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8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方定向透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残留腰腿痛疗效观察
1
作者 李长明 邓小梅 +3 位作者 楼宇梁 方燕芬 胡丽娟 全仁夫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635-640,共6页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在退行性脊柱侧弯、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等脊柱退行性疾病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但是,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左侧髂腰部疼痛,以腹股沟或大腿疼...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在退行性脊柱侧弯、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等脊柱退行性疾病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但是,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左侧髂腰部疼痛,以腹股沟或大腿疼痛及感觉障碍为主,发病率为4.55%~28.5%^([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产生焦虑症状。临床多建议早期锻炼及口服非甾体消炎药(NSAIDs)、肌松药等缓解症状,但大量或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肝肾功能损伤及消化道溃疡等副作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融合术 残留腰腿痛 外治法 中药定向透药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伤口渗出的治疗转归
2
作者 李清江 董玉珍 +3 位作者 路坦 连怡钧 崔明星 赵斌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伤口渗出的治疗转归,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导致神经或脊髓损伤且经历PLIF术后出现伤口渗出的23...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伤口渗出的治疗转归,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导致神经或脊髓损伤且经历PLIF术后出现伤口渗出的23例患者资料,根据其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n=10)和非感染组(n=13)。总结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结果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术中出血较多(P<0.05),术后感染确诊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较长(P<0.05),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较低(P<0.05),而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较高(P<0.05)。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且经过1年以上随访无复发。结论PLIF术后伤口渗出后早期正确的鉴别和干预,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后路腰融合术 渗出 感染 治疗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感染预测模型
3
作者 裴宏磊 张昶 +4 位作者 郭亚峰 陈美云 董宇飞 周孝聪 高宏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5,共9页
目的: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中卫云医疗数据分析... 目的: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中卫云医疗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经过数据处理分析提供的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等河北省及北京市共15家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患者的脱敏数据资料。统计分析比较感染组(SSI)和非感染组(non-SSI)的分类数据,得到对术后感染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使用SPSS Modeler 20数据建模系统作为工具,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进行分析,得到术后感染的患者特征,即感染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764例患者数据,其中373例患者被诊断为SSI,发病率为4.4%(95%CI,2.2%~6.5%)。经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确定六个变量[包括肥胖、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Ⅲ级及以上、手术时间延长、慢性心脏病、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与SSI独立相关。以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分类可获得较高的精度,为90.6%,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易发生感染的患者特征,即两种感染模式:[(BMI=1)and(SD=1)and(ASA=1)and(RI=1)]or[(BMI=0)and(SD=1)and(DM=1)and(RI=1)]。结论: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应用于本研究可获得90.6%的平均精度,并得到两种感染模型,(1)患者肥胖,肾功能不全,ASA分级Ⅲ级及以上,且手术时间≥3h;(2)患者无肥胖,但同时患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且手术时间≥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融合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对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白细胞与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4
作者 郝申申 安晓龙 +5 位作者 董胜利 刘帅 李洪珂 王鹏程 张韶民 康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978-984,共7页
目的:观察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探讨围术期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 目的:观察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探讨围术期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及趋势。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采用双节段PLIF治疗了4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34~80(60.24±10.68)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61.04±9.03)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3例,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18例,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LS)7例;在全身麻醉后切皮前15 min开始一次性静滴TXA(1 g/100 ml)。对照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59.00±13.04)岁;LDH 5例,LSS 9例,LS 4例;不使用TXA。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术后住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术后第1、4、7天和末次测量的WBC、ESR和CRP。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均无DVT。46例患者获随访,时间3~6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00.0(300.0,500.0)ml、术后引流量260.0(220.0,450.0)ml,低于对照组600.0(400.0,1000.0)ml及395.0(300.0,450.0)ml(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APTT、PT、TT、FIB、PLT、RBC、HB、HCT,术后不同时间WBC、ESR和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次给药法静滴TXA可减少双节段PLIF失血,且对术后的WBC、ESR和CRP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后路腰融合术 氨甲环酸 失血量
