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另一个声音,同一个声音——从声音人物、概念人物到节奏人物
1
作者 姜宇辉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5期42-52,113,共12页
人声,向来是一个迷人的哲学主题。从亚里士多德到罗兰·巴特,人声一直被置于声音和意义之间,作为沟通的纽带和转换的环节。在声音人类学的相关研究中,它主要展现为声音人物这个关键的形态。这个概念又与当代哲学有着密切关联,尤其... 人声,向来是一个迷人的哲学主题。从亚里士多德到罗兰·巴特,人声一直被置于声音和意义之间,作为沟通的纽带和转换的环节。在声音人类学的相关研究中,它主要展现为声音人物这个关键的形态。这个概念又与当代哲学有着密切关联,尤其是德勒兹和加塔利在《什么是哲学?》中所阐发的概念人物。在概念人物的哲学创造和声音人物的艺术体验之间,梅西安最早创发的节奏人物这个概念起到了连接的作用。但节奏本就具有肯定与否定这两个不可分割的面向,它既是生命的创造,但同时又面临着死亡的深渊。这两个面向在当代对人声的研究中也有深刻体现。从卡内提到阿甘本,从多勒到声智小组,否定性之人声似乎正在成为数字时代重构主体性的一个强力节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声 声音人物 概念人物 节奏人物 否定性 非声
下载PDF
《西游记》中“六贼”的概念人物化叙事论略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同胜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3年第1期28-32,共5页
《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踏上西天取经伊始就打死了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等"六贼"。而这六贼是佛家所谓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之"外六贼"与以眼、... 《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踏上西天取经伊始就打死了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等"六贼"。而这六贼是佛家所谓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之"外六贼"与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之"内六贼"诸概念的人物化。孙悟空打杀"六贼"是进入空门、苦难救赎、修成正果的前提。小说中"六贼"的概念人物化叙事手法途径西域而可沿波溯源至印度的神话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六贼 概念人物
原文传递
历史概念的分类及其构成要素 被引量:2
3
作者 易图强 《怀化师专学报》 1996年第1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历史概念 历史学习 历史教学 教育心理学 历史人物概念 身份 人生价值 主要活动 历史事件概念 高等教育
全文增补中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概念与人物刻画 被引量:8
4
作者 佘军 朱新福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5,共9页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当代美国小说创作形式。在人物概念和人物刻画上,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既有明显不同之处,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传统现实主...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当代美国小说创作形式。在人物概念和人物刻画上,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既有明显不同之处,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到现代主义小说,再到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然后再到新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人物概念历经"人"、"人格"、"人影"和大写的"入"的转变。在人物概念看似回归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人物概念的过程中,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实现了超越,主要表现为新现实主义小说兼收并蓄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人物刻画手段,塑造了兼具内在和外在特征、富于立体感的小说人物,凸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的创作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 人物概念 人物刻画
原文传递
论美学事件:诗、史凝结的思 被引量:2
5
作者 骆冬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0-206,244,共8页
美学的存在形态,应当既有纯粹理论的,也有包含理论于事件之中的,后者,往往被美学史和美学研究忽视。美学事件具有极为深远的重要性,从根源上看,一切美学理论均来自美学事件,中国和古希腊文献皆可证明;另一方面,美学自身特性,决定了美学... 美学的存在形态,应当既有纯粹理论的,也有包含理论于事件之中的,后者,往往被美学史和美学研究忽视。美学事件具有极为深远的重要性,从根源上看,一切美学理论均来自美学事件,中国和古希腊文献皆可证明;另一方面,美学自身特性,决定了美学事件的研究是美学研究的根本。美学事件是在实有或虚拟的事件中,包孕着深邃复杂乃至阐释无尽的美学意蕴。这既取决于造成事件发生的动机,来自于情灵摇荡的感性欲求,又贯穿在事件的过程与结果中,经由特定媒介呈现出来。古希腊美学中,诗与哲学之争,导致逻各斯与密索斯分道扬镳,让美学丧失了重要内涵,美学需要以新的思维方式接纳美学事件。美学理论中,需要展现概念性人物的事件性内涵,把美学叙事以新的思维方式纳入其中。在美学事件的研究中,对易于理论化的"话",在"事"中做语境与语用的阐释与悟解,则可令美学思想呈现出其原本具有的复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事件 逻各斯 密索斯 概念人物 语用
下载PDF
吉尔·德勒兹美学视域下的艺术创作问题研究
6
作者 赵士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137-141,共5页
本文从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考出发,将艺术创作这一问题作为思考的核心。自吉尔·德勒兹的“概念”处出发重新探讨“内在性平面”、“概念性人物”及“思维”等诸多问题,继而在本体论意义上重思艺术创作,试图为艺术创作提供更... 本文从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考出发,将艺术创作这一问题作为思考的核心。自吉尔·德勒兹的“概念”处出发重新探讨“内在性平面”、“概念性人物”及“思维”等诸多问题,继而在本体论意义上重思艺术创作,试图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方向及思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德勒兹 概念 艺术创作 内在性平面 概念人物
下载PDF
“骗子本生”与莫里哀的《伪君子》
7
作者 苏永旭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48-52,共5页
就“骗子本生”与莫里哀的《伪君子》的基本内容与艺术构思形式而言,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历史承传关系。由这种历史承传关系出发,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该剧的构思一开始就是完整的。1644年上演的三幕本《答尔丢夫》并不是一个完整... 就“骗子本生”与莫里哀的《伪君子》的基本内容与艺术构思形式而言,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历史承传关系。由这种历史承传关系出发,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该剧的构思一开始就是完整的。1644年上演的三幕本《答尔丢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剧本,而是《伪君子》一剧的前三幕,从而使该剧的版本问题这桩无头公案得到了较为完满的解决。答尔丢夫这一著名的类型化的文学典型的成功铸就,固然离不开西方风俗喜剧定型化传统的薰陶,更离不开古印度“概念的人物化”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骗子本生 《伪君子》 莫里哀 历史承传关系 概念人物
