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坡鹿展区模拟生境改造——以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为例
1
作者 张建飞 冯源 +3 位作者 饶晓东 马雪峰 王进军 田秀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4-752,共9页
当代动物园的设计理念不仅仅局限于展示,更注重对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动物福利等方面的内容。为此,于2021年7月—2022年12月,通过野外收集适宜海南坡鹿(Rucervus eldii hainanus)栖息生境中的生态因子,在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对海... 当代动物园的设计理念不仅仅局限于展示,更注重对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动物福利等方面的内容。为此,于2021年7月—2022年12月,通过野外收集适宜海南坡鹿(Rucervus eldii hainanus)栖息生境中的生态因子,在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对海南坡鹿展区进行模拟生境改造。模拟生境展区计划占地6.67 hm^(2),设计理念兼顾坡鹿的保护和沉浸式观赏体验,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功能区营造、边界设计和科普教育。依据功能不同将展区分为3个部分,即野化放归区、游客观赏区和饲养管理区,不同的功能分区在植物配置、丰容物配置和观赏方式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设计,增加环境的利用能力和游览的观赏性。边界设计采用自然隔障,营造沉浸式观赏体验。科普教育采用多种互动模式增加游客与坡鹿的接触机会,通过对坡鹿的了解,提高游客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模拟生境 动物展区 动物福利
下载PDF
基于越冬水鸟生境模拟的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生态控制水位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炼钢 陈黎明 +5 位作者 徐祎凡 贾建伟 栾震宇 施勇 金秋 胡腾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9-1528,共10页
长江及鄱阳湖水系上游水库群运用后鄱阳湖枯季水文节律出现新的变化,为应对新的枯水情势,鄱阳湖水利枢纽作为一个选项被提出,如何确定其适宜的调控水位才能维持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是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选择鹤类、小天鹅、鸿雁等... 长江及鄱阳湖水系上游水库群运用后鄱阳湖枯季水文节律出现新的变化,为应对新的枯水情势,鄱阳湖水利枢纽作为一个选项被提出,如何确定其适宜的调控水位才能维持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是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选择鹤类、小天鹅、鸿雁等食植物块茎水鸟作为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基于EFDC水动力学模型和生境适宜度曲线构建了鄱阳湖越冬水鸟生境数值模拟模型;从食物资源与取食可及性两个方面,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期和水鸟越冬期两个时段,以水深作为关键生境因子,对近10年鄱阳湖苦草及水鸟取食潜在生境面积变化进行了连续模拟;揭示了鄱阳湖苦草及水鸟取食潜在生境面积随水位的变化规律并构建了定量响应函数:苦草潜在生境面积随水位呈单峰型变化,在星子站水位为14.8 m时达到最大,约为1703 km2;越冬水鸟取食潜在生境面积随水位呈三段式变化,最大和最小面积分别约为564和476 km2,相应星子站水位分别为11.73和9.56 m.在此基础上,针对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基于不同调度分期内生境保护目标的差异确定了符合天然水位波动特征的生态水位动态调控方案:下闸蓄水期内水位宜控制在16 m以下,后续根据越冬水鸟迁入情况逐步下降以增加取食生境面积,在12月次年1月的越冬水鸟数量峰值期水位宜控制在12.5 m以下,后续根据来水情况逐步过渡至江湖连通期的自然状态.成果从保护越冬水鸟食物资源与取食可及性两个方面提出了鄱阳湖水利枢纽生态水位的动态调控阈值,为江湖新水沙条件下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育提供了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越冬水鸟 沉水植被 生境模拟 生态需水 鄱阳湖
下载PDF
生境模拟法在黑水河鱼类栖息地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傅菁菁 黄滨 +2 位作者 芮建良 谭升魁 赵爽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75,共6页
为了解黑水河鱼类栖息地适宜性状况,研究行之有效的栖息地保护方案,采用基于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原理的栖息地模拟方法,使用RIVER2D二维水动力学及栖息地模拟软件,以黑水河干流苏家湾水电站坝址至公德房水电站坝址河段为例,进行水动... 为了解黑水河鱼类栖息地适宜性状况,研究行之有效的栖息地保护方案,采用基于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原理的栖息地模拟方法,使用RIVER2D二维水动力学及栖息地模拟软件,以黑水河干流苏家湾水电站坝址至公德房水电站坝址河段为例,进行水动力模拟和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模拟,通过加权有效栖息地面积(WUA),分析适宜物理栖息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评估研究河段的鱼类栖息地适宜性状况并探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公德房库区河段水域面积较大,大部分河段适宜性指数较高,有效栖息地面积较大;减水河段河道内流量较小,大部分河段水深较浅,有效栖息地面积小,需要开展河道生境修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增加生态流量(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的10%、12.5%、15%)条件下的改善效果,以及固定生态流量(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0%)条件下进行河道整理的改善效果。经比较分析,提出了黑水河生境修复可采取河道整理为主,结合优化生态流量的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模拟 鱼类栖息地 黑水河
