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异相济:杨慎对朱熹的评议
1
作者 舒大刚 《船山学刊》 2024年第1期90-103,共14页
在朱子之学“一统天下”的时代,杨慎仍然坚持真理,一方面对朱子的文章、卓识表示肯定,甚至推崇,同时又指出他从性格到人品、学问到思想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并用考订的方法,给予了客观认真对待和求实创新的讨论,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 在朱子之学“一统天下”的时代,杨慎仍然坚持真理,一方面对朱子的文章、卓识表示肯定,甚至推崇,同时又指出他从性格到人品、学问到思想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并用考订的方法,给予了客观认真对待和求实创新的讨论,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敢冒天下大不韪”的儒者风格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考据 实事求是
下载PDF
杨慎在滇咏兰诗的文化史意义
2
作者 茶志高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兰是人们共享的文化符号,兰所象征的高洁与贤德是共有的审美标准。杨慎在滇咏物诗极多,兰花是他特别着力书写的对象之一。杨慎结合云南的自然地理、个人境遇和自我形象,创作出以《采兰引》为代表的咏兰佳作,诗人以兰自...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兰是人们共享的文化符号,兰所象征的高洁与贤德是共有的审美标准。杨慎在滇咏物诗极多,兰花是他特别着力书写的对象之一。杨慎结合云南的自然地理、个人境遇和自我形象,创作出以《采兰引》为代表的咏兰佳作,诗人以兰自喻,寄情托意,实现了屈骚精神在边徼的光大。不同时期宦滇文人、本土文人对咏兰诗的唱和、阅读促成作品广泛传播与经典化,表现出人们对“芳草美人”文学传统、杨慎人品学识的集体认同;以杨慎为首的文化名人创作产生溢出效应,促成了当地地理文化的重构。响水关改名为兰谷关,是区域文化认同的具体体现。杨慎在滇咏兰诗创作成为研究中原与边疆文人交往交流交融、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水关 咏兰诗 屈骚精神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杨慎书学理论探赜
3
作者 张英 《大学书法》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杨慎认为书法与德性相关,书艺是文化总体中的一部分,提升书艺应建立在精研六书字学的基础之上;杨慎宗晋而贬唐,推崇赵孟而不喜颜真卿;他认为书家应向自然求灵感,也要创新求变,表达书家独特的情感意蕴。杨慎书论欠缺条理性,论述不够深入... 杨慎认为书法与德性相关,书艺是文化总体中的一部分,提升书艺应建立在精研六书字学的基础之上;杨慎宗晋而贬唐,推崇赵孟而不喜颜真卿;他认为书家应向自然求灵感,也要创新求变,表达书家独特的情感意蕴。杨慎书论欠缺条理性,论述不够深入,但善用比喻和对照,形象生动。其书论虽与明前期书学复古大潮大体一致,但却淡化了政治引导和道德规训意味,具有更纯粹的审美化和知识化倾向,在明代书风转变过程中有着特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书论 《墨池琐录》 《书品》
下载PDF
李梦阳的“真面目”:杨慎批选《空同诗选》对复古诗学的解构
4
作者 余来明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2期6-13,共8页
弘治、正德间“前七子”复古运动的兴盛,为诗坛提供了一种以效仿汉魏、盛唐诗歌为法则的写作范式。与之相呼应而凝定于批评视野中的李梦阳等复古诗人形象,也被视为这一经典链条在明代诗史脉络中的延续。由杨慎批选的《空同诗选》旨在打... 弘治、正德间“前七子”复古运动的兴盛,为诗坛提供了一种以效仿汉魏、盛唐诗歌为法则的写作范式。与之相呼应而凝定于批评视野中的李梦阳等复古诗人形象,也被视为这一经典链条在明代诗史脉络中的延续。由杨慎批选的《空同诗选》旨在打破正德、嘉靖时期建立的李梦阳批评常识,以文本选择、诗学批评重构李梦阳的诗歌经典序列,消解复古诗学在明代诗歌写作中的典范意义,为其他诗学观念和典范作品的引入提供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梦阳 《空同诗选》 文本选择 诗学解构
下载PDF
论杨慎的诗词融通观
5
作者 雷磊 臧洁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1期7-17,共11页
