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楚简《五行》成德进路的“体知”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卫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4-98,共5页
从楚简《五行》篇非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和由“思”而“一”、“独”,由“闻见”而“聪明”而“圣智”的成德进路来看,成德证道并非一种经验性的认知活动,而是一种内在直观在个体生命中的呈现,即体悟之知。“体知”与“认知”的根本区别在... 从楚简《五行》篇非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和由“思”而“一”、“独”,由“闻见”而“聪明”而“圣智”的成德进路来看,成德证道并非一种经验性的认知活动,而是一种内在直观在个体生命中的呈现,即体悟之知。“体知”与“认知”的根本区别在于:“体知”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内证性认识活动,我与认识对象在本体意义上合为一体;“认知”则是主客二元对立的对象化认识活动,二者在知行关系、获得途径、表达方式等方面均有不同。儒家的“德性之知”是在“体知”的基础上统合“认知”,因此不能将“体知”之道完全套用西学知识论的框架加以解释,而应当具有中国文化本位的解释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五行》 早期儒家 圣智 体知 认知 儒家
下载PDF
郭店楚简《五行》天人关系研究
2
作者 李加武 《武陵学刊》 2015年第2期17-22,共6页
作为孔子之后、孟子之前的儒家文献,郭店楚简《五行》篇继承并发展了在孔子思想中还处于萌芽阶段的德性之天的观念。在《五行》中,德具有内在的超越性,它是天道在人心中的体现,是天人合一的基础。但在实际生活中,德还处于潜在性阶段,因... 作为孔子之后、孟子之前的儒家文献,郭店楚简《五行》篇继承并发展了在孔子思想中还处于萌芽阶段的德性之天的观念。在《五行》中,德具有内在的超越性,它是天道在人心中的体现,是天人合一的基础。但在实际生活中,德还处于潜在性阶段,因而天与人并非现成就是合一的。要在完成了的德的基础上重新实现天与人的合一,需要有来自主体方面的内在依据,这就是作为主体超感觉认识能力的"圣"。《五行》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形态是天道主导人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五行》 天人合一
下载PDF
郭店楚简《五行》思想浅议
3
作者 王沁凌 《武陵学刊》 2015年第2期8-16,共9页
郭店楚简《五行》包含两条线索:天道与人道之别,思的问题。天道与人道之别又可表述为五行与四行之别,其细微之处在义与仁的差别,而思作为心的能动能力贯串于上述问题的发展中,构成了五行德目相生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五行》篇展示了&qu... 郭店楚简《五行》包含两条线索:天道与人道之别,思的问题。天道与人道之别又可表述为五行与四行之别,其细微之处在义与仁的差别,而思作为心的能动能力贯串于上述问题的发展中,构成了五行德目相生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五行》篇展示了"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的君子形象,从而与《孟子》中"集大成"的"圣之时者"形成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五行》 五行相生 天道 仁义 君子
下载PDF
楚简《五行》圣智本义辨说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法生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38-44,158,共8页
圣智两种德行在郭店楚简《《五行》篇思想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学界对此二行的解读依然有很大分歧。现有诠释的主要问题是忽视了这对概念在内涵上的多层次性,即圣智具有形上、认知和心理三个层面的涵义,三层涵义处于"不相非而相用... 圣智两种德行在郭店楚简《《五行》篇思想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学界对此二行的解读依然有很大分歧。现有诠释的主要问题是忽视了这对概念在内涵上的多层次性,即圣智具有形上、认知和心理三个层面的涵义,三层涵义处于"不相非而相用"的有机联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五行》 圣智 形上 认知 心理
原文传递
简、帛《五行》引《诗》用字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6-30,共5页
20世纪出土文献丰富,出土了众多载《诗》、引《诗》的文献,本文就将对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引《诗》与郭店楚墓竹简《五行》引《诗》相对比,探究其不同的用字差异,并且与传世本《毛诗》比较研究,以期初步了解《诗》本从战国至汉代的... 20世纪出土文献丰富,出土了众多载《诗》、引《诗》的文献,本文就将对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引《诗》与郭店楚墓竹简《五行》引《诗》相对比,探究其不同的用字差异,并且与传世本《毛诗》比较研究,以期初步了解《诗》本从战国至汉代的一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五行 郭店楚简《五行》 用字研究
下载PDF
早期儒家的德行论——以郭店楚简《六德》《五行》为中心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6,共7页
郭店楚简中与《五行》篇倡言"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不同,《六德》篇主张"圣智仁义忠信"六种德行。《五行》篇重在从内在化、普遍化、性情化的方向去理解并处理德行问题,而《六德》篇强调德行的角色化、社会化。这是... 郭店楚简中与《五行》篇倡言"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不同,《六德》篇主张"圣智仁义忠信"六种德行。《五行》篇重在从内在化、普遍化、性情化的方向去理解并处理德行问题,而《六德》篇强调德行的角色化、社会化。这是两种不同的德行伦理,或者说,《五行》属于德行伦理,《六德》属于角色伦理,显示出早期儒家伦理内部包含了不同的发展取向。《六德》应早于《五行》,但其思想既体现了早期德行论的特点,也体现了早期角色伦理的特点。从文化继承的角度说,德性伦理因其普遍化性格,比较容易处理其继承的问题。而角色伦理中与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特殊性相联结的成分,在现代人的继承时就必须加以明确扬弃,要区别角色伦理中"纯粹是地方性、历史性的东西"和"具有普遍意义,要求普遍遵循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创造性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 五行 六德 德性伦理 角色伦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