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扬雄《方言》中南楚方言与楚方言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立中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5期60-63,135,共5页
南楚方言与楚方言具有密切关系。从扬雄《方言》所提供的材料来看,南楚方言各地受楚方言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楚方言对南楚方言的影响、渗透有其不平衡性。
关键词 语言渗透 不平衡性 扬雄 方言 楚方言 楚方言 语言影响
下载PDF
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尹喜艳 邵慧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51-57,共7页
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通过对战国时期《楚辞》以及楚地出土战国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发现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论文分析了它... 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通过对战国时期《楚辞》以及楚地出土战国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发现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论文分析了它们在使用频率、称数、句法功能以及谦敬功能方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楚方言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抢占前沿”和“新二重证据法”、“结合论”——由赵彤《战国楚方言音系》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鲁国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2-535,共4页
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语言研究始终以学习欧美为学术潮流。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钻研、奋争、积累,不少有识之士明确提出: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在取古今中外学术精华的同时,必须自强不息,必须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一学术观... 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语言研究始终以学习欧美为学术潮流。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钻研、奋争、积累,不少有识之士明确提出: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在取古今中外学术精华的同时,必须自强不息,必须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一学术观念,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进程的加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语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是的,不自主就不能创新。为此,一向鼓励学术创新的本刊特辟"走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学术讨论专栏,支持中国语言学研究走自主创新之路。本期隆重推出的何九盈、鲁国尧、孙玉文三位先生的文章,都主张不崇洋、不排外,强调中外平等对话,旨在引发大家的学术探讨热情。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学者参与这一话题的讨论,共同促进中国语言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证据法 战国 楚方言 结合论 汉语音韵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音系 赵彤
下载PDF
上古楚方言名物词新证五则 被引量:3
4
作者 范常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3,共6页
文章利用出土文献材料,对扬雄《方言》等汉人所记5则上古楚方言名物词作了新证,希望以此为汉语史的研究,尤其是汉语方言史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研究材料。
关键词 方言 楚方言 新证 出土文献
下载PDF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鱼部与侯部 被引量:2
5
作者 谢荣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145,共5页
以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反映语音的资料为对象,考察鱼部与侯部之间的关系。认为古侯部一等字与鱼部合流是上古楚方音的特点。提出这种独特的现象在《诗经》语音里无法得到解释,只能推定其另有来源。战国时期随着楚国地位的不断上升,楚语... 以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反映语音的资料为对象,考察鱼部与侯部之间的关系。认为古侯部一等字与鱼部合流是上古楚方音的特点。提出这种独特的现象在《诗经》语音里无法得到解释,只能推定其另有来源。战国时期随着楚国地位的不断上升,楚语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展,到了秦汉时期,其它方言区也零星出现古侯部一等字与鱼部合流的现象,但楚方言区韵语中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楚方言 鱼部 侯部
下载PDF
《史记》、《汉书》中西汉楚方言的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冲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124,共4页
西汉时期楚方言的语音虽与中原地区的语音差异甚大,但其影响却非常深远。这不仅与战国时代楚国的强国地位有关,更重要的则是因为汉代文化的主流实际上是楚文化。而《史记》、《汉书》中的楚歌以及骚体诗赋等语料颇丰,加之利用数理统计... 西汉时期楚方言的语音虽与中原地区的语音差异甚大,但其影响却非常深远。这不仅与战国时代楚国的强国地位有关,更重要的则是因为汉代文化的主流实际上是楚文化。而《史记》、《汉书》中的楚歌以及骚体诗赋等语料颇丰,加之利用数理统计法便可分析这个时期的韵部分合,以此考察可以得出西汉楚方言的韵部特点和声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方言 徵调 数理统计法 《史记》 《汉书》
下载PDF
