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浓度的物理量选取及应用
1
作者 李魁奇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3年第6期44-45,共2页
选用模拟浓度的物理量代替浓度进行反应速率和建立动力学方程的研究,既快捷又准确。本文通过几个实例介绍使用模拟浓度的物理量的选取和优点。
关键词 模拟浓度 化学动力学 反应速率 物理量 压力 体积
下载PDF
基于WRF-STILT模型对高塔CO_2浓度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诚 张弥 +5 位作者 肖薇 王咏薇 王伟 Tim Griffis 刘寿东 李旭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24-2437,共14页
利用下垫面均一的美国最大农业种植区已有高塔CO_2浓度观测资料,结合EDGAR的13种不同类型人为化石源CO_2通量和Carbon Tracker的植被NEE数据,评估了WRF-STILT拉格朗日大气传输模型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WRF-STIL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出高... 利用下垫面均一的美国最大农业种植区已有高塔CO_2浓度观测资料,结合EDGAR的13种不同类型人为化石源CO_2通量和Carbon Tracker的植被NEE数据,评估了WRF-STILT拉格朗日大气传输模型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WRF-STIL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出高塔100m处观测到的CO_2浓度强季节和日变化特征,全年模拟的大气CO_2浓度的均方根误差为10.6×10^(-6),相关系数为0.44(n=7784,P<0.001);生长季(6~9月)观测和模拟的浓度增加值线性拟合斜率为1.08(R=0.52,P<0.001),说明一致性高;截距为7.26×10^(-6)则反映了使用人为化石燃烧的CO_2通量的高估或者植被NEE的低估.2008年全年高塔观测到的CO_2浓度增加值为4.83×10^(-6),小于模拟得到化石燃烧贡献的增加量6.61×10^(-6)与植被NEE的贡献值3.23×10^(-6)之和.其中原油生产和提炼以及能源工业分别贡献了化石燃料燃烧总量的2.55×10^(-6)(38.6%)和1.43×10^(-6)(21.6%).而对生长季观测到的强CO_2浓度日变化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其模拟的平均日振幅为24.30×10^(-6);生物质燃烧产生的CO_2浓度贡献值为0.06×10^(-6),相对于植被NEE和化石源的贡献,可以被忽略.该方法可为将来应用高塔衡量气体浓度观测来反演中国区域尺度的温室气体通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STILT模型 高塔CO2 浓度模拟 涡度相关 区域尺度 美国玉米带
下载PDF
高浓度模拟体液仿生合成快速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亚东 刘敬肖 +2 位作者 史非 唐乃岭 于玲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4-1318,共5页
采用三种不同的预处理工艺对NiTi合金基体进行活化处理,利用柠檬酸作为缓冲剂配制高浓度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5×SBF1和5×SBF2,通过仿生合成在预处理后的NiTi合金基体上快速形成了钙磷涂层。对钙磷涂层的显微结... 采用三种不同的预处理工艺对NiTi合金基体进行活化处理,利用柠檬酸作为缓冲剂配制高浓度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5×SBF1和5×SBF2,通过仿生合成在预处理后的NiTi合金基体上快速形成了钙磷涂层。对钙磷涂层的显微结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呈多孔网状,由直径小于3μm的球形颗粒堆积而成,X射线衍射(XRD)测试显示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而缺少晶体生长抑制剂Mg2+和HCO3-的5×SBF高浓度模拟体液则明显地加快了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柠檬酸 浓度模拟体液 仿生合成 羟基磷灰石涂层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丙泊酚血浆浓度与脑电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张马忠 王珊娟 杭燕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 确定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 index)与计算机模拟的丙泊酚血浆浓度的相关性,以区分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的能力。方法12例病人在全麻诱导前靶控输注(TCI)丙泊酚镇静,同时监测BIS和AEP index,TCI丙泊酚浓度从0.5μ... 目的 确定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 index)与计算机模拟的丙泊酚血浆浓度的相关性,以区分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的能力。方法12例病人在全麻诱导前靶控输注(TCI)丙泊酚镇静,同时监测BIS和AEP index,TCI丙泊酚浓度从0.5μg/ml逐渐增加直至改良镇静警醒评分(OAA/S)≤2,平衡15min以上,随后将靶控浓度降低到0μg/ml,系统自动模拟血浆丙泊酚浓度。结果 BIS与模拟血浆丙泊酚浓度呈线性负相关(r=-0.427,P=0.000)。AEP index与模拟丙泊酚血浆浓度不相关(r=-0.039,P>0.05),AEP index在OAA/S评分2和3间差别显著(P<0.05),BIS则无差异。 结论 BIS与模拟丙泊酚血浆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虽然 AEP index与模拟丙泊酚血浆浓度不相关,但却是反映病人意识是否恢复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脑电双频指数 听觉诱发电位 镇静 病人意识 计算机模拟丙泊酚血浆浓度 全身麻醉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秋冬季节PM_(2.5)浓度时空模拟分析
5
作者 李天翔 蒋超 龚建周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67-73,共7页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空气污染治理进入精细化阶段,需要加强针对空气污染超标期、典型区的相关研究,促进下一阶段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文章采用逐步回归模拟2015年日均浓度超标时的PM_(2.5)浓度空间特征,分析了2019-2021年重点时...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空气污染治理进入精细化阶段,需要加强针对空气污染超标期、典型区的相关研究,促进下一阶段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文章采用逐步回归模拟2015年日均浓度超标时的PM_(2.5)浓度空间特征,分析了2019-2021年重点时段的浓度值演变、同期数值增减情况。结果表明:(1)2015年超标期下PM_(2.5)浓度空间上呈现“中心-外围”浓度值递减的特征,全域浓度值介于50~60μg·m^(-3)之间,当中心浓度值显著超标发生时,高值范围会向外扩散。(2)经过检验,ARIMA模型模拟短期城市群PM2.5浓度的精度较高,2019-2021年来,1~2月的浓度值增减不明显,数值保持稳定;1月份的浓度值为全年最高,需在该时段重点管控PM_(2.5)浓度,各市10~12月浓度值均呈现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空气污染 超标期 浓度模拟
