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1
作者 毕武 申洁 +2 位作者 姜保平 肖培根 何春年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6380-6387,共8页
目的研究茶条槭Acer tataricum subsp.ginnala树叶8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实验采用硅胶,ToyopearlHW-40c、SephadexLH-20凝胶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 目的研究茶条槭Acer tataricum subsp.ginnala树叶8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实验采用硅胶,ToyopearlHW-40c、SephadexLH-20凝胶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并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从茶条槭叶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plexinB(1)、3″-O-galloyl-benzyl-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没食子酸甲酯(3)、没食子酸(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来苏糖苷(7)、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9)、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槲皮素-3-O-(2″,6″-二-O-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12)、3,6-di-O-没食子酰基-1,5脱水葡萄糖醇(13)、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α-L-阿拉伯糖苷(14)、山柰酚-3-O-(2″-没食子酰基)-α-L-鼠李糖苷(15)、山柰酚-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16)、槲皮素(17)、山柰酚(18)、1-p-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19)、茶条槭素B(20)、茶条槭素C(21)、茶条槭素A(22)、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23)。结论化合物1、2、10、12、16、19为首次从本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2、10、12、16、19同时为本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8、12、14~16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槭 α-葡萄糖 皮素-3-o-(2″ 6″--o-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 山柰酚-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 1-p-香豆酰基-β-d-葡萄糖
原文传递
月季花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蕾 符玲 +2 位作者 敬林林 阿有梅 贾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57-2461,共5页
以活性追踪为指导分离和纯化了月季花中具有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成分.从月季花中分离得到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以活性追踪为指导分离和纯化了月季花中具有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成分.从月季花中分离得到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4和9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化学成分 皮素3-o-(2" 6"-二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
下载PDF
金盏银盘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勇 蒋海强 张清华 《食品与药品》 CAS 2012年第7期270-273,共4页
目的研究金盏银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溶剂提取,硅胶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盏银盘中得到单体9个,用化学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6个,分别为:(Z)-6-O-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 目的研究金盏银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溶剂提取,硅胶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盏银盘中得到单体9个,用化学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6个,分别为:(Z)-6-O-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即海生菊苷(maritimetin)Ⅰ,槲皮素(quercetin)Ⅱ,6-O-(6″-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Z-6-O-(6″-propionyl-β-D-glucopyranosyl)-6,7,3′,4′-tetrahydroxy-auron)Ⅲ,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对香豆酸(4-O-(2″-O-acetyl-6″-O-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yl)-p-coumaricacid)Ⅳ,三十烷酸(triacontanoic acid)Ⅴ,豆甾醇(stigmasterol)Ⅵ。结论化合物Ⅲ,Ⅴ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Ⅰ,Ⅱ,Ⅳ,Ⅵ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盏银盘 海生菊 皮素 Z-6-o-(6″-酰基—D-吡喃葡萄糖基)-6 7 3′4′-四羟基橙酮 三十烷酸
下载PDF
白花鬼针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万仲贤 吴建国 +3 位作者 吴飞 郑良栋 覃鸿恩 吴锦忠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研究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色谱分离纯化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醇提物中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 目的:研究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色谱分离纯化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醇提物中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奥卡宁4′-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酮葡萄糖苷(2)、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原儿茶酸(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白花鬼针草中分离得到,其中,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4个化合物属于首次从鬼针草数药用植物植物中分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鬼针草 化学成分 皮素-3 3′-二甲醚-7-o-β-d-吡喃葡萄糖 奥卡宁4′-o-β-d-(2″ 4″ 6″-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 4-o-(6″-o--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香豆酸 4-o-(2″-o-酰基-6″-o--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香豆酸 邻苯二甲酸异丙酯 原儿茶酸
下载PDF
HPLC测定天山花楸叶提取物中6种黄酮成分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幻 唐辉 +4 位作者 王国军 阚萌萌 任涵兰 徐鹏 李照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58-61,共4页
