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态间的身份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徐静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32-36,共5页
作为一项试探性的研究,以功能语言学个性化与身份归属链、实例化中的耦合与投入和语类为理论依据,基于对画评语类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试图从模态间角度研究多模态语篇互动过程中各主体的身份构建及隐含的权势关系。
关键词 身份构建 模态间分析 耦合 投入
下载PDF
图文模态间的学术机构身份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静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9-94,共6页
鉴于图文交际的普遍存在,文章提出从图文模态间视角来研究学术机构身份是如何构建的,并试图在词汇语法层建立一个图文实现模式来研究文字符号模态如何与视觉符号模态一起共同识解学术机构身份。
关键词 学术机构身份 模态间分析 图文关系
下载PDF
模态间性视域下的转译及其对二语学习者转译能力发展的作用
3
作者 刘靖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人类交际具有多模态性,不同模态的表意功能可根据不同的条件互相转化。模态间性是转译(转换与转导)的哲学基础,意指意义能在不同模态之间及同一模态内部诸元素之间转移。转译的本质是在情景和社会文化语境因素的约束下,对形式和意义进... 人类交际具有多模态性,不同模态的表意功能可根据不同的条件互相转化。模态间性是转译(转换与转导)的哲学基础,意指意义能在不同模态之间及同一模态内部诸元素之间转移。转译的本质是在情景和社会文化语境因素的约束下,对形式和意义进行重构和再设计。从模态间性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多模态话语转译的理论模型,拓宽了传统翻译单模态的研究视角,提出了语图转译的定译策略和接译策略。这为培养二语学习者在多模态语篇时代的转译能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间 语图转译 定译 接译 转译能力
下载PDF
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中模态间关系研究综述
4
作者 郑慧 李健雪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第7期56-59,共4页
模态间关系是指不同模态系统中多种模态符号在意义整合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对其运作机制的认识是理解多模态话语建构的关键。为深入了解国内学者对多模态话语分析中模态间关系的认识,本文以双模态和多模态两个维度,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 模态间关系是指不同模态系统中多种模态符号在意义整合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对其运作机制的认识是理解多模态话语建构的关键。为深入了解国内学者对多模态话语分析中模态间关系的认识,本文以双模态和多模态两个维度,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2009年以来发表在国内12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42篇涉及模态间关系的论文进行梳理,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建议。研究结果对促进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建构及多模态话语分析走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话语分析 模态间关系 建议
下载PDF
岭南文化外译的多模态语用路径——以CGTN纪录短片A Lion Dance Life为例
5
作者 陈琴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民族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免遭受文化亏损,多模态翻译可对此予以补偿。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的岭南文化纪录片A Lion Dance Life:The Awaken Lion Interprets the Meaning of Life的翻译为例,从多模态语用视角重新审视岭南文化的... 民族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免遭受文化亏损,多模态翻译可对此予以补偿。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的岭南文化纪录片A Lion Dance Life:The Awaken Lion Interprets the Meaning of Life的翻译为例,从多模态语用视角重新审视岭南文化的外译路径,探究岭南文化外译中理解和转换阶段的多模态语用策略。此类多模态翻译先从模态间性关系入手,通过“解码+推理”理解源语文本各模态协同产生的整体意义,继而在译语文本生成阶段,通过对模态间性关系的复制、替换、繁化或简化等途径达成原文与译文之间的阐释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文化 模态语用 模态间性关系 外译
下载PDF
基于跨模态门控机制和改进融合方法的多模态情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缪裕青 杨爽 +3 位作者 刘同来 张万桢 朱林 周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25-2030,2038,共7页
如何有效挖掘单模态表征并实现多模态信息的充分融合是多模态情感分析研究的重点之一。针对多模态情感分析中的模态间噪声和多模态特征融合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跨模态门控机制和改进融合方法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首先,利用跨模... 如何有效挖掘单模态表征并实现多模态信息的充分融合是多模态情感分析研究的重点之一。针对多模态情感分析中的模态间噪声和多模态特征融合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跨模态门控机制和改进融合方法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首先,利用跨模态门控机制去除模态间噪声,提取互补信息以增强模态表示。然后,利用权重和相似约束分别关注不同模态情感贡献的差异性和情感表达的一致性。最后,结合模态的多层次表示获得情感分析的结果。在三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是有效的,相比已有的一些模型取得了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情感分析 模态间噪声 模态门控机制 模态融合