杨慎是明代一流诗人和词人,其文学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诗词融通观念。具体而言,杨慎主张诗词“共源而分派”“同工而异曲”,认为词产生于唐代,而唐词和唐诗同源于六朝诗歌,准确来说,作为唐一代之文学的律诗是由六朝诗歌发展而来,而唐词则... 杨慎是明代一流诗人和词人,其文学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诗词融通观念。具体而言,杨慎主张诗词“共源而分派”“同工而异曲”,认为词产生于唐代,而唐词和唐诗同源于六朝诗歌,准确来说,作为唐一代之文学的律诗是由六朝诗歌发展而来,而唐词则是六朝、初唐长短句乐府和配乐唐律的综合产物,是六朝诗和唐律这一诗脉的分脉(派)。词体的音乐多由六朝、唐代乐府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变,为新谱之曲,是融合西域音乐(番曲)和南北音乐的产物,其“借腔别咏”(即依声填词)的创作方式有别于乐府诗(声诗)配乐的创作方式。诗词创作应借鉴汉魏特别是六朝文学的技法,而词也须借鉴诗的技法,才能“入妙”,这是杨慎“文字须有来历”“夺胎换骨”文学思想的技法体现,以达到“新若己出”的艺术境界和“风华情致”的审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融通 《词品》 《升庵诗话》
下载PDF
明代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盐业概况——以杨慎诗文为中心的考述
6
作者 谭佳 《云南档案》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明代戍滇文学家杨慎有不少关于南方丝绸之路重要贸易物——“盐”的诗文著作,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盐在明代云南的部分地区充当实物货币、云南井盐的生产情况以及川滇两地盐的贸易往来等概况进行分析,探究明代云南盐业得到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 食盐贸易 《滇程记》 南方丝绸之路
下载PDF
闻知与体认:论杨慎融通道释的生命智慧
7
作者 范靖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205,219,220,共9页
生命智慧植根于中华传统儒道释文化思想,展现了主体在时间与空间中安身立命的多元路径。嘉靖三年(1524),杨慎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永久流放云南永昌,其治学理念与处世价值从对儒学的拥趸转向对道释的融通。他以道释思想重构学术生命... 生命智慧植根于中华传统儒道释文化思想,展现了主体在时间与空间中安身立命的多元路径。嘉靖三年(1524),杨慎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永久流放云南永昌,其治学理念与处世价值从对儒学的拥趸转向对道释的融通。他以道释思想重构学术生命理路与身心内在平衡,从闻知与体认两个维度构建支点,实现学问的自洽与精神的自适。在闻知上,他通过老庄思想重塑生命存在观,并援引道释二家对理学与心学进行批评与修正。在体认上,他聚焦道家养性护命思想的诠释,通过任诞行为解构礼教,并对佛教展开具身的再认识,完成了生命境界的超越。同时,杨慎将道释思想融入文学书写,尝试通过文学实践调和儒道释精神结构以达至更加圆融的生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释 生命智慧 文学书写
下载PDF
杨慎对王维诗歌的选录与评析--以《升庵诗话》《丹铅总录》等为中心
8
作者 鲍蕾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0期162-166,172,共6页
作为明代中期的著名诗词评点家,杨慎对王维的研究可谓用功颇深。《绝句衍义》等唐绝系列选本所承载的选诗、序文等内容凸显出杨慎的独特的诗学观念,即重视绝句的音乐属性和体制要求,追求风雅格调,而这种观念与杨慎对王维绝句高手地位的... 作为明代中期的著名诗词评点家,杨慎对王维的研究可谓用功颇深。《绝句衍义》等唐绝系列选本所承载的选诗、序文等内容凸显出杨慎的独特的诗学观念,即重视绝句的音乐属性和体制要求,追求风雅格调,而这种观念与杨慎对王维绝句高手地位的话语建构实相呼应。《升庵诗话》《丹铅总录》两部著作共同呈现了作者对王维诗歌的多角度观照:在诗歌风格论中,重视王维浑融含蓄的审美倾向;在艺术手法论中,推崇王维精妙的字法与句法;在诗歌流变论中,辨析王诗的渊源与影响,还由此引发对宋诗价值的重新审察。通过“以经史考据之法治诗”,杨慎力图在重视原典、文字校勘、词句笺释三个层面把握王维等人的诗歌本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选录 评析 《升庵诗话》
下载PDF
杨慎诗中的“滇海”地理意象探析