下载PDF
黄河口盐沼湿地植被群落适宜生境模拟Ⅱ: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易雨君 谢泓毅 +1 位作者 宋劼 杨志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1-408,共8页
在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下,黄河口三角洲天然盐沼植被具有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本文基于盐沼植被对土壤水盐的响应机理构建地下水动力-种群动力学生境耦合模型,模拟了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下,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壤水盐条件下盐沼植被适宜生... 在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下,黄河口三角洲天然盐沼植被具有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本文基于盐沼植被对土壤水盐的响应机理构建地下水动力-种群动力学生境耦合模型,模拟了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下,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壤水盐条件下盐沼植被适宜生境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以不同年份黄河利津站的水资源量为依据,模拟了最大年、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和最小年5种水文年时间序列方案,模拟不同河流径流过程对河口盐沼植被的影响。研究发现盐沼植被在研究区内的适宜生境在黄河两岸呈带状分布,在距离黄河较远的区域呈散点状分布;芦苇的生物量积累主要发生在较窄的条带上,而翅碱蓬和柽柳的生物量积累均匀分布在面状区域,3种盐沼植被在散点状适宜生境上均无生物量积累;丰水年情景下生长季内适宜生境月均面积最大,达研究区总面积的16.66%;而枯水年情景生长季内月均生物量最多,最大达13.86万t。研究构建了地下水动力-种群动力学生境耦合模型,能够定量化模拟不同径流情景下河口湿地地下水、土壤水盐条件及盐沼植被适宜生境与生物量分布规律,以期服务于河口三角洲盐沼植被保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模拟 地下水动力 盐沼植被 河口湿地 种群增长 种间竞争
下载PDF
雅砻江干流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生境模拟法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春华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生态需水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雅砻江干流独特的生态环境特点与保护目标,选择了包括水文和生物两方面信息的方法―生境模拟法,以达到满足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境目标,维持调水河... 生态需水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雅砻江干流独特的生态环境特点与保护目标,选择了包括水文和生物两方面信息的方法―生境模拟法,以达到满足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境目标,维持调水河流良好的生态功能的目的。结果表明,生境模拟法计算的各站各年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基本上处于或接近Tennant法所设定的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之间,而Tennant法设定的计算标准主要考虑当地的水生生物生活习性及气候特点,符合当地的河流生态与环境条件。可见应用生境模拟法来计算河道内生态需水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干流 河道内生态需水量 生境模拟
下载PDF
基于小生境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液压集成块布局优化(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立杰 张艳辉 李玉昆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61-64,80,共5页
根据液压集成块的结构及其设计特点,建立了集成块布局优化中带性能约束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利用小生境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对提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实例表明,利用小生境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可以很好完成集成块的布局优化,为集成块布... 根据液压集成块的结构及其设计特点,建立了集成块布局优化中带性能约束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利用小生境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对提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实例表明,利用小生境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可以很好完成集成块的布局优化,为集成块布局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集成块 优化设计 生境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下载PDF
