代推理算法选择最佳匹配结果,得到椎间盘标注序列。本文假设每张核磁共振图像至少包含6个连续的椎间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经过训练后测试效果良好,准确度能够达到临床要求,且执行效率高,有助于椎间盘疾病的计算机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椎间盘定位标注 深度学习 评分约束 空间关系推理
原文传递
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定位仪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云雄 许声联 +2 位作者 邹重文 黄智 李树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32-434,共3页
目的:探索提高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准确性及安全性的定位方法.方法:通过经皮腰椎间盘后1/3穿刺入路的解剖研究及腰椎间盘CT测量,根据几何函数原理研制出一种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定位仪器.临床应用于经皮腰椎间盘穿刺36例.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 目的:探索提高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准确性及安全性的定位方法.方法:通过经皮腰椎间盘后1/3穿刺入路的解剖研究及腰椎间盘CT测量,根据几何函数原理研制出一种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定位仪器.临床应用于经皮腰椎间盘穿刺36例.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时间为22~43min,X线透视时间为4~16min.结论:该经皮椎间盘穿刺定位仪操作简便、穿刺安全准确,可减少X线辐射伤害,为临床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或激光减压术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定位 安全性 X线辐射 经皮腰椎间盘穿刺 技术特点
下载PDF
椎间盘穿刺定位技术
4
作者 刘俊海 刘亚玲 +2 位作者 马平 方岱敏 别海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28-229,共2页
关键词 椎间盘穿刺定位 诊断 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颈椎间盘穿刺定位引导器的临床应用价值
5
作者 王凤林 王斌胜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穿刺定位引导器的研制并评价其在颈椎间盘穿刺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纳入在临沂市中医医院住院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定位器组和指压组两组。定位器组在避免C型臂X光机照射下,利用颈椎间盘穿刺定位引导器...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穿刺定位引导器的研制并评价其在颈椎间盘穿刺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纳入在临沂市中医医院住院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定位器组和指压组两组。定位器组在避免C型臂X光机照射下,利用颈椎间盘穿刺定位引导器行颈椎间盘定位引导穿刺治疗;指压组操作者直接在C型臂X光机照射下,通过指压法行颈椎间盘穿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穿刺的成功率、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以评价颈椎间盘定位引导穿刺器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定位器组穿刺成功率优于指压组(P=0.003),且不良反应少于指压组(P=0.022)。指压法穿刺治疗有效率为70%,定位器法穿刺有效率为85%,两者比较定位器法穿刺有效率优于指压法(P=0.039)。结论 C臂下颈椎间盘穿刺定位引导器穿刺成功率高、临床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可以完全代替指压法行颈椎间盘穿刺治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穿刺定位引导器 指压法 定位器法 椎间盘突出 C型臂X光机
下载PDF
脊柱移行时怎样使CT和X线片的腰椎间盘定位一致
6
作者 王建秋 郭建雄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2年第5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椎间盘手术 脊柱移行 CT诊断 X线诊断 定位 投照 椎间盘定位
原文传递
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定位的策略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肖峰 刘彦杰 《中外医疗》 2013年第6期25-26,共2页
目的通过经皮穿刺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疾患的疗效分析,探讨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定位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进入该院治疗的腰椎疾患患者106例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用间接性减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者50例,用目标定位... 目的通过经皮穿刺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疾患的疗效分析,探讨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定位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进入该院治疗的腰椎疾患患者106例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用间接性减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者50例,用目标定位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6例,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后6~40个月进行随访调查,根据术后疗效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统计治疗有效率,最后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间接性减压术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4.0%,目标定位椎间盘摘除术组显效30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9%,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定位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 内窥镜 间接性减压术 目标定位椎间盘摘除术
下载PDF
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海涛 魏帅帅 +5 位作者 韩大鹏 马宗雷 张洪涛 周大鹏 宫子阳 关家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探讨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CT guided endoscopic discectomy, CTED)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结果。[方法] 2010年6月—2020年6月采用CTED治疗年龄≥75岁的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例,记录围手术期指标采用VAS、ODI评分和腰... [目的]探讨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CT guided endoscopic discectomy, CTED)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结果。[方法] 2010年6月—2020年6月采用CTED治疗年龄≥75岁的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例,记录围手术期指标采用VAS、ODI评分和腰椎JOA评分,以及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CT测量手术前后突出物面积变化。[结果]所有患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无合并症诱发或病情加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6个月,随时间推移,VAS和OD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按Mac Nab标准评定,优58例,良20例,优良88.64%。CT影像测量,突出物面积由术前(102.95±44.06) mm2显著减少至术后1周(20.73±14.16) mm2(P<0.05)。[结论]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高龄老人 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原文传递
探讨CT引导下椎间盘内射频电刺激定位法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熊丽琴 王亚瑟 +5 位作者 冯金坤 李妍玲 贺芳 张燚坤 刘辉 胡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46-2049,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椎间盘内射频电刺激定位法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明确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并在CT引导下行椎间盘内射频电刺激定位主要责任椎间盘。...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椎间盘内射频电刺激定位法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明确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并在CT引导下行椎间盘内射频电刺激定位主要责任椎间盘。根据电刺激诱发试验结果将80例腰痛患者分为刺激诱发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椎间盘低温等离子纤维环成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后腰痛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根据电刺激诱发实验结果显示,刺激诱发试验阳性组共65例,阴性组15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且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JOA评分分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阳性组腰椎疾患综合情况改善作用明显优于阴性组(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数字评分(NR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时阳性组患者NRS评分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患者MacNab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椎间盘内射频电刺激试验有助于精确定位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主要责任腰间盘,并且刺激诱发试验阳性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经低温等离子纤维环手术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腰痛及功能障碍程度,治疗效果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引导 椎间盘内射频电刺激定位 椎间盘源性腰痛 责任椎间盘 低温等离子纤维环成形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
