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4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完形心理作用下的汉字形体演变及汉字构形分析
1
作者 王业奇 马遂莲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87-91,共5页
汉字形体始终都在人们的完形心理作用下沿着两个维度发展:第一,平衡汉字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二,单个汉字构形与汉字构形体系之间的协调统一。在“完形压强”的作用下,汉字发展历经了简化和繁化的发展路径,两种路径看似互相矛盾,事... 汉字形体始终都在人们的完形心理作用下沿着两个维度发展:第一,平衡汉字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二,单个汉字构形与汉字构形体系之间的协调统一。在“完形压强”的作用下,汉字发展历经了简化和繁化的发展路径,两种路径看似互相矛盾,事实上二者都是人类完形心理作用下汉字体系朝着简约合宜方向发展的体现。为了进一步讨论人类完形压强对汉字笔画增减的作用,本文还着重讨论了“凵”在汉字构形中笔画的增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塔 心理 汉字
下载PDF
“卞”字构形补议
2
作者 魏宜辉 李雨萌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卞”“弁”均是晚出的字形。有学者将“卞”字的形体与战国楚文字中出现的“鞭”之古文“■”一类形体相联系,认为“卞”由这类字形的分化省简而来,也有学者认为“卞”为“弁”之俗体或省文。文章通过梳理相关字形,认为“卞”形出现... “卞”“弁”均是晚出的字形。有学者将“卞”字的形体与战国楚文字中出现的“鞭”之古文“■”一类形体相联系,认为“卞”由这类字形的分化省简而来,也有学者认为“卞”为“弁”之俗体或省文。文章通过梳理相关字形,认为“卞”形出现于东汉前后,楚简中的“■”类字形与后世“卞”的字形并无关联,只是偶然造成的局部同形而已。而“弁”形的出现则要晚至约后赵时期,是隶书楷化的结果。隶、楷书中的“卞”与“弁”字,应均由早期隶书中的“■”形分化演变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构 汉简 碑刻 “卞” “弁”
下载PDF
闽东罗源方言的貌与形态变化
3
作者 黄涛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2期96-104,158,共10页
一般认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这是就汉语总体上的语法特点来说的。如果从方言角度看,方言语法现象实际上是复杂的、多样的。闽东罗源方言动词的貌,可看作是构形形态变化。这种形态变化一般出现在单音节动词上,从形式上可分为分音式、衍音... 一般认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这是就汉语总体上的语法特点来说的。如果从方言角度看,方言语法现象实际上是复杂的、多样的。闽东罗源方言动词的貌,可看作是构形形态变化。这种形态变化一般出现在单音节动词上,从形式上可分为分音式、衍音式、重叠式三大类。每种貌都以固定的形式表达特定的语义,是典型的语法范畴。其中,采用衍音式的简捷貌与随意貌,符合构形形态考量的多条标准,是相当典型的构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方言 罗源方言 态变化
下载PDF
从“依形套式”到“循章衍法”:构形机理导引的历史城镇空间基因整体识别与活态传承
4
作者 肖竞 李和平 +2 位作者 蒋洁茹 曹珂 肖文斌 《中国名城》 2024年第8期22-30,共9页
针对历史城镇空间基因识别、保护实践“有形无态、重式轻法”问题,提出构形机理导引的空间基因整体识别与活态传承方法。以“原型特征+构形机理”的显隐属性和“城镇格局、地块形态、街巷形式、建筑风貌”四重空间尺度为历史城镇空间基... 针对历史城镇空间基因识别、保护实践“有形无态、重式轻法”问题,提出构形机理导引的空间基因整体识别与活态传承方法。以“原型特征+构形机理”的显隐属性和“城镇格局、地块形态、街巷形式、建筑风貌”四重空间尺度为历史城镇空间基因要素解析框架,以“要素特征与结构特征同步提取”和“原型解构到显型建构机理延续”为操作路径,通过川渝地区历史城镇/街区实证研究,提出历史城镇格局结构要素与建构逻辑、地块图底肌理与聚合关系、街巷局域特征与系统节奏、建筑绝对形态与相对尺度同步提取的空间基因整体识别方法,以及城镇格局结构要素保控+基质空间重构、地块空间图底肌理修补+立体形态调节、街巷空间典型断面整饬+系统节奏保持、建筑空间异化风貌矫正+建构传统赓续的空间基因活态传承方法,以促进历史城镇空间基因保护实践从“依形套式”到“循章衍法”的路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镇 空间基因 机理 整体识别 活态传承 川渝地区 传统聚落
下载PDF
基于节点构形度的自由曲面网壳结构形态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南海 张文强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为获得形式自由且受力性能合理的自由曲面单层网壳结构形态,以单位力作用下的位移响应作为结构连接性能的衡量参数,同时为保证结构曲面的光顺性引入NURBS技术,基于考虑荷载作用的结构节点构形度评价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自由曲面结构形态... 为获得形式自由且受力性能合理的自由曲面单层网壳结构形态,以单位力作用下的位移响应作为结构连接性能的衡量参数,同时为保证结构曲面的光顺性引入NURBS技术,基于考虑荷载作用的结构节点构形度评价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自由曲面结构形态优化方法。将结构控制点的坐标作为优化变量,节点构形度最小值的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综合结构总用钢量、最大节点位移和构件长细比等约束条件,采用遗传算法对结构的曲面形态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节点构形度可以准确反映节点的连接性能,采用遗传优化算法优化结构的曲面形态,可获得杆件以受轴压为主的结构形态,受力模式得到有效改善,受力合理,保证了结构极限承载力及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曲面 态优化 NURBS曲面 节点构 遗传算法
下载PDF
