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椭圆形参考轨道的航天器泪滴形绕飞轨道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康乐 和兴锁 +1 位作者 宋明 陈翠红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5-148,共4页
文章通过建立较小偏心率、以真近点角为变量的椭圆一阶无摄动相对运动方程,实现泪滴形绕飞轨道设计。在基于椭圆一阶无摄动相对运动方程和相应状态转移矩阵的基础上,对其相对运动初始值选取的约束条件(即封闭条件)进行了推导。最后由得... 文章通过建立较小偏心率、以真近点角为变量的椭圆一阶无摄动相对运动方程,实现泪滴形绕飞轨道设计。在基于椭圆一阶无摄动相对运动方程和相应状态转移矩阵的基础上,对其相对运动初始值选取的约束条件(即封闭条件)进行了推导。最后由得出的新型零接近速度制导律,实现了在椭圆一阶无摄动相对运动上泪滴形绕飞轨道的设计和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形轨道 一阶无摄动方程 泪滴形绕飞 封闭条件 新型零接近速度制导律
下载PDF
美火星探测器进入工作轨道
2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0-50,共1页
美国航宇局的“火星侦察轨道器”(MRO)已结束半年的轨道调整,进入一条近圆形低轨道,并将在该轨道上开始进行探测。9月11日下午,探测器上6台推力器点火工作了12.5分钟,以使轨道的近火星点保持在火星南极附近和使远火星点保持在北... 美国航宇局的“火星侦察轨道器”(MRO)已结束半年的轨道调整,进入一条近圆形低轨道,并将在该轨道上开始进行探测。9月11日下午,探测器上6台推力器点火工作了12.5分钟,以使轨道的近火星点保持在火星南极附近和使远火星点保持在北极附近。轨道高度在256~316公里之间。主要科学观测将从11月份开始进行。在为期两年的科学探测阶段,探测器将把比以往所有火星探测器所获数据之和还要多的数据传回地球。从4月初到8月30日,MRO探测器426次穿越火星大气上层,以利用大气摩擦来逐步降低椭圆形轨道的最高点。通过这种气动制动.轨道最高点从45000公里降到了486公里。气动制动中,轨道最低点在98~105公里之间。气动制动的好处是可减少燃料用量。与单纯靠推力器来缩小和调整轨道相比.采用气动制动可节省约600公斤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探测器 轨道调整 椭圆形轨道 气动制动 火星大气 美国航宇局 火星南极 轨道高度
下载PDF
“金星快车”探测器顺利进入环金星轨道
3
作者 方元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A版)》 2006年第6期92-95,共4页
欧洲空间局2006年4月11日宣布,格林尼治时间8时07分(北京时间16时07分),飞抵金星附近的欧空局“金星快车”探测器完成了减速过程,顺利地首次进入环金星椭圆形轨道。
关键词 椭圆形轨道 探测器 金星 格林尼治时间 欧洲空间局 北京时间 减速过程 欧空局
下载PDF
由神舟九号发射想到的地理问题
4
作者 鲍辉 《地理教学》 2012年第17期58-59,共2页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后,进入距地球表面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30公里的椭圆形轨道。而在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前约20天,天官一号目标飞行器就开始降轨调相,...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后,进入距地球表面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30公里的椭圆形轨道。而在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前约20天,天官一号目标飞行器就开始降轨调相,进入高度约为34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建立载人环境,等待与飞船交会对接。2012年6月18日14时许,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神舟九号与天官一号紧紧相牵,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之后,飞船返回着陆场,地面人员及时完成航天员搜救和返回舱回收,目标飞行器变轨至370千米自主飞行轨道,转入长期在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飞船发射 椭圆形轨道 地理 交会对接 地球表面 飞行轨道 在轨运行
下载PDF
面向区域导航增强的低轨卫星星座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林 李楷 +2 位作者 靳云迪 林静然 邵怀宗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2-528,534,共8页
部署低轨导航卫星是对现有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效补充,是实现导航增强的重要途径。研究了低轨卫星的星座设计问题,面向区域导航增强的应用需求,采用基于椭圆轨道的星座设计方案,利用卫星在椭圆轨道远地点运动速度慢、覆盖区域大、相对地面... 部署低轨导航卫星是对现有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效补充,是实现导航增强的重要途径。研究了低轨卫星的星座设计问题,面向区域导航增强的应用需求,采用基于椭圆轨道的星座设计方案,利用卫星在椭圆轨道远地点运动速度慢、覆盖区域大、相对地面滞留时间长等特点,提升其对局部区域的覆盖能力。此外,在Flower星座框架下优化每颗卫星的轨道参数,确保其星下点轨迹重复经过重点区域的中心,延长卫星相对于给定区域的过顶时间。有效改善了过顶时间、覆盖重数、空间几何分布等影响导航性能的关键指标。在以北斗3号系统为导航增强对象的仿真对比中发现,在低轨卫星数量相同的条件下,该文的卫星星座设计方案具有更好的导航增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3号系统 星座设计 椭圆形轨道 低轨卫星 区域导航增强 星下点轨迹
