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置入固定对腰椎稳定性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景元海 聂长春 +6 位作者 周继辉 范洪源 赵丛然 李恒 郭明峰 朱庆三 杨小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5102-5104,共3页
试验拟观察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置入固定对腰椎不稳定性疾病椎体稳定性的影响。选择2005-06/2007-06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及大庆龙南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腰椎不稳定疾病患者,男46例,女22例。应用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 试验拟观察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置入固定对腰椎不稳定性疾病椎体稳定性的影响。选择2005-06/2007-06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及大庆龙南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腰椎不稳定疾病患者,男46例,女22例。应用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大于6个月,出院时按JOA评分标准,优48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5.3%,6个月随访腰椎CR片显示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骨粒材料及硬性置入材料与宿主均无生物相容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骨粒夯实植 不稳 钉棒内固系统
下载PDF
椎间骨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愈合的影响
2
作者 李青松 王亚楠 +5 位作者 孟令志 朴美慧 马俊雄 刘军 项良碧 王琪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分析椎间骨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部分胸腰椎椎体上终板骨折的患者170例,将其中行保守治疗3个月后仍表现为椎体上终板骨皮质不连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保守治疗3个... 目的分析椎间骨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部分胸腰椎椎体上终板骨折的患者170例,将其中行保守治疗3个月后仍表现为椎体上终板骨皮质不连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保守治疗3个月后伤椎愈合良好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伤后3周内伤椎周围骨桥的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布在T_9~T_(10)、T_(10)~T_(11)及T_(11)~T_(12)节段的椎间骨桥数量及伤椎上方第2个椎间隙骨桥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存在较大的伤椎楔形角。结论新发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上方第2个椎间隙存在完整骨桥时或者矢状位伤椎楔形角度大于14.2°时,采取保守治疗可能增加伤椎不愈合的风险,采取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干预,应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骨 体压缩 皮质不连续 愈合不良
下载PDF
生物型cage椎间骨整合:界面的组织细胞学特性及骨整合愈合机制
3
作者 贾鹏 张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4249-4254,共6页
背景:目前,生物降解型cage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及生物相容性,在脊柱矫形、纳米材料及仿生生物医学领域作为自体骨替代修复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效果仍存在争议。目的:文章总结并讨论生物型cage设计理念、生物力学特点、降解特性和... 背景:目前,生物降解型cage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及生物相容性,在脊柱矫形、纳米材料及仿生生物医学领域作为自体骨替代修复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效果仍存在争议。目的:文章总结并讨论生物型cage设计理念、生物力学特点、降解特性和基础及临床研究,旨为生物型cage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PubMed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生物降解型cage、生物相容性、降解特性、力学特性"和"biological cage,biocompatibility,degradation properties,mechanical properties",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从生物型cage的制备、力学、降解特性及实验方面进行总结介绍。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32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8篇文献。结果表明:双相或多相材料组合成为生物型cage的设计主流,组织工程学及材料表面改性使其有效地促进椎间融合。目前主要的缺点是其自身降解性所造成的力学不稳定及无菌性炎症等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聚乳酸及其衍生物为主的生物型cage已应用于临床,尤其以聚乳酸与β-磷酸三钙组合可互相取长补短,该混合共聚物可同时满足融合过程中的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但cage的曲率、位置及与上下终板的匹配程度是影响椎间骨整合的重要因素,在使用时需高度注意。然而,椎间骨整合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信号通路传导、cage对骨修复细胞增殖的影响及cage无菌性松动等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型cage 表面改性 组织工程技术 仿生生物技术 动物模型 磨损颗粒 椎间骨整合 生物相容性 降解特性 力学特性
下载PDF
颈、腰椎间骨性高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智贤 彭小忠 韦涵渝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9期3061-3063,共3页
目的通过对门诊颈椎、腰椎间骨性高度测量统计,统计不同年龄阶段各椎间高度平均值,统计分析颈、腰椎间骨性高度退变降低的多发椎间隙,指导椎间植骨融合,有效恢复椎间高度的参考指标。方法分别对108例颈椎(各年龄段)和153例腰椎(各年龄段... 目的通过对门诊颈椎、腰椎间骨性高度测量统计,统计不同年龄阶段各椎间高度平均值,统计分析颈、腰椎间骨性高度退变降低的多发椎间隙,指导椎间植骨融合,有效恢复椎间高度的参考指标。方法分别对108例颈椎(各年龄段)和153例腰椎(各年龄段)按45岁分组,分为两组,对GE Light Speed CT矢状位扫描图像,采用DICOM Medical Image Viewerver 1.01*软件对所有图片各椎间高度进行测量度记录,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对以上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腰椎椎间骨性高度平均值中老年组(≥45岁)小于青年组(<45岁),同龄组男女有差异。结论 1)该测量平均值为颈、腰症状发病临界值;2)椎多发退变间隙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 椎间骨性高度
下载PDF
椎间植骨面积对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明阳 张大鹏 崔志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72-778,共7页
