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肝癌血清蛋白质组标准模式图谱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仁 陈小苹 +2 位作者 林秋雄 林炳亮 曹会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1-343,共3页
目的构建早期肝癌血清蛋白质组标准模式图谱,初步探讨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收集正常人、早期肝癌患者血清各12例,分别等量混匀为两组样本,去掉血清中的白蛋白和IgG。取血清各300μg与水化液充分混合,双向凝胶电泳,实... 目的构建早期肝癌血清蛋白质组标准模式图谱,初步探讨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收集正常人、早期肝癌患者血清各12例,分别等量混匀为两组样本,去掉血清中的白蛋白和IgG。取血清各300μg与水化液充分混合,双向凝胶电泳,实验重复3次,银染,图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点,构建早期肝癌血清蛋白质组标准模式图谱。(2)应用该模式图谱盲法对13例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和10名健康人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两组间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共38个,对表达量差异5倍以上的11个蛋白点进行分析,构建早期肝癌血清蛋白质组标准模式图谱。盲法分析示敏感性为92%,特异性90%。结论早期肝癌患者血清2-DE蛋白质图谱与健康人有一定差异,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及其特定组合构成有望成为早期肝癌诊断与判定预后的模式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肝癌 血清蛋白质组 模式图谱
下载PDF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图谱化的探讨
2
作者 聂国栋 杨娟娟 《海口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7-61,共5页
民办高校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思维比较活跃,特点鲜明。依据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探索新形式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图谱化,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意义重大。实践证明,构建“服务、管理、教育... 民办高校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思维比较活跃,特点鲜明。依据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探索新形式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图谱化,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意义重大。实践证明,构建“服务、管理、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并使之图谱化,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学生管理模式图谱
下载PDF
华南虎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带型模式建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龚志海 朱利永 +8 位作者 任小冬 饶伟强 雷胜桥 吴莉莉 刘力军 张燕 李秋明 陈斌 谢和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8-444,共7页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带染色体标本制作技术,研究和分析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染色体的核型和带型。结果表明:华南虎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38条,其中常染色体18对,性染色体1对。常染色体按相对长度从长到短依次编号为1~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带染色体标本制作技术,研究和分析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染色体的核型和带型。结果表明:华南虎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38条,其中常染色体18对,性染色体1对。常染色体按相对长度从长到短依次编号为1~18。根据着丝粒指数可将华南虎染色体分为4组,即A组(m),包括2、5、13、18和X;B组(Sm),包括1、4、7、8、9、10、11、12、14、17和Y;C组(St),包括3、6;D组(t),包括15、16。核型公式为8(m)+20(Sm)+4(St)+4(t),XY(m,Sm)/XX(m,m)。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华南虎染色体核型标本,初步建立了华南虎染色体G带核型模式图谱。经比对,发现华南虎与东北虎(P. t. altaica)染色体核型存在明显差异,可为虎亚种的分类研究提供依据,同时能为华南虎种群基因多样性及遗传学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和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染色体 核型分析 G带 模式图谱
下载PDF
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导向下教育领域知识图谱模式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董晓晓 周东岱 +2 位作者 黄雪娇 顾恒年 李振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83,共8页
教育领域知识图谱是教育人工智能需要优先开展的基础性工作。知识图谱模式是图谱构建的核心,但既有研究中欠缺对图谱模式的关注。文章提出了一种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根据教育领域知识进行目标分解、子领域划分、应用需求和边界确... 教育领域知识图谱是教育人工智能需要优先开展的基础性工作。知识图谱模式是图谱构建的核心,但既有研究中欠缺对图谱模式的关注。文章提出了一种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根据教育领域知识进行目标分解、子领域划分、应用需求和边界确立,融合知识组织与教育教学原理规律来定义实体类型、实体属性和实体关系的教育领域知识图谱模式构建方法。基于该方法,构建了面向学科知识体系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图谱模式,并以高中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知识模块给出了学科知识图谱的示例,该图谱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 教育领域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模式
下载PDF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东北黑土区种植模式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杜国明 张瑞 于凤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4-702,共9页
