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吴政权代北家族的本土化——以《李娀墓志》所见雁门李氏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胡耀飞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近年出土于扬州的《李娀墓志》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地区杨吴政权的墓志,通过对墓志本身和其他相关传世墓志的分析,可还原出墓主人李娀为出自代北集团,后南下出仕杨吴政权的李承嗣之女。通过对墓志的婚姻关系之分析,则可看到作为代北地区... 近年出土于扬州的《李娀墓志》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地区杨吴政权的墓志,通过对墓志本身和其他相关传世墓志的分析,可还原出墓主人李娀为出自代北集团,后南下出仕杨吴政权的李承嗣之女。通过对墓志的婚姻关系之分析,则可看到作为代北地区汉人后裔的李承嗣家族,从在代北集团因战争状态下不得已之事而南下,至在杨吴政权内与杨吴政权核心家族的三代联姻,终于得以实现本土化。也可理解中国古代家族发展史上的一些延续性问题,比如世家大族如何通过婚姻网络建构,形成各个地方、各个时间段内的各种联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权 代北家族 本土化 《李娀墓志》 雁门李氏
下载PDF
庐州与杨吴政权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金铣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6,共4页
唐末杨行密趁乱占据庐州,并以庐州为基地向外拓展,最终夺取宣州、扬州,统一江淮。庐州是杨行密崛起之地,其集团主要成员也大多来自庐州。通过对杨行密庐州起兵,进军扬州、宣州,规取江淮州县及元从功臣的分析,主要讨论庐州在杨吴政权建... 唐末杨行密趁乱占据庐州,并以庐州为基地向外拓展,最终夺取宣州、扬州,统一江淮。庐州是杨行密崛起之地,其集团主要成员也大多来自庐州。通过对杨行密庐州起兵,进军扬州、宣州,规取江淮州县及元从功臣的分析,主要讨论庐州在杨吴政权建立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州 杨行密 政权
下载PDF
从扬州到金陵:五代杨吴政治中心转移述论
3
作者 薛政超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6-122,共7页
由于杨吴政权内部政治形势的发展和全国割据局面的变化,扬州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目益受到位于其西部昇州的挑战。杨吴政权政治中心逐渐向昇州转移是与徐温专杨吴之政,其养子徐知诰(李昪)又夺徐氏之权,以及他们父子二人均将金陵作为自己... 由于杨吴政权内部政治形势的发展和全国割据局面的变化,扬州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目益受到位于其西部昇州的挑战。杨吴政权政治中心逐渐向昇州转移是与徐温专杨吴之政,其养子徐知诰(李昪)又夺徐氏之权,以及他们父子二人均将金陵作为自己统治中心而加以苦心经营密不可分的。在这一转移过程中,金陵城也得到了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金陵 政治中心
下载PDF
杨吴与中原王朝及周边割据政权关系述略
4
作者 丁贞权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杨吴是五代时期十国之一。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主要是奉唐正朔,接受唐的委任;与梁是从联盟到隔淮对峙;礼尊后唐,坚持平等往来。与其周边政权的关系经过多次较量后,吴国采取了保境安民的政策;除了与楚对抗外,与吴越、荆南、闽等政权基本... 杨吴是五代时期十国之一。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主要是奉唐正朔,接受唐的委任;与梁是从联盟到隔淮对峙;礼尊后唐,坚持平等往来。与其周边政权的关系经过多次较量后,吴国采取了保境安民的政策;除了与楚对抗外,与吴越、荆南、闽等政权基本保持和平友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王朝 周边政权 对外关系
下载PDF
