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模糊语用策略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晓娟 王红梅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6Z期204-207,共4页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中的一种,其客观性要求语言表达严谨准确,但模糊语用策略仍被广泛地运用于其中。本文讨论了模糊语用策略在商务信函,商务谈判,商务合同,商务广告以及商品说明书中的运用,并提出在运用模糊语用策略时应注意...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中的一种,其客观性要求语言表达严谨准确,但模糊语用策略仍被广泛地运用于其中。本文讨论了模糊语用策略在商务信函,商务谈判,商务合同,商务广告以及商品说明书中的运用,并提出在运用模糊语用策略时应注意把握模糊使用度,力求避免其消极作用,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准确规范地进行商务英语写作和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英语 模糊语用策略
下载PDF
从跨文化的角度看模糊语用功能及特点
2
作者 朱奕霏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第8期36-37,共2页
本文分析总结了模糊语的特点,既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在跨文化交际中,模糊语的使用能够体现礼貌原则,起到缓和语气,避免冲突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模糊语的双重性应... 本文分析总结了模糊语的特点,既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在跨文化交际中,模糊语的使用能够体现礼貌原则,起到缓和语气,避免冲突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模糊语的双重性应引起足够认识,合理使用,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 特点 跨文化 模糊语用
下载PDF
英文商务信函中的情态及其模糊语用功能分析
3
作者 李雅颖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1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情态在商务英语,尤其是英文商务信函中广泛存在。研究英文商务信函中的情态模糊语用功能对于建立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英文商务信函 模糊限制语 情态 模糊语用功能
下载PDF
模糊语用失误的认知研究
4
作者 韩芸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38-140,共3页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总是建立在对其进行范畴化的基础之上。然而,在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发现其在范畴归属上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这种认知上的模糊导致了语言的模糊。在言语交际中,当交际主体对所使用的模糊语言持不同...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总是建立在对其进行范畴化的基础之上。然而,在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发现其在范畴归属上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这种认知上的模糊导致了语言的模糊。在言语交际中,当交际主体对所使用的模糊语言持不同的看法,在无意中造成说话人的交际目的和听话人的理解之间的错位,并因此妨碍了交际顺利进行的时候,模糊语用失误就产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用失误 认知 范畴化 范畴 原型
下载PDF
顺应观下的英文商务信函模糊语用交际策略
5
作者 洪小丽 《神州》 2017年第11期46-48,共3页
英文商务信函是重要的国际交流方式之一.通常认为,信函的语言表达应力求清晰、准确.但研究表明,英文商务信函存在着不可缺少的模糊表达.从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视角,对英文商务信函中写信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使用语用模... 英文商务信函是重要的国际交流方式之一.通常认为,信函的语言表达应力求清晰、准确.但研究表明,英文商务信函存在着不可缺少的模糊表达.从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视角,对英文商务信函中写信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使用语用模糊这一现象进行详细分析,并得出结论:英文商务信函中的语用模糊是“语言选择”的必然结果,是写信人对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顺应,是顺应特定交际语境所产生的.模糊表达实质上是有效的语用交际策略,其存在非但不影响交流,反而使得书面交际更顺利、更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顺应论 英文商务信函 语用模糊 策略
下载PDF
网络会话交际中模糊微语言社会语用功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芬芬 张瑶娟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60-64,共5页
微语言是网络语言先锋,是微信、微博等平台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效率或为了使会话诙谐、逗乐而采用的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片和文字等以多种方式组合的符号系统。但很多情况下这种组合都是比较模糊、含蓄的表达。以微... 微语言是网络语言先锋,是微信、微博等平台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效率或为了使会话诙谐、逗乐而采用的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片和文字等以多种方式组合的符号系统。但很多情况下这种组合都是比较模糊、含蓄的表达。以微语言交际会话为例,追溯模糊语用根源,对微语言会话交际中的模糊语用进行分类,阐述其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以实现微语言社会语用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语言 模糊语用 网络会话 网络交际
下载PDF
商务英语的语用特点及其模糊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梅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57-159,共3页
商务英语具有完整、准确、温和与稳健等特点,但另一方面,商务英语语用具有模糊性,其所遵循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可以或有必要使用模糊语言进行处理。
关键词 商务英语 语用原则 模糊语用
下载PDF
从认知交际看语用模糊 被引量:50
8
作者 林波 王文斌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10,共5页
本文从认知交际视角对语用模糊现象作了探讨.语用模糊是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交际者在交际活动中示意和释义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总称,是交际差异性、动态性和顺应性的产物.从认知语用的视角来看,语用模糊可分为消极语用模糊和... 本文从认知交际视角对语用模糊现象作了探讨.语用模糊是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交际者在交际活动中示意和释义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总称,是交际差异性、动态性和顺应性的产物.从认知语用的视角来看,语用模糊可分为消极语用模糊和积极语用模糊两种.前者主要源于认知、表达及意义映射的模糊;后者则主要是出于交际策略和语境效果的需要.关联性可以对语用模糊交际起指导和解释作用,但却不能保证交际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模糊 交际 认知 关联
