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的牛奶蛋白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实验室与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生产过程中原料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研究斜率截距法(slope/bias,S/B)、分段直接标准化(piecewise direct standardization,PDS)算法、...目的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的牛奶蛋白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实验室与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生产过程中原料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研究斜率截距法(slope/bias,S/B)、分段直接标准化(piecewise direct standardization,PDS)算法、Shenk’s方法在不同仪器测量光谱之间模型转移应用,优化模型参数,提高实验室仪器建立的校正模型应用于在线光谱仪器的预测精度。结果经过Shenk’s算法转移,主从机的光谱平均差异降低为0.0075,光谱校正率达到98.95%。利用模型转移方法与偏最小二乘模型结合,将实验室分析光谱仪建立的模型用于生产在线光谱仪测量光谱预测,显著提高了牛奶中蛋白质含量预测准确度,不同仪器之间模型预测相对均方根误差从5.52%下降到2.03%。结论本研究的方法实现了实验室分析与在线检测仪器测量光谱及定量分析模型转移共享,为近红外在线检测的智能化改进提供了基础。展开更多
研究建立应用于饲料生产线上的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同时应用于实验室的离线近红外检测。以豆粕和玉米粉为例,获取37个豆粕和49个玉米粉样品的离线光谱,并获取其中22个豆粕和26个玉米粉样品的在线光谱,建模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研究建立应用于饲料生产线上的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同时应用于实验室的离线近红外检测。以豆粕和玉米粉为例,获取37个豆粕和49个玉米粉样品的离线光谱,并获取其中22个豆粕和26个玉米粉样品的在线光谱,建模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首先用离线光谱和在线光谱分别建立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之后基于光谱共享法的模型转移技术,建立光谱共享模型,将三种模型的建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光谱共享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其中,豆粕水分和粗蛋白模型的验证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validation set,R_(P))分别为0.942和0.959,模型改善率(Model improvement rate,R_(i))为17.4%和68.4%,预测残差绝对值的方差S^(2)为0.075和0.003;玉米粉水分和粗蛋白模型R_(P)分别为0.944和0.994,R_(i)为0.6%和80.9%,S^(2)为0.042和0.011。根据结果可知光谱共享法对模型的优化效果明显,预测效果、稳定性和通用性最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的牛奶蛋白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实验室与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生产过程中原料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研究斜率截距法(slope/bias,S/B)、分段直接标准化(piecewise direct standardization,PDS)算法、Shenk’s方法在不同仪器测量光谱之间模型转移应用,优化模型参数,提高实验室仪器建立的校正模型应用于在线光谱仪器的预测精度。结果经过Shenk’s算法转移,主从机的光谱平均差异降低为0.0075,光谱校正率达到98.95%。利用模型转移方法与偏最小二乘模型结合,将实验室分析光谱仪建立的模型用于生产在线光谱仪测量光谱预测,显著提高了牛奶中蛋白质含量预测准确度,不同仪器之间模型预测相对均方根误差从5.52%下降到2.03%。结论本研究的方法实现了实验室分析与在线检测仪器测量光谱及定量分析模型转移共享,为近红外在线检测的智能化改进提供了基础。
文摘研究建立应用于饲料生产线上的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同时应用于实验室的离线近红外检测。以豆粕和玉米粉为例,获取37个豆粕和49个玉米粉样品的离线光谱,并获取其中22个豆粕和26个玉米粉样品的在线光谱,建模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首先用离线光谱和在线光谱分别建立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之后基于光谱共享法的模型转移技术,建立光谱共享模型,将三种模型的建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光谱共享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其中,豆粕水分和粗蛋白模型的验证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validation set,R_(P))分别为0.942和0.959,模型改善率(Model improvement rate,R_(i))为17.4%和68.4%,预测残差绝对值的方差S^(2)为0.075和0.003;玉米粉水分和粗蛋白模型R_(P)分别为0.944和0.994,R_(i)为0.6%和80.9%,S^(2)为0.042和0.011。根据结果可知光谱共享法对模型的优化效果明显,预测效果、稳定性和通用性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