下载PDF
基于MRI椎体和终板骨质量评分对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后cage沉降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罗顿 陈骞 +4 位作者 艾有为 朱策 王珏翰 丁鸿 刘立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椎体骨质量评分(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VBQ)和终板骨质量评分(endplate bone quality score,EBQ)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cage沉降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因腰...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椎体骨质量评分(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VBQ)和终板骨质量评分(endplate bone quality score,EBQ)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cage沉降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行TLIF手术的226例患者,根据术后有无cage沉降将患者分为沉降组和非沉降组,比较两组患者VBQ和EBQ评分。通过多元回归分析cage沉降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VBQ和EBQ预测TLIF术后cage沉降的能力。结果226例患者中30例出现术后cage沉降。沉降组VBQ(3.8±0.4)分,EBQ(5.1±0.7)分,明显高于非沉降组(3.1±0.6)分和(4.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VBQ(OR=4.258,95%CI:1.983~9.142,P<0.001)和EBQ(OR=1.971,95%CI:1.212~3.203,P=0.006)评分越高,发生cage沉降风险也越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VBQ的AUC为0.843,EBQ的AUC是0.864。VBQ和EBQ预测cage沉降的最佳阈值分别为3.480(敏感性90%;特异性75.5%)和4.620(敏感性96.7%;特异性74.5%)。结论术前VBQ或EBQ评分越高,TLIF术后发生cage沉降风险越大。其中EBQ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预测融合术后cage沉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骨质量评分 终板骨质量评分 磁共振 融合术 Cage沉降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6
作者 高敏 刘小兰 +3 位作者 袁枭 吴文聪 雷飞 刘小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2期1315-1321,共7页
目的 探讨影响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TLIF)后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SSI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 目的 探讨影响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TLIF)后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SSI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MI-TLIF的患者620例,按7∶3随机分为建模组434例和验证组186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SSI的危险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使用列线图展示模型。内部验证阶段利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SSI风险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果 620例MI-TLIF患者中SSI的发病率为4.68%。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白蛋白水平<35 g/L、腰椎旁肌肉脂肪浸润、手术持续时间≥4 h和糖尿病是患者发生SSI的危险因素。最终构建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95%CI为0.855~0.961)。校准曲线显示:2组数据模型的预测曲线与实际曲线及理想曲线的偏差较小,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帮助临床医护人员筛选出高危人群并辅助临床护理决策,降低MI-TLIF后患者发生SS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微创经孔腰融合术 列线图 危险因素 护理评估
下载PDF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危险因素
7
作者 薛旺东 周海军 +2 位作者 黄伟 张升(综述) 陈建(审校)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96-600,共5页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因微创、间接椎管减压、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椎间融合器沉降常会影响手术疗效,甚至需要再次翻修。了解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高危因素是预防翻...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因微创、间接椎管减压、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椎间融合器沉降常会影响手术疗效,甚至需要再次翻修。了解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高危因素是预防翻修的关键。该文从患者自身、融合器、手术因素3个方面导致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避免融合器沉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侧方融合术 危险因素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侯煜 卜宏建 +2 位作者 田少辉 冯建刚 武士科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0期3097-3099,共3页
目的介绍经后路双侧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所致椎间失稳引发顽固性腰背痛的临床方法。方法 3例患者均以双侧椎弓根外侧缘体表投影点间3 cm切口沿内侧的多裂肌与外侧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间... 目的介绍经后路双侧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所致椎间失稳引发顽固性腰背痛的临床方法。方法 3例患者均以双侧椎弓根外侧缘体表投影点间3 cm切口沿内侧的多裂肌与外侧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间隙完成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结果患者术后3 d即可带腰围下地活动,切口区疼痛均可耐受,无症状出院。3例患者术后ODI、VAS评分均明确改善,术后3例随访相邻节段退变引发症状均消失。结论由于该手术方式采用更微创的办法明确改善了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椎弓根钉的置入方式,最大限度避免了因椎间融合造成的纤维化椎旁肌的再次损伤,为临床解决大切口坚强固定引起的邻近节段退变提供了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稳定重建系统 微创技术 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基于目标设置理论护理干预在椎间融合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9
