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仿律与跨媒介叙事--试论图像叙事对语词叙事的模仿 被引量:26
1
作者 龙迪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7,共15页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图像叙事一般不是直接对生活中的事件的模仿,而是对语词叙事已经叙述过的故事的再一次模仿。就模仿与媒介的关系而言,既存在"本位"现象,也存在"出位"现象,前者强调的是模仿时遵循媒介自...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图像叙事一般不是直接对生活中的事件的模仿,而是对语词叙事已经叙述过的故事的再一次模仿。就模仿与媒介的关系而言,既存在"本位"现象,也存在"出位"现象,前者强调的是模仿时遵循媒介自身的特性,后者强调的则是模仿时在遵循自身特性的同时也跨出自身而追求另一种媒介的美学效果;跨媒介叙事之"跨",其实也就是跨越、超出自身作品及其构成媒介的本性或强项,去创造出本非自身所长而是他种文艺作品或他种媒介特质的叙事形式。模仿当然有一定规律可循,这就是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所谓的"模仿律":(1)从内心到外表的模仿;(2)从高位到低位的模仿。无论是从内心到外表的模仿,还是从高位到低位的模仿,语词都堪称一种具有更大优势的媒介,在抒情表意或叙事说理等活动中容易作为"范本"而成为图像等其他媒介模仿的对象;塔尔德所揭示的这一模仿律,正是图像作为一种空间性叙事媒介试图通过模仿语词叙事而力求达到相应的时间性效果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律 跨媒介叙事 图像叙事 语词叙事
下载PDF
基于模仿律下的骑士体育研究
2
作者 曹萍 《运动》 2012年第6期144-145,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功能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从模仿律的角度重新审视欧洲中世纪骑士体育的发展及其演变。研究结果,在骑士体育的发展期,模仿主要集中在社会上层阶层封闭的圈层中,以"从上到下"辐射的模仿为主;在骑士体育衰落期,... 运用文献资料法、功能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从模仿律的角度重新审视欧洲中世纪骑士体育的发展及其演变。研究结果,在骑士体育的发展期,模仿主要集中在社会上层阶层封闭的圈层中,以"从上到下"辐射的模仿为主;在骑士体育衰落期,社会下层阶层对骑士体育的模仿,骑士体育不断弱化、演变;随着骑士制度走向灭亡,骑士体育被肢解,许多体育形式流传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律 骑士体育 发展 演变
下载PDF
塔尔德模仿律下的网剧出海——谈网络自制剧海外输出之路 被引量:2
3
作者 金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28-131,共4页
媒介融合时代,中国网络自制剧正在凭借高质量内容远销海外,在国际舞台上演绎中国好故事,展现中国软实力。按照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提出"模仿律"理论来观照中国网络自制剧,其在历经他者模仿的诞生阶段、自我构建的成熟阶段后实... 媒介融合时代,中国网络自制剧正在凭借高质量内容远销海外,在国际舞台上演绎中国好故事,展现中国软实力。按照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提出"模仿律"理论来观照中国网络自制剧,其在历经他者模仿的诞生阶段、自我构建的成熟阶段后实现从逻辑模仿到超逻辑模仿的变革,最终达到海外输出的最终目的。中国网络自制剧必须重视本土元素,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用中国文化的思维讲述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故事,走出稳健的海外输出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律 网络自制剧 海外输出 中国故事
下载PDF
手机短信传播的“模仿”与“复制”机理
4
作者 靳琰 《东南传播》 2009年第1期84-86,共3页
手机短信是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已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生活、文化现象。模仿是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本原则。"模仿律"以及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的研究成果可以反观手机短... 手机短信是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已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生活、文化现象。模仿是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本原则。"模仿律"以及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的研究成果可以反观手机短信的模仿与复制特点,解释按照"模仿律"和模因论生成的手机短信传播的模仿和复制机理,为研究短信传播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短信 模仿律 模因论 模因 语汇
下载PDF
虚拟现实艺术:基于四重维度的考量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雯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8期14-28,I0001,共16页
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虚拟现实艺术的意涵在媒介视角、艺术史视角、观者视角、叙事视角等四重维度的共振中进行界定。其中,媒介维度展现了虚拟现实媒介从玩具、镜子,再到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史维度基于西方艺术史观念发展的内在演变... 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虚拟现实艺术的意涵在媒介视角、艺术史视角、观者视角、叙事视角等四重维度的共振中进行界定。其中,媒介维度展现了虚拟现实媒介从玩具、镜子,再到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史维度基于西方艺术史观念发展的内在演变逻辑,提出虚拟现实艺术属于“匣子”“格子”“框子”之后的“盒子”模式;观者维度集中体现了虚拟现实艺术所营造出的“数字原生空间”是对真实世界的“再媒介化”;叙事维度提出虚拟现实叙事是对影像叙事的模仿,更是对之前所有媒介叙事的挪用,进而重述了全景叙事、交互叙事与人工智能叙事的模式。总体而言,虚拟现实艺术本体旨在从单一的审美对象变成复合的体验触发器,同时在多重维度的共振中解释自身作为独立艺术形态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艺术 再媒介化 模仿律 交互叙事 元宇宙
下载PDF
读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的《传播与社会影响》札记
6