不同种植模式具有不同的经济学和生态学意义,因地制宜确立合理的种植模式是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措施。目前,对东北黑土区的种植模式类型及其空间格局尚缺乏系统的认识。本研究基于东北黑土区2017—2019年作物分类数据,应用地学信息图谱理... 不同种植模式具有不同的经济学和生态学意义,因地制宜确立合理的种植模式是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措施。目前,对东北黑土区的种植模式类型及其空间格局尚缺乏系统的认识。本研究基于东北黑土区2017—2019年作物分类数据,应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构建种植模式图谱,以揭示黑土区种植模式类型及其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分布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种植模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东北黑土区种植模式主要有玉米连作、水稻连作、大豆连作和米(玉米)豆(大豆)轮作,面积占比分别为38.3%、18.5%、10.3%、26.0%。其中,米豆轮作又包括米豆两年轮作、米米豆三年轮作、豆豆米三年轮作,分别占轮作面积的44.1%、34.5%、21.4%;2)各类种植模式的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显著。其中,玉米连作在温度和湿度上的梯度分异特征均非常明显,水稻连作仅在湿度上的梯度分异特征非常明显,大豆连作和米豆轮作在温度和湿度上的梯度分异特征均不明显;3)各类种植模式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种植模式间存在"大豆连作→豆豆米三年轮作→米豆两年轮作→米米豆三年轮作→玉米连作"的空间过渡特征。东北黑土区种植模式以连作为主,其分布规律可为今后轮作空间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种植模式 地学信息图谱 种植模式图谱
原文传递
1995-2015年中国耕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谢文全 张兴国 潘晓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247,共6页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1995-2015中国耕地及变化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期间中国耕地面积2000年前后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耕地空间分布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移动,耕地分布空...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1995-2015中国耕地及变化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期间中国耕地面积2000年前后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耕地空间分布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移动,耕地分布空间不断扩张;(2)1995-2005年耕地空间变化较为剧烈,期间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林地、草地,同期减少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及建设用地,在2005-2015年耕地活跃度变小,期间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草地、未利用地,减少耕地主要是建设用地的占用;(3)1995-2005期间新增耕地及减少耕地均呈“东北-西南”格局,新增耕地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减少耕地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新增耕地重心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2005-2015年期间新增耕地呈现出“正东-正西”格局,而减少耕地呈现“东北-西南”格局,期间新增耕地空间上主要位于我国北部地区,而减少耕地空间上主要位于我国东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耕地 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西部矿区采动损害及减损开采的地质保障技术框架体系
7
作者 王双明 孙强 +9 位作者 耿济世 袁士豪 谷超 杨多兴 牛超 路拓 郭晨 张唤兰 黄海鱼 师庆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2024年第9期1-13,共13页
【目的】煤炭在我国的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发生改变,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兜底保障。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损害煤矿区地质环境,同时导致突水、冲击地压等灾害。【方法】围绕煤矿安全高效开采面临的地质环境损害预测预警难和减损... 【目的】煤炭在我国的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发生改变,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兜底保障。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损害煤矿区地质环境,同时导致突水、冲击地压等灾害。【方法】围绕煤矿安全高效开采面临的地质环境损害预测预警难和减损开采保障压力大等难题,基于煤炭采动损害预测与减损地质保障多学科交叉特点,突出地质条件的控灾机理和采动致灾模式,强调煤炭开采模式与地质结构演化全时空多场响应,分析采动效应下地质条件物质场、能量场、信息场的耦合机制,厘清损害模式和预警信息关键参量的映射关系,形成安全高效开采的地质保障策略和减损控灾工程技术体系。【结果和结论】研究思路为“孕灾环境→损害机制→过程响应→损害预测→防灾减损”,技术路线是“煤矿开采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结构演化规律及损害模式→多物理场演化全时空信息响应→损害监测及预测预警→减损保障工程技术”。核心内容包括:(1)剖析地质条件与致灾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和成因联系,构建高精度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阐明地质结构、开采条件和损害模式的映射关系,建立主控要素的特征参量数据库;(2)构建采动效应下的工程地质力学模型,研究开采方式、空间布局、采动速率等影响下地质条件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损害机制,提出考虑地质体关键结构破坏演化规律的损害模式判识方法;(3)获取采动过程地质结构演化背景下的全时空多源信息响应,提出主控参量作用下的损害模式识别标准,进而厘清裂隙场、应力场、渗流场与地球物理场信息参量的镜像关系,建立基于地质条件物质场、能量场和信息场耦合响应的全时空信息映射模型;(4)构建地面-钻孔-井下的全空间、多方位、主被动的一体化多源监测体系,提出煤矿采动损害预测模型和预报方法;(5)构建基于损害源、损害模式、损害动力、损害通道剖析以及减损技术与效果评价于一体的减损控灾体系,追求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破解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制约之间的矛盾,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和防灾减损提供地质、力学、物理基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保障 地质损害 减损开采 多场信息响应 损害模式图谱 减损控灾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