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中的东部与冬部 被引量:1
7
作者 谢荣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3-757,共5页
以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中反映语音的资料为对象,我们发现,东冬合韵与方音有关,带有楚方言色彩,楚方言中幽部与东部相通、冬部与阳部相叶、东部与蒸部相叶的现象更能说明楚方言里东冬两部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绝非偶然,东冬合韵的性质... 以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中反映语音的资料为对象,我们发现,东冬合韵与方音有关,带有楚方言色彩,楚方言中幽部与东部相通、冬部与阳部相叶、东部与蒸部相叶的现象更能说明楚方言里东冬两部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绝非偶然,东冬合韵的性质也必然需要从方言角度加以认识与解释,而且当我们将东冬两部置于他们各自与其它韵部的联系中时,这种系统而有规律的关系网进一步有力地证明了东冬合韵的方言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方言 东部 冬部
下载PDF
试论扬雄《方言》中的楚方言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彩琴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0-123,共4页
扬雄《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地理学著作。《方言》内容丰富,记载了当时各个方言区的一般词语,以及服饰、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兵器、交通用具、动物和昆虫等方面的词语,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秦晋、楚、周韩郑、赵魏、齐鲁、燕... 扬雄《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地理学著作。《方言》内容丰富,记载了当时各个方言区的一般词语,以及服饰、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兵器、交通用具、动物和昆虫等方面的词语,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秦晋、楚、周韩郑、赵魏、齐鲁、燕代、吴越等地的方言分布情况及特点。我们针对《方言》中记载的楚方言区特有的一般方言词语、服饰用语、饮食及生活用具用语、交通工具及生产工具用语等进行梳理,并分析其词义、词源及其文化意义,这将为我们研究和了解当时楚地的方言、文化以及社会面貌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方言 楚方言 词语
下载PDF
上古楚方言性质考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建忠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由汉字产生的时间推断,华夏语至晚在黄帝时期应已形成。楚人源自中原华夏,约夏末商初迁入江汉流域,与土著融合而为"荆蛮"。楚人南迁时的语言是华夏语,其在文化、经济上均优于当地土著,在迁入江汉平原后,与当地土著的语言互相... 由汉字产生的时间推断,华夏语至晚在黄帝时期应已形成。楚人源自中原华夏,约夏末商初迁入江汉流域,与土著融合而为"荆蛮"。楚人南迁时的语言是华夏语,其在文化、经济上均优于当地土著,在迁入江汉平原后,与当地土著的语言互相渗透和融合,从而形成独特的蛮化夏言——楚方言。楚方言是华夏语的方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楚方言 性质 蛮化夏言
下载PDF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支部与歌部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荣娥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8-140,共3页
东汉时期大量歌部支韵字并入支部,直至魏晋宋时期歌部支韵字与支部字完全合流,这一通语音变起初是发生在楚方言里的,由于楚方言的地位,其发生区域不断扩大,至东汉时期,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语音现象,致使歌支合韵不再成为某种方言独有的... 东汉时期大量歌部支韵字并入支部,直至魏晋宋时期歌部支韵字与支部字完全合流,这一通语音变起初是发生在楚方言里的,由于楚方言的地位,其发生区域不断扩大,至东汉时期,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语音现象,致使歌支合韵不再成为某种方言独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楚方言 支部 歌部
下载PDF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脂部与微部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荣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1-34,共4页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脂微合韵与方音有关,带有楚方言色彩。先秦时期,楚方言里脂微合韵现象较为突出,至东汉,脂微两部发生合并。这种音变现象起初是在方言中发生的,是秦汉时期楚方言、秦晋方言共有的特征。
关键词 秦汉楚方言 脂部 微部
下载PDF
楚方言同源词“溇”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则遂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5,95,共7页
本文根据文献认定、在古楚方言区域流行并有音近义通的特点,厘定"溇""蒌""篓"等一组字是楚方言同源词。
关键词 楚方言 同源词
下载PDF
试论战国早中期楚方言的韵部特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鸿雁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7-50,53,共5页
关于上古楚方言韵部特点的讨论早已有之,但使用传世文献与出土语料来研究这一问题,学界见仁见智,结论不尽相同。全文以《郭店楚墓竹简》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诗经》、《楚辞》以及先秦其它非楚地语料,并结合韵部的历史演变情况,对《郭... 关于上古楚方言韵部特点的讨论早已有之,但使用传世文献与出土语料来研究这一问题,学界见仁见智,结论不尽相同。全文以《郭店楚墓竹简》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诗经》、《楚辞》以及先秦其它非楚地语料,并结合韵部的历史演变情况,对《郭店楚简》所反映的语音现象逐一分析,更进一步考察了楚方言的韵部特点,认为幽宵音近、之鱼音近是战国早中期楚方言的韵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方言 郭店墓竹简 韵部特点 幽宵音近 之鱼音近
