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路路 张志超 +1 位作者 吴诉诉 尚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7-593,共7页
探讨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源肝癌细胞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甘油三酯调节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采用油红染色检测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 探讨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源肝癌细胞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甘油三酯调节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采用油红染色检测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脂滴含量的影响,并同时检测其对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DCFH-DA法检测Q3GA对HepG2细胞脂质蓄积引起的活性氧(ROS)的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RT-PCR分析脂肪酸氧化相关的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PPAR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A)、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细胞色素P450 4A11(CYP4A11)、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Q3GA可剂量依赖性降低FFA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质蓄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但未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同时可改善脂肪酸氧化引起ROS,MDA的升高以及SOD的降低。另外,Q3GA在一定浓度下可上调脂肪酸β氧化相关基因PPARα、CPT1A、MCAD的表达,而对CYP4A11和ACO的表达没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Q3GA可抵抗脂肪酸氧化引发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HepG2细胞,降低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蓄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其调节机制可能与其对HepG2细胞中游离脂肪酸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3-o-β-d-葡萄糖 HEPG2细胞 脂质沉积 氧化应激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杠板归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及槲皮素的含量 被引量:4
2
作者 范东生 赵超 +4 位作者 陈华国 周欣 龚小见 赵杨 杨世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36-1440,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杠板归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采用Lichrosher 5-C18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8 nm,柱温为25℃,2种化合物在30 min内...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杠板归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采用Lichrosher 5-C18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8 nm,柱温为25℃,2种化合物在30 min内均得到较好分离。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7 6~3.920 0 mg和0.004 2~0.440 0 mg,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2.509、0.282 ng和6.272、0.702 ng,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和98%。运用该方法对不同产地杠板归药材中的2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并得出二者含量的比例。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杠板归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板归 皮素-3-o-β-d-葡萄糖 皮素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春柴胡中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的单体制备与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明 王博 +3 位作者 欧阳臻 张磊 浦秀华 潘璐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33-2234,共2页
目的分离制备春柴胡中特征化学成分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聚酰胺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LC-MS,UV,1H-NMR)进行结构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KromasilC18(4.6mm×250mm,5μ... 目的分离制备春柴胡中特征化学成分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聚酰胺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LC-MS,UV,1H-NMR)进行结构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Kromasil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5%醋酸(43∶57,V/V),检测波长365nm。结果从春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一化合物,鉴定为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的线性范围为4.375~140μ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43%,RSD为2.26%(n=6)。结论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化合物系首次从该柴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建立的春柴胡中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春柴胡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柴胡 化学成分 皮素-3-o-葡萄糖 高效液相
下载PDF
无尾果中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含量测定研究
4
