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鸡市首发一起椰酵菌O-VI血清型所致食物中毒报告
1
作者 陈乃仓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56-56,58,共2页
报告一起椰毒假单孢菌酵米面亚种O-VI血清型所致的食物中毒,发病14人,死亡4人。临床属脑、肝、肾混合型。食用中毒食物以后12~24h彻底洗胃、导泻在抢救中毒病人成功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控制脑水肿、防止肝昏迷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食物中毒 诊断 治疗 椰酵菌 O-VI血清型
下载PDF
1株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湿米粉基质中的产毒情况和酸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严琼英 李乐诗 +5 位作者 孙钰涵 林泽宇 谢光宗 邹渝丰 罗尔伦 陈晶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4-168,共5页
湿米粉是大众喜爱的食品,但近年来出现了湿米粉的食物中毒事件,因此研究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湿米粉基质中的产毒情况和酸度变化,为湿米粉的加工储藏提供参考。将一株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发酵菌液按照不同的初始浓度接种到湿... 湿米粉是大众喜爱的食品,但近年来出现了湿米粉的食物中毒事件,因此研究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湿米粉基质中的产毒情况和酸度变化,为湿米粉的加工储藏提供参考。将一株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发酵菌液按照不同的初始浓度接种到湿米粉中,模拟生活中湿米粉的储存条件,测定不同温度和时间下湿米粉中的米酵菌酸浓度和酸度,分析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湿米粉基质中的产毒情况、湿米粉的酸度变化。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培养72 h湿米粉未检出米酵菌酸,在26、36℃培养条件下的米酵菌酸浓度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持续升高,且36℃湿米粉中的米酵菌酸含量均高于26℃。培养后的湿米粉,酸度无明显变化。污染了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湿米粉基质中,米酵菌酸的产毒量随着污染菌液浓度和培养温度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但酸度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假单胞米面亚种 湿米粉 温度 产毒 酸度
下载PDF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灭活条件研究
3
作者 苏妙贞 丁清龙 +1 位作者 曾晓琮 苏章庭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5期128-130,136,共4页
目的:降低湿米粉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风险,防止湿米粉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发生。方法:采用加热和紫外的方法对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灭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加热和紫外均可以杀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结论:湿米粉企业可... 目的:降低湿米粉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风险,防止湿米粉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发生。方法:采用加热和紫外的方法对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灭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加热和紫外均可以杀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结论:湿米粉企业可以使用加热或紫外的方法来防止产品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米粉 毒假单胞米面亚种 灭活 加热杀 紫外杀
下载PDF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寄生菌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秀梅 谢念铭 +2 位作者 杜春明 晏质 孟昭赫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8-30,共3页
1989年,作者从北京永定河河水、陶然亭湖水中分离到能裂解大肠杆菌的噬菌蛭弧菌。再以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酵菌)为宿主菌,在双层琼脂平板上培养,4~6天后形成无菌落生长的噬斑。在电镜下观察,证明噬菌蛭弧菌有裂解椰酵菌的能... 1989年,作者从北京永定河河水、陶然亭湖水中分离到能裂解大肠杆菌的噬菌蛭弧菌。再以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酵菌)为宿主菌,在双层琼脂平板上培养,4~6天后形成无菌落生长的噬斑。在电镜下观察,证明噬菌蛭弧菌有裂解椰酵菌的能力,同时观察到一种新的瓜子形细菌也有侵袭椰酵菌的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弧 椰酵菌 瓜子形细
下载PDF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16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焦振泉 刘秀梅 +1 位作者 杨瑞馥 孟昭赫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2-235,共4页