下载PDF
全球模型中CCN浓度模拟的不确定度及其来源
6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20-1920,共1页
气溶胶一云交互作用效应是气候模型不确定性的一个主要来源,对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进行量化并藉以指导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昂贵的计算成本阻止了对全球气溶胶模型输出结果进行全面统计分析.Lee等使用基于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全球三... 气溶胶一云交互作用效应是气候模型不确定性的一个主要来源,对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进行量化并藉以指导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昂贵的计算成本阻止了对全球气溶胶模型输出结果进行全面统计分析.Lee等使用基于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全球三维气溶胶微物理模型模拟的现今大气中云凝结核(CCN)浓度的主要影响参数不确定性进行量化.结果表明:全球CCN平均浓度的标准偏差范围从海洋区域的±30%到陆地和高纬度地带的±4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不确定性 浓度模拟 CCN 不确定度 参数不确定性 气溶胶 交互作用 海洋区域
下载PDF
CALPUFF模型在某露天煤矿煤尘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曹文洁 赵海燕 +1 位作者 阴俊齐 邱秀云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煤炭露天开采是我国煤炭生产的主要方法,为了验证CALPUFF模型在露天开采中,对煤尘浓度的模拟情况,本文耦合使用MM5/CALMET及CALPUFF软件,对某露天煤矿煤尘浓度进行模拟,并与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监测值和模拟值的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 煤炭露天开采是我国煤炭生产的主要方法,为了验证CALPUFF模型在露天开采中,对煤尘浓度的模拟情况,本文耦合使用MM5/CALMET及CALPUFF软件,对某露天煤矿煤尘浓度进行模拟,并与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监测值和模拟值的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88,说明模拟值具有较高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浓度模拟及对比
下载PDF
基于水文条件的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动态排放模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小莉 赵懿珺 +1 位作者 袁珏 朱双林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0,共7页
以某内陆核电厂址为例,选取90%频率环境来流作为设计基准,建立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量与环境流量等比分配的动态排放模式,采用EFDC数学模型作为模拟手段,分析基准年逐月来流过程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分配方式与环境水体中核素浓度变化... 以某内陆核电厂址为例,选取90%频率环境来流作为设计基准,建立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量与环境流量等比分配的动态排放模式,采用EFDC数学模型作为模拟手段,分析基准年逐月来流过程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分配方式与环境水体中核素浓度变化的关系,模拟常态化实际来流过程中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动态排放控制条件和水域浓度规律。应用于典型案例,提出瞬时排放量控制上限与环境流量等比例动态分配相结合的动态排放控制方式,并提出瞬时排放量上限的合理取值为3倍年均排放速率。结果表明,该动态排放控制方式可有效降低受纳水域高浓度出现时间,并实现最大峰值浓度合理控制,削弱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对环境水体的影响。这对内陆核电厂排水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核电厂 水文过程 放射性液态流出物 排放优化 排放上限 浓度模拟 水环境容量 近零排放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机制的果蝇优化算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段艳明 肖辉辉 谭黔林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8-946,共9页
针对基本果蝇优化算法(FOA)易陷入局部最优、寻优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机制的果蝇优化算法(SAFOA)。算法在分析FOA优化机理和局限性的基础上,采用模拟退火机制对果蝇进行扰动,根据随机概率对局部极小点进行取舍和突跳,从... 针对基本果蝇优化算法(FOA)易陷入局部最优、寻优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机制的果蝇优化算法(SAFOA)。算法在分析FOA优化机理和局限性的基础上,采用模拟退火机制对果蝇进行扰动,根据随机概率对局部极小点进行取舍和突跳,从而避免果蝇被局部极小值吸引。通过12个标准测试函数的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基本FOA、其它改进的FOA和PSO等算法,SAFOA算法有效地避免了基本FOA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具有更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稳定性,其收敛精度、收敛速度均得到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优化算法 收敛速度 味道浓度:模拟退火
下载PDF
大型反应精馏塔板上传质的二维定数混合池模拟
10
作者 宋海华 邬慧雄 马海洪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7-231,共5页