能量利用系统的构形热力学优化理论——研究进展与太阳能驱动热电冷氢联产系统优化应用初探
6
作者 陈林根 冯辉君 +4 位作者 谢志辉 夏少军 戈延林 刘鹏 章先涛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43-563,共21页
首先介绍了有限时间热力学、构形设计和构形热力学优化等热学优化新理论的起源和最新研究进展;其次介绍了这些新理论在热力循环和部件性能优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然后基于能量的高效梯级利用,提出了基于太阳能和燃料补能的能源供给方式,... 首先介绍了有限时间热力学、构形设计和构形热力学优化等热学优化新理论的起源和最新研究进展;其次介绍了这些新理论在热力循环和部件性能优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然后基于能量的高效梯级利用,提出了基于太阳能和燃料补能的能源供给方式,集成燃气轮机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有机朗肯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和制氢过程,建立太阳能驱动热电冷氢联产系统新构型;最后对此联产系统新构型的构形热力学优化作了初步探讨。核心是围绕联产系统的“热-电-冷-氢”协同优化机理及调控机制、热力部件“流-结构-性能”的耦合演化规律与传热和热功转换强化机理、联产系统的能量高效梯级利用与多参数构形热力学优化三个关键科学问题,考虑子循环串/并/混联三种模式,综合运用理论解析、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开展联产系统的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热力部件的构形设计、联产系统的构形热力学优化、三种联产系统优化结果的综合比较,实现联产系统热力部件与热力循环性能的一体化全局优化,促进形成一种多联产总能系统能量梯级利用优化理论的思路与框架,服务“双碳”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有限时间热力学 热力学优化 太阳能 多联产系统
下载PDF
基于图形逻辑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与研究
7
作者 刘佳 李心桥 +1 位作者 梁国星 杨胜强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2期140-143,共4页
围绕传统工程制图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图与形思维转换困难、图学知识实际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课程围绕“高阶性”构建基于形体特征构形和集合运算理论的数学、计算机、图论相互融合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视-触-... 围绕传统工程制图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图与形思维转换困难、图学知识实际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课程围绕“高阶性”构建基于形体特征构形和集合运算理论的数学、计算机、图论相互融合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视-触-感”一体化,“线上”+“线下”两条腿,“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有机结合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确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可持续改进协同式教学评价体系,最终形成一套具有挑战度的应用“图论-形数-逻辑”方式学习工程制图、增强工程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新方法。培养科学思考图学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为“双一流”学科建设培育具有敬业、精益、专注的大国工匠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制图 教学改革 逻辑 特征构 集合运算
下载PDF
地心甚高轨道星座构形协同捕获控制策略
8
作者 孟云鹤 吕健康 罗宇飞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6,共9页
针对地心甚高轨道星座构形协同捕获控制问题,基于虚拟编队方法设计了协同捕获控制策略,采用三脉冲燃耗最优轨迹规划算法对构形捕获轨迹进行协同规划;并且结合自适应全程积分滑模控制器对卫星各自转移轨迹进行跟踪控制。以10万km轨道高... 针对地心甚高轨道星座构形协同捕获控制问题,基于虚拟编队方法设计了协同捕获控制策略,采用三脉冲燃耗最优轨迹规划算法对构形捕获轨迹进行协同规划;并且结合自适应全程积分滑模控制器对卫星各自转移轨迹进行跟踪控制。以10万km轨道高度的三星星座构形捕获为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有效应用于地心甚高轨道星座构形捕获控制,能够在燃耗较少的情况下使星座中卫星同时到达各自的标称位置,同时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心甚高轨道 星座构捕获 协同规划 三脉冲燃耗最优 滑模控制
下载PDF
生成·构形·工夫:传统吟诵理论的系统构建
9
作者 钱轶颖 朱光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4,共6页
吟诵是中华传统读书法,其理论架构可以分为生成论、构形论、工夫论三部分。生成论包含“性—情—声—辞”的展开逻辑;构形论包含基础旋律、字声规则、情感理解、嗓音条件四大因素;工夫论包含吟调学习的外在进阶与三十遍法的内在进阶。... 吟诵是中华传统读书法,其理论架构可以分为生成论、构形论、工夫论三部分。生成论包含“性—情—声—辞”的展开逻辑;构形论包含基础旋律、字声规则、情感理解、嗓音条件四大因素;工夫论包含吟调学习的外在进阶与三十遍法的内在进阶。生成论说明吟诵如何而来,构形论阐述吟诵的面貌,工夫论教导吟诵要怎么做。此三论可以视为传统吟诵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诵 生成论 工夫论
下载PDF
基于小型语料库的维吾尔语名词构形语素统计分析
10
作者 拜佳宁 王静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9期135-144,共10页
