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7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静伟 卞立松 +2 位作者 李桂林 张鸿祺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使用3.0 T HR-MRI检查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等序列,并经DSA确诊的VBDA患者62例,根据病史将其分...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使用3.0 T HR-MRI检查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等序列,并经DSA确诊的VBDA患者62例,根据病史将其分为无症状组18例和症状组44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HR-MRI显示,双腔征/内膜瓣在无症状组和症状组中分别占27.8%(5例)和54.5%(24例),壁间血肿在两组中分别占22.2%(4例)和43.2%(19例),瘤壁强化在两组分别占33.3%(6例)和77.3%(34例),以上特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组中18.2%(8例)的患者出现复发,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的5.6%(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MRI能够较好显示VBDA的病变特点。症状性VBDA中瘤壁强化和复发比例均较高,提示HR-MRI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瘤壁的稳定性并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瘤壁稳定性 复发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护理
2
作者 蒲国会 罗媛玲 《全科护理》 2010年第4期301-302,共2页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治疗失败2例,手术成功2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治疗失败2例,手术成功2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支架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治疗 护理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卞立松 李静伟 +6 位作者 张鸿祺 李桂林 何川 李传捷 叶立双 柳江 王志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入院治疗的4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按治疗方式分为支...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入院治疗的4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按治疗方式分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A组,34例)和载瘤动脉闭塞组(B组,6例),并根据术后1年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A组患者改善29例(85.3%),稳定1例(2.9%),进展4例(11.8%),4例进展患者死于脑梗死并发症(术后1周至半年);B组6例患者均较术前改善,未发生颅内出血及缺血事件。结论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和载瘤动脉闭塞技术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载瘤动脉闭塞
下载PDF
颅内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9
4
作者 吴琪 陈姝娟 +3 位作者 张鑫 张庆荣 史继新 王汉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VBDAs患者,共12个未破裂VBDAs。运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采用LEO支架进行治疗(对9例患者采用2枚支架,1例采用3枚支架),通过改变动脉...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VBDAs患者,共12个未破裂VBDAs。运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采用LEO支架进行治疗(对9例患者采用2枚支架,1例采用3枚支架),通过改变动脉瘤腔的血流动力学栓塞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所有患者均完成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①影像学检查表现分别为近端狭窄、串珠样变、波纹状、双腔征、壁间血肿。②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动脉瘤腔内对比剂滞留。1例患者术中支架移位,但未导致神经功能障碍。2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前头部CT检查均未见新发脑梗死。③术后6个月造影结果显示,6个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6个夹层动脉瘤部分闭塞。临床随访8~27个月,10例患者的最终改良Rankin评分均为0分,随访中患者均未出现该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颅内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VBDAS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动脉 血管内治疗 支架
下载PDF
单支架及重叠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吴琪 张庆荣 +3 位作者 陈姝娟 王汉东 史继新 张鑫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485-487,共3页
目的观察与评价单支架植入术与重叠支架植入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VBDA病人临床资料,共28个夹层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25个;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5个。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3... 目的观察与评价单支架植入术与重叠支架植入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VBDA病人临床资料,共28个夹层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25个;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5个。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3个。采用单支架技术治疗夹层动脉瘤(单支架组)13个,重叠支架技术治疗(重叠支架组)15个。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DSA显示:单支架组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2个,部分闭塞5个,无变化6个;重叠支架组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7个,部分闭塞8个。两组动脉瘤闭塞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0)。单支架组发生支架内狭窄1例;重叠支架组发生支架移位2例,短暂性脑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所有病人临床随访8-75个月,均在随访结束时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其中mRS评分0分20例,1分4例。结论单纯支架植入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且重叠支架技术有助于更好地闭塞夹层动脉瘤。得到更满意的影像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动脉 动脉 血管内治疗 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解锋 李旭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5期166-167,共2页
自发性椎动脉-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年发生率在1~1.5/10万人口,80%发生在30~50岁人群,但其病死率可接近70%。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兰陵县人民医院通过血管内介入共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40例,总结体会如下。
关键词 血管 介入治疗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附48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福德 邓剑平 +5 位作者 张涛 陈虎 李帅 王俭博 曲友直 赵振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8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48例(破裂动脉瘤25例,未破裂23例)VBDAs的临床资料,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29例,单纯支架置入术4例,动脉瘤并载瘤动...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8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48例(破裂动脉瘤25例,未破裂23例)VBDAs的临床资料,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29例,单纯支架置入术4例,动脉瘤并载瘤动脉闭塞术15例。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28例,近全栓塞12例,不全栓塞8例。38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无再出血或梗死,32例(破裂13例,未破裂19例)预后良好,6例(破裂5例,未破裂1例)不佳;术后复发5例(破裂2例,未破裂3例)。结论血管内治疗VBDAs是安全有效的,但存在动脉瘤复发可能,长期随访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动脉 动脉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海玉 王宏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477,共3页