目的:研究椎间植骨面积对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52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术后1周椎... 目的:研究椎间植骨面积对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52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术后1周椎间植骨面积进行测量,依据测量结果中椎间植骨面积/平均终板面积进而得到植骨面积占比分为3组:椎间植骨面积不超过一侧椎弓根区域为A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56.0±11.5)岁;椎间植骨面积超过一侧椎弓根但未达到对侧椎弓根为B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52.0±14.0)岁;椎间植骨面积超过对侧椎弓根为C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9.5±12.8)岁。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记录每次随访时椎间融合Brantigan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3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与ODI,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VAS、ODI均显著改善(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均有所恢复;末次随访时,B、C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量较少,两组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3、6个月,C组改良Brantigan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术后12个月,B、C组改良Brantigan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3组改良Brantig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C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术后6、12个月,B、C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后路腰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可显著改善患有腰椎退行性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随着植骨面积的占比增加,患者早期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评分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勇奇 罗瑞 +8 位作者 汪少波 金勇 王健 吴宏梓 王顺 袁峰 赵建新 白宗彪 廖燚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Endo-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60例,根据手...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Endo-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ndo-LIF组30例和MIS-TLIF组30例。收集病人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椎体间融合率,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12个月采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病人的临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病人年龄、性别、临床诊断、融合节段、随访时间等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病人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12个月,2组病人VAS评分(腰背部、腿部)、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Endo-LIF组腰背部VAS评分明显低于MIS-TLIF组;术后3个月,Endo-LIF组腿部VAS评分、ODI和JOA评分较MIS-TLIF组更低(P<0.05)。2组病人椎体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良好,且安全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下腰融合术 微创经孔腰融合术 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7
作者 万小彬 徐启飞 赵广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微创组予以小切口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3 d免疫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评分)、疼痛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低,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较短(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与常规组(12.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降低,且微创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改善,且微创组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总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80.85%)(P<0.05)。结论同传统PLIF相比,TILF治疗单节段LSS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引流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椎管形态恢复,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融合内固定术 管狭窄症 硬膜囊面积 疼痛程度
下载PDF
桂枝附子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疼痛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晓晨 方志良 方培峰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631-633,共3页
目的:分析桂枝附子汤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疼痛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在云霄县中医院2020年7月—2023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签的方式分作两... 目的:分析桂枝附子汤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疼痛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在云霄县中医院2020年7月—2023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签的方式分作两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中联用桂枝附子汤,分析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疗效为97.78%(44/45),对照组为86.67%(39/45),观察组的总临床有效率更高,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比较上,观察组的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附子汤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术能进一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强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附子汤 弓根螺钉内固定 盘突出症
下载PDF
3D显微镜辅助下经前路治疗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糜宝国 张吉涛 +4 位作者 姜扩 孟海兰 王博文 郝定均 单乐群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3D显微镜辅助下经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36例接受3D显微镜辅助下ACDF手术... 目的探讨3D显微镜辅助下经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36例接受3D显微镜辅助下ACDF手术治疗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病人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痛、上肢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实施手术,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为(56.4±22.3)mL,术后引流量为(6.7±4.6)mL。末次随访时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及NDI指数别为(1.1±0.8)分、(1.4±0.9)分和15.6%±4.6%,较术前的(4.8±1.1)分、(6.3±0.9)分和49.3%±6.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显微镜辅助下经前路治疗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是一种高效、安全、可视化的手术技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显微镜 神经根型颈 孔狭窄 减压 前路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
10
