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楹书隅录》误定版本考略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延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4期35-37,63,共4页
《楹书隅录》著录宋元校钞二百六十九种,但由于作者杨绍和极少利用刻工、讳字等方法鉴定版本,因而失误之处不少。本文据版武、刻工、讳字、序跋等,以知见为准,共蒐集到九种误定版本。
关键词 楹书隅录》 鉴定 刻工 讳字 版本
下载PDF
从《楹书偶录》看杨绍和的多元化目录思想
2
作者 徐光煦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9-50,54,共3页
本文依据清代学人杨绍和所著《楹书偶录》一书,论述了杨绍和以“存录以见古书授受源流”、校勘、考据和辨伪为核心,兼及治学与劝学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 杨绍和 目录思想 楹书偶录
下载PDF
论清代中晚期私家书目与《四库全书总目》之关系——以《楹书隅录》为例
3
作者 丁延峰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7年第4期62-70,61,共10页
清代中晚期私家书目与《四库全书总目》之关系主要表现在:《总目》对私藏目录有指导作用,私家目录对《总目》有所改进,私家书目著录图书常以《总目》为参照等。这种双向交互的关系最终促进了目录著录的完善和科学化,并由此反映了中国目... 清代中晚期私家书目与《四库全书总目》之关系主要表现在:《总目》对私藏目录有指导作用,私家目录对《总目》有所改进,私家书目著录图书常以《总目》为参照等。这种双向交互的关系最终促进了目录著录的完善和科学化,并由此反映了中国目录学史在清代的沿革变化。《楹书隅录》是晚清私家书目的代表作之一,与《总目》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总目》 私家 楹书隅录》 清代中晚期
原文传递
对《太古传宗》与《纳书楹曲谱》中《西厢记》曲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谭雄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7-44,共8页
《太古传宗》与《纳书楹曲谱》都收录了元代王实甫所著《西厢记》乐谱,杨荫浏先生曾谈到这两种乐谱音调完全相异,本文通过几首曲牌的对比,发现它们的音调并非完全相异,它们间也有相似、相近之处,二谱之间的脉缘关系不能简单否定。
关键词 太古传宗 曲谱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纳书楹曲谱》笛色的百年变迁
5
作者 胡淳艳 王慧 《文化遗产》 CSSCI 2021年第3期63-70,共8页
昆曲宫谱自《纳书楹曲谱》起,始有笛色的明确标注,这在昆曲宫谱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后世昆曲宫谱笛色标注上的革新开创了先例。《纳书楹曲谱》中历经百年的昆曲笛色演变,既有局部微调型,也有整体改动型,代表了昆曲剧目笛色变迁的三种... 昆曲宫谱自《纳书楹曲谱》起,始有笛色的明确标注,这在昆曲宫谱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后世昆曲宫谱笛色标注上的革新开创了先例。《纳书楹曲谱》中历经百年的昆曲笛色演变,既有局部微调型,也有整体改动型,代表了昆曲剧目笛色变迁的三种不同方式。《纳书楹曲谱》的笛色演变,从根本上是昆曲宫调与笛色严整而又灵活的对应关系的体现,同时也与昆曲家门、戏剧情境有一定关系,始于宫调,终于昆曲作为戏剧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笛色 《纳曲谱》 标注 演变
下载PDF
叶堂及其《纳书楹曲谱》
6
作者 于广杰 王晓曦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7-80,共4页
叶堂家世业医,精于度曲,以曲家名世。与海内名家蒋士铨、王文治订正曲谱、考校唱法,后来刊刻为《纳书楹曲谱》若干卷。其"叶派唱口"被当时及后世尊为曲家正宗,于昆曲艺术影响深远。
关键词 叶堂 《纳曲谱》 叶派唱口 叶堂年谱 昆曲
下载PDF
《纳书楹曲谱》及“叶派唱口”之音乐文化传承价值研究
7
作者 雷东霞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期16-18,共3页