目的: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天山花楸叶提取物中的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6"-O-丙二酰基)-β-D-葡萄糖苷、紫云英苷、山柰素-3-O-(6"-O-丙二酰基)-β-D-葡萄糖苷.方法: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4.6 mm × 15... 目的: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天山花楸叶提取物中的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6"-O-丙二酰基)-β-D-葡萄糖苷、紫云英苷、山柰素-3-O-(6"-O-丙二酰基)-β-D-葡萄糖苷.方法: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4.6 mm × 150 mm,5 μm),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运行时间30.0 min,平衡时间10 min,流速1.0 mL· min-,柱温25℃,波长360 nm.结果: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0-(6"-0-丙二酰基)-β-D-葡萄糖苷、紫云英苷、山柰素-3-0-(6"-0-丙二酰基)-β-D-葡萄糖苷分别在3.3 ~39.5,6.2 ~74.1,12.3 ~ 147.5,14.3 ~ 171.2,7.5 ~90.4,15.6~187.5 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97.5%,94.5%,95.8%,102.2%,97.9%,其RSD分别为1.37%,1.57%,1.02%,1.77%,2.48%,1.38%.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稳定性及重复性好,可用于对天山花楸中6个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花楸 芦丁 金丝桃 皮素-3-o-(6"-o-丙二酰基)-β-d-葡萄糖 紫云英 山柰素-3-o-(6"-o-丙二酰基)-β-d-葡萄糖
原文传递
小花鬼针草中1个新的橙酮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传厚 朱彦军 +2 位作者 于绍华 蒋海强 周洪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5389-5394,共6页
目的对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对小花鬼针草8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花鬼针草80... 目的对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对小花鬼针草8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花鬼针草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6-O-(4″-O-乙酰基-6″-O-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1)、奥卡宁-4′-O-β-D-(6″-乙酰基)-葡萄糖苷(2)、7,3′,4′-三羟基-6-O-(4″,6″-二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橙酮(3)、6,7,3′,4′-四羟基橙酮(4)、异奥卡宁(5)、丁香酸-4-O-α-L-鼠李吡喃糖苷(6)、奥卡宁-4′-O-β-D-(6″-反式-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7)、奥卡宁-4′-O-β-D-(4″-乙酰基-6″-反式-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3,4′-二甲醚-7-O-芸香糖苷(9)、cordifolioidyne B(10)。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鬼针草苷I,化合物6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鬼针草 Z-6-o-(4″-o-酰基-6″-o-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 7 3 4′-四羟基橙酮 异奥卡宁 丁香酸-4-o-α-L-鼠李吡喃 皮素-3 4′-二甲醚-7-o-芸香糖 鬼针草I
原文传递
藏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被引量:20
7
作者 程战立 时岩鹏 +1 位作者 种小桃 姚庆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藏紫菀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大孔树脂和Sephadex LH-20柱等进行分离纯化,用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香草酸(2)、异鼠李素(3)、山柰酚(4)、槲皮素(5)、... 目的研究藏紫菀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大孔树脂和Sephadex LH-20柱等进行分离纯化,用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香草酸(2)、异鼠李素(3)、山柰酚(4)、槲皮素(5)、大波斯菊苷(6)、槲皮素3-O-(6″-O-E-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芦丁(8)、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正丁酯(9)、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0)。结论除化合物8以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紫菀 黄酮 皮素3-o-(6″-o-e-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 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正丁酯 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
原文传递
北葶苈子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0
8
作者 赵海誉 范妙璇 +2 位作者 石晋丽 王爱芹 李军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北葶苈子Lepidium apetal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8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北葶苈子7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用质谱、一维及二维核磁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北葶苈子中分离得到1... 目的研究北葶苈子Lepidium apetal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8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北葶苈子7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用质谱、一维及二维核磁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北葶苈子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1)、异鼠李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异鼠李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蔗糖(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十字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葶苈子 黄酮醇 皮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白花蛇舌草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信 李莉 +4 位作者 张瑞 陈超 刘欣璐 杨培民 马传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633-1641,共9页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Willd.)Roxb,ODWR]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方法:利用HPLC建立ODWR指纹图谱,确认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和HPLC-ESI-Q-TOF-MS对共有峰进行...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Willd.)Roxb,ODWR]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方法:利用HPLC建立ODWR指纹图谱,确认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和HPLC-ESI-Q-TOF-MS对共有峰进行鉴定;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和分析ODWR共有成分及炎症、肿瘤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ODWR潜在Q-Marker;使用Auto Dock Vina软件对ODWR潜在的Q-Marker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槲皮素-3-O-[2-O-(6-O-E-阿魏酰基)-β-D-吡喃葡糖苷]-β-D-吡喃半乳糖苷、(E/Z)-6-O-香豆酰鸡屎藤次苷甲酯、(E/Z)-6-O-阿魏酰鸡屎藤次苷甲酯成分为ODWR潜在的Q-Marker,主要通过作用于PIK3R1、NFKB1、HRAS等靶点,调控Pathways in cancer、Proteoglycans in cancer、Focal adhesion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肿瘤等作用。结论:槲皮素-3-O-[2-O-(6-O-E-阿魏酰基)-β-D-吡喃葡糖苷]-β-D-吡喃半乳糖苷、(E/Z)-6-O-香豆酰鸡屎藤次苷甲酯、(E/Z)-6-O-阿魏酰鸡屎藤次苷甲酯成分可作为ODWR潜在Q-Marker。本研究为ODWR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抗炎、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质量标志物 指纹图谱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皮素-3-o-[2-o-(6-o-e-阿魏酰基)-β-d-吡喃葡糖]-β-d-吡喃半乳糖 (E/Z)-6-o-香豆酰鸡屎藤次甲酯 (E/Z)-6-o-阿魏酰鸡屎藤次甲酯