 介绍了大型塔板涉及反应精馏的传质与操作过程,通过对塔板上液体流动分布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建立了能够关联液体流速分布和化学反应的塔板液相浓度计算模型。最后将二维定数混合池模型与描述传质的微分方程联立,利用有限元法求...  介绍了大型塔板涉及反应精馏的传质与操作过程,通过对塔板上液体流动分布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建立了能够关联液体流速分布和化学反应的塔板液相浓度计算模型。最后将二维定数混合池模型与描述传质的微分方程联立,利用有限元法求解了大型反应精馏塔板上的液相浓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精馏塔 塔板 传质 二维定数混合池模拟 液相浓度模拟 分离 流体力学
下载PDF
密封箱式炉气氛碳势偏差对工件碳浓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如俊 梁海林 《热处理》 CAS 2007年第5期56-60,共5页
根据大量随炉渗碳试样的剥层定碳分析数据,结合对炉气氛的跟踪试验结果,对密封箱式炉渗碳气氛的组分和碳势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用氧探头单因素控制碳势的情况下将碳势的理论计算值与定碳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对碳浓... 根据大量随炉渗碳试样的剥层定碳分析数据,结合对炉气氛的跟踪试验结果,对密封箱式炉渗碳气氛的组分和碳势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用氧探头单因素控制碳势的情况下将碳势的理论计算值与定碳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对碳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而推断渗碳工艺过程中不同阶段碳势波动对渗层碳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箱式炉 碳势控制 浓度模拟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PM_(2.5)成分NO_(3)^(-)浓度估算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珍 张亚一 +4 位作者 王情 高祥伟 马润美 班婕 陆开来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77-183,共7页
目的以硝酸根离子(NO_(3)^(-))为例,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PM_(2.5)成分浓度估算模型,并获得对NO_(3)^(-)浓度影响较大的因子,以及NO_(3)^(-)浓度的连续时间序列特征。方法研究以2013—2017年气象、土地利用、排放清单和PM_(2.5)、NO_... 目的以硝酸根离子(NO_(3)^(-))为例,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PM_(2.5)成分浓度估算模型,并获得对NO_(3)^(-)浓度影响较大的因子,以及NO_(3)^(-)浓度的连续时间序列特征。方法研究以2013—2017年气象、土地利用、排放清单和PM_(2.5)、NO_(2)、PM_(10)、SO_(2)、CO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自变量,以NO_(3)^(-)浓度数据为因变量,利用值提取至点、反距离权重插值和设置1 km缓冲区等方法将各类数据集标准化。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并采用十折交叉法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和真实值的拟合程度较高,日均、月均和年均浓度R^(2)分别为0.61,0.77和0.83。由NO_(3)^(-)浓度的模型特征参数重要性排序可得,PM_(2.5)质量浓度的重要性得分最高(0.387),反照率滞后2日(lag2)、反照率滞后1日(lag1)、10 m经向风速,边界层高度等气象因素与NO_(3)^(-)浓度变化关系较密切。此外,交通、民用、工业和电力部门排放的一次PM_(2.5)源均排在重要性前20名。结论多参数的随机森林模型在PM_(2.5)成分模拟中有一定的优越性;PM_(2.5)质量浓度、NO_(2)、10 m经向风速、生活源和交通源的一次PM_(2.5)源等因子对于NO_(3)^(-)浓度模拟影响较大;NO_(3)^(-)浓度存在一定的季节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成分 硝酸根离子(NO_(3)^(-)) 随机森林 浓度模拟
下载PDF
基于去耦合直接法的兰江流域地表水水质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广 张兰 +4 位作者 王国胜 俞洁 孙忠 张全 李华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88,共8页
针对影响因素众多、耦合机制复杂情况下的地表水污染物浓度预测问题,将河道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为各种影响因子一阶偏导项和二阶偏导项的线性叠加。其中,一阶偏导项可描述影响因子变化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直接关系,二阶偏导项可描述... 针对影响因素众多、耦合机制复杂情况下的地表水污染物浓度预测问题,将河道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为各种影响因子一阶偏导项和二阶偏导项的线性叠加。其中,一阶偏导项可描述影响因子变化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直接关系,二阶偏导项可描述影响因子之间交互作用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以模拟地表水污染物浓度的去耦合直接法。采用2014—2016年兰江流域将军岩、低田、半潭、沈村、焦岩5个断面的水文和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4项污染指标逐日实测数据,通过差分法求解了一阶和二阶偏导项,并采用2017—2019年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去耦合直接法能够有效预测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方向和变化量,且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的符合情况较好,4项污染指标模拟值的Nash-Sutcliffe系数为0.479~0.654,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为0.070~0.352;汇流区面积增加后,影响因子不确性对污染物浓度的扰动减小,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规律性增强,去耦合直接法的模拟精度升高。与SWAT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污染成因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去耦合直接法的模拟精度优于SWA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耦合直接法 兰江流域 污染物浓度模拟 地表水水质
下载PDF
