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更新语境下江南文化多模态符号景观研究——以徽州古村落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盛榕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82-87,共6页
徽州古村落是江南文脉的空间载体和具象符号,保存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和文化资源。城市更新语境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徽州古村落江南文化风貌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文章基于多模态符号学理论,结合对徽州呈坎、棠樾古村落的实地... 徽州古村落是江南文脉的空间载体和具象符号,保存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和文化资源。城市更新语境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徽州古村落江南文化风貌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文章基于多模态符号学理论,结合对徽州呈坎、棠樾古村落的实地调研,分析其符号景观中的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资源,解读不同模态和江南文化之间的空间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徽州古村落符号聚合体多模态属性明显,体现了徽州地区的风水理念、儒家文化、家风家训等思想,是实现江南文化传播、活态保护和现代传承的有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古村落 江南文化 城市更新 模态符号
下载PDF
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234
2
作者 李战子 陆丹云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共8页
多模态符号学指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研究,本文探讨其理论基础、研究途径和发展前景。过去二十年的多模态研究主要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理论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语义生成,主要途径包括:符号语法的构建、多模态语类特征研究、社会... 多模态符号学指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研究,本文探讨其理论基础、研究途径和发展前景。过去二十年的多模态研究主要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理论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语义生成,主要途径包括:符号语法的构建、多模态语类特征研究、社会场所的再符号化研究等。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多模态符号学在多种模态的系统语法构建、模态间关系研究、批评性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及多模态研究的学科融合等方面均具有探索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符号 系统功能观 研究途径 发展前景
下载PDF
多模态符号·具身性·审美活动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大康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共6页
人对世界的感知必须首先将世界结构化才能纳入己身,这离不开符号中介,因此,无论视觉、听觉、触觉背后都潜隐着最基本的符号中介,即行为语言和言语行为的共同作用。言语行为的具身性主要根源于行为语言的肉身性,根源于两种行为(语言)相... 人对世界的感知必须首先将世界结构化才能纳入己身,这离不开符号中介,因此,无论视觉、听觉、触觉背后都潜隐着最基本的符号中介,即行为语言和言语行为的共同作用。言语行为的具身性主要根源于行为语言的肉身性,根源于两种行为(语言)相互关联。审美及艺术活动则是两种行为(语言)间的深度协作与融合。两种行为(语言)间的张力结构决定着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艺术的主要特征。媒介和表现技术的变革,首先改变的是两种行为(语言)的张力关系,进而改变视觉、听觉、触觉,引起诸模态艺术活动特征的变化。只有了解两种行为(语言)的不同性质、施行方式和功能特征,才能真正把握视觉、听觉、触觉诸模态符号活动的规则,把握各种艺术活动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符号 言语行为 行为语言 审美活动
下载PDF
多模态符号学视角的大学生运动员英语教学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康雷鸣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95,共6页
在多模态符号学视角下,图像、文字、声音、动态影像等均具有意义表达的潜势,不同模态和交际媒介的选择与设计都是为了意义表征和交际。社会实践的多媒体化和社会文化系统的多模态化影响和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设计是多元识读教学的重... 在多模态符号学视角下,图像、文字、声音、动态影像等均具有意义表达的潜势,不同模态和交际媒介的选择与设计都是为了意义表征和交际。社会实践的多媒体化和社会文化系统的多模态化影响和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设计是多元识读教学的重要概念,任何符号活动都是设计行为。运用多模态符号学理论,针对大学生运动员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融入型学习动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符号 大学生运动员 模态 多媒体 英语教学设计
下载PDF
多模态符号学视角下的格律诗欣赏 被引量:2
5
作者 童艳丽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3-95,共3页
以多模态符号学为理论框架,构建了格律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模式,对一代诗豪李商隐的七言格律《无题》进行了多模态化分析,以期更好地去欣赏诗歌的美和魅力。
关键词 模态符号 格律诗 欣赏
下载PDF
多模态符号学视角下音乐话语与城市身份构建——以杭州G20晚会《美丽的爱情故事》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韦琴红 兰艺婧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5-69,共5页