《纳书楹曲谱》是清代乾隆年间所刊印的昆曲巨著。当今对该曲谱及唱口的研究,大多囿于文学或历史层面的描述,而在具体的音乐形态、音乐文化方面鲜有深入研究。基于此,笔者拟从该曲谱及唱口的音乐层面着手研究,以求为今后进一步对《纳书... 《纳书楹曲谱》是清代乾隆年间所刊印的昆曲巨著。当今对该曲谱及唱口的研究,大多囿于文学或历史层面的描述,而在具体的音乐形态、音乐文化方面鲜有深入研究。基于此,笔者拟从该曲谱及唱口的音乐层面着手研究,以求为今后进一步对《纳书楹曲谱》的音乐形态及文化传承层面的研究奠定探索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曲谱》 叶堂 叶派唱口 音乐文化 传承价值
下载PDF
杨氏海源阁与黄丕烈遗书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延峰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6年第4期66-70,共5页
黄丕烈是我国清季中叶大藏书家,其所藏宋元佳椠散出后,杨氏海源阁得之最多,共一百五十四种,其中宋元刻本三十二种。《楹书隅录》著录黄本达一百三十六种,录黄跋近三百篇。黄氏遗书及题跋能够存留于世,杨氏厥功甚伟。
关键词 黄丕烈 海源阁 清代 题跋 楹书隅录》 中国 馆事业史
下载PDF
晚清山左藏书楼——海源阁 被引量:4
9
作者 骆伟 《山东图书馆学刊》 1981年第1期67-72,共6页
聊城杨氏海源阁,是我国晚清著名的四大藏书楼之一。曾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吴兴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遥相辉映,并以其藏书之富而驰名海内。海源阁和其它藏书楼一样,对于保护和传播祖国文化典籍,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解放前... 聊城杨氏海源阁,是我国晚清著名的四大藏书楼之一。曾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吴兴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遥相辉映,并以其藏书之富而驰名海内。海源阁和其它藏书楼一样,对于保护和传播祖国文化典籍,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解放前由于多年战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千卷楼 铁琴铜剑楼 杨以增 私人藏 山东省立图 季振宜 楹书隅录 蔡中郎集
下载PDF
不要说“更加弥足珍贵”
10
作者 赵丕杰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67,共1页
"弥足珍贵"意思是更加值得珍贵。语见清·杨绍和《楹书隅录》卷二:"是书宋椠,著录者绝鲜,况此本较他本尤多所是正,弥足珍贵。"例如陈思和《余华小说与世纪末意识》:"虽然王朔与余华是那样的不同,但只有穿过面前一片黑色的世... "弥足珍贵"意思是更加值得珍贵。语见清·杨绍和《楹书隅录》卷二:"是书宋椠,著录者绝鲜,况此本较他本尤多所是正,弥足珍贵。"例如陈思和《余华小说与世纪末意识》:"虽然王朔与余华是那样的不同,但只有穿过面前一片黑色的世俗的坟场以后,才能去捕获那暗夜中虽然微弱,却弥足珍贵的萤火之球,从中去窥探那一片神奇光亮中蕴涵的末日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陈思和 发展中成员 楹书隅录 宋椠 世界经济 此中人语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二字 历久弥坚
下载PDF
耆旧遗音
11
作者 刘永济 李冰若 《中国韵文学刊》 1992年第1期116-117,共2页
我有万云壑,蟠胸不得呕。读君无声诗,一一皆我有。自从摩诘来,奥窔纷凿剖。腐朽与神奇,恣意相授受。遂令造化妙,亦复穷孕母。我生资江源,实维山水薮。谁知此灵窟,闭置若新妇。苟非至暱人,不得或亲厚。我幼与之狎,佳处知八九。崇嶐者截云... 我有万云壑,蟠胸不得呕。读君无声诗,一一皆我有。自从摩诘来,奥窔纷凿剖。腐朽与神奇,恣意相授受。遂令造化妙,亦复穷孕母。我生资江源,实维山水薮。谁知此灵窟,闭置若新妇。苟非至暱人,不得或亲厚。我幼与之狎,佳处知八九。崇嶐者截云,峭拔者插斗。矫者蛟龙腾,猛者虎豹走。臾须千百里,势住难械抙。有时网众鳞,濈濈争出首。有时屯万驷,踶啮杂牝牡。大若斧劈空,散类麻分绺。威严或宰官,婀娜又风柳。倔强儿负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音 耆旧 声诗 云壑 时屯 摩诘 宰官 吴钩 楹书 空明
下载PDF