9
作者 高云翔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5-132,共8页
“滇海”是杨慎谪滇诗反复书写的云南景观之一,是其笔下不可忽视的地理意象。杨慎诗中的“滇海”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特指滇池,广义泛指云南,还有象征性意涵。此一意象体现杨慎对云南的地理认知及情感体验,可作为解读杨慎与云南... “滇海”是杨慎谪滇诗反复书写的云南景观之一,是其笔下不可忽视的地理意象。杨慎诗中的“滇海”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特指滇池,广义泛指云南,还有象征性意涵。此一意象体现杨慎对云南的地理认知及情感体验,可作为解读杨慎与云南之间“人地关系”的关键一环。文章将“滇海”意象置于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研究,考证相关文献,究其名称由来,解其构成要素,探其情感蕴含,阐明杨慎谪滇期间的生存环境及与之对应生成的空间想象,揭示杨慎与云南之间从“抗拒憎恶”到“接纳亲善”再至“无奈遗恨”的变化,以求更好把握杨慎贬谪期间的诗文特征和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庵诗 滇海 地理意象
下载PDF
杨慎批点《文心雕龙》考
10
作者 谢欣仪 《语文学刊》 2024年第4期10-16,共7页
杨慎是明中期重要文人,在明代文坛有很大的影响力。作为《文心雕龙》明代的首个批点本,杨慎批点本反映出杨慎本人乃至明代文学风向之转变,并开启了明代《文心雕龙》评点的潮流,这对明朝中后期的诸多文学流派借鉴、继踵六朝之风均产生了... 杨慎是明中期重要文人,在明代文坛有很大的影响力。作为《文心雕龙》明代的首个批点本,杨慎批点本反映出杨慎本人乃至明代文学风向之转变,并开启了明代《文心雕龙》评点的潮流,这对明朝中后期的诸多文学流派借鉴、继踵六朝之风均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前人对批点本成书时间并无深入研究,忽略了杨慎其他著作中对批点本的征引及杨慎生平经历中存在的确定撰作时间的线索。考证可知,杨慎批点《文心雕龙》在嘉靖四年,这展现了杨慎与张含文学交往的一个侧面,印证了杨慎文学研究重心自先秦两汉至六朝的转变,以及其强调“情”的价值、将风雅传统与六朝绮靡风格进行弥合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丹铅录》 张含
下载PDF
杨慎《山海经补注》及其考据学成就
11
作者 贺玉洁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就古代《山海经》研究史而言,清人之考据成果最为丰硕。然清代之考据,实由明人奠其基、肇其端。杨慎生当正嘉间,于空疏浮泛的学术氛围中尚博崇实、钩隐抉微,撰成《山海经补注》。作为继郭璞后首部最具影响力的注本,该著以博征精究、求... 就古代《山海经》研究史而言,清人之考据成果最为丰硕。然清代之考据,实由明人奠其基、肇其端。杨慎生当正嘉间,于空疏浮泛的学术氛围中尚博崇实、钩隐抉微,撰成《山海经补注》。作为继郭璞后首部最具影响力的注本,该著以博征精究、求实考据之法,开启明清《山海经》考证训释之风气,并为清代《山海经》考据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补注》 考据 考据学
下载PDF
杨慎前后期文学思想之变与不变
12
作者 张淑颖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学界很多论者都曾论及杨慎前后期文学思想的转变,其转变节点即是杨慎因“大议礼”事件触怒嘉靖帝而后被贬云南。论者一派认为,杨慎前期在朝为官时文学思想以偏重儒家为主,崇尚积极向上的经世致用价值观,被贬云南后,杨慎的文学思想逐渐... 学界很多论者都曾论及杨慎前后期文学思想的转变,其转变节点即是杨慎因“大议礼”事件触怒嘉靖帝而后被贬云南。论者一派认为,杨慎前期在朝为官时文学思想以偏重儒家为主,崇尚积极向上的经世致用价值观,被贬云南后,杨慎的文学思想逐渐转为儒释道兼通,呈现出消极被动的不合作心态。另一派则认为,杨慎前期以崇尚六朝文学为主,作品绮丽风华,后期则由于经历了磨难洗礼而呈现出初唐文学苍劲老练的一面。然而细辨文本,发现杨慎前后期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有变,但其文学思想一直未变,即“六朝观”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想 转变
下载PDF
云南杨慎传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3
作者 熊威 刘文静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31,共15页