“朱蒜”“不及秋”:北人与杨吴政权
5
作者 傅绍磊 郑兴华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28-40,共13页
北人与唐末吴王杨行密关系密切,积极互动,为杨行密攘外安内,逐渐成为杨吴政权中重要军事、政治力量,在杨行密死后,不但与庐州旧将矛盾激化,而且,逐渐形成内讧,终于导致朱瑾杀徐知训事件。朱瑾死后,杨吴政权一直以来从武到文的转型更加... 北人与唐末吴王杨行密关系密切,积极互动,为杨行密攘外安内,逐渐成为杨吴政权中重要军事、政治力量,在杨行密死后,不但与庐州旧将矛盾激化,而且,逐渐形成内讧,终于导致朱瑾杀徐知训事件。朱瑾死后,杨吴政权一直以来从武到文的转型更加明朗化,推动北人从骁勇善战到文治之才的转型,从而继续融入杨吴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人 政权 杨行密 徐温 徐知诰
原文传递
庐州张崇事迹考——兼谈S.529v《诸山圣迹志》写作的绝对时间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双印 张郁萍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3,共6页
本文利用敦煌文献和其他史籍的记载,对唐末五代杨吴时期任庐州刺史的张崇事迹进行考证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S.529v《诸山圣迹志》写作的年代问题。
关键词 五代 时期 庐州刺史 《诸山圣迹志》 写作时间
下载PDF
五代时期江南三国的政治体制与财政经济
7
作者 王明前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9-24,共6页
五代时期,地处江南的杨吴、南唐和吴越三国,作为一个政治地理单元,在五代十国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政治体制方面,杨吴向南唐的和平过渡,是杨吴后期执政者徐温、徐知诰父子借杨吴旗号,通过变易其王国政体为帝制而逐步实现的。南唐... 五代时期,地处江南的杨吴、南唐和吴越三国,作为一个政治地理单元,在五代十国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政治体制方面,杨吴向南唐的和平过渡,是杨吴后期执政者徐温、徐知诰父子借杨吴旗号,通过变易其王国政体为帝制而逐步实现的。南唐政治抱负经历由保守到扩张、再趋向内敛的过程,而吴越则始终以奉中原王朝为国策。在经济领域,三国均以保境安民为主旨,力促劝农,重视屯田,共同为经营和开发江南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唐 政治体制 财政经济
下载PDF
论南唐国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战争
8
作者 何剑明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1-85,共5页
五代十国时期,各割据政权之间形成了以中原和江淮为核心的两大对立集团,互相对抗、牵制并出现多次征伐战争。南唐(杨吴)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战争历经与后梁、后周和北宋3个主要的阶段。了解战争阶段形势及其战争特点的发展变化,可以帮助人... 五代十国时期,各割据政权之间形成了以中原和江淮为核心的两大对立集团,互相对抗、牵制并出现多次征伐战争。南唐(杨吴)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战争历经与后梁、后周和北宋3个主要的阶段。了解战争阶段形势及其战争特点的发展变化,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南唐的历史地位,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大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唐(杨) 中原政权 战争
下载PDF
“东面诸道行营”体制与杨吴政权的成立
9
作者 胡鹏 《唐史论丛》 2023年第2期75-89,共15页