作者 葛文辉 赵敏敏 +3 位作者 高燕平 游媛 任琦 蔡靖波 《药品评价》 CAS 2021年第23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研究无尾果中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 目的:研究无尾果中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无尾果中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线性范围、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等方法学验证项目均在合格范围内。结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可靠、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无尾果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尾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 皮素-3-o-葡萄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槲皮素及其代谢物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敏 刘保林 国旭丹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6-260,共5页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试材,用棕榈酸(PA)建立氧化应激与炎症模型,考察槲皮素和其代谢物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对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与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A刺激诱发了内皮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胞内ROS的增加和线粒体膜电位的...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试材,用棕榈酸(PA)建立氧化应激与炎症模型,考察槲皮素和其代谢物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对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与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A刺激诱发了内皮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胞内ROS的增加和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能有效减少ROS的过量生成并逆转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从而发挥抑制内皮氧化应激的功能。PA刺激引起内皮细胞中IKKβ与NF-κB的活化并导致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蛋白合成,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能有效下调IKKβ与NF-κB的磷酸化水平,降低IL-6和TNF-α的蛋白合成,从而发挥抑制内皮炎性反应的功能。因此,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可以有效抑制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预示含有槲皮素的植物原料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可能与槲皮素代谢物抑制内皮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 皮素-3-o-葡萄糖 氧化应激 炎症
下载PDF
酸藤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6
作者 李婉亭 李志强 +4 位作者 曾祥昊 余惠敏 钟国跃 冯育林 何明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68-2874,共7页
目的研究酸藤子Embelia lae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HP-20大孔吸附树脂、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各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和解析。结果从酸藤子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 目的研究酸藤子Embelia lae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HP-20大孔吸附树脂、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各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和解析。结果从酸藤子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淫羊藿次苷D2(1)、山柰酚-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2)、反式对羟基桂皮酸(3)、咖啡酸(4)、槲皮素-3-O-α-L-鼠李糖吡喃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5)、4-(β-吡喃葡萄糖基氧基)-苯甲醛(6)、1-O-对羟基肉桂酰单甘油酯(7)、山柰酚-3-O-β-D-(2''-O-β-D-呋喃糖基)-吡喃葡萄糖苷-7-O-α-L-鼠李糖吡喃糖苷(8)、绿原酸(9)、反式咖啡酸(10)、对羟基肉桂酸甲酯(11)、反式-3-O-香豆酰奎宁酸(12)、5-对反式香豆酰奎宁酸甲酯(13)、1-(3',4'-二羟基肉桂酰基)-环戊二烯二醇(14)、槲皮素-3-O-β-D-呋喃芹糖-(1→2)-β-D-吡喃葡萄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15)、槲皮素-3-O-吡喃葡萄糖苷(16)、柽柳黄素3-O-β-D-葡萄糖苷-7-O-α-L-鼠李糖苷(17)、N-(3-((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2-基)氧基)丙基)肉桂酰胺(18)、D-去氢南天竹啡碱(19)。结论其中化合物18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藤子碱苷,化合物1~3、5~8、11~15、17和19首次从酸藤子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子 淫羊藿次苷D2 反式对羟基桂皮 皮素-3-o-α-L-鼠李糖吡喃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 D-去氢南天竹啡碱
原文传递
黄连花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田景奎 邹忠梅 +1 位作者 徐丽珍 杨世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67-969,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连花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经柱层析分离 ,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12个化合物 ,分别为香豆酸 ( ) ,间二羟基苯甲酸 ( ) ,槲皮素 ( ) ,槲皮素 - 3- O-β- D-葡萄糖苷 ( ) ,槲皮素 - 3- O- β- D... 目的 研究黄连花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经柱层析分离 ,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12个化合物 ,分别为香豆酸 ( ) ,间二羟基苯甲酸 ( ) ,槲皮素 ( ) ,槲皮素 - 3- O-β- D-葡萄糖苷 ( ) ,槲皮素 - 3- O- β- D-葡萄糖醛酸乙酯 ( ) ,氯原酸乙酯 ( ) ,氯原酸正丁酯 ( ) ,胡萝卜苷 ( ) ,槲皮素 - 3- O- β- D-半乳糖苷 ( ) ,甲基 - O-β- D -葡萄糖苷 ( ) ,异鼠李素 - 3- O-芸香糖苷 ( ) ,芦丁 ( )。结论  、 、 、 、 均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花 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 氯原乙酯 氯原正丁酯 甲基-o-β-d-葡萄糖 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 中药
下载PDF
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荷花中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双双 孙瑜 +3 位作者 井凤 段文娟 杜金华 王晓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44-1248,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了荷花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荷花粗提物先经过硅胶柱色谱初步分离,得到黄酮含量高的组分,再经过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以乙酸乙酯-乙醇-水-乙酸(4∶1∶5∶0.025,v/v/v/v)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 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了荷花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荷花粗提物先经过硅胶柱色谱初步分离,得到黄酮含量高的组分,再经过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以乙酸乙酯-乙醇-水-乙酸(4∶1∶5∶0.025,v/v/v/v)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800 r/min、流速2.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条件下,从150 mg样品中一次性分离制备得到6.1 mg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I),14.8 mg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II)和20.2 mg紫云英苷(III),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分别为97.0%、95.4%、96.3%,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该方法简便、快速、节省溶剂,可以对荷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快速有效的分离纯化,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为荷花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柱色谱 高速逆流色谱 皮素-3-o-β-d-葡萄糖 杨梅素-3-o-β-d-葡萄糖 紫云英苷 荷花