维吾尔语作为一种形态结构复杂的语言,其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常常需要采用附加词尾的构形语法手段来表达,名词是维吾尔语中的一种重要词类,因此分析维吾尔语中的名词构形语素非常重要。文章主要通过切分统计基于YiCorpus平台所建立的法律... 维吾尔语作为一种形态结构复杂的语言,其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常常需要采用附加词尾的构形语法手段来表达,名词是维吾尔语中的一种重要词类,因此分析维吾尔语中的名词构形语素非常重要。文章主要通过切分统计基于YiCorpus平台所建立的法律法规小型语料库中出现的名词构形语素来分析不同构形语素出现频率不同的原因,为维吾尔语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对计算机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给予支持,也为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提供更加可靠的统计数据。文章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以及语料分析法对语料库内的语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了维吾尔语名词构形语素的使用特点及规律,通过此次研究发现,针对法律 + 维吾尔语双学位学生的语言教学和面向司法干部的语言教学有一些不同于普通的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教学人员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Uyghur, as a language with a complex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ten uses morphological grammatical methods, such as suffixes, to expres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ds. Nouns are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Uyghur language;hence, analyzing the noun morphological morphemes in Uyghur is crucial. This article primarily focuses on studying the noun morphological morphemes within a specialized legal corpus developed on the YiCorpus platform, investigating the varying frequencies of different noun morphological morphemes. This analysis aims to aid Uyghu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instruction, support further research i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provide more reliable statistical data for both language research and teaching. The study employs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orpus analysis to collect, organize, and scrutinize the corpus. It summarizes the usage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of noun morphological morphemes in Uyghur, revealing specific distinctions and conven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for students dual-majoring in law and Uyghur, as well as for judicial officials, compared to general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educators should adopt varied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ailored to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ir stud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语语料库 语素 词尾 语料切分
下载PDF
由《急就章》“與”字论“舉”字的章草构形
11
作者 刘洪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49,共5页
关于《急就章》“舉”字的章草构形,近现代学者高二适、王秋湄、马国权等对其形成原理皆有阐述,并且常与“與”字的章草构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仍存疑问,令人难以信服。本文根据当今较丰富的出土文献、传世碑帖等研究资料和成果,着力在... 关于《急就章》“舉”字的章草构形,近现代学者高二适、王秋湄、马国权等对其形成原理皆有阐述,并且常与“與”字的章草构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仍存疑问,令人难以信服。本文根据当今较丰富的出土文献、传世碑帖等研究资料和成果,着力在梳理“與”字的基础上,对“舉”字章草构形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厘清,归纳出“渐进”是其章草构形的主要特点,这对认识章草的形成过程及演变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就章》 章草构
下载PDF
據出土戰國至西漢文獻説“乾”的字詞關係及構形理據
12
作者 陳哲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42,共18页