以多模态符号学理论中的五个意义功能为框架,对杭州G20峰会晚会上《美丽的爱情故事》这部音乐话语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符号进行多模态分析,探究该作品所表达的社会含义及对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身份构建作用,旨在检验多模态符号学理... 以多模态符号学理论中的五个意义功能为框架,对杭州G20峰会晚会上《美丽的爱情故事》这部音乐话语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符号进行多模态分析,探究该作品所表达的社会含义及对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身份构建作用,旨在检验多模态符号学理论用于解释我国本土化文化现象的适用性。研究发现,该音乐话语作品在交响乐背景音乐下,通过其中越剧的歌词、小提琴独奏的旋律、舞蹈表演者的姿态语言以及舞台空间、灯光、道具和演员服装等多种符号模态,集中表现了“爱情”这个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凸显了杭州这座城市书香人文的文化身份,成功展现了我国“融合与包容”的文化内涵和“科技与创新”的精神气韵,向世界传递出“爱”与“和”的文化符号,达到从多模态符号学视角解读音乐话语如何在特定中国语境参与社会实践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符号 模态语法 音乐话语 城市身份 意义构建
下载PDF
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多模态符号学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韦琴红 王小慧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65-69,共5页
以多模态符号学理论为基础,采用费尔克劳的批评话语三维分析法,以2015年China Daily有关非洲新闻报道和图片为分析语料,从文字和视觉符号研究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的主题和话语策略,探讨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所包含的社会含义。研究发现,201... 以多模态符号学理论为基础,采用费尔克劳的批评话语三维分析法,以2015年China Daily有关非洲新闻报道和图片为分析语料,从文字和视觉符号研究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的主题和话语策略,探讨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所包含的社会含义。研究发现,2015年China Daily对非洲新闻报道着重围绕"中非合作与发展"这个主题,表明中国政府重视中非关系,真诚地希望帮助非洲各国快速发展,展示了中国爱好和平,谋求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国家形象。研究也发现China Daily在文字和视觉符号资源运用方面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吸引普通非洲民众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充分认识我国和非洲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异,努力探索非洲国家普通民众的需求,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国际话语权及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符号 批评话语 符号资源 词汇场 表征参与者 社会含义
下载PDF
多模态符号学视角下的话语分析——以常州花博会会徽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丁金淑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9-82,87,共5页
文章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分析和探究2013年常州花博会会徽这一多模态话语,指出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除了语言文字外,图像、颜色和版式等符号系统也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共同反映并重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
关键词 模态符号 话语分析 会徽
下载PDF
多模态符号学视角下杭州城市身份构建研究——以中国民歌《化蝶》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兰艺婧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4期44-46,共3页
本文将以中国民歌《化蝶》为研究对象,以多模态符号学、音乐话语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歌曲歌词的活动图式,分析歌词的参与者、过程类型和歌词的环境等,从歌词的语言选择展示了民歌《化蝶》的身份:追求男女平等和谐,与外来文化求同存异,... 本文将以中国民歌《化蝶》为研究对象,以多模态符号学、音乐话语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歌曲歌词的活动图式,分析歌词的参与者、过程类型和歌词的环境等,从歌词的语言选择展示了民歌《化蝶》的身份:追求男女平等和谐,与外来文化求同存异,与时俱进,独立自主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符号 身份 化蝶
下载PDF
多模态隐喻符号链动态生成理路——以《云南密码》中“家庭隐喻”为例
10
作者 王晓露 薛亚红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9-125,142,共8页
认知符号学视域下的多模态隐喻研究有助于厘清多模态隐喻符号层级系统中隐喻化信息语义嬗变轨迹。以《云南密码》中“家庭隐喻”建构逻辑为例,对多模态隐喻符号链生成路径进行动态解码,能够将多模态隐喻符号层级系统“形式—意义—功能... 认知符号学视域下的多模态隐喻研究有助于厘清多模态隐喻符号层级系统中隐喻化信息语义嬗变轨迹。以《云南密码》中“家庭隐喻”建构逻辑为例,对多模态隐喻符号链生成路径进行动态解码,能够将多模态隐喻符号层级系统“形式—意义—功能”编码逻辑明晰化。研究发现,符号间性是催化隐喻语义流变的现实基础。多模态隐喻动态符号链本质上是符号层级系统与现实经验、思维经验与社会经验识解交互形成的“符号—现实—思维—社会”动态连续统。多模态隐喻符号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不断互动,其综合效果驱动隐喻化信息在多模态隐喻符号链呈现载体符号层、思维识解符号层、意识形态符号层之间流动,促使多模态隐喻语义潜势自下而上纵向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隐喻符号 符号层级性 认知符号 符号间性 符号连续统
下载PDF
视觉模态视域下的粤剧英译研究——以《帝女花》为例
11