作者 杨淑蓓 《西藏医药》 2024年第6期116-117,共2页
目的目的探讨基于目标设置理论护理干预在椎间融合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枣庄市立医院进行椎间融合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21年7月~2022年7月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实施椎间融合... 目的目的探讨基于目标设置理论护理干预在椎间融合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枣庄市立医院进行椎间融合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21年7月~2022年7月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实施椎间融合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护理常规,实验组为2022年8月~2023年7月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实施目标设置理论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功能训练依从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分析两组患者锻炼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感。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和GSE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月,实验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和GSES得分分别为(63.81±4.62)、(36.67±1.47)均高于对照组的(52.68±3.73)分、(32.74±1.69)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接受目标设置理论护理干预的患者在功能锻炼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可以满足不同患者功能锻炼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目标设置理论 护理干预
下载PDF
TLIF、PLIF、ALIF三种椎间融合术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比较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烽 陈兵乾 +3 位作者 居建文 王素春 段广超 王以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椎间融合方式后腰椎即刻稳定性差异。方法选用20具新鲜小牛标本,分为4组,每组5个标本,模拟临床行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在腰椎三维力学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特性。结果ALI... 目的比较三种椎间融合方式后腰椎即刻稳定性差异。方法选用20具新鲜小牛标本,分为4组,每组5个标本,模拟临床行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在腰椎三维力学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特性。结果ALIF组的平均应变较对照组增加17.6%(P<0.05),平均应力增加15.2%;ALIF、PLIF、TLIF平均轴向刚度和水平剪切刚度分别下降28.3%、18.4%、11.5%和21.6%、17.5%、5.9%(P<0.05);ALIF、PLIF、TLIF的扭矩强度分别下降38.6%、49.1%、27.3%(P<0.05)。结论ALIF、PLIF、TLIF术后,腰椎的稳定性能明显下降。在轴向载荷压缩、屈伸、侧弯运动工况下,PLIF优于ALIF;在扭转力学性能上ALIF优于P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安春厚 郭金明 原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长期随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神经功能状态,探讨相邻节段病变的形成原因。方法1990年1月-2003年4月,实施ACDF1200余例,5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 目的通过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长期随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神经功能状态,探讨相邻节段病变的形成原因。方法1990年1月-2003年4月,实施ACDF1200余例,5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男45例,女7例;年龄25~72岁,平均48.5岁。病程3个月~7年9个月,平均23.7个月。椎体融合节段:单间隙10例,双间隙38例,三间隙4例。术前均常规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CT和MRI检查。采用Nurick评分,对比术后6周及随访结束时的神经功能状态;影像学检查:摄X线片、CT观察融合相邻椎体的滑动和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情况,按照Goffin方法转化成半定量退变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Nurick评分、椎体退变程度与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椎体融合节段的关系,椎体退变程度与Nurick评分改变之间的关系。摄MRI观察椎体融合相邻节段及远离节段椎管矢状径的改变。结果52例获随访3~10年,平均6.9年。最后随访时影像学检查示45例(86.5%)患者出现退行性改变,8例(15.4%)自觉神经症状加重,2例(3.8%)接受二次手术治疗。术后6周Nurick评分(1.07±0.84)分,随访结束时(1.92±1.2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rick评分的改变与患者手术时年龄(r=0.21,P>0.05)及椎体融合节段(r=0.30,P>0.05)无相关性。术后6周椎体退变评分(0.73±0.67)分,随访结束时(1.58±1.0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退变程度与患者手术时年龄(r=0.35,P>0.05)及椎体融合节段(r=0.38,P>0.05)无相关性。MRI显示融合相邻节段上位椎管矢状径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融合术后相邻椎体发生明显退行性改变,同时伴有神经症状改变,两者之间统计分析有相关性(r=0.41,P<0.05)。结论ACDF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由多种因素引发,椎间盘的自然退变、融合手术造成的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手术对椎体前方韧带结构的破坏及植骨方式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盘切除融合术 相邻节段病变 随访
下载PDF
下腰椎单节段TFC椎间融合术后影像学改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雍 王炳强 +2 位作者 李东 赵易 李锦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了解下腰椎单节段应用Ray -TFC不附加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及腰椎不稳症术后影像学改变。方法 以我院应用Ray -TFC不附加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及腰椎不稳症 ,术后随访超过两年的 5 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上述 5 0例患者术前... 目的 了解下腰椎单节段应用Ray -TFC不附加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及腰椎不稳症术后影像学改变。方法 以我院应用Ray -TFC不附加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及腰椎不稳症 ,术后随访超过两年的 5 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上述 5 0例患者术前、术后两周、术后两年侧位X线片 ,分别测量病变节段前凸角度、椎间隙中央高度 ,观察椎间融合情况、融合器位置变化、相邻椎间隙退变情况 ,并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均为单节段椎间融合 ,腰4~ 5节段病变 3 9例 ,腰5骶1节段病变 11例。术前病变节段前凸角度平均 16 4度 ,术后两周 15 9度 ,术后两年 15 2度。 47例 (94% )前凸角度的变化小于 3度。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中央高度平均 7 6mm ,术后两周 10 1mm ,平均撑开高度 2 5mm。术后两年椎间高度平均 9 3mm ,丢失小于 1mm。TFC植入深度 ,TFC后缘距椎体后缘平均 3 2mm。术后两年X片见到直接骨融合征象者 14例 ,临床骨融合征象者 3 4例 ,TFC周边见到透亮区者 1例 ,TFC位置变化 3例 ,其中 2例侧位片动力位像稳定。椎间融合成功率 96%。病变节段上位椎间隙退变加速 2例。结论 ①下腰椎单节段植入一对Ray -TFC对腰椎生理前凸无明显影响。②TFC植入对撑开病变间隙和维持术后椎间高度有重要意义 ,平均撑开高度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单节段 TFC 融合术 影像学 盘退变
