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解读杨士修《印母》中的“印弊”
1
作者
周天
《明日风尚(下旬)》
2021年第9期178-180,共3页
在明代的许多印论中对印的审美提出一定的观点,其中不乏对“印弊”的观点。 在《印母》当中杨士修对这些“印弊”做出了归纳和总结,并且分列成段,文章就在此基础上,将其思想整理,分为整体效果和具体技法两大方面来解读《印母》中的“印...
在明代的许多印论中对印的审美提出一定的观点,其中不乏对“印弊”的观点。 在《印母》当中杨士修对这些“印弊”做出了归纳和总结,并且分列成段,文章就在此基础上,将其思想整理,分为整体效果和具体技法两大方面来解读《印母》中的“印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
士
修
印母
解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士修《印母》之“三古”释义
2
作者
文贻锋
《书法赏评》
2023年第1期14-16,共3页
明代印学理论家杨士修的《印母》是印学史上的佳作,其中所论“三古”之说——古貌、古意、古体,虽言简而义丰,特别是“古意”的内涵,尤被后世篆刻家所重。它既对明清、民国印坛追古尚古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之功,亦可为当下的篆刻实践提...
明代印学理论家杨士修的《印母》是印学史上的佳作,其中所论“三古”之说——古貌、古意、古体,虽言简而义丰,特别是“古意”的内涵,尤被后世篆刻家所重。它既对明清、民国印坛追古尚古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之功,亦可为当下的篆刻实践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
士
修
印母
三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士修《印母》之“三古”释义
3
作者
文贻锋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年第4期141-144,共4页
明代是印学史上的关键期。古代印章经由商周发端,至战国,古玺在社会上开始大量使用,到了秦汉,古代印章的制作工艺与艺术水平达到顶峰;经隋唐宋元,又开始走向低谷;至明代,文人篆刻兴起,以文彭、何震为首的印人们纷纷探索篆刻实践,印论家...
明代是印学史上的关键期。古代印章经由商周发端,至战国,古玺在社会上开始大量使用,到了秦汉,古代印章的制作工艺与艺术水平达到顶峰;经隋唐宋元,又开始走向低谷;至明代,文人篆刻兴起,以文彭、何震为首的印人们纷纷探索篆刻实践,印论家们也紧跟步伐,印学理论成果极为丰硕,甚至超越了明代篆刻实践的水准,形成了明代印坛“眼高手低”之特殊局面。明代印论的蓬勃发展,为后来晚清民国文人篆刻奔向第二次高峰提供了巨大的推力。杨士修作为明代代表印论家之一,自然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篆刻
杨
士
修
古代印章
文彭
印论
晚清民国
眼高手低
原文传递
周公谨《印说》删节本考辨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亮
《中国书画》
2008年第3期66-68,共3页
明代万历年间文人篆刻蔚然成风,究其原因,是由于文人参与程度的不断深入使得印章制作向着艺术化、学术化的方向有了长足的发展,由此造成的篆刻的艺术感染力和学术魅力又吸引了更多文人的热衷。而其学术研究的兴旺发达则表现在这一时代...
明代万历年间文人篆刻蔚然成风,究其原因,是由于文人参与程度的不断深入使得印章制作向着艺术化、学术化的方向有了长足的发展,由此造成的篆刻的艺术感染力和学术魅力又吸引了更多文人的热衷。而其学术研究的兴旺发达则表现在这一时代产生了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印学专著,"以史为鉴"印学研究模式日益完善,艺术美学思想也加快了向印学研究渗透的速度。这些成就,对当时的篆刻创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其中周应愿所著的《印说》则尤为突出,其流传经历成为非常典型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说
删节本
篆刻艺术
公谨
周应愿
杨
士
修
赵宦光
学海类编
学术研究
删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楊士修生平補證散考及相關問題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孫志强
《书法研究》
2017年第3期79-103,共25页
明代晚期是中國印學理論框架漸趨完備的時期。楊士修是晚明一位重要的印論家,其籍貫爲松江府青浦縣,活動範圍多集中在蘇州府、松江府一帶,與張大復、陳繼儒等人交往密切。同時,楊士修與晚明周應願、顧苓等印人家族之間有着錯綜複雜的姻...