杨吴政权是唐末由杨行密奠基于淮南,并在五代时期正式建国的江淮割据政权。学界对杨吴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对杨吴政权的基本概述。这一类研究对于杨吴政权的兴衰过程及基本国情进行了一定的... 杨吴政权是唐末由杨行密奠基于淮南,并在五代时期正式建国的江淮割据政权。学界对杨吴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对杨吴政权的基本概述。这一类研究对于杨吴政权的兴衰过程及基本国情进行了一定的介绍和评价,不过多将杨吴史研究作为南唐史研究的附属,缺乏对杨吴政权本身的深入讨论^([1]);其二是借助地域集团的概念,考察杨行密集团的社会组成、权力结构及集团特性等情况,或论及唐末五代江淮地区的“土豪”“在地有力者”^([2]);其三则是从家族史的角度出发,考察家族政治与杨吴政权及杨吴、南唐嬗变的关系^([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权 杨行密 割据政权 唐末五代 家族政治 地域集团 兴衰过程 土豪
原文传递
清末皖南镇的设立与撤销
10
作者 童达清 《江淮文史》 2021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古代皖南地区统一的军事机构,唐以前无从考证,唐朝始设立宣歙池节度使,杨吴、南唐迄两宋有宁国军节度使,元朝各路设万户府,明朝设徽宁兵备道。清朝统一皖南后,曾短暂设宁国镇,由胡茂祯任总兵,以镇压皖南人民的反抗,政局稳定后即撤销。... 古代皖南地区统一的军事机构,唐以前无从考证,唐朝始设立宣歙池节度使,杨吴、南唐迄两宋有宁国军节度使,元朝各路设万户府,明朝设徽宁兵备道。清朝统一皖南后,曾短暂设宁国镇,由胡茂祯任总兵,以镇压皖南人民的反抗,政局稳定后即撤销。后在各府州长期驻扎绿营兵,即宁国营、徽州营、池州营、广德营、芜采营。然而,皖南五营各自独立,只属操江巡抚、两江总督节制。直至咸丰年间,因为镇压太平军的需要,才重新设立皖南镇,以统辖皖南四府一州之军事。清末,皖南镇撤销,其存在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户府 两江总督 兵备道 政局稳定 无从考证 皖南 撤销
下载PDF
五代十国时期吴、南唐田税考辨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树国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8-151,共4页
笔者认为 ,五代十国时期吴、南唐田税的变化是唐宋之际两税法税制变迁的反映 ,吴顺义改革和南唐升元改革主要是将原来户税钱转向地亩征收。税钱仅是田亩税的一部分 ,还有税米同时存在。吴、南唐田税始终是钱米并征 ,是以后宋代田税夏钱... 笔者认为 ,五代十国时期吴、南唐田税的变化是唐宋之际两税法税制变迁的反映 ,吴顺义改革和南唐升元改革主要是将原来户税钱转向地亩征收。税钱仅是田亩税的一部分 ,还有税米同时存在。吴、南唐田税始终是钱米并征 ,是以后宋代田税夏钱秋米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时期 国时期 南唐时期 田税 中国
原文传递
杨吴时期的扬州城
12
作者 汪勃 王小迎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3-190,共8页
敦煌文书《诸山圣迹志》和《南唐书》中与杨吴时期扬州城形制布局、杨吴宫署积庆宫相关的记载弥足珍贵。本文结合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唐罗城考古发掘结果和文献资料,梳理了扬州城遗址中杨吴时期相关城建遗迹、“白沙窑”“迎銮”“官”... 敦煌文书《诸山圣迹志》和《南唐书》中与杨吴时期扬州城形制布局、杨吴宫署积庆宫相关的记载弥足珍贵。本文结合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唐罗城考古发掘结果和文献资料,梳理了扬州城遗址中杨吴时期相关城建遗迹、“白沙窑”“迎銮”“官”等戳印文字砖瓦建筑构件等的特征,认为杨行密时期开始将扬州城作为都城营建而大规模修缮,相关营建工程一直延续到杨吴后主时期;杨吴时期的扬州城是杨吴和南唐等割据政权的都城或东都,沿袭了唐扬州城由子城和罗城“联蜀岗上下以为城”的双城格局,罗城内有“十字江水穿过”,承继了唐扬州城因河而市、因市而城、城河一体、城门较多、河道纵横、桥梁甚多等特征;推测位于蜀岗古城南城门(杨吴天兴门)至子城东南角之间以南地带(即桑树脚)的晚唐五代时期大型建筑基址群,或与杨吴时期宫署积庆宫(南唐崇道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城 宫署 积庆宫 砖瓦 迎銮
原文传递
南昌铁香炉与五代十国杨吴政治
13
作者 胡耀飞 《长江文明》 2010年第1期50-61,共12页
