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时相和模体位置对4D-CT图像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时飞跃 秦伟 +2 位作者 陈飞 赵环宇 金洵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Catphan模体CTP486模块的四维CT(4D-CT)图像,研究呼吸时相和模体位置对4D-CT图像均匀性的影响。方法:使用西门子Sensation Open CT模拟机和瓦里安RPM系统,获取Catphan 504模体CTP486模块的4DCT图像。对3种模体位置情形进... 目的:通过分析Catphan模体CTP486模块的四维CT(4D-CT)图像,研究呼吸时相和模体位置对4D-CT图像均匀性的影响。方法:使用西门子Sensation Open CT模拟机和瓦里安RPM系统,获取Catphan 504模体CTP486模块的4DCT图像。对3种模体位置情形进行研究。情形A:模体悬空放置;情形T:模体下有一个碳纤维CT平板床;情形B+T:模体下有一个碳纤维固定底板和一个CT平板床。每种情形重复3次测量。使用DoseLab放疗验证软件分析4D-CT图像,得到图像均匀性值(U)。对每一套4D-CT重建10个呼吸时相(0%,10%,⋯,90%)的CT图像序列。对U值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4D-CT所有CT序列的U值均小于5 HU。每种情形得到30个U值数据,情形A、情形T和情形B+T 3种情形U值分别为(1.44±0.79)、(1.91±0.91)和(1.99±0.77)HU。统计U值对应的4个边缘感兴趣区(ROI)出现的次数和比例,情形T中ROI 22(9点钟方向)出现13次(占比43.33%),情形B+T中ROI 23(12点钟方向)出现13次(占比43.33%)。结论:本研究中4D-CT的图像均匀性满足使用要求,不同呼吸时相4D-CT的图像均匀性值不同,模体摆放位置对4D-CT的图像均匀性有一定影响,碳纤维CT平板床和固定底板的存在使4D-CT的图像均匀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CT 图像均匀性 呼吸时相 模体位置
下载PDF
全α类蛋白质超家族保守模体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淑杰 李前忠 左永春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5,共8页
选取了全α类中序列一致性小于等于40%和25%的四个有代表性的超家族,并从中提取序列模体和结构模体,分析了其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超家族和EF手超家族中已知功能的模体类型相对单一,而类同源域超家族和翼螺旋DNA结... 选取了全α类中序列一致性小于等于40%和25%的四个有代表性的超家族,并从中提取序列模体和结构模体,分析了其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超家族和EF手超家族中已知功能的模体类型相对单一,而类同源域超家族和翼螺旋DNA结合域超家族中序列模体类型较多,但是主要以HTH和wHTH两种结构模体为主.进一步对模体的相对位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发现无论是已知功能的模体还是基于统计学方法识别的模体,它们相对于序列N端和C端的分布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些特征和规律将对蛋白质超家族的识别以及结构域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超家族 的功能 相对位置分布
下载PDF
基于SAM的中国人群乘用车驾驶座椅位置设计研究
3
作者 林凯 任金东 《机械工程与技术》 2020年第4期359-366,共8页
随着国内各车企乘用车设计水平的提升,设计手段已经由逆向开发转到正向设计阶段,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乘用车主战场,针对中国人体的乘用车正向开发至关重要,乘用车座椅行程长度设计及行程分配决定了目标人群人体舒... 随着国内各车企乘用车设计水平的提升,设计手段已经由逆向开发转到正向设计阶段,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乘用车主战场,针对中国人体的乘用车正向开发至关重要,乘用车座椅行程长度设计及行程分配决定了目标人群人体舒适性及内部空间布置,目前国内外车企设计规范依旧是基于美国人体SAE设计标准,因此,本文将基于中国人体尺寸提出适合中国乘用车驾驶员座椅行程长度正向设计方法,同时使用人机柔性台架进行了验证,为座椅行程正向设计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 中国人群 座椅位置 尺寸 座椅行程 SgRP
下载PDF
A new plasmapause location model based on THEMIS observations 被引量:3
4
作者 LIU Xu LIU WenL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2552-2557,共6页
A new empirical model of plasmapause location as functions of magnetic local time and geomagnetic indices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from THEMIS mission. We use the two-year data of electron density ... A new empirical model of plasmapause location as functions of magnetic local time and geomagnetic indices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from THEMIS mission. We use the two-year data of electron density inferred from spacecraft potential to identify the plasmapause crossings and create a database of plasmapause locations. The database is further used to build up an empirical model of plasmapause related to magnetic local time based on the equation from O'Brien and Moldwin(2003). The new model is compared with previous plasmapause location models. It is found that our newly developed model is the best in predicting plasmapause locations among the existing models. The models based on Kp and Dst indices are better than the model based on AE index, suggesting that the plasmapause location is controlled by large scale convection of the magnet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PAUSE geomagnetic index magnetic local tim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