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环境下的犯罪模仿及预防 被引量:4
1
作者 孙静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3年第10期132-133,共2页
媒体与犯罪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由于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犯罪模仿行为呈高发态势,新媒体环境下犯罪模仿的治理成为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犯罪模仿高发的原因,并建议应从法律、技术和媒体自律多个方面着手... 媒体与犯罪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由于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犯罪模仿行为呈高发态势,新媒体环境下犯罪模仿的治理成为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犯罪模仿高发的原因,并建议应从法律、技术和媒体自律多个方面着手采取预防措施规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犯罪模仿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中犯罪模仿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云才 《净月学刊》 2014年第4期31-34,共4页
新媒体环境是崭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具有迥异于以前的传播特征,引发了许多高相似性与高模仿性犯罪案件,并使犯罪模仿成为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潜在的巨大威胁。对犯罪模仿的归因分析既要着眼于新媒体环境,又要兼顾中国社会转型与西方社会浸... 新媒体环境是崭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具有迥异于以前的传播特征,引发了许多高相似性与高模仿性犯罪案件,并使犯罪模仿成为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潜在的巨大威胁。对犯罪模仿的归因分析既要着眼于新媒体环境,又要兼顾中国社会转型与西方社会浸染的时代特征。探讨国内外犯罪模仿的理论源流、实践发展与现实经验,有助于认识犯罪模仿理论的嬗变,发现新媒体环境中犯罪模仿的形成机理,反思公共政策缺陷、社会道德困境对于遏制犯罪模仿的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社会转型 犯罪模仿 犯罪预防
下载PDF
论媒体报道对模仿效应的规避 被引量:7
3
作者 邵馨颖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媒体某些暴力事件的报道有可能引发模仿犯罪,面对重大暴力事件,媒体既应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又要避免刻意渲染,防止产生模仿效应。对模仿效应的规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减少犯罪细节描写和煽情式的报道;(二)构建具有启迪性的议题和视... 媒体某些暴力事件的报道有可能引发模仿犯罪,面对重大暴力事件,媒体既应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又要避免刻意渲染,防止产生模仿效应。对模仿效应的规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减少犯罪细节描写和煽情式的报道;(二)构建具有启迪性的议题和视角;(三)尽量不要置于版面显著位置;(四)尽量少配发有强大视觉冲击力的血腥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 模仿犯罪 模仿效应 细节描写
下载PDF
论犯罪的传染性——以校园血案为分析样本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无数事例和研究都证明犯罪的确具有传染性。这种传染性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新闻媒体对极端暴力犯罪的过分渲染、对细节的详尽描述和是非不清的报道等具有某种暗示力量,可能就是"方法的告诉"和"犯罪方式的启迪"。其... 无数事例和研究都证明犯罪的确具有传染性。这种传染性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新闻媒体对极端暴力犯罪的过分渲染、对细节的详尽描述和是非不清的报道等具有某种暗示力量,可能就是"方法的告诉"和"犯罪方式的启迪"。其中,模仿样本的发生是犯罪传染的前提;模仿样本的传播是犯罪传染的桥梁;模仿是传染的结果。要有效防止犯罪的传染,媒体必须在报道极端暴力事件时衡量利弊得失,坚持正义立场,秉持伦理、适度和节制原则;同时国家也应当建立防控重大恶性案件传染的机制,严格新闻审查制度,积极引导媒体的传播,规制媒体的不当行为,旗帜鲜明地谴责、打击散布宣传暴力、报复主义的极端言论,为社会道德树立明确的坐标和边界,铲断犯罪传染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血案 犯罪模仿 犯罪传染 媒体
下载PDF
主流网媒对报复社会型犯罪报道方式的嬗变
5
作者 胡静柔 《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14期71-73,共3页
报复社会型犯罪作为社会风险议题,大众传媒对其进行的新闻报道既能够扩大事件影响,引起多方关注,发挥震慑和防范犯罪的作用,也极易因其错误的报道方式放大社会风险,刺激犯罪欲望,启迪犯罪手段,从而诱发犯罪模仿。文章从犯罪细节的渲染... 报复社会型犯罪作为社会风险议题,大众传媒对其进行的新闻报道既能够扩大事件影响,引起多方关注,发挥震慑和防范犯罪的作用,也极易因其错误的报道方式放大社会风险,刺激犯罪欲望,启迪犯罪手段,从而诱发犯罪模仿。文章从犯罪细节的渲染与克制、舆论导向的放任与把握、法治教育的忽视与强调三个方面明确主流网媒在报复社会型犯罪报道方式的嬗变过程中体现出的报道技巧和报道水准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网媒 报复社会型犯罪 报道方式 犯罪模仿
下载PDF
如何报道杀童案件?
6
作者 杜骏飞 《新闻论坛》 2010年第5期14-14,共1页
在今年5月出版的第10期的《财经》杂志上,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骏飞发表了题为《新闻的傲慢与谦卑》的文章,就校园杀童案中,媒体掌握事实和报道权利的审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业界引来了很多的关注。现将文章其中的观点摘要如下:
关键词 媒体 犯罪模仿 新闻界 案件
下载PDF
Imitation and Transgression: Ge Fei's Creative Use of Jorge Luis Borges's Narrative Labyrinth
7
作者 Qingxin L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5年第4期649-669,共21页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race the influence of Jorge Luis Borges on Ge Fei. It shows that Ge Fei's stories share Borges's narrative form though they do not have the same philosophical premises as Borges's to suppor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race the influence of Jorge Luis Borges on Ge Fei. It shows that Ge Fei's stories share Borges's narrative form though they do not have the same philosophical premises as Borges's to support them. What underlies Borges's narrative complexity is his notion of the inaccessibility of reality or divinity and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intellectual history as epistemological metaphors. While Borges's creation of narrative gap coincides with his intention of demonstrating the impossibility of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and order, Ge Fei borrows this narrative technique from Borges to facilitate the inclusion of multiple motives and subject matters in one single story, which denotes various possible directions in which history, as well as story, may go. Borges prefers the Jungian concept of archetypal human actions and deeds, whereas Ge Fei tends to use the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to explore the laws governing human behaviors. But there is a percei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Ge Fei's rejection of linear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storyline with Borges' explication of epistemological uncertainty, hence the former's tremendous debt to the latter. Both writers have found the conventional narrative mode, which emphasizes the telling of a coherent story having a beginning, a middle, and an end, inadequate to convey their respective ideational int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 Fei - Jorge Luis Borges . Narrative gap . Narrative labyrinthFreudian psychoanalysis . Jungian archetyp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