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模拟打制实验及其在丁村角页岩石器研究中的应用
- 1
-
-
作者
杨石霞
侯亚梅
Jacques PELEGRIN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法国科研中心UMR
-
出处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2-502,共11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33)
-
文摘
模拟打制是史前考古研究中的重要实验考古方法之一,对于正确认识考古标本的类型和技术、解读当时人类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简要回溯了模拟打制实验的发展史,并评述其应用现状。模拟打制实验在欧美有较长的发展与应用历史,但最终趋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模拟打制实验研究在欧洲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继承和发展,而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发展起了以定量控制、数理统计为核心的实验方法。本文以近期在山西丁村开展的角页岩模拟打制实验为例,介绍传统的模拟打制实验的基本流程和内容,包括实验的内容设计、实施及记录和分析等。本次实验结果肯定了硬锤锤击技术在丁村角页岩石核剥片和修理中的广泛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以往对使用碰砧法的推测。文章最后对模拟打制实验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作了讨论和展望。
-
关键词
石器时代考古
模拟打制实验
发展简史
应用现状
丁村角页岩
-
Keywords
Prehistoric archaeology
Experimental
Knapping
Dingcun
Hornfels
Hard-hammer percussion
-
分类号
K871.1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软锤石片辨识的实验史及争议
- 2
-
-
作者
曹彧
仪明洁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5,共10页
-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京津冀地区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初期考古遗存综合研究”(20LSC020)。
-
文摘
在打制石器中,软锤法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石片形态,是古人类认知与技术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传统认为,使用软锤法打下的石片具有打击泡散漫、台面处有唇等特征。随着针对性实验的开展,上述石片特征已经不再被认为仅是软锤剥片所致,而是打制过程中如打击角度、背缘角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石片特征区分软、硬锤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旨在梳理学术界对软锤法的认知过程和系统实验历史。根据国际上大量的实验可知,目前的实验以燧石、黑曜石为主要石料,根据石片特征区分软、硬锤尚存在很大争议,石片特征的产生可能受锤的质地、石料、打制者、打击角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宜仅凭个别石片特征判断遗址中存在软锤剥片。在对具体考古材料的技术分析中,需综合考量整个石器打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多种因素,有必要建立一个汇集实验数据与遗址出土石片相关特征的数据库,为打制技术与技法分析提供更为丰富的对比材料。
-
关键词
软锤法
唇
打击泡
模拟打制实验
-
Keywords
soft-hammer technique
lip
bulb of force
knapping experiments
-
分类号
K871.1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