下载PDF
面向乳腺超声的跨模态注意力网络
7
作者 古云豪 龚勋 周鸿 《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9期48-56,共9页
B型超声和超声造影是乳腺诊断中最常见的多模态数据,克服现有研究中广泛存在的肿瘤区域标注难、模态间关系剥离难、模态融合特征冗余的问题,能有效提升联合模态乳腺肿瘤诊断的准确率。该文提出了一个面向乳腺超声的跨模态注意力网络。... B型超声和超声造影是乳腺诊断中最常见的多模态数据,克服现有研究中广泛存在的肿瘤区域标注难、模态间关系剥离难、模态融合特征冗余的问题,能有效提升联合模态乳腺肿瘤诊断的准确率。该文提出了一个面向乳腺超声的跨模态注意力网络。该网络以双分支为基础结构。堆叠双模态数据分支能隐式地建立模态间的关系,同时提取单双模态数据特征。超声造影分支在缺乏手工标注的情况下,利用跨模态注意力模块,关注时空上的造影特征。最后利用压缩通道融合子网将两个分支融合,最大程度利用特征并降低模态融合特征冗余。在乳腺超声数据集BUS_Dataset上的实验表明,该网络优于现有乳腺肿瘤诊断方法。通过多项指标分析,该方法对乳腺肿瘤诊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超声 肿瘤分类 模态 模态间关系 特征冗余 注意力机制 双分支网络 融合子网
下载PDF
多模态视角下诗画语篇解读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丽 张志敏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2-95,共4页
中国自古有之的诗配画语篇是比较早的多模态语篇类型,但从多模态角度对其研究却不多见。根据语类研究理论对诗画语篇进行了界定并分类,将其分为题画诗(诗配画)和题诗画(画配诗)两种类型。在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框架下,依照Kress & Le... 中国自古有之的诗配画语篇是比较早的多模态语篇类型,但从多模态角度对其研究却不多见。根据语类研究理论对诗画语篇进行了界定并分类,将其分为题画诗(诗配画)和题诗画(画配诗)两种类型。在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框架下,依照Kress & Leeuwen的视觉语法和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形式及关系,以郑板桥的诗配画语篇(竹石图)为例,分析该语篇诗文与图画的关系及其对语篇连贯的促进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配画语篇的意义及多模态语篇中模态的关系及连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语篇 视觉语法 模态间的关系
下载PDF
元功能视角下多模态语篇的图文意义建构-以《三只小猪》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萍 张庆彬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73-82,共10页
基于功能语法与视觉语法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美国凯迪克获奖绘本《三只小猪》中的文本和图像是如何创造意义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只小猪》在文本写作和图像呈现上都极符合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需要:其文本的物质过... 基于功能语法与视觉语法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美国凯迪克获奖绘本《三只小猪》中的文本和图像是如何创造意义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只小猪》在文本写作和图像呈现上都极符合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需要:其文本的物质过程和行为过程占比较高,大量使用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叙述性与互动性较强;图像较多呈现反应过程和言语/心理过程,且多为正面介入的接触类图像;文本和图像两种符号模态共同传达意义时在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篇功能三个层面上相互增强,相辅相成,具有双向意义投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绘本 模态叙事语篇 功能语法 视觉语法 图文关系 符号模态间协同作用 《三只小猪》
下载PDF
模态与在线交际话语——基于即时通讯多模态语用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燕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及多模态语用分析框架,从非语言层面、信息载体、与语言层面的关系、语言层面四个方面构建了即时通讯多模态语用分析框架。通过对QQ和微信群语料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即时通讯交际中,模态的使用与聊天内容和交际... 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及多模态语用分析框架,从非语言层面、信息载体、与语言层面的关系、语言层面四个方面构建了即时通讯多模态语用分析框架。通过对QQ和微信群语料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即时通讯交际中,模态的使用与聊天内容和交际者身份有着较大的关系。文字模态是主要呈现方式,其次为表情符。模态间在语用上呈现互补和非互补关系,以互补关系为主,表现为强化、凸显、说明、表态关系。多种模态的选择符合了语言的顺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语用框架 模态间 即时通讯
下载PDF
双模态Logistic Regression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蕊 孔前进 +2 位作者 王世勋 孙东山 翟怡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4-248,333,共6页