杨慎是明朝著名文人,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流放云南。在云南民间社会,留下众多与杨慎相关的传说,与地方风物、节日风俗、民间艺术、景观叙事密切相连。杨慎传说具有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属性,深刻影响了云南民众的文化记忆、道... 杨慎是明朝著名文人,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流放云南。在云南民间社会,留下众多与杨慎相关的传说,与地方风物、节日风俗、民间艺术、景观叙事密切相连。杨慎传说具有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属性,深刻影响了云南民众的文化记忆、道德伦理和文化审美,并在地方文化认同和区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并增强了云南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掘杨慎传说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既能够为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文化资源,又能推动民间传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民间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说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泉下伤心也泪流”:论杨慎南中诗的悲怆情感底色
14
作者 杨锦涛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1期18-23,46,共7页
杨慎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二期,其贬谪云南的南中诗较任职翰林院时的玉堂诗更为醇熟。南中诗中的情感虽有“不怨之怨”“故作放旷”“怆然绝望”等变化形态,但情感底色是统一于悲怆的政治执念。其情感如此强烈,表达却颇含蓄,多用比兴手法,... 杨慎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二期,其贬谪云南的南中诗较任职翰林院时的玉堂诗更为醇熟。南中诗中的情感虽有“不怨之怨”“故作放旷”“怆然绝望”等变化形态,但情感底色是统一于悲怆的政治执念。其情感如此强烈,表达却颇含蓄,多用比兴手法,艺术造诣高妙,可谓兼具“无怨继东坡”和“怨得大雅之旨”者。总之,杨慎是“悲剧出诗人”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贬谪 悲怆
下载PDF
论杨慎对道教的智识化审视与体认
15
作者 范靖宜 《巴蜀史志》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杨慎对道教秉持“不以怪力乱神”的儒家知识精英的一贯立场,即汲取道、佛中宇宙论、天道自然论及心性论等论述,忽略甚至贬斥教义、仪式以及超自然现象等相关内容。而杨慎对道教著述进行了一定诠释,试图将他认为渺远虚妄的神仙之学导向... 杨慎对道教秉持“不以怪力乱神”的儒家知识精英的一贯立场,即汲取道、佛中宇宙论、天道自然论及心性论等论述,忽略甚至贬斥教义、仪式以及超自然现象等相关内容。而杨慎对道教著述进行了一定诠释,试图将他认为渺远虚妄的神仙之学导向性命之学。本文即对杨慎审视道教的智识化态度及其后期的具身体认进行分析与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命之学 天道自然 心性论 知识精英 超自然现象 道教 宇宙论
下载PDF
以情观山水:论杨慎谪戍心态与滇黔山水诗
16
作者 郑凯歌 彭欢 《贵州教育》 2024年第9期15-18,共4页
杨慎谪滇数十年,创作出情感真挚、风格独特的滇黔山水诗。杨慎最初以谪戍视角看滇地山水,诗歌多表达壮志难酬的怨愤、羁旅生活的厌倦、思乡念亲的忧愁等沉郁的情感,意象、语言都较为深沉,久居则产生“并州故乡”之感。杨慎看黔地山水主... 杨慎谪滇数十年,创作出情感真挚、风格独特的滇黔山水诗。杨慎最初以谪戍视角看滇地山水,诗歌多表达壮志难酬的怨愤、羁旅生活的厌倦、思乡念亲的忧愁等沉郁的情感,意象、语言都较为深沉,久居则产生“并州故乡”之感。杨慎看黔地山水主要代入羁旅视角,更多表达对黔地奇山异水的欣赏和游子的愁思,感情较为轻缓,诗歌色彩艳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谪戍心态 滇黔山水诗
下载PDF
论杨慎小说观及文言小说创作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波 曾绍皇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6-167,共12页