作者 高志祥 王红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n=40)和植骨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n=40)和植骨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n=40)。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疗效、脊柱影像学表现及治疗前后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SF-36)]。结果:植骨组优良率高于减压组,卧床时长、骨折端愈合时长短于减压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管侵占率、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植骨组优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可加快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恢复脊柱功能,纠正脊柱参数,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管减压术 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马瑞士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7例。研究组采用TLIF治疗,对照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下腰痛JOA评分均高于术前,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健侧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与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恢复腰椎功能,但其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侧神经损伤发生率的效果优于PLI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滑脱症 老年 孔入路腰融合术 经后路腰融合术 功能 神经损伤 疼痛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12
作者 褚宏章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5期7-11,共5页
目的:探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64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采用传统椎管减压术治疗... 目的:探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64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采用传统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Cobb角与脊柱功能、炎性因子水平、不同时间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治疗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Cobb角小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24、72小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接受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较显著,不仅能明显改善脊柱侧弯症状,促进脊柱功能恢复,还能显著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融合内固定术 脊柱功能 疼痛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姬凌飞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0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行椎管减压术治疗...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行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低于研究组的9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体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骺板生长因子及矢状位影像学参数水平均优于常规组,舒适度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椎体功能、生活质量及影像学指标,降低炎症反应,提升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管减压术 融合内固定术 效果
下载PDF
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中实施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王若章 王大伟 +1 位作者 林宗阳 翟旭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7期111-114,共4页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收治的89例DS患者为...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收治的89例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4例,椎管减压术)、观察组(45例,TLIF)。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级(Frankel分级)、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后凸Cobb角。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9,P<0.05)。观察组Frankel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压缩比高于对照组,椎管侵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治疗DS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感,加速患者疾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脊柱侧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15
作者 李玲 毛贵超 +1 位作者 韦柳情 邓盼盼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6期61-64,共4页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椎管减压术,观察组接受椎间植骨融合...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椎管减压术,观察组接受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Cobb角、脊柱功能障碍、舒适度、心理状态、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度数小于对照组,脊柱功能障碍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实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应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可更好地促进患者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改善患者脊柱功能,还能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对其心理、睡眠和生活质量均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单纯管减压术 融合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RF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16例
16
作者 陆茂德 李郁享 +2 位作者 葛顺杰 章泰丰 罗坤烈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2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16例腰椎滑脱进行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加RF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优10例,良5例,可1例。结论腰椎滑脱较为常见,纠正滑脱同时处理腰椎间盘突出和椎间植骨,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滑脱 椎间骨融合
下载PDF
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陈兴 马远征 +3 位作者 薛海滨 孙继桐 李宏伟 何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6-139,T001,共5页