本文对3种不同来源样品的4株椰酵假单胞菌的16SrDNA的序列进行了测定,以确定其系统发育位置及与其它菌种的遗传进化关系。实验中设计了7条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aseChainRe-action,PCR... 本文对3种不同来源样品的4株椰酵假单胞菌的16SrDNA的序列进行了测定,以确定其系统发育位置及与其它菌种的遗传进化关系。实验中设计了7条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4株细菌的16SrDNA,通过扩增产物的克隆测序或直接测序,获得了它们的16SrDNA序列,将测得的序列与伯克霍尔德氏菌属中其它菌种的16SrDNA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状图。树状图及不同菌种之间的同源性比值:椰酵假单胞菌(P.cocovenenanssubsp.farinofermentans)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gladioli)、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cocovenenans)的亲缘关系非常近,与其它菌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椰酵假单胞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和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可归属于一个独立的系统发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 16SRDNA序列 食物中毒 序列测定
下载PDF
酵米面、银耳等食品中椰酵假单胞菌及其毒素的污染调查 被引量:20
6
作者 孟昭赫 刘秀梅 +1 位作者 陈晓明 孟洪德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9-101,共3页
报告了1986~1987年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酵米面、银耳、玉米及其它谷类食品中椰酵假单胞菌及其毒素的污染调查情况。共检测玉米、酵米面1 121件,其它谷类及制品236件,鲜银耳371件,干银耳264件。检出椰酵假单胞菌和米酵菌酸的阳性率... 报告了1986~1987年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酵米面、银耳、玉米及其它谷类食品中椰酵假单胞菌及其毒素的污染调查情况。共检测玉米、酵米面1 121件,其它谷类及制品236件,鲜银耳371件,干银耳264件。检出椰酵假单胞菌和米酵菌酸的阳性率依次为鲜银耳>其它谷类及制品>玉米和酵米面>干银耳。鲜银耳的检菌、检毒阳性率分别高达4.04%和8.21%。在被调查的21个省区内,以河南、四川的污染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面 银耳 假单胞 毒素
下载PDF
用rDNA指纹图分析我国部分椰酵假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邱茂峰 刘秀梅 杨瑞馥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60,共4页
椰酵假单胞菌的染色体DNA经BglⅡ+EcoRV同时消化后分离,用生物素标记的16S+23SrDNA探针杂交,制备其rDNA指纹图。用rDNA指纹图分析方法将51株椰酵假单胞菌分为20个核糖型,其中RT6、9、2包含... 椰酵假单胞菌的染色体DNA经BglⅡ+EcoRV同时消化后分离,用生物素标记的16S+23SrDNA探针杂交,制备其rDNA指纹图。用rDNA指纹图分析方法将51株椰酵假单胞菌分为20个核糖型,其中RT6、9、2包含了一半以上菌株(占52.9%)。一个省(市)常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核糖型,其亲缘关系有近有远;尽管有的核糖型在不同省(市)交叉分布,但各核糖型都分别局限于部分区域。在贵州、江苏、河北3个省的4起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到同一核糖型(RT6)的菌株,说明这4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可能由同一克隆的菌株所引起。借助于核糖型分类和聚类分析结果,推断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追踪椰酵假单胞菌的传播途径、探讨其进化关系和流行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 分子流行病学 RDNA 指纹图
下载PDF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病原及预防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孟昭赫 刘秀梅 +4 位作者 王淑真 胡文娟 白竞玉 文卫华 杨宝兰 《医学研究杂志》 1997年第12期10-11,共2页
本研究对象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其主要毒性代谢产物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现已证明,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其毒素是我国酵米面、变质银耳及多种自制淀粉类发酵食品食物中毒的病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4年底。
关键词 毒假单胞米面亚种 食物中毒 假单胞 银耳 检测方法 病原 预防对策 食品 代谢产物
下载PDF
椰酵假单胞菌新血清型(0~Ⅷ)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秀梅 文卫华 +1 位作者 田禾菁 余东敏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1-233,共3页
运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醋凉粉中舞菌株SX8801进行血清学分型的研究,获得了分泌椰酵假单胞菌菌体抗原共同因子O抗体的克隆细胞系(SX2C2)及SX8801菌型特异性O抗体的克隆细胞系(SX2C8)。SX8801的型特异性因子为0~Ⅷ... 运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醋凉粉中舞菌株SX8801进行血清学分型的研究,获得了分泌椰酵假单胞菌菌体抗原共同因子O抗体的克隆细胞系(SX2C2)及SX8801菌型特异性O抗体的克隆细胞系(SX2C8)。SX8801的型特异性因子为0~Ⅷ,是椰酵假单胞菌的一种新血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血清型 单克隆抗体 假单胞
下载PDF
部分椰酵假单胞菌的产毒力与核糖型分布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茂锋 刘秀梅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用rDNA指纹图对42株椰酵假单胞菌进行核糖型分类,探讨该菌的产毒力与核糖型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3.8%的菌株具有产毒力,它们分布在大多数核糖型中,来源于食物中毒样品及正常食物样品。而产毒力阴性菌株只占26.... 用rDNA指纹图对42株椰酵假单胞菌进行核糖型分类,探讨该菌的产毒力与核糖型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3.8%的菌株具有产毒力,它们分布在大多数核糖型中,来源于食物中毒样品及正常食物样品。而产毒力阴性菌株只占26.2%,它们集中于少数核糖型中,而且都来源于正常食物样品。多个克隆产毒力阳性菌株的广泛存在,提示对该菌的潜在性危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 产毒力 RDNA 指纹图 核糖型