下载PDF
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句法功能及谦敬功能计量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喜艳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8-80,共3页
通过考察发现,在《楚辞》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中,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由"余(予)"、"吾"、"朕"、"我"组成,其中,"余(予)"句法功能最完备,"吾"宾语功能存在不足,&qu... 通过考察发现,在《楚辞》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中,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由"余(予)"、"吾"、"朕"、"我"组成,其中,"余(予)"句法功能最完备,"吾"宾语功能存在不足,"朕"不作定语,"我"不作宾语,且这些第一人称代词都不具有谦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楚方言 第一人称代词 句法功能 谦敬功能
下载PDF
论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中的声调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荣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9-74,共6页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韵语中长入与去声的合并在不同韵部内并非同步的,从西汉到东汉,长入与短入关系逐渐疏远,最终变为去声。
关键词 秦汉时期 楚方言 声调
下载PDF
楚辞与战国楚方言阳声韵韵部合韵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倪博洋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8-33,共6页
对过去学者提出的部分战国时期楚方言的阳声韵部的语音特征如东冬合韵、东阳合韵等提出质疑。根据《楚辞》、《老子》等传世文献以及上博楚简、郭店楚简以及部分两周时期青铜器等出土文物的韵文部分并参考西汉辞赋的用韵情况对楚方言的... 对过去学者提出的部分战国时期楚方言的阳声韵部的语音特征如东冬合韵、东阳合韵等提出质疑。根据《楚辞》、《老子》等传世文献以及上博楚简、郭店楚简以及部分两周时期青铜器等出土文物的韵文部分并参考西汉辞赋的用韵情况对楚方言的阳声韵部合韵状况进行综合考察,认为元真合韵,耕真合韵,-m尾韵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是楚方言特有的音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楚方言 阳声韵 合韵状况
下载PDF
“结合论”的结晶——评《战国楚方言音系》
17
作者 杨建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1-103,140,共4页
"结合论"是运用多种方法对汉语史的各种材料进行综合研究的指导思想,是当今学界公认的研究汉语史的方法论。赵彤《战国楚方言音系》正是此思想指导下产生的结晶,该著创获良多,是对"结合论"的综合实践,也是实践"... "结合论"是运用多种方法对汉语史的各种材料进行综合研究的指导思想,是当今学界公认的研究汉语史的方法论。赵彤《战国楚方言音系》正是此思想指导下产生的结晶,该著创获良多,是对"结合论"的综合实践,也是实践"结合论"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论” 《战国楚方言音系》 结晶
下载PDF
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比较研究
18
作者 尹喜艳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0-93,共4页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到了战国时期,"吾""我"成为最重要的两个第一人称代词。本文从语言的地域性差异角度出发,通过对战国时期楚方言的传世文献——《楚辞》以及楚地出土的战国竹简的全面考察,发现战...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到了战国时期,"吾""我"成为最重要的两个第一人称代词。本文从语言的地域性差异角度出发,通过对战国时期楚方言的传世文献——《楚辞》以及楚地出土的战国竹简的全面考察,发现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吾"是比"我"活跃得多的第一人称代词;"吾"较"我"在宾语功能上存在不足;二者在语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称数及表谦敬功能上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楚方言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古楚方言词“桯”源流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亚男 邵则遂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134,共5页
"桯"是古楚方言词,其义是"牀前几"。通语义为"直木"("屋柱"、"柄下节"、"登、几之腿")和"横木"。在历代文献中,各有其演变的轨迹。"桯"与"桱&qu... "桯"是古楚方言词,其义是"牀前几"。通语义为"直木"("屋柱"、"柄下节"、"登、几之腿")和"横木"。在历代文献中,各有其演变的轨迹。"桯"与"桱"、"荡"、"楹"、"樘(橕)"、"經"、"鞓"、"莖"、"莛"、"耓"、"裎"和"鞓"等字有同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桯” 楚方言 雅言 同源词
下载PDF
古楚方言词“揞”“搴”“逞”探微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凤超 余磊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07-111,共5页
扬雄《方言》中提到的楚方言词较多,但存在同一个楚方言词重复被注释的情况,这表明楚方言用了某词并不排斥其他方言也用该词的信息。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揞"、"搴"、"逞"字为例,结合共时、历时材料... 扬雄《方言》中提到的楚方言词较多,但存在同一个楚方言词重复被注释的情况,这表明楚方言用了某词并不排斥其他方言也用该词的信息。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揞"、"搴"、"逞"字为例,结合共时、历时材料,探寻"揞"、"搴"、"逞"字的方言义及其发展演变。并通过调查它们在当今各地方言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其现在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方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