10
作者 孙海涛 韩大鹏 +5 位作者 魏帅帅 马宗雷 张洪涛 周大鹏 宫子阳 关家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探讨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 CES)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2011年4月—2019年12月本院采用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源性CES患者26例,记录分析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 [目的]探讨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 CES)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2011年4月—2019年12月本院采用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源性CES患者26例,记录分析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 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Nakano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良9例,优良率为73.08%。影像方面,术后椎管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大,而突出物占比明显减小(P<0.05)。[结论] 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源性CES精准微创、减压彻底,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 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临床结果
原文传递
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年回顾 被引量:3
11
作者 关家文 孙海涛 +5 位作者 韩大鹏 张洪涛 马宗雷 魏帅帅 周大鹏 宫子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总结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CT guided endoscopic discectomy, C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0年临床资料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20年6月该类患者共3 339例。记录其一般资料、手术及影像相关信息和并发症。采用疼痛... [目的]总结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CT guided endoscopic discectomy, C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0年临床资料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20年6月该类患者共3 339例。记录其一般资料、手术及影像相关信息和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日本骨科协会腰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和Macnab标准评价总体和比较各种类型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6~126个月,平均(68.18±33.42)个月。随时间推移,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3 036例,良152例,可98例,差53例,优良率95.47%。各种类型患者相比,相应时间点,单纯组、滑脱组、骨化组、狭窄组和翻修组间的VAS、O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肢体遗留麻木114例,肌力减退者14例,灼性神经痛2例,椎管内高压症7例,硬膜囊损伤12例,椎管积液12例,感染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术后复发177例,突出物残留240例。[结论] CT定位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精准、安全、高效和成熟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10年回顾
原文传递
侧路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中是否椎间孔成形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洪涛 孙海涛 关家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探讨侧路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CT guided endoscopic discectomy, C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椎间孔扩大成形的临床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20年6月本院采用侧路CTED初次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2 633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侧路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CT guided endoscopic discectomy, C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椎间孔扩大成形的临床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20年6月本院采用侧路CTED初次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2 6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2例术中行椎间孔成形,2 351例术中未行椎间孔成形。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随访资料。[结果]成形组总并发症率为8.51%,未成形组为4.1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形组的镜下操作时间显著长于未成形组(P<0.05)。随访6~116个月,平均(64.83±30.42)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除术后1周成形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未成形组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O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成形有益也有弊,只有"按需成形"才能扬长避短,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 椎间孔成形
原文传递
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13
作者 关家文 韩大鹏 +1 位作者 卢昕 刘香玲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总结10年间采用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CT guided endoscopic discectomy, CTED)术后复发病例资料,探讨复发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20年6月本院采用CTED治疗的33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观察是否术后复... [目的]总结10年间采用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CT guided endoscopic discectomy, CTED)术后复发病例资料,探讨复发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20年6月本院采用CTED治疗的33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观察是否术后复发,采用单项因素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8.18±33.42)个月。3 339例患者中,177例复发,复发率5.30%。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性别、初次术前病程、手术时间和首次手术髓核取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的年龄、体重指数、第二次手术取出髓核量、两次手术取出髓核量总和均显著大于未复发组(P<0.05)。单节段突出复发率为4.93%;双节段突出复发率为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节段突出者中仅对症状重的责任节段手术的复发率为5.80%;分两期手术的复发率为13.95%;同期手术的复发率19.57%,三种手术策略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表明:年龄、体重指数、手术节段和双节段及手术方式是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椎间盘退变程度、手术创伤和外力因素与复发关联密切。应根据复发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而CTED技术仍然是应对其复发后翻修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复发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武警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定位内镜手术
14
作者 周大鹏 马宗雷 +4 位作者 张序瑞 王红梅 杨丽萍 刘香玲 关家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914-1917,共4页
[目的]总结武警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探讨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CT guided endoscopic discectomy,CTED)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武警官兵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TED治疗。评... [目的]总结武警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探讨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CT guided endoscopic discectomy,CTED)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武警官兵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TED治疗。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3.5±19.7)min。术中CT扫描次数平均(7.8±1.7)次。随访时间平均(52.3±38.3)个月。与术前相比,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7.4±0.9),(1.6±0.7),(1.1±0.3),P<0.05]和ODI评分[(74.5±11.7),(18.6±3.0),(14.4±1.3),P<0.05]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9.0±3.2),(26.1±2.3),(28.0±1.2),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出院及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显著降低[(9.1±1.3)mm,(8.6±1.3)mm,(8.0±1.2)mm,P<0.05],腰椎前凸角显著增大[(22.3±4.6)°,(27.7±4.9)°,(27.0±3.6)°,P<0.05],突出物显著减少[例,无/有(0/92),(92/0),(90/2),P<0.05]。