下载PDF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米酵菌酸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静 刘秀梅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6年第2期43-46,49,共5页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米酵菌酸的研究进展(综述)王静刘秀梅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100050)椰毒假单胞菌(Pseudomonascocovenenans)是1960年从印度尼西亚发酵食物Temp...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米酵菌酸的研究进展(综述)王静刘秀梅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100050)椰毒假单胞菌(Pseudomonascocovenenans)是1960年从印度尼西亚发酵食物Tempebongkrek中毒样品中分离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 毒假单胞米面亚种 米面中毒 卫生研究 单克隆抗体 黄杆 研究进展 食物中毒 毒素
下载PDF
ELISA检测椰酵假单胞菌菌体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秀梅 文卫华 +2 位作者 余东敏 杜春明 孟昭赫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73-75,共3页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已知有0—Ⅲ、0—Ⅳ和0—Ⅴ等菌体抗原型。常规血清试管凝集法检测分型耗时费力。本文在制备不同血清型菌体抗原的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抗体结合物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椰酵假单胞菌的间接非竞争法、直接非竞争...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已知有0—Ⅲ、0—Ⅳ和0—Ⅴ等菌体抗原型。常规血清试管凝集法检测分型耗时费力。本文在制备不同血清型菌体抗原的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抗体结合物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椰酵假单胞菌的间接非竞争法、直接非竞争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具有快速、简便和较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假单胞米面亚种 体抗原ELISA
下载PDF
云南省一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范璐 栾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23期8098-8101,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一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事件。方法参照GB/T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对样品进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检测。按照GB 5009.189-2016《食品...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一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事件。方法参照GB/T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对样品进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检测。按照GB 5009.18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检测样品中的米酵菌酸,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和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微生物鉴定。结果2份样品鉴定结果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2份样品均检测出米酵菌酸,含量分别为18.0和24.2 mg/kg。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源于食源性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毒假单胞米面亚种) 食物中毒
下载PDF
用单克隆抗体验证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O抗原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秀梅 文卫华 +1 位作者 杨宝兰 王淑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5年第2期21-23,63,共4页
用椰毒假单胞菌种特异性O-Ⅰ因子及型特异性O-Ⅳ因子的单克隆抗体Pco65和Pco13对从中毒银耳、正常玉米面及动物饲料中新分离的93株椰毒假单胞菌的菌体抗原型进行了验证。ELISA判定结果表明,除1株经再次生化验证... 用椰毒假单胞菌种特异性O-Ⅰ因子及型特异性O-Ⅳ因子的单克隆抗体Pco65和Pco13对从中毒银耳、正常玉米面及动物饲料中新分离的93株椰毒假单胞菌的菌体抗原型进行了验证。ELISA判定结果表明,除1株经再次生化验证鉴定为非椰毒假单胞菌呈阴性反应外,92株菌均含有种特异性O-Ⅰ因子,阳性符合率为100%,其中,47株菌含有O-Ⅳ型特异因子,占总菌数的51.09%,比血清学分型率(40.23%)高出10.87%。研究结果表明,鉴定椰毒假单胞菌O抗原型时、联合应用种间和型间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ELISA检测,可同时定种分型,方法灵敏、快速,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系鉴定 毒假单胞米面亚种
下载PDF
一株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培养基中的生长规律和产毒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琼英 李乐诗 +3 位作者 孙钰涵 林泽宇 罗尔伦 陈晶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第31期56-59,63,共5页