“乾”字始見於戰國秦簡,秦西漢簡帛慣以“乾”記{乾}乾燥。{乾}乾燥的用例始見於戰國楚簡,記作“倝”■。楚簡又以“倝”■“汗”■等字記{旱},“”可視爲同源詞{乾}乾燥、{旱}的共同本字。{乾}乾卦楚簡記作“倝”,西漢簡帛記作“鍵”... “乾”字始見於戰國秦簡,秦西漢簡帛慣以“乾”記{乾}乾燥。{乾}乾燥的用例始見於戰國楚簡,記作“倝”■。楚簡又以“倝”■“汗”■等字記{旱},“”可視爲同源詞{乾}乾燥、{旱}的共同本字。{乾}乾卦楚簡記作“倝”,西漢簡帛記作“鍵”“建”,記作“乾”之例始見於約屬新莽時期的敦煌簡牘。結合字詞關係及文字構形綫索看,“乾”字可分析爲从“水”之省形“乙”表水乾意,是{乾}乾燥之本字。辨識字詞關係時,文章對里耶簡、上博簡、天星觀簡等簡牘中的涉{乾}乾燥辭例作有新解或補議;檢討九店621號楚墓竹書中所謂{乾}乾燥之用例,將五個舊釋“■”之字改釋爲■“(氣)”,考證該段簡文可能是目前所見最早的食氣養生論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簡 楚簡 字詞關係 構形理據
下载PDF
乌托邦·恶托邦·伊托邦——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气质构形
13
作者 魏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1,共6页
研究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气质构形是考索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嬗变的重要指征,它关涉乡土电影对城市进行构形时所运用到的某种普遍认知。在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气质构形分为乌托邦(正面修辞:光明自由的理想之邦)、恶托邦... 研究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气质构形是考索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嬗变的重要指征,它关涉乡土电影对城市进行构形时所运用到的某种普遍认知。在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气质构形分为乌托邦(正面修辞:光明自由的理想之邦)、恶托邦(负面修辞:美而虚妄的欲望之都)与伊托邦(中性修辞:赛博空间里的科技之城)。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气质构形的背后不仅贯穿了一条显示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还潜藏着中国知识分子对21世纪城乡中国共融共通的美好愿景和乡关何处的文化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乡土电影 城市 气质构 乌托邦 恶托邦 伊托邦
下载PDF
敦煌壁画骑马者身份与空间构形
14
作者 吴祯雯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9期23-26,共4页
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其壁画中的马图像堪称中西文明交流的独特叙事。敦煌壁画中骑马者君使身份的叙事,透露出国土与异域空间的文化交流,体现出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和异域文化的独特魅力。骑马者的夷、夏身份,共同构成了... 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其壁画中的马图像堪称中西文明交流的独特叙事。敦煌壁画中骑马者君使身份的叙事,透露出国土与异域空间的文化交流,体现出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和异域文化的独特魅力。骑马者的夷、夏身份,共同构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展现出古代社会的开放包容与和谐共处,彰显出民族交融的天下秩序。值得一提的是,骑马者萨埵和悉达多的释家身份叙述,展现了释迦牟尼佛由世俗空间走向神圣境界的生命历程。这些壁画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文化魅力与智慧,更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独特的观赏视角和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骑马者 空间构
下载PDF
类推与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汉字构形拆分探析
15
作者 姜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汉字构形拆分研究要基于字形与字理之间的联系,而二者的联系必然受人类认知的影响。类比推理与隐喻主要通过已有事物的相似性分析新事物,是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汉字构形拆分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与理论支撑。类比推理理论通... 汉字构形拆分研究要基于字形与字理之间的联系,而二者的联系必然受人类认知的影响。类比推理与隐喻主要通过已有事物的相似性分析新事物,是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汉字构形拆分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与理论支撑。类比推理理论通过分析汉字结构、构件位置、构件功能,对汉字构形与拆分方法进行新的阐述;隐喻理论通过构件意义、结构的隐喻对构件功能进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推理 隐喻 汉字构 汉字拆分
下载PDF
“需”字构形及其意义探微
16
作者 王瑾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需”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含义离不开“需求”、“必需”义,还可以作名词组成“民需”、“军需”等,我们对于它的古文字构形及其意义已经相当疏远。“需”字在许慎《说文解字•雨部》,同其它雨部字相比联系微妙,值得推敲。通过梳理“需”... “需”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含义离不开“需求”、“必需”义,还可以作名词组成“民需”、“军需”等,我们对于它的古文字构形及其意义已经相当疏远。“需”字在许慎《说文解字•雨部》,同其它雨部字相比联系微妙,值得推敲。通过梳理“需”字字形演变及其含义延伸,做到对“需”字的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 本义 通假
