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心络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亦 王贤慧 宋丽艳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分析通心络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8例,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进行降压、降糖、降脂,... 目的分析通心络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8例,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进行降压、降糖、降脂,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治疗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54,P=0.0047)。结论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上加服通心络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血液流变学 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血栓患者的护理
2
作者 胡顺菊 张怀华 王连春 《齐鲁护理杂志》 2002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系 血栓 护理 甘露醇 健康教育
下载PDF
2D-CDFI与TCD检测双侧椎动脉对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临床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国伟 徐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6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D-CDFI)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双侧椎动脉(VA)对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的患者的双侧椎动脉2D-CDFI和TCD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D-CDFI)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双侧椎动脉(VA)对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的患者的双侧椎动脉2D-CDFI和TCD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D-CDFI与TCD检测均可简便、准确、直观地测量VA相关数据。VA缺血性眩晕异常主要超声表现:脉冲多普勒各参数异常;多普勒频谱波形异常;二维图像异常。异常结果有交叉互补性。两者结合能更全面地检测VA颅外段、颅内段的二维图像或(和)血流状态。结论:2D-CDFI与TCD检测双侧椎动脉能对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两者有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经颅多普勒 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眩晕
下载PDF
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足3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松 张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1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对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足的疗效,为临床筛选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银杏达莫组)和对照组(丹参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用丹参(注射...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对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足的疗效,为临床筛选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银杏达莫组)和对照组(丹参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并进行组间比较。两组均用右旋醣酐40(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同时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10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雷尼替丁(胶囊)0.15mg、叶酸(片)20mg,每日一次,并对治疗原发病给予治疗。总疗程14d,疗程结束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95,P<0.05)。结论银杏达莫对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神经功能损害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足 双嘧达莫 血小板聚集 银杏叶提取物
下载PDF
通心络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永健 招树涛 汤秀玲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1期29-30,33,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98例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案进行降压、降糖、降脂,观察组患者在常...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98例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案进行降压、降糖、降脂,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方案上加服通心络胶囊。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χ2=13.154,P=0.0047)。结论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上加服通心络治疗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血液流变学 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
下载PDF
苦蝶子联合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阎静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2期1913-1914,共2页
目的观察苦蝶子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应用苦蝶子加用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应用刺五加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 目的观察苦蝶子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应用苦蝶子加用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应用刺五加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蝶子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系 短暂性脑缺血 苦蝶子 倍他司汀
下载PDF
通心络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映琦 周华东 黄文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椎 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 6 6例TIA病人年龄以 6 0a为界分为 2组 ,均服用通心络胶囊 4粒 (每粒 0 .38g) ,tid ,疗程 4wk。结果 :治疗前后TIA病人颅内椎动脉血流速度差...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椎 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 6 6例TIA病人年龄以 6 0a为界分为 2组 ,均服用通心络胶囊 4粒 (每粒 0 .38g) ,tid ,疗程 4wk。结果 :治疗前后TIA病人颅内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值为左、右侧老年组为 (4± 11)cm·s- 1和 (4± 12 )cm·s- 1,青、中年组为 (5± 10 )cm·s- 1和 (5± 11)cm·s- 1;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差值老年人组为 (6± 15 )cm·s- 1,青、中年组为 (4± 10 )cm·s- 1(P <0 .0 5或<0 .0 1) ,且老年组脉动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 .0 5 )。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减轻动脉硬化程度 ,改善脑供血 ,是治疗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 椎-基底动脉系
下载PDF
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血管病的中医病名探讨——附30例中医症侯学分析
8
作者 邹忆怀 高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0-31,共2页
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血管病的中医病名探讨——附30例中医症侯学分析邹忆怀高颖指导王永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学中风病的概念... 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血管病的中医病名探讨——附30例中医症侯学分析邹忆怀高颖指导王永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学中风病的概念大致相当于西医学急性脑血管病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椎-基底动脉系 中医病名 症候学
下载PDF
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1例疗效观察
9
作者 王松 张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16期33-33,共1页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对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足的治疗疗效,为临床筛选治疗用药提供参考。结论:银杏达莫对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神经功能损害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疗效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足
下载PDF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分型及血管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凌国源 黄玮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6期746-748,754,共4页
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各种原因使血液通过破损的颅内动脉内膜进入血管壁,引起动脉内膜与中膜或累及外膜之间剥离,剥离的血管壁间可有血肿形成,引起动脉壁膨出样、扩张样病理性改变,可造成病变血管... 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各种原因使血液通过破损的颅内动脉内膜进入血管壁,引起动脉内膜与中膜或累及外膜之间剥离,剥离的血管壁间可有血肿形成,引起动脉壁膨出样、扩张样病理性改变,可造成病变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出血的一种疾病[1]。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IDA的检出率日益增多,颈内动脉系统IDA年发病率为2.5/10万~4/10万,超过75%发生在床突上段以远的在颈内动脉,其次是大脑中动脉,而大脑前动脉较少受累[2],椎-基底动脉系IDA年发病率为1/1O万~1.5/10万,其中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IVADA)占3/4~4/5[3],血管内治疗是首选治疗方式[4]。本研究就IDA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及血管内治疗方法予以综述,以深化对IDA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夹层动脉 血管内治疗 分型 颈内动脉 影像学诊断技术 椎-基底动脉系 ARTERY 动脉内膜
原文传递
弓亨特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崔小鹏 刘朋然 杨新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9-322,共4页
弓亨特综合征(Bow hunter's syndrome,BHS),也叫弓亨特卒中(Bow hunter's stroke)或旋转性椎动脉闭塞,是一种罕见的、在正常生理范围内转头引起的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 弓亨特综合征(Bow hunter's syndrome,BHS),也叫弓亨特卒中(Bow hunter's stroke)或旋转性椎动脉闭塞,是一种罕见的、在正常生理范围内转头引起的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综合征[1-4].BHS可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相关的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及上段脊髓等灌流区的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头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感觉异常、Horner综合征、吞咽困难、意识丧失、共济失调、跌倒发作、复视及构音障碍等VBI的临床症状[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特综合征 -动脉供血不足 HORNER综合征 椎-基底动脉系 动脉闭塞 治疗 诊断 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