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和体外抗人子宫内膜癌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孙丽 胡群英 +7 位作者 汪爱兵 高毅 杨建敏 王春延 曾晶 杨然 任红娟 苏博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854-858,共5页
目的制备槲皮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QT-PBCA)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抗人子宫内膜癌作用。方法采用阴离子乳液聚合法制备QT-PBCA纳米粒子。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形态,Zeta电位仪检测粒径和Zeta电位,红外光谱仪检测QT-PBCA纳... 目的制备槲皮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QT-PBCA)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抗人子宫内膜癌作用。方法采用阴离子乳液聚合法制备QT-PBCA纳米粒子。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形态,Zeta电位仪检测粒径和Zeta电位,红外光谱仪检测QT-PBCA纳米粒子、BCA单体、QT、空载体PBCA纳米粒子的红外吸收光谱,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QT-PBCA纳米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在透射电镜下因PBCA固有的黏合特性而处于略微聚集的状态,其平均粒径为(161.1±0.44)nm,Zeta电位为(-7.28±0.60)mV,平均包封率为(79.86±0.45)%。在纳米粒子的封装以及制备的过程中槲皮素与聚合物之间可能发生的反应。槲皮素封存到PBCA纳米粒子中是靠分子间作用力(如氢键)完成的。随着顺铂、纳米粒子浓度的增加,JEC、LO2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且顺铂组相比于纳米粒子组的存活率要更低(P<0.05)。纳米粒子在6.67 mg/L对LO2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但随着浓度增高,反而会产生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 QT-PBCA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抗肿瘤作用且对正常细胞无害,有潜力成为新型抗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 皮素 氰基丙烯酸丁酯 制备 粒径 ZETA电位 红外吸收光谱 人子宫内膜癌细胞JEG
原文传递
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对SHG-44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英夫 宣兆博 +1 位作者 王鹤 廉晓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917-3918,共2页
目的探究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Gd-PBCA-NP)对SHG-44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大鼠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并对其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将这些脑胶质瘤细胞SHG-44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空白,干预组则严... 目的探究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Gd-PBCA-NP)对SHG-44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大鼠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并对其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将这些脑胶质瘤细胞SHG-44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空白,干预组则严格按照Gd-PBCA-NP浓度进行分组,然后采用MTT比色法,对榄香烯不同浓度体外培养下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抑制作用给予有效的检测,然后借助流式细胞仪测定干预组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榄香烯的浓度不同,其对SHG-44脑胶质瘤体的抑制作用也有着一定的区别。10.0 mol/L浓度的Gd-PBCA-NP对SHG-44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2.50 mol/L浓度,且干预组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d-PBCA-NP浓度越高,其对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抑制作用就越强。结论 Gd-PBCA-NP对SHG-44脑胶质瘤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脑胶质瘤SHG-44细胞的凋亡与增殖,而且能够增强细胞抗肿瘤活性,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子 SHG—44 脑胶质瘤
下载PDF
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在Wistar大鼠脑组织中的靶向分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英夫 宣兆博 +1 位作者 王鹤 廉晓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400-3401,共2页
目的观察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Gd-PBCA-NP)在Wistar大鼠脑组织中的靶向分布。方法 36只清洁Wistar大鼠,选择阴离子乳化聚合法,对定量Gd-DTPA与Dextran-70进行精密称取,通过Malvern-3000HS激光粒度分析仪对Gd-PBCA-NP的粒... 目的观察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Gd-PBCA-NP)在Wistar大鼠脑组织中的靶向分布。方法 36只清洁Wistar大鼠,选择阴离子乳化聚合法,对定量Gd-DTPA与Dextran-70进行精密称取,通过Malvern-3000HS激光粒度分析仪对Gd-PBCA-NP的粒径及实际分布进行测定。采用随机数字的方式将36只Wistar大鼠平均分为PBCA-NP组、Gd-DTPA对照组及Gd-PBCA-NP组,选择头部线圈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并行横断面与冠状面扫描。结果通过透射电镜对Gd-PBCA-NP进行观察发现呈类圆形,而且大小比较均匀,具有完整、平滑的表面,粒子间未粘连,其核-壳结构较为显著,Gd-DTPA静脉注射后5 min,相比于平行扫描,脑组织强化35.0%,注射15 min后,大鼠脑组织强化为48.5%,0.5 h后,大鼠脑组织信号强度与平扫前水平相同。行Gd-PBCA-NP的静脉注射后5 min,大鼠脑组织信号强度为3.5%,注射15 min后,大鼠脑组织强化为22.6%,0.5 h后,大鼠脑组织信号强度持续升高,强化程度在36.2%,并在注射1 h后达到最峰值,即56.5%,注射2 h开始降低,相比于平扫,依旧比较高。结论 Gd-DTPA-NP的缓释特点极为理想,可以实现靶向脑组织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氰基丙烯酸丁酯 纳米粒子 靶向分布
下载PDF
包裹反义寡核苷酸的BCA纳米粒抑制C6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徐越 柯以铨 +3 位作者 黄乐松 王建奇 秦玲莎 宋晓妮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41-545,共5页
目的优化制备包裹反义寡核苷酸(ASODN)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纳米粒,观察其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BCA为载体材料,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包裹ASODN的纳米粒(ASODNinNP).并将其转染至C6脑胶质瘤细胞;倒置显... 目的优化制备包裹反义寡核苷酸(ASODN)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纳米粒,观察其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BCA为载体材料,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包裹ASODN的纳米粒(ASODNinNP).并将其转染至C6脑胶质瘤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游离ASODN组、ASODNinNP组、吸附ASODN纳米粒组和空白纳米粒组转染C6脑胶质瘤细胞后的细胞生长状态.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采用CCK.8法测定ASODNinNP对细胞毒性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空白纳米粒组外.其他各组转染后的C6脑胶质瘤细胞形态均发生改变,细胞失去原有的贴壁特性,生长密度降低,生长状态变差,其中以ASODNinNP组最为明显.呈时间依赖性;各组细胞周期均发生变化,表现为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S期细胞比例减少,其中ASODNinNP组最为显著(P〈0.05);除空白纳米粒组外,各纳米粒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随ASODN相对终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浓度依赖性特征,其中ASODNinNP组抑制效应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ASODNinNP转染C6脑胶质瘤细胞后能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及改变细胞周期,对胶质瘤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糖核苷酸类 反义 Α-氰基丙烯酸丁酯 纳米粒子 神经胶质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