明代晚期是中國印學理論框架漸趨完備的時期。楊士修是晚明一位重要的印論家,其籍貫爲松江府青浦縣,活動範圍多集中在蘇州府、松江府一帶,與張大復、陳繼儒等人交往密切。同時,楊士修與晚明周應願、顧苓等印人家族之間有着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在姻婭網路中印學理念得以彼此傳承。楊士修之印學論著《印母》後世稀見,同時在流傳過程中與清代印人陳鍊《印言》之間産生了諸多迷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楊士修
籍貫
家世
生卒範圍
姻親關係
交遊
《印母》
原文传递
流风久弥盛 遗珠任君参——云间篆刻流变与松江博物馆藏印
6
作者
孙慰祖
《上海文博论丛》
2012年第1期21-26,4,共7页
中国书法绘画与篆刻的精神内涵和创作法则有着天然的联系。明代中期开始,处于富庶生活状态中的一些江南文人士大夫在遣兴书画之外,手持三寸铁笔篆刻石章自娱,成为一项新潮的文化活动。李流芳中年时期在《宝印斋印式序》中曾经这样回忆...
中国书法绘画与篆刻的精神内涵和创作法则有着天然的联系。明代中期开始,处于富庶生活状态中的一些江南文人士大夫在遣兴书画之外,手持三寸铁笔篆刻石章自娱,成为一项新潮的文化活动。李流芳中年时期在《宝印斋印式序》中曾经这样回忆自己的刻印情景":余少年游戏此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李流芳
云间派
归昌世
文人
士
大夫
书法绘画
宝印斋
杨
士
修
飞鸿堂印谱
明代中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周公瑾<印说>删》看明代印章品评
7
作者
侯嘉
《明日风尚(下旬)》
2021年第8期144-146,共3页
明代印论中关于印章品评的论述,最早是由周应愿在其《印说》中提出的。 周应愿将印章品评分为逸、神、妙、能四品。 杨士修对《印说》再次编撰的过程中将篆刻分为不同的品级来看其优劣,为明代印章的审美提供了一个方向,首先,提出了理论...
明代印论中关于印章品评的论述,最早是由周应愿在其《印说》中提出的。 周应愿将印章品评分为逸、神、妙、能四品。 杨士修对《印说》再次编撰的过程中将篆刻分为不同的品级来看其优劣,为明代印章的审美提供了一个方向,首先,提出了理论基础为“法”,其次,又提出了“篆之三害”与“刀之六害”等美学观念,影响了明代印论中对于印章品评的论述。 所以文章通过《周公瑾<印说>删》来看明代印章品评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说
杨
士
修
印章品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写意篆刻的美学范畴及其风格分类
8
作者
梁培先
《诗书画》
2015年第2期200-203,261,共5页
文人制印之始即着手模仿古代书画的品第分类法,对篆刻创作分出不同的等第。如明人程远《印旨》:"气韵高举,如碧虚天仙游下界者,逸品也;体备诸法,错综变化,如生龙活虎者,神品也;非法不行,奇正迭运,斐然成文,如万花春谷者,妙品也;去...
文人制印之始即着手模仿古代书画的品第分类法,对篆刻创作分出不同的等第。如明人程远《印旨》:"气韵高举,如碧虚天仙游下界者,逸品也;体备诸法,错综变化,如生龙活虎者,神品也;非法不行,奇正迭运,斐然成文,如万花春谷者,妙品也;去短集长,力遵古法,如范金琢玉各成良器者,能品也。"再如明人沈野《印谈》":印之佳者有三品:神、妙、能。然轻重有法中之法,屈伸得神外之神,笔未到而意到,形未存而神存,印之神品也。婉转得情趣,稀密无拘束,增减合六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范畴
沈野
印谈
琢玉
能品
逸品
人制
无拘束
神存
杨
士
修
原文传递
明清印论中的“形神”说
9
作者
张钰霖
《书法赏评》
2018年第6期2-5,共4页
'形神'说是中国审美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发端于先秦两汉时期,滥觞于魏晋六朝,其内涵和外延经过不断扩大、衍变,逐渐由哲学领域延展至玄学以外的画学、书学、文学等艺术领域,成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范畴之一。篆...