关键词 动脉夹层动脉瘤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 放射诊断学 非典型症状 影像学检查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不同壁内血肿高分辨率MRI信号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张学贤 谢璇丞 +4 位作者 冯超凡 杨凯 赵卫 李自恒 孟雪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的壁内血肿高分辨率MRI(HR-MRI)信号对椎-基底动脉夹层(VBAD)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分析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21例VBAD动脉瘤患者... 目的评价不同的壁内血肿高分辨率MRI(HR-MRI)信号对椎-基底动脉夹层(VBAD)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分析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21例VBAD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HR-MRI检查,根据3D-快速自旋回波(FSE)-T1加权成像(WI)上壁内血肿不同信号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预后,计算各组患者好转率、稳定率和加重率,分析壁内血肿不同信号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1例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随访时间5~33个月,平均15.9个月,无失访。高信号组与等-低信号组好转率、加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高信号组与等-低信号组加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BAD动脉瘤壁内血肿高信号组和等-高信号组患者预后较优于等-低信号组患者,术前壁内血肿不同信号可预测血管内治疗术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壁内血肿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1例报告
10
作者 潘晓华 刘国荣 +2 位作者 姜长春 李月春 王宝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7-227,共1页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情重、治疗困难,我院用介入治疗1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动脉夹层动脉瘤 介入治疗 -
下载PDF
延长扩张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脑桥小脑角缺血性卒中进展致死二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榆棋 常晗晓 +2 位作者 李征 林超 路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0-183,共4页
延长扩张型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内弹力层广泛断裂,可伴管壁增厚多发夹层,内膜内外可见广泛血栓形成的动脉瘤样突起病变。为探讨延长扩张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脑桥小脑角缺血性卒中患者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笔者报道分析了2020... 延长扩张型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内弹力层广泛断裂,可伴管壁增厚多发夹层,内膜内外可见广泛血栓形成的动脉瘤样突起病变。为探讨延长扩张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脑桥小脑角缺血性卒中患者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笔者报道分析了2020年5—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2例延长扩张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脑桥小脑角缺血性卒中患者数天内死亡的病例资料。1例患者死亡原因经影像学证实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另1例因病情进展迅速,死因未经影像学证实,仅通过症状及血压波动特点考虑患者的死因可能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结合文献报道,提示出现脑桥小脑角缺血症状和病情恶化可能是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血栓进展致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前兆。临床医师应该对此提高警惕,争取尽早完善术前准备,及时手术,避免动脉瘤破裂致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 动脉 延长扩张型夹层动脉瘤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金钊 张建刚 +1 位作者 李钊硕 冯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的31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3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行单纯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术后即刻DSA复查显示,不显影9例,瘤颈残余...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的31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3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行单纯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术后即刻DSA复查显示,不显影9例,瘤颈残余6例,部分残余16例。术后2例发生急性脑梗死,2例发生小脑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6例DSA随访3~6个月,其中改善13例,稳定10例,复发3例。31例术后1年随访结果示,预后良好22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9例,其中2例预后不佳。结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动脉 血管内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支架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楚伟 李辉 +4 位作者 徐可 黄楚明 许楚凯 张伟杰 洪一帆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508-509,共2页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栓塞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及预后资料。行单一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3例,双支架或多支架辅助20例。结果单一支架辅助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次...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栓塞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及预后资料。行单一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3例,双支架或多支架辅助20例。结果单一支架辅助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次全栓塞1例;双支架或多支架辅助动脉瘤完全栓塞16例,次全栓塞4例。随访3~24个月,mRS评分0~1分22例,2分1例;动脉瘤复发2例,行保守观察1例,搭桥手术1例。结论多重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能够提高夹层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程度,选择不同类型支架可能为治疗夹层动脉瘤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夹层 -动脉 支架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东波 陈晓丽 韩钊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总结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A-DA)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影像学确诊的15例患者和文献报道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椎-基底动脉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的总结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A-DA)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影像学确诊的15例患者和文献报道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椎-基底动脉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三大症状群。影像学特点: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是VBA-DA的一般影像学表现;串珠样/线样征、锥样闭塞征、偏心动脉瘤、动脉壁内血肿、双腔征及内膜瓣是VBA-DA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VBA-D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是明确诊断VBA-DA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动脉 临床表现 影像学