传承·传人·传谱——《纳书楹曲谱》“叶派唱口”的学术传承与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修海林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52,共9页
在叶堂观念中,昆曲音乐的传承,一是靠乐谱的传承,二是靠唱法的传承。因此,叶堂在对《纳书楹曲谱》曲目的选备和修订上,是以"准古今而通雅俗"为准则,纠谬去伪,达到传承昆曲唱腔精髓的目的。叶堂这一脉系昆曲演唱技法的传承,则... 在叶堂观念中,昆曲音乐的传承,一是靠乐谱的传承,二是靠唱法的传承。因此,叶堂在对《纳书楹曲谱》曲目的选备和修订上,是以"准古今而通雅俗"为准则,纠谬去伪,达到传承昆曲唱腔精髓的目的。叶堂这一脉系昆曲演唱技法的传承,则是通过昆曲的剧曲演员和清唱曲家这两类传承者,将昆曲的传统唱法延续了数百年。在近代文化变迁中,吴梅指出了昆曲音乐传承的难题,一是习谱难的问题,再是与时谱不合的问题。《纳书楹曲谱》"临川四梦"剧曲合文简谱本的出版,意味着乐谱传承中读谱方式的改变,可视为昆曲传承行为的主动选择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曲谱 叶派唱口
原文传递
戏曲楹联书法摭谈
13
作者 薛珠峰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204,共3页
戏曲楹联,主要指张贴、悬挂在戏台、戏楼、舞台等戏曲演出场所的楹联类型,也涉及陈设于优伶客堂、戏曲服饰、道具等专卖店的楹联类型。其表现的题材、内容与戏曲相关,其中包括出现在戏曲文本中的布景楹联,或为戏曲编创者撰写的总结戏曲... 戏曲楹联,主要指张贴、悬挂在戏台、戏楼、舞台等戏曲演出场所的楹联类型,也涉及陈设于优伶客堂、戏曲服饰、道具等专卖店的楹联类型。其表现的题材、内容与戏曲相关,其中包括出现在戏曲文本中的布景楹联,或为戏曲编创者撰写的总结戏曲编创、演出规律的楹联。楹联与书法的结合最早可以追朔到五代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摭谈 五代时期 楹书 法楷 词命 中联 道卿 素景 唐楷
原文传递
海源残阁散世珍籍考略
14
作者 毕鲁燕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46,共3页
驰名中外的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的下落 ,始终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本文以“书信总单”、《中国版刻图录》、《楹书隅录初编》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的目录为依据 。
关键词 海源阁 私人藏 古籍研究 古籍销售 《中国版刻图录》 楹书隅录初编》 《北京图馆善本目》
下载PDF
《纳书楹曲谱》“叶派唱口”文化传承的三个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修海林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2,共3页
《纳书楹曲谱》"叶派唱口"的传承,是昆曲史上昆曲演唱风格流派传承中,唯一一支能够以该派师承曲谱为研究依据,从其创立者接续至今,未有间断的传承脉系。这也是《纳书楹曲谱》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能够被称为"活谱传承"... 《纳书楹曲谱》"叶派唱口"的传承,是昆曲史上昆曲演唱风格流派传承中,唯一一支能够以该派师承曲谱为研究依据,从其创立者接续至今,未有间断的传承脉系。这也是《纳书楹曲谱》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能够被称为"活谱传承"的实践基础。本文分别从"叶派唱口"唱腔风格的文化定位特点、传承中清曲家和剧曲家两类传承者的交互作用、"叶派唱口"直系传承与多脉传承的并存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影响其传承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曲谱“ 叶派唱口” 清曲家 剧曲家 直系传承 多脉传承
原文传递
清代短剧《借靴》产生流传的地域和讽刺艺术内蕴剖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玫 《晋阳学刊》 CSSCI 2016年第5期29-34,共6页
