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矢状面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袁海波 李东亚 +4 位作者 潘彬 管凯 陈风 袁峰 吴继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4984-4989,共6页
背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于常见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少见,但是高位椎管内结构复杂,因而临床表现常较严重且变化多样,分析相关影像学参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特点,为早期诊疗及患者术后预防复发提供思路。目的:分析高位腰椎间盘突... 背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于常见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少见,但是高位椎管内结构复杂,因而临床表现常较严重且变化多样,分析相关影像学参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特点,为早期诊疗及患者术后预防复发提供思路。目的:分析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矢状面相关影像学参数特点,探讨不同参数对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可能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治疗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L_(1)-L_(2)节段椎间盘突出9例,L_(2)-L_(3)节段10例,L_(3)-L_(4)节段27例。按照1∶1比例选取同时期因L_(4)-L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就诊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在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两组患者的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包括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上述参数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相关性,对有意义的结果进一步纳入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的影响效应。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患者的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腰椎后凸角过大(OR=1.963,95%CI:1.341-2.874,P=0.001)以及楔形椎骨角度较大(OR=1.635,95%CI:1.069-2.499,P=0.023)影响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而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等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虽然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并不能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③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对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具有一定预警意义,两者的截断值分别为10.45°,6.45°。④结果表明,腰椎正侧位片可以较好地评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矢状位相关参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明显低于常规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且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整体呈现出较为平直的状态。而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则相对较高,并且胸腰椎后凸角>10.45°、楔形椎骨角度>6.45°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警戒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楔形椎骨角度 影像学表现 解剖危险因素 ROC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