'形神'说是中国审美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发端于先秦两汉时期,滥觞于魏晋六朝,其内涵和外延经过不断扩大、衍变,逐渐由哲学领域延展至玄学以外的画学、书学、文学等艺术领域,成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范畴之一。篆刻在明代已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印学理论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对篆刻创作的指导和审美评判中,就体现了'形神'说的思想,并成为讨论明代印人艺术实践的一个重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上达
篆刻家
杨
士
修
原文传递
题名
解读杨士修《印母》中的“印弊”
1
作者
周天
机构
渤海大学
出处
《明日风尚(下旬)》
2021年第9期178-180,共3页
文摘
在明代的许多印论中对印的审美提出一定的观点,其中不乏对“印弊”的观点。 在《印母》当中杨士修对这些“印弊”做出了归纳和总结,并且分列成段,文章就在此基础上,将其思想整理,分为整体效果和具体技法两大方面来解读《印母》中的“印弊”。
关键词
杨
士
修
印母
解读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士修《印母》之“三古”释义
2
作者
文贻锋
机构
琼台师范学院
出处
《书法赏评》
2023年第1期14-16,共3页
文摘
明代印学理论家杨士修的《印母》是印学史上的佳作,其中所论“三古”之说——古貌、古意、古体,虽言简而义丰,特别是“古意”的内涵,尤被后世篆刻家所重。它既对明清、民国印坛追古尚古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之功,亦可为当下的篆刻实践提供助益。
关键词
杨
士
修
印母
三古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士修《印母》之“三古”释义
3
作者
文贻锋
机构
琼台师范学院书法系
出处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年第4期141-144,共4页
文摘
明代是印学史上的关键期。古代印章经由商周发端,至战国,古玺在社会上开始大量使用,到了秦汉,古代印章的制作工艺与艺术水平达到顶峰;经隋唐宋元,又开始走向低谷;至明代,文人篆刻兴起,以文彭、何震为首的印人们纷纷探索篆刻实践,印论家们也紧跟步伐,印学理论成果极为丰硕,甚至超越了明代篆刻实践的水准,形成了明代印坛“眼高手低”之特殊局面。明代印论的蓬勃发展,为后来晚清民国文人篆刻奔向第二次高峰提供了巨大的推力。杨士修作为明代代表印论家之一,自然功不可没。
关键词
文人篆刻
杨
士
修
古代印章
文彭
印论
晚清民国
眼高手低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周公谨《印说》删节本考辨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亮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中国书画》
2008年第3期66-68,共3页
文摘
明代万历年间文人篆刻蔚然成风,究其原因,是由于文人参与程度的不断深入使得印章制作向着艺术化、学术化的方向有了长足的发展,由此造成的篆刻的艺术感染力和学术魅力又吸引了更多文人的热衷。而其学术研究的兴旺发达则表现在这一时代产生了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印学专著,"以史为鉴"印学研究模式日益完善,艺术美学思想也加快了向印学研究渗透的速度。这些成就,对当时的篆刻创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其中周应愿所著的《印说》则尤为突出,其流传经历成为非常典型的例证。
关键词
印说
删节本
篆刻艺术
公谨
周应愿
杨
士
修
赵宦光
学海类编
学术研究
删本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楊士修生平補證散考及相關問題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孫志强
机构
華僑大學美術學院
出处
《书法研究》
2017年第3期79-103,共25页
文摘
明代晚期是中國印學理論框架漸趨完備的時期。楊士修是晚明一位重要的印論家,其籍貫爲松江府青浦縣,活動範圍多集中在蘇州府、松江府一帶,與張大復、陳繼儒等人交往密切。同時,楊士修與晚明周應願、顧苓等印人家族之間有着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在姻婭網路中印學理念得以彼此傳承。楊士修之印學論著《印母》後世稀見,同時在流傳過程中與清代印人陳鍊《印言》之間産生了諸多迷霧。
关键词
楊士修
籍貫
家世
生卒範圍
姻親關係
交遊
《印母》
分类号