下载PDF
扁桃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周荣光 杨兆祥 +2 位作者 王金 田立文 张颖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17-1219,共3页
从芒果属植物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 C.Y.Wu et T.L.Ming)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没食子酸甲酯(1),没食子酸(2),3,4-二羟基苯甲酸(3),槲皮素(4),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 从芒果属植物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 C.Y.Wu et T.L.Ming)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没食子酸甲酯(1),没食子酸(2),3,4-二羟基苯甲酸(3),槲皮素(4),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和芒果苷(7)。其中化合物1、3、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 芒果属 没食子甲酯 3 4-二羟基苯甲 山奈酚-3-o-β-d-葡萄糖 皮素-3-o-β-d-葡萄糖
下载PDF
炮制对小茴香中黄酮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敏 窦志英 +2 位作者 柴欣 王跃飞 杨静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612-614,共3页
[目的]建立小茴香中紫丁香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优选盐小茴香的炮制工艺。[方法]开展小茴香中紫丁香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系统考察盐小茴香炮制过程中盐水比例、炒制温度、炒制时... [目的]建立小茴香中紫丁香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优选盐小茴香的炮制工艺。[方法]开展小茴香中紫丁香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系统考察盐小茴香炮制过程中盐水比例、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盐小茴香中紫丁香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含量的影响。对市售的多批次小茴香中指标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盐小茴香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盐水比例1∶4、炒制温度180~200℃、炒制时间为15~20 min。在该条件下,盐小茴香色泽加深,偶有焦斑,微鼓起,指标成分损失较少;市售的小茴香中指标成分含量参差不齐,差异较大。[结论]通过本研究系统阐明了炮制过程中小茴香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市售小茴香质量差异情况,为小茴香质量控制、炮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盐小茴香 紫丁香苷 皮素-3-o-葡萄糖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黄蜀葵花中7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燕 张清华 +1 位作者 郭小藤 尚立霞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7期373-376,共4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蜀葵花药材中7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SB-C_(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5℃,...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蜀葵花药材中7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SB-C_(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槲皮素分别在1.2230.59μg·ml^(-1)(r=0.9999)、19.99499.79μg·ml^(-1)(r=1.0000)、10.00250.09μg·ml^(-1)(r=1.0000)、20.48511.95μg·ml^(-1)(r=1.0000)、1.6040.00μg·ml^(-1)(r=0.9999)、10.29257.15μg·ml^(-1)(r=1.0000)和1.0325.73μg·ml^(-1)(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5%,99.43%,99.00%,99.02%,98.39%,98.82%和98.72%,RSD分别为0.78%,0.74%,0.87%,1.07%,1.27%,0.97%和1.31%(n=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蜀葵花药材中7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蜀葵花 芦丁 金丝桃苷 皮苷 皮素-8-o-葡萄糖 杨梅素 皮素-3’-o-葡萄糖 皮素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江淮地区春柴胡HPLC特征图谱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华锋 许奇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63-566,共4页
目的建立春柴胡HPLC特征图谱,为春柴胡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条件: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1mL·L-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5nm。以"中药色谱特征... 目的建立春柴胡HPLC特征图谱,为春柴胡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条件: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1mL·L-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5nm。以"中药色谱特征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春柴胡HPLC特征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共标定了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共有峰分别为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并对10批春柴胡特征图谱与对照特征图谱计算相似度,其结果均大于0.96。结论建立的春柴胡HPLC特征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可用于春柴胡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柴胡 皮素-3-o-葡萄糖 皮素 异鼠李素 特征图谱
下载PDF
毛酸浆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朱海林 王振洲 +5 位作者 郑炳真 祁增 郑茜 李平亚 王放 刘金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2-735,共4页