作者 赵宁 《新闻世界》 2010年第11期221-222,共2页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加布里埃尔·塔尔德其人,说明其在社会学中的地位,然后分析了《传播与社会影响》一书的整体结构,前七章及后两章依据与传播的密切联系程度分开论述。重点阐释引用了本书中的"公众"和"舆论"...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加布里埃尔·塔尔德其人,说明其在社会学中的地位,然后分析了《传播与社会影响》一书的整体结构,前七章及后两章依据与传播的密切联系程度分开论述。重点阐释引用了本书中的"公众"和"舆论"两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 社会学 社会影响 模仿律 舆论
下载PDF
从社会哲学到现实考察:塔尔德社会模仿视野下舆论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萌 陈康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9,共12页
塔尔德是一位被遗忘的社会学和传播学先驱,他在19、20世纪之交提出的社会模仿观成为后来传播学诸多基础理论的源头。作为逻辑哲学,模仿律的研究目的不仅是了解社会的发展本质及规律,更要成为社会现象的解释依据。塔尔德在晚期研究中,将... 塔尔德是一位被遗忘的社会学和传播学先驱,他在19、20世纪之交提出的社会模仿观成为后来传播学诸多基础理论的源头。作为逻辑哲学,模仿律的研究目的不仅是了解社会的发展本质及规律,更要成为社会现象的解释依据。塔尔德在晚期研究中,将视野从模仿理论转向传媒与舆论的现实考察,以“公众与群众”“舆论与集群”为主题,完成了人类社会科学史上第一部有关舆论研究的专著。然而,今天传播主流学术史对塔尔德的相关叙事仅停留于“模仿”这一群体心理传播的现象表述层面,缺乏对社会模仿观的系统把握,更忽视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指导性和预判性价值。基于此,论文重新爬梳塔尔德传播思想的理论脉络,试图以模仿律为哲学基础考察公众舆论的形成及发展演变,搭建社会模仿理论与公众舆论研究之间的二元关联。塔尔德开创了将交流/传播与民主政治相勾连的研究传统,他所强调的交往互动成为社会有机体的理论内核,库利的社会过程、杜威的大共同体、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皆承袭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尔德 逻辑哲学 模仿律 舆论 交往互动
原文传递
道徳统计学的社会观:塔尔徳与涂尔干之争
8
作者 李英飞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4期132-133,共2页
在法国社会学史上,塔尔德和涂尔干是两位重要人物,并且由于两人之间的争论而变得更为人所熟知。与塔尔德试图借助统计学来捕捉社会的法则一样,涂尔干也赋予统计学以重要地位,以展现被他称之为社会的存在。无论是塔尔德所谓的模仿律,还... 在法国社会学史上,塔尔德和涂尔干是两位重要人物,并且由于两人之间的争论而变得更为人所熟知。与塔尔德试图借助统计学来捕捉社会的法则一样,涂尔干也赋予统计学以重要地位,以展现被他称之为社会的存在。无论是塔尔德所谓的模仿律,还是涂尔干用以表达社会事实的出生率、结婚率和自杀率,这些关乎“社会”存在的假设,某种程度上都有赖于统计学来呈现和证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史 涂尔干 自杀率 统计学 塔尔德 模仿律 社会观 出生率
原文传递
Imitation and Transgression: Ge Fei's Creative Use of Jorge Luis Borges's Narrative Labyrinth
9
作者 Qingxin L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5年第4期649-669,共21页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race the influence of Jorge Luis Borges on Ge Fei. It shows that Ge Fei's stories share Borges's narrative form though they do not have the same philosophical premises as Borges's to suppor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race the influence of Jorge Luis Borges on Ge Fei. It shows that Ge Fei's stories share Borges's narrative form though they do not have the same philosophical premises as Borges's to support them. What underlies Borges's narrative complexity is his notion of the inaccessibility of reality or divinity and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intellectual history as epistemological metaphors. While Borges's creation of narrative gap coincides with his intention of demonstrating the impossibility of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and order, Ge Fei borrows this narrative technique from Borges to facilitate the inclusion of multiple motives and subject matters in one single story, which denotes various possible directions in which history, as well as story, may go. Borges prefers the Jungian concept of archetypal human actions and deeds, whereas Ge Fei tends to use the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to explore the laws governing human behaviors. But there is a percei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Ge Fei's rejection of linear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storyline with Borges' explication of epistemological uncertainty, hence the former's tremendous debt to the latter. Both writers have found the conventional narrative mode, which emphasizes the telling of a coherent story having a beginning, a middle, and an end, inadequate to convey their respective ideational int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 Fei - Jorge Luis Borges . Narrative gap . Narrative labyrinthFreudian psychoanalysis . Jungian archetyp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