讽刺短剧《借靴》在清代流传很广。清代3种戏曲曲谱和戏曲选本《太古传宗》、《纳书楹曲谱》和《缀白裘》分别收录的《借靴》文本,文辞有同有异,以同为主。3种文本之间的差别,是由于《借靴》在流传中用不同戏曲声腔演唱而形成。从现存... 讽刺短剧《借靴》在清代流传很广。清代3种戏曲曲谱和戏曲选本《太古传宗》、《纳书楹曲谱》和《缀白裘》分别收录的《借靴》文本,文辞有同有异,以同为主。3种文本之间的差别,是由于《借靴》在流传中用不同戏曲声腔演唱而形成。从现存文献看,《借靴》应是产生在北方地区,继而流行到南北各地。《借靴》一剧,以谐谑诙谐为基调,其讽刺艺术以特定的社会观念为背景:在古代社会,不同阶层和身份的人应该穿不同档次的鞋,这种与鞋相关的等级观念普遍存在。所以,《借靴》一剧的讽刺谐谑中,包含深层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内涵。可以说,《借靴》在继承了中国古代通俗文学讽刺艺术优秀传统的同时,又有独到之处,从中可以看到古代民间戏曲作品讽刺艺术所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靴》 《太古传宗》 《纳曲谱》 《缀白裘》 戏曲声腔 讽刺艺术
下载PDF
《鼎峙春秋》与早期京剧中的关羽形象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海燕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91-94,共4页
在清朝中后期 ,花、雅二部在关羽戏上都有精彩的表现 ,但不同的戏曲模式对于关羽形象塑造还是有着不同的接受形态。《鼎峙春秋》是编演三国故事的连台大戏。其中的关羽形象是很丰富完整的人神统一 ,在这点上甚至超过了小说中的关羽形象。
关键词 《鼎峙春秋》 京剧 关羽 人物形象 《缀白裘》 《纳曲谱》 表演艺术
下载PDF
沈兼士先生的诗
18
作者 周祖谟 《文史杂志》 1992年第6期23-23,共1页
沈兼士先生(1887——1947年),浙江吴兴人,中国近代杰出语言学家、史学家、教育家、诗人。1932年我考入北平大学中文系,师从先生学习文字学,受益良多。 先生诗作意深而趣远,格古而境新。1933年林语堂在上海办《论语》杂志。先生于其上发... 沈兼士先生(1887——1947年),浙江吴兴人,中国近代杰出语言学家、史学家、教育家、诗人。1932年我考入北平大学中文系,师从先生学习文字学,受益良多。 先生诗作意深而趣远,格古而境新。1933年林语堂在上海办《论语》杂志。先生于其上发表了一首和苦茶庵主(周作人)的打油诗,头四句为:“误被人称小学家,窗前终日学画蛇。有山姓氏主为魏,荼苦由来是苦茶。”“小学”即“文字学”。“有山”句指宋徽宗时张有之事,张通晓《说文》,曾给林摅母魏国夫人写墓碑,“魏”写作“巍”,林说写错了,张说“巍”“魏”是一个字(案《说文》无“魏”字,据徐铉说,姓氏当有“山”字头)“荼苦”出于《诗经·邶风·谷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邶风 林摅 沈兼 浙江吴兴 北平大学 徐铉 孤露 楹书 诗格 杂诗
下载PDF
试析王光祈论“声韵音乐”——读《论中国古典歌剧》札记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小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9年第2期18-22,共5页
(一) 王光祈留学德国期间于1934年完成的博士论文《论中国古典歌剧》是戏曲音乐研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该文原用德文写作,原题《Diechinesische Klassiche Oper》,作者自译为《中国古代之歌剧》,而现今刊载于《音乐学丛刊》第二辑(19... (一) 王光祈留学德国期间于1934年完成的博士论文《论中国古典歌剧》是戏曲音乐研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该文原用德文写作,原题《Diechinesische Klassiche Oper》,作者自译为《中国古代之歌剧》,而现今刊载于《音乐学丛刊》第二辑(1982)上的中译文,按原题译作《论中国古典歌剧》是更为确切的。(以下简称该文为《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光祈 古典歌剧 昆曲艺术 作曲者 中译文 古典戏曲 曲谱 《琵琶记》 杨荫浏 博士论文
下载PDF
昆曲曲学小讲堂之曲牌格律原理(下)
20
作者 俞妙兰 《上海戏剧》 2016年第7期54-55,共2页
为能更好地直观理解五格与五律,以名曲越调小桃红为案例,将前文所述“格”与“律”逐条应用解析。为篇幅简约、阐述明了,其中的“声律”、“音律”、“板律”、“曲律”分析仅以第1句段为例。
关键词 小桃红 曲律 赠板 豁腔 红梨记 散唱 阳平声 玉簪记 直观理解 曲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