目的 分析应用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5月行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结核患者 18例。随访 1.5~ 5年 ,平均 3.6年。结果 自体骨植骨者术后 ... 目的 分析应用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5月行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结核患者 18例。随访 1.5~ 5年 ,平均 3.6年。结果 自体骨植骨者术后 3~ 6月骨性融合 ,异体骨植骨者术后 1年骨性融合。 7例截瘫患者 ,1例Frank分级B级和 1例Frank分级C级患者术后恢复达D级 ,其余皆完全恢复。除 1例因术中撑开不够颈椎生理弯曲恢复不佳外 ,颈椎生理弯曲得以恢复 ,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的明显丢失 ,无钢板螺钉并发症。结论 钢板内固定可在颈椎结核前路手术中安全应用 ,它能为颈椎提供稳定性 ,利于骨融合和早期康复 ,同时 ,恢复和保持颈椎生理曲度 ,有利于保持手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治疗 结核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与单纯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涛 张进 +4 位作者 宋跃明 刘浩 龚全 刘立岷 曾建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比较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路手术不同植骨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7~53岁。其中14例行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transforaminal ... 目的比较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路手术不同植骨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7~53岁。其中14例行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TLIF),21例行单纯后外侧植骨(posterior lateral fusion,PLF)。TLIF组AO分型:A3型3例,B型7例,C型4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运动评分(50.6±3.6)分,感觉评分(170.5±42.7)分。PLF组AO分型:A3型4例,B型10例,C型7例;按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运动评分(50.8±4.2)分,感觉评分(153.8±23.7)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316±32)min,PLF组(254±27)min;TLIF组术中出血量(487±184)mL,PLF组(373±7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死亡、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及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3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TLIF组胸腰椎骨性融合率为100%,PLF组融合率为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按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TLIF组运动评分增加(10.4±10.0)分,感觉评分增加(26.5±22.8)分;PLF组运动评分增加(9.4±9.3)分,感觉评分增加(28.8±28.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3、6及12个月椎体高度恢复TLIF组分别为(5.4±2.1)、(5.4±1.9)、(5.4±1.4)、(5.3±1.3)mm,PLF组分别为(5.3±2.6)、(5.3±2.2)、(4.8±3.1)、(4.2±3.6)mm;术后即刻、3、6及12个月Cobb角恢复TLIF组分别为(14.5±3.5)、(14.5±3.6)、(14.4±3.4)、(14.4±3.6)°,PLF组分别为(14.3±2.7)、(14.2±3.1)、(12.2±2.8)、(11.7±3.3)°;以上两指标两组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较PLF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能获得更高的融合率,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折脱位 单纯后外侧植 融合率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缪锦浩 匡勇 +4 位作者 陈德玉 杨立利 王新伟 陈宇 刘晓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6-540,共5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4例,2个间隙18例,3个间隙7例。共置入Zero-P 71枚,C3/4、C4/5、C5/6、C6/7椎间隙置入Zero-P分别为8、19、30、14枚。术前、术后2个月及12个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VAS评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JOA评分,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obb角(C2和C7椎体后缘切线的夹角),观察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时间。根据术后伸屈侧位X线片观察手术间隙有无异常活动。结果:手术时间48~130min,平均86min;术中出血量40~310ml,平均110ml。14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吞咽不适,其中13例术后2个月内症状消失,1例(2.6%)症状持续至术后4个月消失。随访12~16个月,平均14.6个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5±0.8分、1.3±0.9分,均低于术前的7.3±1.3分(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14.6±1.1分、15.0±1.2分,均高于术前的9.7±1.7分(P〈0.05)。术后2个月及12个月颈椎Cobb角分别为18.4°±9.6°、17.8°±9.2°,大于术前的9.0°±10.0°(P〈0.05)。术后12个月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和颈椎Cobb角与术后2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手术间隙无异常活动,内置物无移位。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满意,稳定性可靠,可重建颈椎曲度,术后慢性吞咽不适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融合内固定系统 疗效 吞咽不适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9
20
作者 海涌 谭荣 +4 位作者 邵水霖 陈晓明 马华松 邹德威 高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4期1680-1683,共4页
目的 :比较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中是否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本组病人都采用Cloward技术植入了自体髂骨 ,其中 13例进行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另 2 1例未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病人的临床和影... 目的 :比较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中是否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本组病人都采用Cloward技术植入了自体髂骨 ,其中 13例进行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另 2 1例未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固定组 77%的病人获得优良疗效 ,非固定组为 81%。固定组的融合率为 76.9% ,非固定组 80 .9%。两组中均未发现有植骨块的塌陷。固定组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了 15 .3 %。非固定组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了 18.4%。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结论 :正确的手术 ,同时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髂骨骨块 ,可以承受正常生理载负荷 ,也可以达到很高的融合率。椎弓根系统螺丝钉内固定不必作为PLIF手术的常规以减少植骨块的下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融合术 手术 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PLIF 生物力学 影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