本文在收集前人对南昌大安寺铁香炉铭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该香炉乃是五代十国杨吴时期时任镇南军节度使的徐知询,出于对政治生命的祈求和祭祀其父徐温的需要而铸造的。本文认为,徐知询首先选择了具有建寺传说并颇具灵验性,且名称有特殊... 本文在收集前人对南昌大安寺铁香炉铭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该香炉乃是五代十国杨吴时期时任镇南军节度使的徐知询,出于对政治生命的祈求和祭祀其父徐温的需要而铸造的。本文认为,徐知询首先选择了具有建寺传说并颇具灵验性,且名称有特殊含义的大安寺作为供养地;然后根据香炉能够与佛沟通的性能及'炉'和'庐州'之'庐'的谐音巧合,选择了香炉作为供养物;又出于对杨吴政权所尚的黑色的崇敬,并受'五德终始'观念的影响,最后确定了以铁作为材质。为了不被政敌发现,徐知询还利用了下层民众的佛教信仰,通过附加款识的做法,来掩饰其政治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安寺 铁香炉 政权 徐知询
原文传递
南京铁心桥杨吴宣懿皇后墓的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 被引量:4
14
作者 邵磊 贺云翱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78,共13页
20世纪90年代末在南京铁心桥发掘了一座墓葬,在释读墓志志盖和志文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记载并梳理唐、五代时期帝后追谥制度,可推定其墓主应即杨吴第三任统治者杨隆演的妻室宣懿皇后。该墓是目前考古发现的第二座杨吴皇室成员的墓葬,... 20世纪90年代末在南京铁心桥发掘了一座墓葬,在释读墓志志盖和志文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记载并梳理唐、五代时期帝后追谥制度,可推定其墓主应即杨吴第三任统治者杨隆演的妻室宣懿皇后。该墓是目前考古发现的第二座杨吴皇室成员的墓葬,尽管其墓志的作者以及刻工皆为一时名家,但墓葬规模狭小、随葬品较为粗陋,所谓礼葬较为勉强,可以反映其时南唐政权的艰难处境。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杨吴乃至南唐史的诸多阙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懿皇后 杨隆演 谥号
原文传递
江苏扬州杨吴李娀墓的考古发掘及出土墓志研究——兼及徐铉撰《唐故泰州刺史陶公墓志铭》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刚 池军 薛炳宏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64,65-66,I0001-I0002,共10页
2013年12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本市城北乡三星村西庄组发掘了一座小型砖室墓,墓葬规模较小,且早期盗扰严重,随葬品较少。出土"吴故陇西李氏墓志铭"一合,墓主为杨吴时期的李娀,夫君为历经杨吴、南唐的陶敬宣。《徐骑省集... 2013年12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本市城北乡三星村西庄组发掘了一座小型砖室墓,墓葬规模较小,且早期盗扰严重,随葬品较少。出土"吴故陇西李氏墓志铭"一合,墓主为杨吴时期的李娀,夫君为历经杨吴、南唐的陶敬宣。《徐骑省集》卷十五的陶敬宣墓志《唐故泰州刺史陶公墓志铭》为南唐徐铉所撰。对李娀墓志及陶敬宣墓志铭的研究,可以复原陶敬宣、李娀夫妇的生平及其家族世系,丰富唐末五代尤其是杨吴、南唐的历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唐墓志 李娥 陶敬宣
原文传递
五代楊吴洪州大安寺鐵香爐及其銘文彙考
16
作者 胡耀飛 《文津学志》 2015年第1期299-309,共11页
五代楊吴政權境內洪州大安寺曾有鐵香爐一座,根據銘文透露的信息,此爐或在孫吴年間爐座基礎上重鑄。此爐在後世一直保存到清末民初,引起諸多金石學家相繼前往摹拓,并留下了四篇跋文、三首詩歌、兩款識語、兩篇考證,曾被葉昌熾《語石》... 五代楊吴政權境內洪州大安寺曾有鐵香爐一座,根據銘文透露的信息,此爐或在孫吴年間爐座基礎上重鑄。此爐在後世一直保存到清末民初,引起諸多金石學家相繼前往摹拓,并留下了四篇跋文、三首詩歌、兩款識語、兩篇考證,曾被葉昌熾《語石》作爲五代金石書法的代表而提及。直到1972年,尚且有片斷拓本流傳。如今,香爐銘文拓片在大陸的中國國家圖書館和臺灣'國家圖書館'都有收藏。本文蒐集并迻録了清代以來各家題跋和考訂文字,重新考訂了銘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內容,并對楊吴時期鑄爐之人爲誰做了初步推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楊吴 大安寺 鐵香爐 金石銘文