传统的Logistic Regression能够解决单一模态数据的二分类问题,但在处理多源异构数据时不能很好地利用不同模态间的语义相关性,从而降低了分类性能。为了对双模态数据进行建模,提出同时包含模态内语义信息和模态间语义相关性的双模态Log... 传统的Logistic Regression能够解决单一模态数据的二分类问题,但在处理多源异构数据时不能很好地利用不同模态间的语义相关性,从而降低了分类性能。为了对双模态数据进行建模,提出同时包含模态内语义信息和模态间语义相关性的双模态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设计一个包含模态内损耗与模态间损耗的目标函数,利用梯度下降法优化目标函数,在每次迭代过程中该模型能够根据一定策略交替地更新不同模态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双模态Logistic Regression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类性能和跨模态检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Logistic Regression 梯度下降法 模态内损耗 模态间损耗 模态检索
下载PDF
基于双向掩码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情感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昱 张海军 +2 位作者 刘雅情 梁科晋 王月阳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5,共10页
【目的】为充分利用多模态信息,实现更有效的模态间交互,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向掩码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BMAM。【方法】该模型同时建模文本和语音两个模态,对于每个模态,掩码注意力通过引入另一个模态的信息来动态调整当前模... 【目的】为充分利用多模态信息,实现更有效的模态间交互,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向掩码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BMAM。【方法】该模型同时建模文本和语音两个模态,对于每个模态,掩码注意力通过引入另一个模态的信息来动态调整当前模态的注意力权值,从而获取更精准的模态表示。这些模态表示既保留了模态固有的独特性,又减少了与另一个模态的差异性,帮助模型实现最佳的情感决策。【结果】在通用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数据集IEMOCAP上对模型进行评估验证,模型的情感分析加权准确率达到74.1%,相较于现有主流方法有明显提升。【局限】模型对数据集中占比较大的Neutral、Anger这两个情感类别有较高的识别效果,而对数据集中占比较小的Happy、Sad情感类别的识别性能较差。【结论】本文模型能有效利用多模态间的相互作用以合理调整模态自身情感元素间的注意力权重,实现更有效的情感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 情感分析 模态间交互 双向掩码注意力
原文传递
三分钟学术英语演讲中获奖组与非获奖组多模态介入及模态协同性对比研究
13
作者 郑群 厉沁怡 《中国ESP研究》 2023年第3期23-32,114,115,共12页
在学术演讲中,语言的人际意义不仅依靠演讲者的口头语言实现,还通过各种模态的组合协同传达,以达到帮助听众理解话语、鼓励听众思考的目的。本研究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基于Valeiras-Jurado的模态间协同概念,以三分钟英语学术演... 在学术演讲中,语言的人际意义不仅依靠演讲者的口头语言实现,还通过各种模态的组合协同传达,以达到帮助听众理解话语、鼓励听众思考的目的。本研究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基于Valeiras-Jurado的模态间协同概念,以三分钟英语学术演讲比赛为对象,深入探究了获奖和未获奖选手在演讲中的多模态观众介入手段以及非言语模态与言语介入手段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两组选手在言语介入手段上并无显著差异,但是未获奖组的相关非言语模态介入手段显著多于获奖组,而且无关言语模态的身势语较多。与未获奖组相比,获奖组选手在加强和整合言语模态的协同性和复杂性上有明显优势。本研究通过口语语篇介入手段的模态间协同性,进一步阐明了学术演讲的多模态人际特征,对于演讲者提高观众参与意识、增强话语说服力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话语分析 观众介入标记语 模态间协同 三分钟英语论文演讲
原文传递
多模态话语信息加工的认知负荷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傅晓玲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8,共5页
模态间性的研究是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子系统之一。本文基于认知负荷的心理学理论,以学术会议和课堂教学中英语多模态表达的样例为依据,探索模态间性的特征、多模态话语的再现和传播之间的联系过程。多模态符号之间的不同组合影响着多模态... 模态间性的研究是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子系统之一。本文基于认知负荷的心理学理论,以学术会议和课堂教学中英语多模态表达的样例为依据,探索模态间性的特征、多模态话语的再现和传播之间的联系过程。多模态符号之间的不同组合影响着多模态话语的准确表达,而多模态话语信息加工的效果又取决于认知负荷的盈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间 模态表达 认知负荷 信息加工
原文传递
数字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外译的多模态语用策略 被引量:9
15
作者 莫爱屏 李蜜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74,11,共8页
数字化时代文化外译的文本意义由多模态符号和语言符号共同构建。顺应新时代的发展,由"语言-语境-交互者"转换成"交际者-模态-语境"的语用翻译三元互动模式,出现了"语言"符号与其他模态之间的"主体... 数字化时代文化外译的文本意义由多模态符号和语言符号共同构建。顺应新时代的发展,由"语言-语境-交互者"转换成"交际者-模态-语境"的语用翻译三元互动模式,出现了"语言"符号与其他模态之间的"主体之争"、语言转换者与多模态转换者的"身份之惑"、数字化认知倾向与数字虚拟空间等的"语境之变"。文化外译因而具有了迥异于话语翻译的多模态语用策略。本研究基于对《韩熙载夜宴图》数字交互文本语料的分析发现:对多模态翻译文本模态间性的处理策略(如"扩展-详述""扩展-延伸""扩展-增强"等图文关系及其复合体)影响了源语文本解读和目的语文本重构。这些策略帮助实施了话语翻译过程中的视角转换、语用充实、信息主位化等语用功能,可被视为文化外译领域中有效的语用新策略。此类研究对数字化时代中华文化外译及其接受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 模态间 语用翻译 文化外译 策略