晶种添加量对硝酸钾溶液间歇结晶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培 刘宝河 +2 位作者 伍川 黄德春 时钧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针对添加晶种的间歇结晶过程,基于DL定律和粒数衡算方程,建立了晶体生长溶液浓度与晶种量及其生长速率的数学表达式。实验考察了晶种添加量对KNO3-H2O间歇冷却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种量的增加,模拟溶液浓度与实测浓度之差DC... 针对添加晶种的间歇结晶过程,基于DL定律和粒数衡算方程,建立了晶体生长溶液浓度与晶种量及其生长速率的数学表达式。实验考察了晶种添加量对KNO3-H2O间歇冷却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种量的增加,模拟溶液浓度与实测浓度之差DC减小;同时体系相对过饱和度逐步受到抑制,其变化范围和幅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当晶种添加量达到或超过0.332g(100gH2O)-1时,DC在整个过程接近于0,体系基本无新核产生,过程以生长为主导,即对于添加晶种的结晶过程存在最小晶种量。由实时测定的溶液浓度和透光率得到的参数DC可确定相应工艺条件下的最小晶种添加量,为结晶产品的质量控制和优化提供了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结晶 冷却结晶 晶种 浓度模拟
下载PDF
食品中二氧化硫测定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华乙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1629-1629,共1页
  国家标准检验方法GB/T5009.34-2003(以下称国标法),盐酸付玫瑰苯胺法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遇到36%甲醛聚合沉淀时,需要标定其浓度,然后稀释成0.2%甲醛溶液.……
关键词 甲醛溶液 国标法 二氧化硫 熏蒸剂 模拟浓度 加水稀释 食品
下载PD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inversion fitting of radon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homogeneous overburden above active fault zones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菁华 王祝文 王晓丽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8年第3期238-244,共7页
Based on the convection and diffusion mechanisms of radon migration, in this paper we deduce the two-dimens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radon transportation in the overburden above active fault zones with an unlimi... Based on the convection and diffusion mechanisms of radon migration, in this paper we deduce the two-dimens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radon transportation in the overburden above active fault zones with an unlimited extension along the strike. Making use of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e radon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overburden above active faults is calculated and modeled. The active fault zon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depth and the width of the fault zone, and the value of radon concentration, can be inverted from the measured radon concentration curve. These realize 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 for radon concentration anomalies. The invers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fault zone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fault zone radon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inversion fitting
下载PDF
北京PM2.5浓度空间分布的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悦 刘纪平 +1 位作者 刘洋 徐胜华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9-45,59,共8页
针对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无法克服小样本数据下异常值影响的问题,该文利用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BGWR)模型对北京地区2016年10月1日至12月29日长达90d的PM2.5监测数据进行了浓度模拟。该方法通过加入贝叶斯先验信息,选取不同的平滑函数... 针对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无法克服小样本数据下异常值影响的问题,该文利用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BGWR)模型对北京地区2016年10月1日至12月29日长达90d的PM2.5监测数据进行了浓度模拟。该方法通过加入贝叶斯先验信息,选取不同的平滑函数,在局部空间样本稀少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异常值和"弱数据"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更加真实地反映了PM2.5浓度空间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不同平滑函数的3种BGWR模型校正决定系数分别达到了0.799、0.801和0.867。平均比GWR模型提升了28%,比OLS模型提升了32%,证实了BGWR模型在模拟PM2.5浓度分布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处理 地理加权回归 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 北京 PM2.5浓度模拟
原文传递
钛合金种植体表面制备的生物活性膜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光 张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8期7489-7492,共4页