目的对茄科酸浆属植物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酸浆果实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 目的对茄科酸浆属植物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酸浆果实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1)、咖啡酸乙酯(2)、β-谷甾醇(3)、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4)、槲皮素-3,5,7三甲氧基-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7)、橄榄苦苷(8)、4,4′-二羟基-2′-甲氧基查耳酮(9)。结论化合物4~9为首次从茄科酸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甲基糠 反式对羟基肉桂乙酯 皮素-3 5 7三甲氧基-3′-o-β-d-吡喃葡萄糖 橄榄苦苷
原文传递
豨莶草及其酒炙品UPLC-Q-TOF/MS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任伟光 武拉斌 +1 位作者 降雪 黄林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从化学角度阐释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寒为温的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豨莶草炮制(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运用MarkerLynx 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酒炙前后豨莶草化学成分... 目的从化学角度阐释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寒为温的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豨莶草炮制(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运用MarkerLynx 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酒炙前后豨莶草化学成分差异显著;正离子模式下,酒炙品中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成分的量明显升高,对映-18-乙酰氧基-17-羟基-16βH-贝壳杉烷-19-酸、木犀草素等成分的量明显下降;负离子模式下,酒炙品中豨莶苷、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等成分的量明显升高,矢车菊黄素、豆甾醇等成分的量明显下降。酒炙后其主要活性成分奇壬醇、豨莶酸、豨莶酮、槲皮素的量均明显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酒炙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异,得到潜在的化学标记物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结论各成分量的变化可能是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变的物质基础;建议将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作为区分豨莶草生品与炮制品(酒炙)的指标成分,并在商品酒炙豨莶草上得到了成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豨莶草 酒炙豨莶草 UPLC-Q-TOF MS 化学计量学 3 4′-去二磺基苍术苷 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 对映-18-乙酰氧基-17-羟基-16βH-贝壳杉烷-19- 木犀草素 豨莶苷 矢车菊黄素 豆甾醇 奇壬醇 豨莶 豨莶酮 皮素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莲房药材质量评价
15
作者 黄雅 王保锦 +7 位作者 王乐 高晔 崔艺彤 王朝慧 刘宇琦 常子豪 刘越 张兰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98-3106,共9页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莲房Nelumbo nucifera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不同产地莲房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Welch Ultimate®Polar-RP(250 mm×4.6 mm,3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1∶2,A)-0.2%甲酸水溶...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莲房Nelumbo nucifera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不同产地莲房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Welch Ultimate®Polar-RP(250 mm×4.6 mm,3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1∶2,A)-0.2%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柱温40℃,体积流量0.6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绘制20批不同产地的莲房药材的指纹图谱,应用SPSS 26.0和SIMCA 14.1软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对不同产地莲房样品进行质量评价,并测定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 20批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出17个共有峰,分别指认出儿茶素、荷叶碱、N-去甲荷叶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和紫云英苷7个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546~0.991,CA将20批莲房分为3类;PCA、OPLSDA与TOPSIS分析结果为产于安徽芜湖、江西赣州、山东微山湖的药材质量较好;并分析筛选出荷叶碱、N-去甲荷叶碱和儿茶素等5个成分为引起不同产地质量差异的标志性成分。莲房中6个主要成分儿茶素、荷叶碱、N-去甲荷叶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29%~0.958%、0.007%~0.137%、0.013%~0.104%、0.015%~0.282%、0.008%~0.110%、0.027%~0.541%。结论 建立的莲房HPLC指纹图谱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儿茶素、荷叶碱、N-去甲荷叶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可以作为莲房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房 化学模式识别 含量测定 儿茶素 荷叶碱 N-去甲荷叶碱 金丝桃苷 皮苷 皮素-3-o-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一测多评法联合化学计量学及熵权优劣解距离分析综合评价青钱柳药材质量
16
作者 张富丽 管海波 +2 位作者 户军燕 王志斌 赵明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4-1343,共10页
目的建立多组分定量联合化学计量学及熵权TOPSIS分析对不同产地所得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为青钱柳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取不同产地所得18批青钱柳为检测样品,以熊果酸为内参物,采用一测多评(... 目的建立多组分定量联合化学计量学及熵权TOPSIS分析对不同产地所得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为青钱柳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取不同产地所得18批青钱柳为检测样品,以熊果酸为内参物,采用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QAMS)法同时测定青钱柳中14个成分的含量,运用化学计量学和熵权TOPSIS分析法对不同产地青钱柳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要求。以熊果酸为内参物的相对校正因子稳定性、耐用性良好(RSD均小于2.0%),外标法实测值与QAMS法计算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化学计量学方法显示18批青钱柳可聚为3类,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金丝桃苷、熊果酸、阿福豆苷和异槲皮苷是影响青钱柳产品质量的主要成分;EW-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贵州和四川地区所得青钱柳质量最优,其次为湖南、江西和安徽。结论所建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青钱柳内在质量的综合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化学计量学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熵权优劣解距离法 多组分定量 金丝桃苷 皮素-3-o-葡萄糖 皮苷 阿福豆苷 皮素 山柰酚 齐墩果 熊果 阿江榄仁 青钱柳苷H 科罗索 白桦脂 山楂 α-乳香
