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发掘中国古代文论现代意义的可能途径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春青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7-155,共9页
中国古代文论究竟是应该放入陈列室的古董,还是有待发掘的宝藏?如果说古代文学理论依然具有现代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现这种意义?我们当下的文学理论的确出现了危机:人们开始质疑其存在的合法性了。为了解决这一危机,我们必须树立重... 中国古代文论究竟是应该放入陈列室的古董,还是有待发掘的宝藏?如果说古代文学理论依然具有现代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现这种意义?我们当下的文学理论的确出现了危机:人们开始质疑其存在的合法性了。为了解决这一危机,我们必须树立重建文学理论的雄心。重建就需要新的理论资源,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容量巨大的中国古代文论话语资源。但在真正面对中国古代文论时,我们就必然遭遇如何处理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关系问题。于是,寻找中西文论之间的契合点就成为“重建”的前提性问题。20世纪以来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西方哲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哲学之间的某种深刻的相通性或许可以给“中西对话”提供一种有效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 概念形而上学 构成性 存在
下载PDF
语文教育传统的本体论哲学批评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庆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7,共6页
中西哲学最重要的差别乃在于中国传统哲学没有产生西方哲学的概念形而上学观念,即中国哲学没有西方哲学所特有的"本体论"。中国哲学具有"受指主义"的精神气质,这对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乃至人的精神气质产生了深刻的... 中西哲学最重要的差别乃在于中国传统哲学没有产生西方哲学的概念形而上学观念,即中国哲学没有西方哲学所特有的"本体论"。中国哲学具有"受指主义"的精神气质,这对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乃至人的精神气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语文教育的哲学气质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缺乏奠基在语言的逻辑性之上的独立的理性精神。现代语文教育应呼唤健康的理性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传统 本体论 概念形而上学 受指主义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文艺学建设中的古典文论之维
3
作者 李春青 《励耘学刊》 2005年第1期53-78,共26页
我们当下的文学理论的确出现了危机:人们开始质疑其存在的合法性了。为了解决这一危机,我们必须树立重建文学理论的雄心。重建就需要新的理论资源,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容量巨大的中国古代文论话语资源。但在真正面对中国古代文论时,我... 我们当下的文学理论的确出现了危机:人们开始质疑其存在的合法性了。为了解决这一危机,我们必须树立重建文学理论的雄心。重建就需要新的理论资源,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容量巨大的中国古代文论话语资源。但在真正面对中国古代文论时,我们就必然遭遇如何处理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关系问题。于是寻找中西文论之间的契合点就成为"重建"的前提性问题。费尔巴哈、马克思、胡塞尔、海德格尔以来渐渐形成的新的西方哲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哲学之间的某种深刻的相通性或许可以给"中西对话"提供一种有效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 概念形而上学 构成性 存在
下载PDF
一段并不遥远的“美学个案” 被引量:2
4
作者 墨哲兰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52,共9页
这是一个 2 0世纪 80年代“美学热”中的个案 ,即有人不在“美学”中逗留 ,不受美学形而上学概念的诱惑 ,很快进入“存在追问” ,得“语言两不性”而进入比“存在论差异”更彻底的“悖论式偶在” ,为了抗拒绝对本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两... 这是一个 2 0世纪 80年代“美学热”中的个案 ,即有人不在“美学”中逗留 ,不受美学形而上学概念的诱惑 ,很快进入“存在追问” ,得“语言两不性”而进入比“存在论差异”更彻底的“悖论式偶在” ,为了抗拒绝对本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两极摆动。现在为伸展“悖论式偶在”的视角 ,经受着施特劳斯回归古典哲学“本源性”与“整体性”要求的磨砺 ,为了在“古今之争”中重新审理值得过的人生———中国现代哲学。所以 ,美学 ,在好的意义上 ,它只是进入非技术化、非意识形态化的本源生活的一个消逝着的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学 形而上学概念 本质主义 虚无主义 成事 记事 哲学思想
下载PDF
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
5
作者 李广良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88,共1页
不仅张祥龙对儒学总体的论述中贯彻了现象学的原则,他对儒家天时观的研究、对"学而时习之"章的精妙解读,对"象"的含义的追究中,也都贯彻了现象学的原则。表面看来,中国当代哲学对现象学的青眼有加是缘于现象学在当代世界学术中的优... 不仅张祥龙对儒学总体的论述中贯彻了现象学的原则,他对儒家天时观的研究、对"学而时习之"章的精妙解读,对"象"的含义的追究中,也都贯彻了现象学的原则。表面看来,中国当代哲学对现象学的青眼有加是缘于现象学在当代世界学术中的优势地位,因而能够满足中国哲学家的国际自尊,但实际情况则是,中国哲学家之喜欢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现象学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彰显中国哲学的智慧深度,从而消解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哲学图景。张祥龙也选择了现象学,而且我认为他是目前为止用现象学方法研究中国思想(“中华古学”)较为成功的现象学哲学家之一。他认为,在西方哲学中,与中国古代思想的图景最有或比较有缘分的就是现象学的思想方式,而绝不会是概念形而上学的方式。“事实上,任何一种还依据现成的概念模式——不管它是唯理论的还是经验论的,唯心论的还是实在论的——哲学思想都极难与东方哲理思想,特别是中国古典哲学进行有效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方法 中国哲学 西方中心主义 中国古代思想 概念形而上学 中国古典哲学 当代哲学 哲学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