背景:传统的仿生方法通常采用常规模拟体液和1.5倍模拟体液,其缺点就在于涂层生长过于缓慢,生长周期长达数周甚至几个月。目的:探讨3倍模拟体液诱导Ti-6Al-4V合金表面快速形成类羟基磷灰石涂层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生物学分析... 背景:传统的仿生方法通常采用常规模拟体液和1.5倍模拟体液,其缺点就在于涂层生长过于缓慢,生长周期长达数周甚至几个月。目的:探讨3倍模拟体液诱导Ti-6Al-4V合金表面快速形成类羟基磷灰石涂层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生物学分析。实验于2008-11/2009-03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完成。材料:Ti-6Al-4V合金片由陕西省宝鸡市博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将经过预处理的Ti-6A1-4V合金浸泡在37℃的3倍模拟体液中,为保持浸泡液成分的恒定,溶液每24h更换1次,共浸泡3d。主要观察指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分析涂层的形貌、相及元素组成。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样品浸泡1d时,表面被沉积膜覆盖,局部区域有较大颗粒状的晶体出现。浸泡3d时,表面完全被沉积膜覆盖,且有大量颗粒状或鳞片状晶体出现,晶体沉积以某一区域为核心,持续生长。生成物主要由Ca,P,O,C等元素组成,但是没有检测到Al,V等元素的存在。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分析浸泡3d时Ti-6A1-4V合金表面制备的生物活性膜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结论:使用3倍模拟体液可以快速诱导Ti-6Al-4V合金表面类羟基磷灰石的沉积,显著缩短涂层形成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合金 浓度模拟体液 仿生法 类羟基磷灰石
下载PDF
基于CTGC试验系统下面包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白莉萍 仝乘风 +2 位作者 林而达 卢志光 饶敏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4-818,共5页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CO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暖可能已经并将持续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品质产生影响。为此依据自行设计的模拟气候变化的试验装置系统(CTGC)1),研究大田条件下CO2浓度和温度增加对面包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交互作用...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CO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暖可能已经并将持续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品质产生影响。为此依据自行设计的模拟气候变化的试验装置系统(CTGC)1),研究大田条件下CO2浓度和温度增加对面包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433.3~610.2μmol·mol-1范围内,CO2浓度增加对面包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影响不利;增温(+2℃多)表现为有利。当CO2浓度从433.3μmol·mol-1逐渐增加到551.5μmol·mol-1且温度增幅逐渐为+2℃时,CO2和温度对面包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增加;而当CO2浓度增幅较大(达到610.2μmol·mol-1),温度增幅不大(白天平均温度仅增加2℃多)时,交互作用则表现为减少。此外,CO2浓度增加使面包小麦的α_淀粉酶活性降低,温度上升则使之提高,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则表现为α_淀粉酶活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 面包小麦 品质性状 CO2浓度和温度梯度模拟装置(CTGC) 全球气候变化 试验系统 CO2浓度升高 籽粒蛋白质含量 Α-淀粉酶活性 平均温度
下载PDF
Pharmacokinetics of 20(R)-Ginsenoside Rg3 in Human Volunteers
20
作者 庞焕 汪海林 +1 位作者 富力 苏成业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1年第3期140-143,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20(R)-Ginsenoside Rg3 in the human body. Method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 detection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The pharmacokinetics o...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20(R)-Ginsenoside Rg3 in the human body. Method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 detection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Ginsenoside Rg3 in 14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a single oral dose of 3.2 mg.g-1 Ginsenoside Rg3 in 8 male volunteers,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ourse fitted in well with a two-compartment open model, with the following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Tmax 0.660.10 h, Cmax 166 ngmL-1, T1/2a 0.460.12 h, T1/2b 4.91.1 h, T1/2(Ka) 0.280.04 h, AUC0-∞ 7726 ngmL-1h, respectively. No kinetic analysis was made after an oral dose of 0.8 mg.g-1 Rg3 in other 6 volunteers because of the low concentration, but 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Cmax and dosage of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absorption of Rg3 was rapid in the human body, and its elimination was rapid too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insenoside Rg3. The pharmacokinetic results shows that it exhibited the first-order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insenoside Rg3 HPLC PHARMACOKINETICS HUMA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