原文传递
UPLC-MS/MS同时测定青钱柳中6种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张金 余华丽 +2 位作者 毛菊华 范蕾 王伟影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建立UPLC-MS/MS同时测定青钱柳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6种黄酮类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超高效液相法采用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RRHD SB-C18(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乙... 目的建立UPLC-MS/MS同时测定青钱柳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6种黄酮类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超高效液相法采用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RRHD SB-C18(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40℃,进样量为1μL;质谱法采用三重四级杆质谱,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ESI-),通过多重反应监测同时对青钱柳中6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测定青钱柳中6种黄酮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2~0.24μg·mL^(-1)(R^(2)=0.9994),0.049~4.91μg·mL^(-1)(R^(2)=0.9995),0.504~50.37μg·mL^(-1)(R^(2)=0.9994),0.051~5.12μg·mL^(-1)(R^(2)=0.9994),0.005~0.52μg·mL^(-1)(R^(2)=0.9998),0.052~5.17μg·mL^(-1)(R^(2)=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1%,98.4%,98.5%,97.3%,96.7%,96.5%,RSD分别为1.78%,1.22%,1.91%,1.08%,1.21%,1.29%;16批青钱柳样品中6种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0198~0.2537,0.9235~15.5680,12.9878~130.5109,0.1229~12.1011,0.0074~0.5739,0.3877~12.4567 mg·g^(-1),其中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最高,约占总量的78%。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应用于青钱柳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皮苷 皮素-3-o-葡萄糖 黄酮 液质联用法
原文传递
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蜀葵花中7个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31
18
作者 陆林玲 钱大玮 +4 位作者 郭建明 严辉 徐柏颐 沙美 段金廒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82-2087,共6页
目的:建立以金丝桃苷为内标的一测多评法,用以评价黄蜀葵花药材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流速为0.40 mL·min-1,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以金丝桃苷为内标的一测多评法,用以评价黄蜀葵花药材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流速为0.40 mL·min-1,梯度洗脱(0~2 min,88%A→85%A;2~5 min,85%A→84%A;5~6 min,84%A→83%A;6~9 min,83%A→70%A;9~11 min,70%A→20%A;11~12 min,20%A→5%A;12~13 min,5%A→88%A),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 ℃,建立金丝桃苷与其他6个指标成分(芦丁、异槲皮苷、 棉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间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并利用校正因子计算黄蜀葵花中7个主要黄酮成分含量,实现一测多评。结果: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金丝桃苷与芦丁、异槲皮苷、棉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间的RCF值分别为0.827、1.312、0.494、0.989、1.608、1.516,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RSD〈5.0%),并与常规外标一点法比较,13批黄蜀葵花药材中7个黄酮成分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实测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RSD〈5%)。结论:以金丝桃苷建立的6个黄酮成分校正因子可用于黄蜀葵花药材的定量分析及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 校正因子 超高效液相色谱 黄蜀葵花 黄酮类组分 芦丁 金丝桃苷 皮苷 皮素-8-o-葡萄糖 杨梅素 皮素-3’-o-葡萄糖 皮素
原文传递
翻白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安海洋 刘顺 +3 位作者 单淇 涂正伟 蒋建勤 侯文彬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研究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反相(ODS)、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 目的研究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反相(ODS)、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8-甲氧基草质素-3-O-β-D-槐糖苷(4)、芦丁(5)、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8)、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9)、短叶苏木酚酸(10)。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4、7、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白草 8-甲氧基草质素-3-o-β-d-槐糖苷 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 皮素-7-o-β-d-葡萄糖 短叶苏木酚
原文传递
草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9
20
作者 段营辉 戴毅 +2 位作者 高昊 叶文才 姚新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等手段从草珊瑚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10个... 目的研究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等手段从草珊瑚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嗪皮素(1)、异嗪皮啶(2)、槲皮素-3-氧-葡萄糖醛酸苷(3)、山柰酚-3-O-葡萄糖醛酸苷(4)、绿原酸(5)、咖啡酸(6)、迷迭香酸(7)、迷迭香酸-4-氧-葡萄糖苷(8)、异香草酸(9)、β-hydroxypropiovanillone(10)。结论化合物3、5、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皮素-3--葡萄糖 山柰酚-3-o-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