目的:研究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培养基中的生长规律和产毒情况,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菌株特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接种不同初始菌液的马铃薯葡萄糖水(PD水),静置培养72 h,测定不同培养温度下的菌株和米酵菌酸浓度;接种同一浓... 目的:研究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培养基中的生长规律和产毒情况,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菌株特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接种不同初始菌液的马铃薯葡萄糖水(PD水),静置培养72 h,测定不同培养温度下的菌株和米酵菌酸浓度;接种同一浓度菌液的PD水,测定其不同培养方式下的米酵菌酸浓度。结果:静置培养后,低、中、高浓度菌液在4℃条件下72 h内未出现明显繁殖,但在26℃、36℃条件下培养出现明显繁殖,达到10^(8) CFU·mL^(-1)数量级后趋于平稳;4℃条件下的低、中、高浓度菌液和26℃的低、中浓度菌液培养物中均未检出米酵菌酸,26℃培养条件下的高浓度菌液培养物中检出的米酵菌酸浓度较低,为5.48~6.72μg·kg^(-1)。而36℃条件下的3个浓度菌液培养物中的米酵菌酸持续升高,但都低于400μg·kg^(-1)。接种了10^(8) CFU·mL^(-1)菌液的PD水采用静置、振荡培养后,米酵菌酸浓度振荡培养>静置培养。结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PD水中培养,其菌液浓度和米酵菌酸的产量与培养温度呈正相关,36℃和振荡方式培养有利于米酵菌酸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假单胞米面亚种 生长规律 产毒情况 培养方式
下载PDF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毒素的污染调查与湿米粉生产风险控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文娟 黄永德 +7 位作者 黄秀丽 赵智锋 陈文财 游泽文 张丰芸 陈榕德 林铁豪 陈嘉聪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3-211,共9页
本文研究了木耳、大米、淀粉及米面制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其毒素的污染情况,并找出湿米粉生产风险控制的关键点。以生产企业、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单位为采样点,随机抽取生产环节132份样品,包括原料25份、成品11份和环境样品9... 本文研究了木耳、大米、淀粉及米面制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其毒素的污染情况,并找出湿米粉生产风险控制的关键点。以生产企业、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单位为采样点,随机抽取生产环节132份样品,包括原料25份、成品11份和环境样品96份;流通环节食品样品144份,按照GB 4789.29—2020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进行检验,并结合VITEK2和MALDI TOF MS进行菌种鉴定和建立进化树;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液质方法同时检测食品样品中的米酵菌酸和毒黄素。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环节原料、成品和流通环节的食品样品共180份均未检出米酵菌酸和毒黄素,分离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25株,主要来自于木耳和大米;生产环节中的96份环境样本中未检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分离菌株有四种产毒类型,分别为只产米酵菌酸、只产毒黄素、两种毒素均产和两种毒素均不产;其中6株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出率为3%(6/276);两种毒素的产量与菌株的培养温度呈正相关,在培养温度为30℃时达到最高值;利用MALDI TOF MS图谱对分离菌株进行K类聚类分析,发现同一产地的大米有很高的亲缘性,可通过此方法对菌株进行溯源。说明木耳及大米较易受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污染,湿米粉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将原料间原料和其他生产车间进行有效分隔,防止成品受到原料粉尘或包装袋上微生物的二次污染;在流通环节中,采取低温的保存方式,可减少毒素的产生,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风险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假单胞米面亚种 毒黄素 湿米粉 风险控制
下载PDF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其毒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颖希 梅灿辉 +1 位作者 阮征 李汴生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6-202,共7页
在我国中北部地区,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频有发生,中毒食物多为变质的发酵玉米面制品、长时间泡发的木耳和变质的银耳等。然而近年来南方地区相关中毒案例显著增长,广东传统河粉等米面淀粉制品存在被椰毒假单胞... 在我国中北部地区,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频有发生,中毒食物多为变质的发酵玉米面制品、长时间泡发的木耳和变质的银耳等。然而近年来南方地区相关中毒案例显著增长,广东传统河粉等米面淀粉制品存在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风险,其毒素的致死率较高,危害性强,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本综述总结了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其毒素米酵菌酸在理化、生化、检测技术、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鲜湿米粉中毒事件作出思考,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假单胞米面亚种 食物中毒
下载PDF
米和食用淀粉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调查与风险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陈荣桥 陈汉金 +9 位作者 胡均鹏 冼燕萍 杨静 王斌 朱文信 刘冬虹 侯向昶 刘春生 吴玉銮 周颖璇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0-267,共8页