下载PDF
“罗塞塔”探秘地球上水的起源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懿 《太空探索》 2016年第1期46-49,共4页
地球生命所必需的水来自何方?彗星上含水的物质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 彗星也许是个适当的称谓,但“脏雪球”确实形象得多。在巨大的椭圆形轨道上运动,彗星会周期性地从太阳系的外围进入太阳系的腹地。当它们沐浴在阳光下时,... 地球生命所必需的水来自何方?彗星上含水的物质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 彗星也许是个适当的称谓,但“脏雪球”确实形象得多。在巨大的椭圆形轨道上运动,彗星会周期性地从太阳系的外围进入太阳系的腹地。当它们沐浴在阳光下时,就会有物质被蒸发出来,形成标志性的彗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生命 上水 起源 椭圆形轨道 太阳系 彗星 周期性
下载PDF
卫星的圆、椭圆轨道及其相互转换
7
作者 周晓松 《物理教学》 2000年第10期7-11,共5页
如图1,卫星在距地心为r的圆轨道做速度为υ的匀速圆周运动。现使卫星沿切线方向突然加速至υ’,问卫星最终运行轨道和速率将如何变化?
关键词 卫星 轨道方程 圆形轨道 椭圆形轨道 平面极坐标
原文传递
日本最小卫星将于2017年升空
8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5-145,共1页
据日经中文网2016年11月29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公开了一款由东京大学研发,长约10cm,高约30cm的超小型卫星,卫星名为TRICOM-1,将由新研发出的火箭1号搭载,最早将于2017年3月发射到环绕地球的椭圆形轨道中。
关键词 小卫星 日本 升空 研究开发机构 超小型卫星 椭圆形轨道 东京大学 中文网
下载PDF
洛·马公司选择德尔它4火箭进行猎户座飞行试验
9
作者 龙雪丹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共1页
据航天飞行在线网站2011年11月9日报道,NASA与洛·马公司签署了价值3.7亿美元的长期合同,于2014年使用德尔它4H火箭进行猎户座载人探测飞行器的无人轨道飞行试验。届时,德尔它4H火箭将把猎户座载人探测飞行器发射至最远距离地球... 据航天飞行在线网站2011年11月9日报道,NASA与洛·马公司签署了价值3.7亿美元的长期合同,于2014年使用德尔它4H火箭进行猎户座载人探测飞行器的无人轨道飞行试验。届时,德尔它4H火箭将把猎户座载人探测飞行器发射至最远距离地球8047km的椭圆形轨道上,猎户座将绕地球飞行2圈,预计飞行时间为6个月左右。之后,将以3219km/h的速度再入大气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试验 德尔它4 猎户座 火箭 椭圆形轨道 再入大气层 航天飞行 NASA
下载PDF
太阳系边缘或有第九颗行星
10
作者 关毅 《自然杂志》 2016年第2期124-124,135,共2页
在天文台创始人帕西瓦尔·罗威尔推测一颗“行星X”潜伏在太阳系边缘一个世纪之后,天文学家如今说他们已经掌握了存在这样一个世界的最佳证据。他们称其为行星九。轨道计算表明,行星九如果真的存在,其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 在天文台创始人帕西瓦尔·罗威尔推测一颗“行星X”潜伏在太阳系边缘一个世纪之后,天文学家如今说他们已经掌握了存在这样一个世界的最佳证据。他们称其为行星九。轨道计算表明,行星九如果真的存在,其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 000倍,并且在一条每1万年到2万年环绕太阳一周的椭圆形轨道上运转。这颗行星永远也不会存在于小于约200个日地距离,或者说200个天文单位(au)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 行星 椭圆形轨道 天文学家 日地距离 天文单位 创始人 天文台
下载PDF
金星快车将开始执行探测任务
11
作者 肖择 《上海航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探测任务 金星 椭圆形轨道 无人探测器 控制器 发射 推力
下载PDF
两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神舟星”“杨利伟星”
12
《科学(中文版)》 2006年第2期11-11,共1页
两颗在太空邀游的小行星近日被命名为“神舟星”和“杨利伟星”。“神舟星”是中科院紫金天文台率先发现的太阳系小行星。国际永久编号为第8256号。该星在椭圆形轨道上以平均每天174万千米的速度绕日运行,远地点距离地球56,200万千米... 两颗在太空邀游的小行星近日被命名为“神舟星”和“杨利伟星”。“神舟星”是中科院紫金天文台率先发现的太阳系小行星。国际永久编号为第8256号。该星在椭圆形轨道上以平均每天174万千米的速度绕日运行,远地点距离地球56,200万千米,近地点为9,800万千米。“杨利伟星”由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国际永久编号为第21,064号。该星在椭圆形轨道上以每天平均145万千米的速度绕日运行,远地点距离地球68,600万千米,近地点为26,900万千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利伟 小行星 椭圆形轨道 近地点 天文台 太阳系 中科院 编号 永久 国际
下载PDF
慈善家田家炳 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13
作者 明启 《中华家教》 2018年第11期50-51,共2页