下载PDF
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形态演变与语义发展
17
作者 杨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甲骨文,作为早期汉字书写的代表,承载了古代中华文明的核心信息,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经济的面貌。文章旨在探讨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在形态演变和语义发展中的异同,通过详细分析甲骨文的特点及其与现代汉字的对比,揭示了汉字从甲骨文到... 甲骨文,作为早期汉字书写的代表,承载了古代中华文明的核心信息,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经济的面貌。文章旨在探讨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在形态演变和语义发展中的异同,通过详细分析甲骨文的特点及其与现代汉字的对比,揭示了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发展历程。文章重点考察了象形、形声等方面的转变,强调了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中的不可替代性,并突出了现代汉字在保留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在形态演变和语义发展上有显著差异,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连续性。希望通过文章的对比分析能帮助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历史、结构和发展,为汉字研究和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现代汉字 演变
下载PDF
中高级水平二语学习者汉字知识体系的构建——来自汉字构形教学的实践
18
作者 刘凤芹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4年第3期26-35,共10页
中高级水平二语学习者汉字水平与能力远未达预期,与高水平高素质的中文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以汉字的构形理论为指导,对41位三年级来华学历生进行了系统的形符和声符教学实践并辅之以访谈。结果表明,学习者的汉字构形... 中高级水平二语学习者汉字水平与能力远未达预期,与高水平高素质的中文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以汉字的构形理论为指导,对41位三年级来华学历生进行了系统的形符和声符教学实践并辅之以访谈。结果表明,学习者的汉字构形知识有限且汉字构件利用水平较低,培养学习者利用汉字构件形成对汉字形、音、义认知与区别的能力,符合学习者实际需求,也是提高其汉字水平的有效路径。为此,需特别加强中低频形符知义的教学,在充分利用声符显性读音信息的同时,挖掘隐性的读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级水平二语学习者 汉字构知识 符教学 声符教学
下载PDF
汉字构形演变及艺术表达
19
作者 梁鸣凤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223-225,共3页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同时也是唯一延用至今的古文文字。作为汉字形体符号的生成方式,汉字构形方式随汉字体系发展而演变,而影响其演变的历史文化动因主要包括社会生产活动、主体认知能力等。本文对汉字构形的演变进行了深入探讨,...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同时也是唯一延用至今的古文文字。作为汉字形体符号的生成方式,汉字构形方式随汉字体系发展而演变,而影响其演变的历史文化动因主要包括社会生产活动、主体认知能力等。本文对汉字构形的演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象形、结构、意义三个方面分析了汉字构形中的表达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构 演变 艺术表达
下载PDF
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的特点及其演变分析
20
作者 吉木阿龙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1期38-40,共3页
通过分析甲骨文字构形模式、字样整理以及基础构件,可以看出甲骨文构形已经形成系统,但仍不够成熟,探讨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特征,分析其系统演变,可以明确文字演变趋势,有助于甲骨文字构建独立的构形理论系统。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共... 通过分析甲骨文字构形模式、字样整理以及基础构件,可以看出甲骨文构形已经形成系统,但仍不够成熟,探讨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特征,分析其系统演变,可以明确文字演变趋势,有助于甲骨文字构建独立的构形理论系统。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共收藏了三千五百多件文物,其中彝文古籍文献共有三百七十多件。自2002年7月末期收藏了十五件彝族文物,其中两件兽骨简,一个兽肩骨,两个兽骨章,三件木犊,一个木章,三件竹简,一卷兽皮书,一个铜帽,一张长旗子。记载了象形文,即是图画文(如:无天无地到有天有地,君主,君主的形象,章,用章,见附件1)多数类似于甲骨文。因此,对远古彝人留传的彝文古籍作进行整理、翻译、研究并整理成书。作进行为中国的文物传承,更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增添异彩,也为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字 系统 特点及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