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体系统内部的概念空间化配置对立——以“在”和“着”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尚新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5-171,共7页
文章在意象图式视角下对汉语体系统内部的非完整体("在"与"着")进行研究。发现在使用体标记"在"时,主体对事态的概念空间化配置处于"前-后图式"中的"前"位置;在使用体标记"着&q... 文章在意象图式视角下对汉语体系统内部的非完整体("在"与"着")进行研究。发现在使用体标记"在"时,主体对事态的概念空间化配置处于"前-后图式"中的"前"位置;在使用体标记"着"时,主体对事态的概念空间化配置处于上述图式中的"后"位置,从而形成体系统内部的"前景-背景"概念结构空间化配置对立;同时,这种对立具有缺省性,对立项之间具有互补性,因而"着"除了典型地具备背景化功能之外,还可以出现在前景化位置上。这种概念空间化配置对立,反映出人们对相同事件有不同的感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并以各自特有的认知思维方式对所观察到的事态进行概念空间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图式 体标记 概念空间化 前景 背景“在”“着”
下载PDF
时间空间化概念隐喻认知研究新探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仁凯 王晶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6,共7页
本文通过构建时间运动依赖性隐喻和主体运动依赖性隐喻,将过去时间空间化隐喻研究中的观察者等同于本理论框架中的认知主体或者具体事件的参与者,分析他们在时间本质认知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功能,避免传统研究中所提出的A-/B-序列区分,... 本文通过构建时间运动依赖性隐喻和主体运动依赖性隐喻,将过去时间空间化隐喻研究中的观察者等同于本理论框架中的认知主体或者具体事件的参与者,分析他们在时间本质认知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功能,避免传统研究中所提出的A-/B-序列区分,大大简化了时间空间化隐喻系统,同时阐释自然语言中有关时间的前-后空间关系形成过程,提出对时间本质的认识已由原来不同隐喻模型的选择转变为二级参考框架中不同参照物的选择,从而使我们对时间概念的本质及其形成过程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运动依赖性隐喻 主体运动依赖性隐喻 时间空间概念隐喻 参考框架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探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怀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51,共12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思想文化所涌现的声势浩大的“空间化转向”,既给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崭新的认识视野,也对其提出了尖锐的理论挑战。只有赋予历史唯物主义以空间化视角,才能理解当今世界最新现实。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并没...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思想文化所涌现的声势浩大的“空间化转向”,既给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崭新的认识视野,也对其提出了尖锐的理论挑战。只有赋予历史唯物主义以空间化视角,才能理解当今世界最新现实。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并没有现成的经典文本与理论来源可以遵循,需要进行一番艰苦细致的前提性批判与内在逻辑重新建构工作。其中,前提性批判的重点首先在于反思与检讨传统教科书中著名的物质体论式的空间概念;其次是批判社会空间论或社会结构论概念,其目的在于纠正经济决定论与地理决定论的误解;再次是阐述空间化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建构的可能性。在这一理论过程中,生产实践特别是社会关系的再生产概念是基始的,而资本积累的逻辑是其主体部分。本文在简要反思传统空间观的局限性的基础上,集中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概念、社会有机体理论、历史性自然观,以及“以时间消灭空间”论断中潜在的空间化思想。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历史观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向 辩证唯物主义空间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概念 当代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