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牵拉”概念场词义的演变分析
1
作者 谢亚迪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7-63,共7页
选取中古时期“牵拉”义词“引”“牵”“曳”“拽”“拖”“挽”六词为研究对象,从共时角度梳理使用情况并得出“牵”“引”为主导词,“挽”“曳”为主要词汇,“拖”“拽”为边缘词汇。进而分析概念要素并辨析词义差别:“引”指不限方... 选取中古时期“牵拉”义词“引”“牵”“曳”“拽”“拖”“挽”六词为研究对象,从共时角度梳理使用情况并得出“牵”“引”为主导词,“挽”“曳”为主要词汇,“拖”“拽”为边缘词汇。进而分析概念要素并辨析词义差别:“引”指不限方向的广义牵拉;“牵”指拉着向前走;“曳”“拽”“拖”指横牵不能或不愿移动之物;“挽”指牵动无法移动的重物。并从认知角度揭示出“引”“牵”“拽”通过隐喻方式衍生出“牵拉”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拉”义 共时分布 词义辨析 概念要素分析
下载PDF
汉英“哭”类动词的词义及词化模式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明月 《国际汉语学报》 201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本文从汉英语比较视角出发,借鉴"概念要素分析法"和"词化"理论,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哭"类动词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利用相关工具书确定两种语言中"哭"类动词词群,然后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q... 本文从汉英语比较视角出发,借鉴"概念要素分析法"和"词化"理论,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哭"类动词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利用相关工具书确定两种语言中"哭"类动词词群,然后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进行具体分析,归纳两者在语义维度和概念要素上的异同;此外,还利用"词化"理论,比较两种语言该类动词词化模式的异同。"概念要素分析法"对于汉英语的学习和教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比较 “哭”类动词 概念要素分析 词化模式
下载PDF
概念场视阈下“覆盖”义动词的历时演变
3
作者 李永春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63-72,共10页
覆盖义动词是指核心义素表覆盖义的动词,主要有“蒙”“覆”“盖”“茨”“苫”等5个动词,它们都具有[用工具]+[自上而下]+{将}[受事]+[盖住]这样的语义特征。文章将共时分析与历时演变相结合,尝试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来探讨覆盖义动词... 覆盖义动词是指核心义素表覆盖义的动词,主要有“蒙”“覆”“盖”“茨”“苫”等5个动词,它们都具有[用工具]+[自上而下]+{将}[受事]+[盖住]这样的语义特征。文章将共时分析与历时演变相结合,尝试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来探讨覆盖义动词在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文章认为唐宋及以前“覆盖”概念场主导词是“覆”,元明清“覆盖”概念场主导词是“盖”,元代“盖”对“覆”的替换业已完成。“茨”使用寿命比较短,仅见于上古,“苫”萌芽于魏晋六朝时期,是一个口语词,明清后“苫”用例有所增加,“苫”在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仍有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义动词 概念要素分析 历时演变 主导词替换
下载PDF
位移动词的词义分析
4
作者 姚文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5-79,共5页
对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位移动词的语义发展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汉语的"词化模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二者都会将动作与方式、动作与维向、动作与速度等置于一个词中,但现代汉语不会将背景也置于词中,这反而是古... 对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位移动词的语义发展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汉语的"词化模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二者都会将动作与方式、动作与维向、动作与速度等置于一个词中,但现代汉语不会将背景也置于词中,这反而是古代汉语中最多用的一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动词 概念要素分析 维度 概念 词化
下载PDF
古汉语“行”义动词的词义分析
5
作者 吴鹏 《德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5-68,74,共5页
"行"义动词在古汉语中不胜枚举。"概念要素分析法"是通过维度分析,运用"概念要素"来剖析词义结构的方法。概念要素进入到一个词的词义结构之中,叫做词化。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以主体、对象... "行"义动词在古汉语中不胜枚举。"概念要素分析法"是通过维度分析,运用"概念要素"来剖析词义结构的方法。概念要素进入到一个词的词义结构之中,叫做词化。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以主体、对象、方式、目的等多种维度作为考察重点,既能很好地对古汉语"行"义动词词义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基本的词化方式,又能清晰地展现其演变模式。以词义为中心,探究词化方式,梳理历时演变,有助于我们对古汉语"行"义动词的词义进行深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义动词 概念要素分析 维度 词化方式 演变模式
下载PDF
认知视域下动词“打”义项的家族相似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晓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6-41,共6页
采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对动词"打"的词义系统进行梳理,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多义词"打"义项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经分析发现"打"各个义项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语义项的集合体,而是在本义基础上通... 采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对动词"打"的词义系统进行梳理,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多义词"打"义项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经分析发现"打"各个义项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语义项的集合体,而是在本义基础上通过隐喻等途径衍生出来的,并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以核心意义为原型的语义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要素分析 家族相似性 语义范畴
下载PDF
汉语常用词多义义场的历史演变初探——以动词“提”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晓妮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3-68,84,共7页
词的多义义场是一个系统,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来分析常用词多义义场中各义项之间的异同,可以厘清常用词词义历史发展的脉络,还可以揭示词义演变的规律,是研究词汇系统历史演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多义义场 词义系统 概念要素分析 常用词
下载PDF
打击义动词的词义分析 被引量:66
8
作者 蒋绍愚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7-401,共15页
本文采用以概念场为背景的"概念要素分析法",对上古汉语、现代汉语和英语中的用手的"打击"义动词作了分析和比较,并以此为例,说明概念化和词化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不同语言的词汇系统的不同。文章还提出了"义元&... 本文采用以概念场为背景的"概念要素分析法",对上古汉语、现代汉语和英语中的用手的"打击"义动词作了分析和比较,并以此为例,说明概念化和词化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不同语言的词汇系统的不同。文章还提出了"义元"这一术语,并用于词义的分析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击义动词 概念要素分析 概念 词化 义元
原文传递
“捡取”义动词的历时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韩丞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98-105,113,共9页
古汉语词汇中"捡取"是"取得"类语义的下位义之一,它是指用手将物件从地上捡取的动作。"捡取"具有[偶然发现地]+[无意地]+[不费劲地]的语义特征;其受事一般含有"重量轻、被抛弃或落掉"的语义特... 古汉语词汇中"捡取"是"取得"类语义的下位义之一,它是指用手将物件从地上捡取的动作。"捡取"具有[偶然发现地]+[无意地]+[不费劲地]的语义特征;其受事一般含有"重量轻、被抛弃或落掉"的语义特征。利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捡取"词组内的动词在各时期的演变。"捡取"词组里明代以前常用"拾","掇、摭、取"用例很少。明代起"捡(拣)"用例产生,从清代始占据核心地位。同时采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分析该词组内动词词义的内部结构,对动词词义扩展与受事语义变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由于"捡(拣)"词义的扩展,以及北方方言的影响,"捡(拣)"最终完成了对"拾"的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捡取 替换 历时与共时 概念要素分析
原文传递
说“骗”
10
作者 杨奉联 《中文学术前沿》 2018年第1期156-160,共5页
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这一概念时,最常用的词是“骗”。我们利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对“骗”进行了语义分析。在汉语词汇史上存在着主导词“欺”和“骗”之间的历时替换,“骗”大约在元代取... 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这一概念时,最常用的词是“骗”。我们利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对“骗”进行了语义分析。在汉语词汇史上存在着主导词“欺”和“骗”之间的历时替换,“骗”大约在元代取代“欺”,成为“欺骗”概念域的主导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要素分析 历时替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