原文传递
孙彦思墓志与杨吴史相关问题研究
17
作者 余国江 《东方博物》 2021年第4期98-102,共5页
孙彦思是唐末至杨吴前期的重要人物,其墓志记载了家族先世、生平宦迹等内容,据之可知其为杨行密庐州起兵时期的元从军将,参与了宣州之战、清口之战,在杨吴立国中起了重要作用,后被任命为黄州制置使、黄州刺史。志文云孙彦思为孙权第十... 孙彦思是唐末至杨吴前期的重要人物,其墓志记载了家族先世、生平宦迹等内容,据之可知其为杨行密庐州起兵时期的元从军将,参与了宣州之战、清口之战,在杨吴立国中起了重要作用,后被任命为黄州制置使、黄州刺史。志文云孙彦思为孙权第十九代孙,可能出于攀附伪托。志文有意模糊淡化杨行密、杨渥时代的经历,详述被任为黄州长官的情况,这种书写策略或与徐温把持杨吴政权的时局有关,可以视为杨行密元从诸将对徐温臣服的一种表达。孙彦思最终买地葬于润州,可能也与徐温在润州建立齐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彦思墓志 徐温 黄州 润州
原文传递
超惠大师生平事迹与黄龙院考
18
作者 曹昭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94,共5页
本文根据新出土的五代杨吴国超惠大师塔铭,同时结合传世文献,梳理了超惠大师的生平事迹。揭示了超惠大师求学、创办黄龙院、被鄂州秦裴迎奉至州治江夏"匡徒"的过程,并对黄龙院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考证,认为黄龙院在今天江西省修... 本文根据新出土的五代杨吴国超惠大师塔铭,同时结合传世文献,梳理了超惠大师的生平事迹。揭示了超惠大师求学、创办黄龙院、被鄂州秦裴迎奉至州治江夏"匡徒"的过程,并对黄龙院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考证,认为黄龙院在今天江西省修水县境内的黄龙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杨 超惠大师 生平事迹 黄龙院
原文传递
江苏扬州邗江蔡庄五代墓墓主新考
19
作者 左凯文 王志高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88,共6页
江苏扬州邗江蔡庄墓的墓主身份,学界一般依据早年出土的《吴寻阳公主墓志铭》与《吴王仁遇墓志》中的相关记载,推定为杨吴寻阳长公主。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当时公主、驸马葬制以及杨吴、南唐高等级墓葬形制展开分析和探讨,认... 江苏扬州邗江蔡庄墓的墓主身份,学界一般依据早年出土的《吴寻阳公主墓志铭》与《吴王仁遇墓志》中的相关记载,推定为杨吴寻阳长公主。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当时公主、驸马葬制以及杨吴、南唐高等级墓葬形制展开分析和探讨,认为扬州邗江蔡庄墓的墓主不是寻阳长公主,而可能是寻阳长公主的生母——皇太后王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蔡庄五代墓 寻阳长公主 皇太后王氏
原文传递
释"鞭打马,走不暇"
20
作者 傅绍磊 郑兴华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29-39,共11页
"鞭打马,走不暇"在南唐边镐覆灭马楚政权过程中形成、传播、流行,反映的虽然是马楚与南唐之间特定时期的互动状态,但是,渊源有自,尾声缭绕:杨吴与马楚之间特殊的地缘政治格局影响南唐军事干预马楚的战略路径;朗州集团在深度... "鞭打马,走不暇"在南唐边镐覆灭马楚政权过程中形成、传播、流行,反映的虽然是马楚与南唐之间特定时期的互动状态,但是,渊源有自,尾声缭绕:杨吴与马楚之间特殊的地缘政治格局影响南唐军事干预马楚的战略路径;朗州集团在深度介入马楚政治内讧的过程中获得武陵诸蛮支持,逐渐坐大,架空马氏家族,在推动边镐覆灭马楚政权之后,又驱逐边镐,控制湖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镐 马楚 南唐 朗州集团 武陵诸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