模拟自然生境淞江鲈鱼苗产业化繁育技术
7
作者 罗武松 金津 王金秋 《水产科技情报》 2016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阐述了在人工控制的模拟自然生境条件下,淞江鲈鱼苗的产业化繁殖技术,包括模拟自然生境系统的构建、亲本的采集及培育、产卵与孵化、水花鱼苗采集与培育等。
关键词 淞江鲈 人工繁殖 模拟自然生境 苗种培育 产业化
下载PDF
融合鱼类生境及航运的河流多目标生态流量研究
8
作者 仕玉治 钱秀红 +5 位作者 江伟伟 黎明扬 李新宇 邱庆泰 黄继文 刁艳芳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5,共11页
维持河流生态流量是保障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要求,鱼类是水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中的顶级物种。基于水生态调查,以生境模拟法为基础探究山东省小清河干流的生态流量。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选取不同季节的鱼类指示物种,结合生境调查和相关文... 维持河流生态流量是保障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要求,鱼类是水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中的顶级物种。基于水生态调查,以生境模拟法为基础探究山东省小清河干流的生态流量。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选取不同季节的鱼类指示物种,结合生境调查和相关文献绘制鱼类生境适宜性曲线,利用生境模拟法求解黄台桥、岔河和石村水文站3个生态流量控制断面满足鱼类生境适宜性要求的生态流量;通过计算生态流量保证率对水文学方法和生境模拟法计算的生态流量进行比选,并结合小清河航运要求,确定小清河干流满足鱼类生境适宜性、水文节律性和航运要求的多目标生态流量。通过与3个控制断面长系列实测月平均流量比较求得多目标生态流量年平均保证率分别为98.21%、83.77%和80.13%,而岔河水文站6月份、石村水文站4、5月份保证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需予以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河 生态流量 生境模拟 水文学方法 航运
下载PDF
基于麦穗鱼生境模拟的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估算 被引量:9
9
作者 侯昕玥 徐宗学 +1 位作者 任梅芳 殷旭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2-368,共7页
生境模拟法是水力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该方法考虑了生物因素,选取水文因子,应用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生态基流.基于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原理,本文使用HEC-RAS水动力模型,以渭河宝鸡段林家村水文站至魏家堡水文站之间70km河段为研究对... 生境模拟法是水力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该方法考虑了生物因素,选取水文因子,应用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生态基流.基于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原理,本文使用HEC-RAS水动力模型,以渭河宝鸡段林家村水文站至魏家堡水文站之间70km河段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力模拟;同时选取麦穗鱼为指示物种,考虑生境中流速和水深2个水文因子,绘制生境适宜性曲线,结合水力模拟结果计算得出麦穗鱼的生境可利用面积(AHU),进一步得到流量与生境可利用面积(Q-AHU)关系曲线,曲线第一个转折点对应的流量为生态基流,最高点为最适宜流量.计算结果显示:为保证麦穗鱼生存,渭河宝鸡段所需的生态基流量为10m^3·s^-1;为使麦穗鱼更好地生活繁殖,所需的最适生态流量为20m^3·s^-1;分别占多年(1961-1986年)平均流量的13.4%和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流 生境模拟 HEC-RAS模型 麦穗鱼 生境适宜性
下载PDF
用小生境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热轧调度问题
10
作者 郭秀丽 叶贤东 郭秀萍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建立了特殊生产工艺约束下热轧调度问题的非对称旅行商问题的数学模型,采用小生境模拟退火算法求解该模型,提出用小生境邻域构造法构造搜索子空间,以提高模拟退火算法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小生境模拟退火算法能够更快地找到更好的解,并... 建立了特殊生产工艺约束下热轧调度问题的非对称旅行商问题的数学模型,采用小生境模拟退火算法求解该模型,提出用小生境邻域构造法构造搜索子空间,以提高模拟退火算法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小生境模拟退火算法能够更快地找到更好的解,并优于局部搜索算法和传统模拟退火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调度问题 非对称旅行商问题 生境模拟退火算法 生境邻域构造法
下载PDF
沅江托口水电站减水河段鱼类栖息生境变化模拟研究
11
作者 翟立磊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5期184-187,共4页