百校之父田家炳在浩渺的遥远太空中,有一颗国际编号为第2886号的小行星,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日运行,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三亿五千多万公里。1994年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这颗小行星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田家炳星。田家炳先生是一位香港... 百校之父田家炳在浩渺的遥远太空中,有一颗国际编号为第2886号的小行星,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日运行,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三亿五千多万公里。1994年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这颗小行星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田家炳星。田家炳先生是一位香港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慈善家,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紫金山天文台 椭圆形轨道 平均距离 小行星 企业家 中国 太阳
下载PDF
八颗新行星被发现
14
《中国青年科技》 2001年第1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新行星 德国 恒星 椭圆形轨道 气体星球 天文学
下载PDF
LRO与LCROSS
15
作者 威廉·哈伍德 《飞碟探索》 2009年第9期45-45,共1页
在2009年6月23日.NASA研制的造价为5.04亿美元的环月探测。器(LRO)用了40分钟时间,成功地以椭圆形轨道环绕月亮一周后,停止了其推进器。
关键词 椭圆形轨道 NASA 推进器
下载PDF
月球陨石的前世今生
16
作者 李博方(文/图) 《中国国家天文》 2023年第8期66-73,共8页
近百年来,为了满足人类对于月球的遐想与好奇,科学家们开展了众多以月球探索为主题的科研项目,其中对月球陨石的研究一直是最受人瞩目的。月球以平均1.02千米/秒的速度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地球公转。
关键词 地球公转 月球陨石 科研项目 月球探索 前世今生 椭圆形轨道 科学家
原文传递
行星运动中曲率半径的分析
17
作者 王璐珠 《物理教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0-61,共2页
1问题的提出 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近地点A到地球中心C的距离为r1,远地点B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为r2,卫星在近地点A处的速率为uA,卫星在远地点B处的速度训。多大?
关键词 中曲率半径 行星运动 人造地球卫星 椭圆形轨道 近地点 距离
原文传递
牛顿和他对科学的贡献
18
作者 王兆喜 《物理教师》 1997年第6期28-29,共2页
牛顿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科学家,他的出生甚至就带有传奇性。1643年1月4日,牛顿在英国英格兰的林肯郡的偏僻农村——乌耳索浦的一个农民家里出生了,英国著名诗人波普有一句诗说道:“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黑夜之中,上帝说‘牛顿降生吧... 牛顿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科学家,他的出生甚至就带有传奇性。1643年1月4日,牛顿在英国英格兰的林肯郡的偏僻农村——乌耳索浦的一个农民家里出生了,英国著名诗人波普有一句诗说道:“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黑夜之中,上帝说‘牛顿降生吧!’”。牛顿的父亲在结婚后仅几个月就去世了,留下了怀胎仅3个月的牛顿。牛顿出生时才3磅(1磅=0.907市斤)。接生婆说,我简直可以把他塞到奶瓶子里去。她没有料到他能够活下来,更没有料到他能够活到85岁高龄,而且是世界上出类拔萃的科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牛顿 科学家 威斯敏斯特教堂 万有引力定律 林肯郡 传奇色彩 椭圆形轨道 自然的规律 可见光谱 生命的价值
原文传递
上海高考物理中几道试题的特点及启示
19
作者 杨懋柏 《物理教师》 1999年第6期42-43,共2页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问题。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试题理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
关键词 理论联系实际 加速度 近代物理 电动机 高考试题 万有引力 椭圆形轨道 物理知识 反粒子 自动扶梯
原文传递
把他乡变成故乡
20
作者 卞奇 《航天员》 2019年第2期1-1,共1页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一支原始的望远镜对火星进行了观察;17世纪,开普勒绘制出了火星运行的椭圆形轨道;1877年,意大利科学家乔万尼·斯基帕雷利发布了第一张详细的火星表面绘图。进入航天时代,火星探测更是贯穿了整个人类...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一支原始的望远镜对火星进行了观察;17世纪,开普勒绘制出了火星运行的椭圆形轨道;1877年,意大利科学家乔万尼·斯基帕雷利发布了第一张详细的火星表面绘图。进入航天时代,火星探测更是贯穿了整个人类航天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火星表面 椭圆形轨道 天文学家 火星探测 意大利 航天史 望远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