下载PDF
I Move, Therefore I Am. Neuroscience Meets Process Thinking
8
作者 Jan B. F. N. Engberts Klaus L. Leenders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1期20-25,共6页
In this brief essay, we will argue that modem neuroscience and Whitehead's process thinking arrive at rather similar conclusions about the essence of human experiences. Important issues evolving from neuroscientific ... In this brief essay, we will argue that modem neuroscience and Whitehead's process thinking arrive at rather similar conclusions about the essence of human experiences. Important issues evolving from neuroscientific research, specifying the identity of human beings, are explained as resul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stepwise changes of highly dynamic neuronal networks. These conclusions appear to fit the (meta)physical concepts developed by Whitehead, who claims that the elucidation of immediate experience, proceeding from objectivity to subjectivity, is the sole justification of our thought. Both lines of thought assume that our bodily experience, emerging from the perception of various bodily organs, is the basis of our exist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ur first perceptions movement atomistic experiences process thinking A. N. Whitehead
下载PDF
Physical Concept of Human Eye
9
作者 Alexander Ivanovich Milanich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3年第2期87-93,共7页
This article describes model of human eye fluctuations such as refraction etc. and makes its physical interpretation. Because mistakes in refraction measurements correspond to fluctuations in eye's focus, it is possi... This article describes model of human eye fluctuations such as refraction etc. and makes its physical interpretation. Because mistakes in refraction measurements correspond to fluctuations in eye's focus, it is possible to calculate theoretical limits for the best accuracy in measurements of eye's refraction (0.25-0.3 D). Optical model for astigmatic human eye predicts possibility only 70% compensation of visual acuity by cylindrical glasses. New data and methods for digital measuring of color and gray vision were tested, too. Also ,some new results and model for periphery color and grey vision were propos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acuity color vision ASTIGMATISM eye refraction.
下载PDF
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美国小说人物刻画
10
作者 罗国旗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3-34,共2页
在人物刻画方面,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将人物主要集中在了"人"的方面,重新塑造了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的形象特征,展现了小说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这些对人物的描写刻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人物刻画的方式,从各个方面... 在人物刻画方面,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将人物主要集中在了"人"的方面,重新塑造了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的形象特征,展现了小说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这些对人物的描写刻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人物刻画的方式,从各个方面立体、全面地展现出美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和景观。本文从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特点和创作背景开始研究,并且开始探索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美国小说中人物概念和人物刻画的内容和方法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现实主义 美国小说 人物概念 人物刻画
原文传递
什么是哲学?——德勒兹对哲学的另一种读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能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9,共9页
不同于传统哲学将哲学规定为静观、沉思和沟通,德勒兹认为,哲学就是创造概念。德勒兹的哲学包含三个概念要素:"内在性平面"、"概念性人物"和"概念",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哲学创造概念既不能脱离"... 不同于传统哲学将哲学规定为静观、沉思和沟通,德勒兹认为,哲学就是创造概念。德勒兹的哲学包含三个概念要素:"内在性平面"、"概念性人物"和"概念",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哲学创造概念既不能脱离"内在性平面",也不能脱离具体的创造者即"概念性人物"而孤立存在。德勒兹的概念创造性哲学是作为生命提升自身的力量而被规定的,即哲学总是关系到生命思想的提升,而这些创造的哲学概念向我们敞开了思想的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哲学 概念 内在性平面 概念人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