下载PDF
术前静脉滴注结合术中局部灌注氨甲环酸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窦东梅 张永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8-809,共2页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ferbody fusion,PLIF)是治疗多种腰椎疾病的主要术式之一。由于PLIF造成肌肉组织剥离较多、椎板减压及椎管静脉丛损伤,术后易造成局部较多出血,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因此,如何控制PLIF术后失血成...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ferbody fusion,PLIF)是治疗多种腰椎疾病的主要术式之一。由于PLIF造成肌肉组织剥离较多、椎板减压及椎管静脉丛损伤,术后易造成局部较多出血,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因此,如何控制PLIF术后失血成为骨科医生关注的问题[1]。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系赖氨酸类似物,是一种抗纤维蛋白溶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后路融合术 术后失血
下载PDF
麻醉恢复期快速康复改善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后护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钱瑜 于志伟 +1 位作者 刘清海 赵磊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759-761,共3页
目的分析麻醉恢复期快速康复对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护理效果的改善。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ACDF且术后Aldrete评分≥9分的患者196例,采用随机... 目的分析麻醉恢复期快速康复对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护理效果的改善。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ACDF且术后Aldrete评分≥9分的患者1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试验组采用麻醉恢复期快速康复护理(rapidrehabilitation nursing during anesthesia convalescence, RRNAC),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在麻醉恢复期的舒适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口干程度以及疼痛的差异。结果总体舒适度评分:术后0 h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试验组术后2 h、4 h、6 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恶心呕吐发生率:试验组术后3~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8)。口干程度:术后0 h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术后2 h、4 h、6 h试验组口干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疼痛评分:术后0 h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9),试验组术后2 h、4 h、6 h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恢复期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ACDF术后患者舒适度、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口干及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期 加速康复外科 前路颈盘切除融合术 护理
下载PDF
中药贴敷择时脐疗对预防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五妹 曹鲁梅 卞恒杰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7年第11期4283-428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择时脐疗对预防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病人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择时脐疗组、传统脐疗组,对照组予脐部施行预防按摩及健康指导,择时脐疗组、传统脐疗组单取神阙穴...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择时脐疗对预防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病人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择时脐疗组、传统脐疗组,对照组予脐部施行预防按摩及健康指导,择时脐疗组、传统脐疗组单取神阙穴贴敷药物,传统脐疗组于术后1h贴敷,择时脐疗组于术后第1天05:00贴敷,每次6h,5d后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择时脐疗组首次排便时间(30.66h±4.97h)、便秘总评分(36.08分±14.56分)低于传统脐疗组(34.41h±5.51h,48.26分±13.24分)、对照组(40.45h±6.48h,58.74分±9.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时脐疗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病人的便秘改善效果优于传统脐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融合术 择时脐疗 传统脐疗 便秘 中药贴敷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体应变分布特点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玉武 程志军 +1 位作者 曾志华 赵卫东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4-736,共3页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的节段稳定性和椎体应变分布特点。方法选用10份小牛脊柱(L3~6)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于L4椎体两侧粘贴电阻应变片。在屈伸、侧弯、旋转方向对标本施加5.0Nm的纯力矩,...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的节段稳定性和椎体应变分布特点。方法选用10份小牛脊柱(L3~6)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于L4椎体两侧粘贴电阻应变片。在屈伸、侧弯、旋转方向对标本施加5.0Nm的纯力矩,记录完整模型和TLIF手术固定模型前屈及侧弯运动下的应变数据,同时记录固定节段三维运动数值。结果固定状态较完整状态显著减少了固定节段的活动范围(P〈0.01)。在完整状态和固定状态下,侧弯运动时的椎体前柱皮质应变分布显著高于前屈状态(P〈0.01);在前屈和侧弯运动中,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应变较完整状态显著减少43.20%和47.20%(P〈0.05)。