通过调查我国南方部分省份食品工业中常用的米和食用淀粉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污染情况,首次在进口碎米中分离鉴定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预警潜在风险。本研究在曾发生过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的南方省份采集了129份样品,其中大米47份、... 通过调查我国南方部分省份食品工业中常用的米和食用淀粉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污染情况,首次在进口碎米中分离鉴定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预警潜在风险。本研究在曾发生过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的南方省份采集了129份样品,其中大米47份、碎米18份和食用淀粉64份,分别按照GB/T 4789.29-2003和GB 5009.189-2016检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和米酵菌酸。研究结果表明,在4份进口碎米和1份国产碎米中分离鉴定出6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在碎米样品中的检出率为27.78%(5/18);经过产毒培养和毒性测试,其中4株菌株产毒素米酵菌酸,小白鼠经口灌胃毒素粗提取液后在24h内全部死亡,确证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均源自4份进口碎米,占进口碎米样品的23.53%(4/17),这4份进口碎米中有2份检出米酵菌酸。说明进口碎米存在安全风险,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风险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假单胞米面亚种 米和食用淀粉 调查分析
下载PDF
2018年广东省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苏嘉妮 杨丹婷 +3 位作者 李婉珊 钟卫烨 王曦 周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3期4112-4118,共7页
目的调查分析2018年广东省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方法在广东省中选取粉丝粉条、河粉米粉等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的企业、超市、农贸市场及餐饮单位为采样点,随机抽取1570份样品按照GB/T 4789.29-2003《食... 目的调查分析2018年广东省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方法在广东省中选取粉丝粉条、河粉米粉等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的企业、超市、农贸市场及餐饮单位为采样点,随机抽取1570份样品按照GB/T 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进行检验和VITEK2鉴定。结果 1570份样品中5份检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其中只有1份检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出率为0.06%(1/1570)。结论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中检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表明广东省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中存在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风险。为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风险隐患,相关部门应加强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假单胞米面亚种 米面制品 淀粉及其制品 调查分析
下载PDF
食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亚种实时荧光PCR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林捷 方陈玉 +3 位作者 陆晶芳 尹丹韩 赵奇琦 王加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3538-3544,共7页
目的建立食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16S^23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用Oligo7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个TaqMan探针,摸索最佳退火温度,最佳引物和探针浓度,建立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 目的建立食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16S^23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用Oligo7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个TaqMan探针,摸索最佳退火温度,最佳引物和探针浓度,建立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通过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以及22种其他标准菌株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验证本法的特异性和抗干扰性。同时从菌液浓度和DNA浓度水平上进行研究,确定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用该方法检测23种菌,除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外,其他22种细菌均为阴性。抗干扰性试验显示杂菌对检测结果不影响,本法抗干扰能力强。通过灵敏度试验的研究,确定本法检测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菌液灵敏度为1×10^2 CFU/mL,DNA灵敏度为250 fg/μL。结论本试验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较强特异性、抗干扰性以及灵敏度,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假单胞米面亚种 实时荧光PCR TAQMAN探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