[结论]CTED治疗武警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精准、安全、恢复快、疗效好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武警官兵 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CT分型与内镜治疗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海涛 韩大鹏 +5 位作者 魏帅帅 张洪涛 马宗雷 周大鹏 宫子阳 关家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CT分型与内镜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20年6月行CT定位内镜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2例。应用GE-AW4.4图像后处理系统,根据突出的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Ⅰ型(Ka...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CT分型与内镜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20年6月行CT定位内镜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2例。应用GE-AW4.4图像后处理系统,根据突出的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Ⅰ型(Kambin三角内型)、Ⅱ型(Kambin三角外型)和Ⅲ型(混合型),分别采取Kambin三角内、Kambin三角外和调整角度及深度的Kambin三角内入路完成手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资料,采用VAS、ODI和腰椎JOA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影像评估手术前后突出髓核面积。[结果]342例患者中Kambin三角内型215例,Kambin三角外型26例,混合型101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种类型术中穿刺针调整次数、CT扫描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镜下操作时间长于另外两型(P<0.05)。随访6~124个月,术后三种类型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三类型分组间VAS、ODI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显示术后突出髓核面积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进行CT分型并采取相应的手术入路,是保证内镜手术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分型 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
原文传递
可视化环锯椎板间开窗内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海涛 韩大鹏 +5 位作者 张洪涛 魏帅帅 马宗雷 周大鹏 宫子阳 关家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环锯椎板间开窗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CT guided endoscopic discectomy, CTE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入路CTED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可视化环锯椎板间开窗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术(CT guided endoscopic discectomy, CTE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入路CTED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直接穿刺突破黄韧带,30例采用可视化环锯椎板间开窗。记录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采用VAS、ODI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CT测量手术前、后椎间盘突出最大层面的椎管面积和突出物侵占比。[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直接穿刺组有3例(10.00%)发生硬膜囊损伤,而可视环锯组均未发生硬膜囊损伤。可视化环锯组CT扫描次数和术中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直接穿刺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47个月,术后两组的VAS、ODI评分均随时间推移显著减少(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VAS、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可视环锯组为93.33%,直接穿刺为90.00%。影像方面,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椎管面积均显著增大,而突出物占比明显缩小(P<0.05)。[结论]可视化环锯椎板间开窗CTE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能减少术中CT扫描次数、减轻术中疼痛,扩大了后路椎板间入路CTED的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LDH) CT定位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CTED) 椎板间入路 可视化环锯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on the efficacy of lumbar fixed-point 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a finite element study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金凤 舒新农 +2 位作者 唐树杰 吴英 张玉佩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6年第4期295-299,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on the efficacy of lumbar fixed-point 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in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Methods:We...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on the efficacy of lumbar fixed-point 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in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Methods:We simulated lumbar fixed-point rotation manipulation of sitting position using three finite element models including a normal model,a mild degeneration model and a moderate degeneration model of L3-5,in which the herniated disc was assumed at the left rear of L4 disc and the rotation manipul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ight side.The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at the left rear of L4 disc of the three models were analyzed.Results:When lumbar fixed-point 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was carried out,a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were generated at the left rear of L4 intervertebral disc of the three models directing forward.The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in degeneration models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model,and the smallest values were found in the moderate degeneration model.From normal model to mild and then to the moderate degeneration model,the displacement decreased by 36% and 59%,and the stress decreased by 22.3% and 45.2%,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affects adversely the effectiveness of lumbar fixed-point 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IDH.The severer the lumbar degeneration,the greater the influ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INA MASSAGE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Lumbar Fixed-point 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原文传递
Insertion of PCB to treat traumatic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远征 隰建成 +2 位作者 陈兴 关长勇 全长彬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2年第5期267-270,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CB (a new anterior cervical instrumental system combining an intradiscal cage with an integrated plate) in treating traumatic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Me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CB (a new anterior cervical instrumental system combining an intradiscal cage with an integrated plate) in treating traumatic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PCB internal fixation were used in 22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They were followed up from 3 to 16 months and analyzed by symptom and image data. Among them, 16 patients underwent fixation at one level and 6 patients at two levels. Results: This technique did not cause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 no screw backout or device failure was found. Based on the JOA grade, 20 patients improved clinically and 2 gently because of serious cervical stenosis. The general excellent rate was 90.9 %. Conclusions: PCB internal fixation is stable. Morbidity of donor and acceptor sites is less. No collars are needed after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unds and injuries NECK Intervertebral disk PC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