下载PDF
编织支架在颅内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常晗晓 路华 +2 位作者 林超 李征 沈榆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编织支架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介入手术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基底动脉1例,左侧椎动脉8例,右侧椎动脉6例。根据病人术前检查及术中造影评估,行单纯双支架重叠... 目的探讨编织支架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介入手术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基底动脉1例,左侧椎动脉8例,右侧椎动脉6例。根据病人术前检查及术中造影评估,行单纯双支架重叠2例,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9例,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结果本组完全栓塞11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2例。术后即刻造影未见出血及载瘤动脉闭塞;术后1 d头颅CT无明显出血、脑梗死等异常情况。术后3~6个月,12例复查DSA示夹层动脉瘤处血管重塑良好、血流通畅,均未见复发。电话随访15例,症状完全好转12例,头痛轻度缓解2例,仍有头晕1例。术后3月mRS评分:0分13例,1分1例,3分1例。结论颅内编织支架(LEO及LVIS支架)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未破裂 -动脉 编织支架 介入手术
下载PDF
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强 张耐 孙鹏举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的12例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支架成功释放,位置满意。术后即刻... 目的探讨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的12例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支架成功释放,位置满意。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未见支架部位血栓形成及急性闭塞。所有患者DSA随访6~12个月,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治愈9例、夹层动脉瘤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1例。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出血或缺血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载瘤动脉内膜过度增生及狭窄并发症。结论双支架重叠技术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未破裂 支架植入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顽固性面瘫的作用机制研究
17
作者 张敏 郭锰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337-1339,共3页
目的:通过纠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患者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6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组合为试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通过纠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患者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6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组合为试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进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H-B量表评级、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纠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更好地恢复面神经功能,二者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顽固性面瘫 推拿 针刺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赵娟 《大医生》 2024年第20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盱眙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VBIV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盱眙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VBIV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眩晕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证、次证、舌苔脉象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增加,且观察组均快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管搏动指数、内皮素-1水平、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V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缓解疾病所致眩晕,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注射液 倍他司汀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下载PDF
基于疼痛、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观察针刺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晓玲 王雷 +2 位作者 刘伯辉 范鹏 张蕊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疼痛、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Mulligan手法组和联合针刺组,每组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疼痛、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Mulligan手法组和联合针刺组,每组93例。Mulligan手法组采用Mulligan手法进行治疗,联合针刺组在Mulligan手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情况、颈椎活动度及疼痛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47%(86/93),高于Mulligan手法组81.72%(7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及椎动脉、基底动脉阻力指数(RI)、现有疼痛强度(PPI)、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数指数(PR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针刺组低于Mulligan手法组(P<0.05);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Vm)、颈椎右侧屈、右旋转、左侧屈、左旋转度数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针刺组高于Mulligan手法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助于调节患者机体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其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情况、颈椎活动度,降低疼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颈 针刺 Mulligan手法 疼痛 动脉-动脉 血流 活动度
下载PDF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俊花 姜晓蕊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倍他...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HWBV)、血浆黏度(PV)及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眩晕、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及平衡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HI评分及HWBV、PV、EA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V患者效果显著,可加快症状缓解,减轻眩晕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优于单用倍他司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症 倍他司汀 天麻素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