通过二维水力模拟软件,分析托口电站减水河段天然流量不同时期(丰、枯水期)与生态下泄流量下鱼类适宜栖息面积变化,以沅河镇段约3km长的河段为例,根据代表鱼类对水深、流速适应度的曲线,在不同工况下,计算出有效栖息地面积(WUA)。计算... 通过二维水力模拟软件,分析托口电站减水河段天然流量不同时期(丰、枯水期)与生态下泄流量下鱼类适宜栖息面积变化,以沅河镇段约3km长的河段为例,根据代表鱼类对水深、流速适应度的曲线,在不同工况下,计算出有效栖息地面积(WUA)。计算结果表明:托口水电站建设后生态流量状况下,相较于建设前的河道枯水期和丰水期,平均水深减小0.09m和0.59m,河道流速下降70.42%和86.45%,水域面积分别减少6.64%和16.22%;WUA分别减少64.50%和6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模拟 鱼类栖息地 减水河段 有效栖息地面积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估研究
12
作者 彭琳 陈烨 《园林》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地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化压力下自然保护地的持久性和保护成效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权衡自然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保护利用协调管理的难点及保护成效的关键影响因子... 随着全球城市化地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化压力下自然保护地的持久性和保护成效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权衡自然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保护利用协调管理的难点及保护成效的关键影响因子,亟需科学的土地冲突评估方法作为精准介入的技术支撑。构建由制度性冲突、保护利用冲突、不同利用方式冲突三类构成的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分类和评估框架,采用矩阵分析法、MaxEnt生境模拟法、土地多宜性分析法等方法,以位于重庆主城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运用。识别结果表明,从冲突规模来看,不同利用方式冲突易发区的面积最大,制度性冲突易发区的面积最小;从冲突类型来看,不同利用方式冲突与保护利用冲突的分布重叠度较高;从冲突强度来看,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冲突大部分位于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从空间规划和冲突治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区的规划调控建议,为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的规划管理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保护地 土地利用冲突 边缘区 土地多宜性分析法 MaxEnt生境模拟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水位变化对鄱阳湖苦草潜在生境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炼钢 陈黎明 +4 位作者 徐祎凡 栾震宇 金秋 施勇 胡腾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7-384,共8页
苦草是鄱阳湖越冬水鸟的重要食物资源,为量化水位变化对鄱阳湖苦草生境的影响,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和生境适宜度曲线,构建了鄱阳湖苦草生境数值模拟模型;对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后鄱阳湖苦草潜在生境面积变化进行了连续模拟... 苦草是鄱阳湖越冬水鸟的重要食物资源,为量化水位变化对鄱阳湖苦草生境的影响,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和生境适宜度曲线,构建了鄱阳湖苦草生境数值模拟模型;对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后鄱阳湖苦草潜在生境面积变化进行了连续模拟,建立了苦草潜在适宜生境和水深≤4 m水域面积变化与星子站水位的定量响应函数;并据此分析了三峡水库运用及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对苦草潜在生境面积的影响。星子站水位15 m左右时苦草潜在生境面积最大,潜在适宜生境和水深≤4 m水域面积分别为1 703 km^2和2 336 km^2。三峡水库运用可有效保障鄱阳湖苦草潜在生境面积,但其扰动幅度也明显减小,潜在适宜生境和水深≤4 m水域面积序列标准差在三峡运用后减幅分别达到27%和47%。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调控水位在其下闸蓄水期和长江上游水库蓄水调节期内宜分别控制在16 m以下和13.5 m以上,可保障潜在适宜生境及水深≤4 m水域面积与最大值相比减幅分别控制在20%和10%以内。成果明晰了水位变化对鄱阳湖苦草潜在生境面积的定量影响规律,为江湖新水沙条件下鄱阳湖生态系统保育提供了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境模拟 生态水位 沉水植物 鄱阳湖
下载PDF
基于四大家鱼生境需求的灌河生态需水过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吕翠美 刘苗苗 +2 位作者 王民 郭亚男 邢宝龙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9-157,共9页
针对生态用水被严重挤占和鲇鱼山水库拦蓄作用造成的灌河中下游生物多样性减少及鱼类栖息地被破坏等生态问题,对灌河鲇鱼山水库下游至与史河交汇口90 km长的河段进行生态需水过程研究。分析确定以四大家鱼作为目标物种,计算鱼类生长繁... 针对生态用水被严重挤占和鲇鱼山水库拦蓄作用造成的灌河中下游生物多样性减少及鱼类栖息地被破坏等生态问题,对灌河鲇鱼山水库下游至与史河交汇口90 km长的河段进行生态需水过程研究。分析确定以四大家鱼作为目标物种,计算鱼类生长繁殖所需的生态基流、敏感生态需水和触发鱼类关键生命活动的高流量脉冲过程。考虑到灌河实际情况,选择利用Tennant法计算生态基流,利用生境模拟法选择水深、流速和氨氮3个生境要素,借助MIKE21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敏感生态需水,根据历史流量资料计算产卵期所需的高流量脉冲特征值。结果显示:生态基流和敏感生态需水分别为3.4m3/s和12 m3/s,产卵期需要1~2次流量大于24 m3/s且持续3 d以上的高流量脉冲过程。对比历史流量资料和研究结果发现,鲇鱼山水库生态基流和敏感生态需水过程不满足生态需要,高流量脉冲过程基本可以满足,需要通过生态补源建设和改进鲇鱼山水库调度方式等塑造适宜的生态需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河 四大家鱼 生态流量 生境模拟 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质 优化调度