原文传递
小果菝葜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梦 刘星 +3 位作者 李琳玉 舒积成 梁永红 黄慧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099-5104,共6页
目的研究菝葜属植物小果菝葜Smilax davidian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相硅胶(RP18)、半制备HPLC色谱法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并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果菝葜根茎70%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橙素7-O-β-D... 目的研究菝葜属植物小果菝葜Smilax davidian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相硅胶(RP18)、半制备HPLC色谱法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并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果菝葜根茎70%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橙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黄檀素(2)、3,5,7,4′-四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L-鼠李糖(6)、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7)、3,5-二羟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8)、2,4,6-三羟基苯乙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9)、2,4,6-三羟基苯乙酮-2,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0)、表儿茶素(11)、latifolin(12)、3′-O-(E-4-酰基)-奎尼酸(13)、5-O-咖啡酰奎宁酸丁酯(14)、5,5′-二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5)、1-O-二十六烷酰基甘油酯(16)、cinchonain Ib(17)、腺嘌呤核苷(18)、白藜芦醇(19)和3,4,5-三甲氧苯基-1-β-D-吡喃葡萄糖苷(20)。结论化合物4~9、12~16均为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3、17、18为首次从小果菝葜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菝葜 黄檀素 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 皮素-3-o-β-L-鼠李糖 1-o-二十六烷酰基甘油酯
原文传递
满江红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钱文琪 吴炜琳 +5 位作者 张勋豪 康云 汪亚勤 邓元荣 倪铖杰 黄建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397-4404,共8页
目的研究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满江红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目的研究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满江红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甲酯(1)、4-O-咖啡酰基奎宁酸(2)、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3)、3,4,5-O-三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4)、(-)-N-[3′,4′-双羟基-(E)-肉桂酰基]-3-羟基-L-酪氨酸(5)、(-)-N-[3′,4′-双羟基-(E)-肉桂酰基]-L-酪氨酸(6)、(-)-N-[3′,4′-双羟基-(E)-肉桂酰基]-L-酪氨酸甲酯(7)、(-)-N-[4′-羟基-(E)-肉桂酰基]-L-酪氨酸(8)、brainicin(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6″-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12)、咖啡酸(13)、表白色杜鹃素(14)、myzodendrone(15)、反式阿魏酸-β-D-葡萄糖苷(16)、5,7-二羟基色原酮-2-羧酸(17)、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18)、植醇(19)和反式-12-氧-(10Z,15Z)-植物二烯酸(20)。结论化合物1~12、14~18和20为首次从满江红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为首次从满江红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0、12和13具显著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咖啡酰基奎宁酸 肉桂酰基酪氨酸 绿原酸甲酯 皮素-3-o-β-d-葡萄糖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鬼针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曹园 瞿慧 +2 位作者 姚毅 刘志辉 方祝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435-3439,共5页
目的 研究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鬼针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5-O-β-... 目的 研究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鬼针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1)、奥卡宁-4′-O-β-D-(2″, 4″, 6″-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奥卡宁-4′-O-β-D-(3″,4″-二乙酰基-6″-反式-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金丝桃苷(9)、芦丁(10)、柚皮素(11)、芹菜素(12)、槲皮素(13)、5, 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14)、咖啡酸(15)、没食子酸(16)、β-谷甾醇(17)、胡萝卜苷(18)。结论 化合物1和11为首次从鬼针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4、15、18为首次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针草 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 奥卡宁-4′-o-β-d-(3 4″-二乙酰基-6″-反式--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 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 皮素
原文传递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多叶棘豆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洋 岳鑫 王晓琴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050-2053,共4页
目的:建立多叶棘豆HPLC指纹图谱及2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Symmetry■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以乙腈(A)-0.1%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 目的:建立多叶棘豆HPLC指纹图谱及2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Symmetry■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以乙腈(A)-0.1%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建立了10批多叶棘豆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37~0.973,共标定了18个共有峰;同时测定了24批药材中槲皮素-7-O-α-鼠李糖-3-O-(6″-反式咖啡酰)-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和芦丁的含量,分别为0.02~11.75 mg·g^(-1)和0.01~1.26 mg·g^(-1)。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的方法可有效、全面地用于多叶棘豆药材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棘豆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皮素-7-o-α-鼠李糖-3-o-(6″-反式咖啡酰)-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 芦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