文言小说虽在明代呈现相对滞后之势,但“积学之士”杨慎坚持以史家小说观为创作导向,注重小说佐证功能之发掘,更凭借“因微适道”的寓言形式、“尸古镕今”的炫才特质、“摩画幽隐”的叙事手法以及“搜奇猎艳”的题材取向自立于明代文... 文言小说虽在明代呈现相对滞后之势,但“积学之士”杨慎坚持以史家小说观为创作导向,注重小说佐证功能之发掘,更凭借“因微适道”的寓言形式、“尸古镕今”的炫才特质、“摩画幽隐”的叙事手法以及“搜奇猎艳”的题材取向自立于明代文言小说丛林之中,对明清文言小说的复兴与繁盛在诸多方面具有“兴衰起微”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小说 寓言体 炫才 艳情
下载PDF
《廿一史弹词》与杨慎人生价值体系的自我调整 被引量:4
18
作者 曾绍皇 吴波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91,共4页
《廿一史弹词》作为杨慎在谪戍期间所创作的一部通俗历史读物,充分反映出作者在遭遇人生历练波折后价值体系之自我调整:精神信仰由孔孟之儒学向老庄之道学倾斜;价值取向由汲汲仕进向淡泊功名回归;具体行为由谨遵礼教向不拘小节转变。在... 《廿一史弹词》作为杨慎在谪戍期间所创作的一部通俗历史读物,充分反映出作者在遭遇人生历练波折后价值体系之自我调整:精神信仰由孔孟之儒学向老庄之道学倾斜;价值取向由汲汲仕进向淡泊功名回归;具体行为由谨遵礼教向不拘小节转变。在实施整合过程中充分凸现杨慎在不同人生阶段价值体系的儒道互补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廿一史弹词》 价值体系 自我调整
下载PDF
百年来杨慎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9
作者 白建忠 孙俊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8-93,共6页
近一百年来,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学界对杨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杨慎的文学创作及其理论上。这一时期杨慎文学研究可以看做是明清时期杨慎文学研究的余绪,虽然有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但大都未能摆脱前人的藩篱。20世纪50年代以后,学界... 近一百年来,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学界对杨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杨慎的文学创作及其理论上。这一时期杨慎文学研究可以看做是明清时期杨慎文学研究的余绪,虽然有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但大都未能摆脱前人的藩篱。20世纪50年代以后,学界对杨慎的研究愈来愈全面。其中50—70年代杨慎研究相对沉寂,从70年代末开始杨慎研究逐渐得热起来,特别是80年代可以说是杨慎研究的一个高峰期,进入90年代以来杨慎研究方兴未艾。本文从生平与著述整理、哲学思想、文学创作及理论、古音学与修辞学等四个方面对20世纪杨慎研究加以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想 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
下载PDF
杨慎词学与《草堂诗余》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宏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5,共8页
杨慎是明词创作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深受《草堂诗余》的影响,他也是明代较早对《草堂诗余》展开全面评论的批评家。但是,他的创作与明代许多词人不同,并不为《草堂》词风所囿,而其有关评论则启发并推动了清人复兴词学和深化词学,... 杨慎是明词创作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深受《草堂诗余》的影响,他也是明代较早对《草堂诗余》展开全面评论的批评家。但是,他的创作与明代许多词人不同,并不为《草堂》词风所囿,而其有关评论则启发并推动了清人复兴词学和深化词学,体现出明清两代词学发展的递嬗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堂诗余》 明词 清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