下载PDF
安澜模拟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海 关见朝 +1 位作者 张磊 王大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3-182,188,共11页
我国水动力软件的系统性、集成性、通用性、界面以及开发工具、平台、数据库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研究成果向应用转化和推广。鉴于此,构建了安澜模拟系统,该系统是一个跨尺度复合维度水沙生境模拟系统,集成了数据库、前... 我国水动力软件的系统性、集成性、通用性、界面以及开发工具、平台、数据库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研究成果向应用转化和推广。鉴于此,构建了安澜模拟系统,该系统是一个跨尺度复合维度水沙生境模拟系统,集成了数据库、前处理、求解器和后处理等四大模块,实现了基于GIS平台的数据库管理、项目管理、网格/断面剖分和虚拟现实成果展示,集成了1/2/3维水沙、水质和水生态数学模块,尤其是在水沙数学模型中,不仅有传统水沙数学模型,还提供了两相浑水模型可供选择,强化了四大功能模块间工作流,使得模拟工作得以标准化、流程化、系统化。基于安澜模拟系统对长江-洞庭湖区域的水文地形数据、模型、项目方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对计算结果进行直观展示,计算值与实测数据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生境模拟平台 基于3DGIS的数据库 水利虚拟仿真
下载PDF
感潮区鱼类生境适宜度与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分析
16
作者 冷卓宇 洪铨 《环境保护前沿》 CAS 2022年第6期1303-1309,共7页
选取逛荡河感潮区,设置3个监测点,于春季对该区域进行一个感潮周期的水质监测。同时选定1号监测点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水质监测,进行水质分析与鱼类生境模拟。结果显示,各样点DO范围在7.4~14.59 mg/L,NH3-N... 选取逛荡河感潮区,设置3个监测点,于春季对该区域进行一个感潮周期的水质监测。同时选定1号监测点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水质监测,进行水质分析与鱼类生境模拟。结果显示,各样点DO范围在7.4~14.59 mg/L,NH3-N范围在0.15~48 mg/L。从季节差异分析DO呈现出春季 > 秋季 > 冬季 > 夏季的趋势,NH3-N呈现出冬季 > 春季 > 夏季 > 秋季的趋势。成鱼期鲈鱼对感潮区整体生境适宜度较为乐观,适宜度指数基本集中于0.375~0.45,且变化规律与感潮变化相似。不同季节的成鱼期鲈鱼适宜度指数集中在0.35~0.6,且春季和秋季整体低于其他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区 七星鲈鱼 季节差异 生境模拟
下载PDF
模拟根际生境下青甘韭生长与品质的差异分析
17
作者 罗茂 关志华 +4 位作者 颜幼春 柴莹莹 刘佳琪 张佳敏 王忠红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65-72,132,共9页
为明确不同根际生境对青甘韭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沙壤土(T_(1))、沙壤土∶发酵猪粪=1∶1(T_(2))、川滇高山栎凋落物(T_(3))、草炭(T_(4))4种根际环境处理,对多年生青甘韭抽薹开花期、形态特征、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 为明确不同根际生境对青甘韭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沙壤土(T_(1))、沙壤土∶发酵猪粪=1∶1(T_(2))、川滇高山栎凋落物(T_(3))、草炭(T_(4))4种根际环境处理,对多年生青甘韭抽薹开花期、形态特征、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根际生境对青甘韭抽薹开花期有明显影响,疏松透气、营养充足的根际生境有利于促进其提前抽薹开花;在不同根际生境下青甘韭对5种中微量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不同程度差异,Ca、Fe、B、Se元素含量均是叶中高于地下茎而Zn元素含量则相反;蛋白质、粗纤维、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株高和叶长均在不同生境下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甘韭 模拟根际生境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大伙房水库下游鱼类产卵场生境要素及环境适宜性评价分析
18
作者 苏洪洋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第7期83-89,共7页
文章以大伙房水库为例,通过对其下游产卵场生境要素进行水动力学模拟,建立单位面积上鱼类产卵浓度与区域水平涡量之间的经验关系,构建适用于河流鱼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其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研究成果对于水库下游鱼类的... 文章以大伙房水库为例,通过对其下游产卵场生境要素进行水动力学模拟,建立单位面积上鱼类产卵浓度与区域水平涡量之间的经验关系,构建适用于河流鱼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其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研究成果对于水库下游鱼类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要素模拟 鱼类产卵浓度 水平涡量 环境适宜性 大伙房水库