J292.4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流风久弥盛 遗珠任君参——云间篆刻流变与松江博物馆藏印
6
作者
孙慰祖
出处
《上海文博论丛》
2012年第1期21-26,4,共7页
文摘
中国书法绘画与篆刻的精神内涵和创作法则有着天然的联系。明代中期开始,处于富庶生活状态中的一些江南文人士大夫在遣兴书画之外,手持三寸铁笔篆刻石章自娱,成为一项新潮的文化活动。李流芳中年时期在《宝印斋印式序》中曾经这样回忆自己的刻印情景":余少年游戏此道,
关键词
篆刻艺术
李流芳
云间派
归昌世
文人
士
大夫
书法绘画
宝印斋
杨
士
修
飞鸿堂印谱
明代中期
分类号
J292.4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周公瑾<印说>删》看明代印章品评
7
作者
侯嘉
机构
渤海大学
出处
《明日风尚(下旬)》
2021年第8期144-146,共3页
文摘
明代印论中关于印章品评的论述,最早是由周应愿在其《印说》中提出的。 周应愿将印章品评分为逸、神、妙、能四品。 杨士修对《印说》再次编撰的过程中将篆刻分为不同的品级来看其优劣,为明代印章的审美提供了一个方向,首先,提出了理论基础为“法”,其次,又提出了“篆之三害”与“刀之六害”等美学观念,影响了明代印论中对于印章品评的论述。 所以文章通过《周公瑾<印说>删》来看明代印章品评的论述。
关键词
印说
杨
士
修
印章品评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写意篆刻的美学范畴及其风格分类
8
作者
梁培先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诗书画》
2015年第2期200-203,261,共5页
文摘
文人制印之始即着手模仿古代书画的品第分类法,对篆刻创作分出不同的等第。如明人程远《印旨》:"气韵高举,如碧虚天仙游下界者,逸品也;体备诸法,错综变化,如生龙活虎者,神品也;非法不行,奇正迭运,斐然成文,如万花春谷者,妙品也;去短集长,力遵古法,如范金琢玉各成良器者,能品也。"再如明人沈野《印谈》":印之佳者有三品:神、妙、能。然轻重有法中之法,屈伸得神外之神,笔未到而意到,形未存而神存,印之神品也。婉转得情趣,稀密无拘束,增减合六文。
关键词
美学范畴
沈野
印谈
琢玉
能品
逸品
人制
无拘束
神存
杨
士
修
分类号
J292.4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明清印论中的“形神”说
9
作者
张钰霖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
出处
《书法赏评》
2018年第6期2-5,共4页
文摘
'形神'说是中国审美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发端于先秦两汉时期,滥觞于魏晋六朝,其内涵和外延经过不断扩大、衍变,逐渐由哲学领域延展至玄学以外的画学、书学、文学等艺术领域,成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范畴之一。篆刻在明代已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印学理论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对篆刻创作的指导和审美评判中,就体现了'形神'说的思想,并成为讨论明代印人艺术实践的一个重要标准.
关键词
徐上达
篆刻家
杨
士
修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解读杨士修《印母》中的“印弊”
周天
《明日风尚(下旬)》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杨士修《印母》之“三古”释义
文贻锋
《书法赏评》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杨士修《印母》之“三古”释义
文贻锋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
0
原文传递
4
周公谨《印说》删节本考辨
杨亮
《中国书画》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楊士修生平補證散考及相關問題研究
孫志强
《书法研究》
2017
1
原文传递
6
流风久弥盛 遗珠任君参——云间篆刻流变与松江博物馆藏印
孙慰祖
《上海文博论丛》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周公瑾<印说>删》看明代印章品评
侯嘉
《明日风尚(下旬)》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写意篆刻的美学范畴及其风格分类
梁培先
《诗书画》
2015
0
原文传递
9
明清印论中的“形神”说
张钰霖
《书法赏评》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