原文传递
秦岭物种多样性宣传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艺 《汉字文化》 2021年第23期15-17,共3页
本研究以一张秦岭物种多样性的宣传海报为对象,从图像、语言、字体、色彩和模态间关系等角度研究了海报意义的多模态建构。研究发现,海报模态不仅各自参与意义建构,还相互协同,共同传递海报物种多样性的主旨。字体模态作为社会符号,不... 本研究以一张秦岭物种多样性的宣传海报为对象,从图像、语言、字体、色彩和模态间关系等角度研究了海报意义的多模态建构。研究发现,海报模态不仅各自参与意义建构,还相互协同,共同传递海报物种多样性的主旨。字体模态作为社会符号,不仅参与意义建构,还丰富了海报内涵。此外,生态视角的运用也揭示出海报背后人类优于动植物的生态观。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研究海报意义的建构,不仅丰富了当前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促进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还拓宽了汉字传播与研究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话语分析 模态间关系 字体模态 生态视角
原文传递
Contributions of Social-ecological Drivers to Land Use Transitions in Protected Areas on the Tibetan Plateau:Shifting from Strong Intervention to a New Balance
17
作者 YANG Ding YANG Zhenshan +2 位作者 CHEN Dongjun CHENG Yiting SONG Jinpi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4年第4期977-990,共14页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PAs)often involve modifying traditional land use rights and changing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activities of locals,which can lead to changes in the factors that dri...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PAs)often involve modifying traditional land use rights and changing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activities of locals,which can lead to changes in the factors that drive land use transitions.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land use transition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social-ecological drivers remains incomplete.In this study,we focused on the Yarlung Zangbu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and examined how social-ec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e land use transitions by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model of land use transitions within PAs.Our findings revealed that cropland,shrubland,grassland,and wetland experienced net losses in area,while forestland,water,ice/snow,barren land,and impervious land exhibited fluctuating growth patterns from 1985 to 2020.The net decrease in grassland was 157425.60 ha,while the net increase in forest was 140709.20 ha.The quality of land habitat increased from 0.5158 to 0.6656.Land use dominant and recessive transitions displayed varying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scales across different time periods.In particular,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policy factors on land use dominant transition declined from 0.0800 in 1985-1990 to -0.0432 in 2010-2020,while its influence on land use recessive transition declined from 0.00058 in 1985-1990 to 0 in 2010-2020.The results show that social-ecological factors intricately influenced different types of land use transitions,leading to a shift from a balanced state to a new equilibrium.These results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complex dynamics of land use transitions within PAs,providing insights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effective land management in PAs by considering the land-human relationsh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transitio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 InVEST model Yarlung Zangbu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