下载PDF
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物理生境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文献 谷红梅 +2 位作者 王鸿翔 徐建新 夏自强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72,79,共6页
在分析物理生境模拟方法基本步骤基础上,结合物理生境模拟模型PHABSIM,选择长江中游夷陵长江大桥至虎牙滩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进行模拟分析,建立鱼类产卵场物理生境适宜性标准,推求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的流量和加权可利用面积的关系... 在分析物理生境模拟方法基本步骤基础上,结合物理生境模拟模型PHABSIM,选择长江中游夷陵长江大桥至虎牙滩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进行模拟分析,建立鱼类产卵场物理生境适宜性标准,推求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的流量和加权可利用面积的关系。模拟计算结果,四大家鱼产卵期适宜环境流量为7500~12500m3/s,最适宜环境流量为10000m3/s,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展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措施以保护水库下游四大家鱼产卵繁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学 物理生境模拟 产卵场 环境流量 四大家鱼 生态调度
原文传递
Modeling foraging habitats of Hume’s Pheasant (Syrmaticus humiae) in Dazhong Mountain, Yunnan, 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伟 李宁 +3 位作者 邓忠坚 张庆 李明会 王学荣 《Chinese Birds》 2010年第4期236-243,共8页
We modeled foraging habitats of Hume’s Pheasant (Syrmaticus humiae) on a macro-habitat level using ArcGIS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of habitats. Field work was condu... We modeled foraging habitats of Hume’s Pheasant (Syrmaticus humiae) on a macro-habitat level using ArcGIS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of habitats. Field work was conducted from March to April in 2006 and 2008, and from October to November in 2005 and 2008 in Dazhong Mountain, Yunn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The selection of ecological factors was estimated by means of a resource selection index, distance analysis and the method of hierarchical habitat selection. The foraging habitat patches were modeled spatially by ArcG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tual and potential foraging patches overlapped considerably in spring and autumn. The number and total areas of patches in the autumn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the spring. The minimum and average areas of patches in the autumn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spring, while the maximum areas of actual and potential foraging patches in the autumn were equal to those in the spring. Similarity in the selection for survival and safety consideration in both seasons was the main strategy for landscape factors of habitats by Hume’s Pheasant, while seasonal difference in selecting a landscape matrix was their secondary strategy, affecting landscape factors in the habitat. Changes of foraging patches in both seasons reflect a difference of resources requirement by the bird. Fragmentation and miniaturization of foraging patches would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a meta-population of Hume’s Pheas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e’s Pheasant (Syrmaticus humiae) foraging strategy habitat modeling habitat patc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