作者 蒋丽平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戏剧作为一种高度视觉化的艺术形式,其动态视觉符号,特别是动作元素,在剧情推进和人物性格塑造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Gunther Kress和Theo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纲,对粤剧《帝女花》的英译实践进行细致分析,剖析再现、互动、构... 戏剧作为一种高度视觉化的艺术形式,其动态视觉符号,特别是动作元素,在剧情推进和人物性格塑造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Gunther Kress和Theo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纲,对粤剧《帝女花》的英译实践进行细致分析,剖析再现、互动、构图等视觉符号在译文中的体现,揭示这些视觉符号在传达戏剧情感、营造戏剧氛围以及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结合具体翻译案例,总结粤剧英译中视觉符号翻译的有效方法,为戏剧多模态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符号 视觉模态 粤剧 《帝女花》 翻译研究
下载PDF
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的多模态意义建构
12
作者 秦飞勇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8期165-168,共4页
本文运用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探讨多模态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的意义建构问题,以期为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设计和制作提供语言学方面的指导。研究发现,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的多模态意义建构主要是通过跨模态符号资源之间的... 本文运用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探讨多模态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的意义建构问题,以期为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设计和制作提供语言学方面的指导。研究发现,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的多模态意义建构主要是通过跨模态符号资源之间的互动进行的。具体而言,跨模态符号的互动包括语言与视频画面的互动、音乐与视频画面的互动、音响与视频画面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 模态意义建构 模态符号互动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教师身份的多模态话语建构——以抖音英语教学短视频为例
13
作者 陈淑淇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31期43-47,共5页
本研究以多模态社会符号学理论为基础,以抖音中的英语教学短视频为例,采用多模态内容分析方法,探讨社交媒体中教师视频的多模态符号和身份建构过程。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短视频运用文字、视觉、听觉等多符号模态,建构了教学者、表演者和... 本研究以多模态社会符号学理论为基础,以抖音中的英语教学短视频为例,采用多模态内容分析方法,探讨社交媒体中教师视频的多模态符号和身份建构过程。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短视频运用文字、视觉、听觉等多符号模态,建构了教学者、表演者和网络红人三种教师身份,表现出与传统线下教师的区别,反映出了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的信息化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教育者应通过社交媒体传达良好的价值观念,推动教育与科技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社会符号 社交媒体 符号资源 教师身份 短视频
下载PDF
作为话语命题符号基底的模态符号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巧云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52,共9页
本文基于根植认知理论,在对模态符号进行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对话语模态符号与命题符号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话语的运作,从根本上讲,来自模态符号和命题符号的相互转换;从话语生成视角体现为模态符号到命题符号的转换,命题符号是模态符号的... 本文基于根植认知理论,在对模态符号进行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对话语模态符号与命题符号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话语的运作,从根本上讲,来自模态符号和命题符号的相互转换;从话语生成视角体现为模态符号到命题符号的转换,命题符号是模态符号的体现形式,而从话语识解视角则体现为命题符号到模态符号的转换。因此,模态符号作用于话语运作的全过程,是命题符号的基底。本研究能够为话语运作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植认知 话语运作 模态符号 命题符号 相互转换
原文传递
论社会符号多模态分析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敏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43-46,共4页
鉴于语篇的多模态本质,受制于科技发展倾向的21世纪哲学,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将从语言图像的时代向图像语言时代转变。语言的本质,是一幅并不能实现指向外部事物功能的元图像,语言成为图像或者一种图像的语言。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发展... 鉴于语篇的多模态本质,受制于科技发展倾向的21世纪哲学,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将从语言图像的时代向图像语言时代转变。语言的本质,是一幅并不能实现指向外部事物功能的元图像,语言成为图像或者一种图像的语言。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发展而来的社会符号多模态分析框架可以培养起人类对图像的抽象能力,从而推动语言哲学到视觉哲学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社会符号分析 语言哲学 视觉哲学
下载PDF
论城市语言景观的空间符号互动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骑 孙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7,共8页