在固定状态下,椎体右侧应变分布在前屈运动中高于椎体左侧应变分布(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实现TLIF模型的即刻稳定性,椎体前柱皮质骨应变分布受内固定影响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腰融合术 三维运动 应变分布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采用动态固定系统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雪松 张烽 +3 位作者 陈向东 赵剑 朱鸣镝 王以进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研究采用腰椎动态固定系统行PLIF术的术后即刻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0具新鲜小牛脊柱标本,分别于正常完整状态、L5S1滑脱的腰椎失稳模型、L5S1滑脱使用动态固定系统行PLIF内固定下测试各组的生物力学特性... 目的:研究采用腰椎动态固定系统行PLIF术的术后即刻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0具新鲜小牛脊柱标本,分别于正常完整状态、L5S1滑脱的腰椎失稳模型、L5S1滑脱使用动态固定系统行PLIF内固定下测试各组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经采用动态固定系统行PLIF内固定后,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弯工况下,内固定组的平均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都较正常组和滑脱组增加。其数值和正常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滑脱组数值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动态固定系统行PLIF内固定后,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弯工况下,腰椎的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较滑脱时明显提高,能够达到或超过腰椎生理正常状态,满足对手术固定后即刻稳定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动态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深层肌康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琴 高琳 +1 位作者 邹桂娟 王亚兰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1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深层肌康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0例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根据住院尾号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深层肌康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ODI、视觉模拟... 目的:探讨深层肌康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0例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根据住院尾号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深层肌康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Barthel指数评分及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深层肌康护理可有效缓解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脊髓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疼痛 脊髓功能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方生 吴兵 +5 位作者 盛文辉 王春辉 王自刚 尚琦松 韩鹏远 陈操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00-102,106,共4页
目的探讨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实施后路腰椎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L4~5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A组(30例)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 目的探讨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实施后路腰椎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L4~5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A组(30例)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B组(30例)行切除后方韧带复合体的PLIF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术前、末次随访时测量腰椎X线片上L3~4椎间盘的高度和椎间隙动态角度、L3~4椎体滑移距离并进行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L3~4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9例患者出现了L3~4节段的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B组17例出现了L3~4节段的ASD。其中A、B两组均有2例患者为有症状的ASD。术前两组患者X线片上L3~4椎间盘的高度、椎间隙动态角度、L3~4椎体滑移距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1级6例,2级22例,3级2例,无4、5级病例。B组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1级4例,2级24例,3级2例,无4、5级病例。结论腰椎椎间融合术中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可减少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方韧带复合体 融合术 邻近节段 退变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病变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洪 Hirokazu Ishihara 智慧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49-652,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以及预测其发生的因素。[方法]1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接受颈椎前路椎体问融合术患者,行术后症状的评价,神经学检查及系列放射学检查,分析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以及预测其发生的因素。[方法]1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接受颈椎前路椎体问融合术患者,行术后症状的评价,神经学检查及系列放射学检查,分析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与临床和影像学参数的关系。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进行统计,各参数与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通过u检验和t检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2—19a,平均9.4a。112例患者中有19例(17%)出现了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其中男12例,女7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未出现症状邻近节段病变的患者比率,5a时比率为89%,10a时为84%,17a时为67%。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病例中,术前脊髓造影上邻近节段硬膜有明显压迹或MRI上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病例(P分别为0.0087及0.0299,双样本t检验)。而其他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7名患者因保守治疗无效而进行了手术。[结论]当术前脊髓造影或MRI显示该节段存在无症状性椎间盘退变时,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与融合的节段数、术前颈椎曲度、椎管的直径或融合节段的曲度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患 融合术 邻近节段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