近15年(2008—2022年),语言景观逐步成为城市语言研究的新兴领域。城市是由实践—社会活动构成的空间,城市语言景观通过对社会空间、多模态符号的组合,并经由社会性活动,构建出新的城市空间话语。语言景观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的方式,是城... 近15年(2008—2022年),语言景观逐步成为城市语言研究的新兴领域。城市是由实践—社会活动构成的空间,城市语言景观通过对社会空间、多模态符号的组合,并经由社会性活动,构建出新的城市空间话语。语言景观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的方式,是城市空间社会话语的一部分。城市语言景观作为充满符号意义的城市社会话语交汇点,或探讨空间与符号互动关系,或将多元城市空间视为一种“生态场域”来重新解释权力,是一种社会行为和创造性的表达空间。基于Scopus数据库,对2008—2022年1209篇以语言景观为主题的研究性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语言景观研究的空间符号互动为主要线索,从学科交叉视角爬梳语言景观对城市社会问题的关注,探究语言景观研究的社会意义及其构建的空间社会性特征。基于空间与符号的研究路径是城市语言景观治理的突破口。研究的结论可为城市语言治理范式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空间生产 模态符号 城市语言 空间社会意义
下载PDF
多模态社会交往符号与外语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健敏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外语课堂教学交往符号的形式和结构,在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向多媒体、多模态人机交互方向推进过程中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提升语言交际能力的听说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语听说课堂是师生利用多媒体物质手段,借助包括... 外语课堂教学交往符号的形式和结构,在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向多媒体、多模态人机交互方向推进过程中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提升语言交际能力的听说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语听说课堂是师生利用多媒体物质手段,借助包括有声语言在内的多种模态符号进行交往的微社会。在多模态社会交往符号视角下,外语听说教学走向以多维外语听说互动课堂为"一体"、以多模态网络学习平台等辅助手段为"多翼"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社会符号 外语听说教学 “一体多翼”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下载PDF
多模态符号视角下校标文化解读
18
作者 魏冰 蒋文博 《汉字文化》 2020年第23期9-10,28,共3页
本文以多模态社会符号学为基础对江苏省内的部分高校校标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探析,将多模态校标作为语料,通过对其在再现、互动及构图意义的多模态符号进行分析与解读,试图揭示校标中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的深刻内涵,从而... 本文以多模态社会符号学为基础对江苏省内的部分高校校标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探析,将多模态校标作为语料,通过对其在再现、互动及构图意义的多模态符号进行分析与解读,试图揭示校标中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的深刻内涵,从而促进大众对校标文化内涵的理解,丰富现有理论与实践案例,提高大众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校标 文化内涵 模态符号 模态隐喻
原文传递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域下《倒计时:立春》对中国农耕文化的建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晨 覃藓婷 《文化产业》 2023年第27期148-150,共3页
现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中的视觉语法分析理论,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短片《倒计时:立春》为语料,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三个方面——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探讨文字、图像和颜色等多模态符号在其中的作用,挖掘各社会符号之间的互相补充... 现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中的视觉语法分析理论,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短片《倒计时:立春》为语料,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三个方面——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探讨文字、图像和颜色等多模态符号在其中的作用,挖掘各社会符号之间的互相补充功能,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模式在中国农耕文化建构中的作用和意义。建立多模态话语分析体系为分析各模态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工具,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话语分析 互动意义 构图意义 再现意义 模态符号 视觉语法 跨文化传播 农耕文化
下载PDF
人-机-人交流中符号模态选择及其意义整合——以多模态语篇博客网页分析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美娴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31-135,共5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语篇形式呈现多样化。多模态语篇形式这一现象让我们开始思考研究语篇的新视角和新途径。借鉴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主要从语篇设计者角度分析在多模态语篇博客网页中符号模态选择及其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语篇形式呈现多样化。多模态语篇形式这一现象让我们开始思考研究语篇的新视角和新途径。借鉴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主要从语篇设计者角度分析在多模态语篇博客网页中符号模态选择及其意义整合,意在强调符号模态选择在表达三大功能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以博客为平台的人—机—人交流的简单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客网页 人-机-人交流 符号模态选择 意义整合 模态语篇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