下载PDF
《红楼梦》对话之语用模糊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丁建民 严爽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15,F003,共3页
本文试图根据动态语用学之语用模糊理论,从语言交际者的相互关系、语境、话语之力、言外之的等角度,对小说<红楼梦>中一些人物对话实例进行分析,以求对语用模糊策略的本质特征、实现条件、运作方式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功能有... 本文试图根据动态语用学之语用模糊理论,从语言交际者的相互关系、语境、话语之力、言外之的等角度,对小说<红楼梦>中一些人物对话实例进行分析,以求对语用模糊策略的本质特征、实现条件、运作方式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模糊 话语之力 言外之的
下载PDF
国内语用模糊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树筠 孙丽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前语用模糊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很多,但是对语用模糊的总体研究比较薄弱。通过评述传统的语用角度和新兴的认知角度对语用模糊的研究,指出目前语用模糊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促进语用模糊研究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 语用模糊 语用含糊 语用 认知学科
下载PDF
关于语用模糊的再思考——兼与语义模糊相对比 被引量:35
11
作者 李秋梅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1期65-68,75,共5页
本文首先区别了语用模糊和语义模糊的概念,接着具体讨论了区分二者的标准和方法.然后,分别从谈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论述了生成及消除语用模糊的手段.最后,简单归纳了语用模糊的语用功能.本文的目的主要是澄清语用模糊和与语义模糊的概念... 本文首先区别了语用模糊和语义模糊的概念,接着具体讨论了区分二者的标准和方法.然后,分别从谈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论述了生成及消除语用模糊的手段.最后,简单归纳了语用模糊的语用功能.本文的目的主要是澄清语用模糊和与语义模糊的概念,并引起更多同行对语用模糊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模糊 语义模糊 对比 区别 语境 交际策略
下载PDF
语用模糊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元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44-48,共5页
语用模糊就是交际过程中的交际参与者对意义的表述或者解释不确定的种种现象。文章从认知视角,用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和空间复合理论(Space Blending Theory)对语用模糊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以解释言语交际中出现的语用模糊的认知... 语用模糊就是交际过程中的交际参与者对意义的表述或者解释不确定的种种现象。文章从认知视角,用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和空间复合理论(Space Blending Theory)对语用模糊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以解释言语交际中出现的语用模糊的认知心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模糊 认知分析 关联理论 空间复合理论
下载PDF
《围城》对话的语用模糊现象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丁晓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139-142,共4页
本文通过对《围城》对话中语用模糊现象的探讨,提出语用模糊认说话人与听话人不同角度分类以及语用模糊在文本中的三种显现方式。
关键词 语用模糊 动态语用 言外行为 对话分析
下载PDF
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忠光 周雷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9-92,共4页
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既紧密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尽管两者均研究语言意义的模糊性,语义范畴模糊是语用模糊的基础,但是前者侧重于自然语言意义模糊性的静态研究,而后者主要关注语言交际中的模糊性。该文在回顾分析国内语义模糊和语用模... 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既紧密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尽管两者均研究语言意义的模糊性,语义范畴模糊是语用模糊的基础,但是前者侧重于自然语言意义模糊性的静态研究,而后者主要关注语言交际中的模糊性。该文在回顾分析国内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两者的研究范围是不同的,并通过实例进一步澄清了两者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模糊 语用模糊 语境 交际
下载PDF
立法模糊性的语用分析——从合作原则视角探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雪梅 王怿旦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0-22,共3页
语言有着模糊性本质特性,且通常都有语义和语用两层意义。立法语言,是立法者向立法规范对象传递信息的一种交流方式或会话形式,必然与语用方面息息相关。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在合作原则理论的框架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剖析立法模糊性... 语言有着模糊性本质特性,且通常都有语义和语用两层意义。立法语言,是立法者向立法规范对象传递信息的一种交流方式或会话形式,必然与语用方面息息相关。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在合作原则理论的框架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剖析立法模糊性的语用合作功能,从语用合作性角度阐述立法模糊性必然性及其产生原因和过程,以促进我们全面理解立并正确对待立法模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模糊 语用分析 合作原则 语用模糊
下载PDF
浅论语用模糊和会话含义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东野圣时 彭建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从语用模糊和会话含义的经典例证中可以看出,两者经常并存。为了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都属于间接语言现象,都依赖语境,却在本质、实现手段、与语义的关系等方面明显不同。通过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 从语用模糊和会话含义的经典例证中可以看出,两者经常并存。为了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都属于间接语言现象,都依赖语境,却在本质、实现手段、与语义的关系等方面明显不同。通过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特殊关系,语用模糊往往产生会话含义,而且依赖特定语境产生特殊会话含义;而含义的理解与否、交际能否成功,要看交际双方对共处的语境和对彼此的认知环境的把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模糊 会话含义 重合 分别 关系
下载PDF
中国语用模糊研究20年述评 被引量:5
17
作者 岑群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5-69,共5页
总结了国内语用模糊研究的发展和现状,包括定义、分类和研究方法的异同,并归纳了当前研究的新趋向,最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语用模糊 语用含糊 语用策略 实用语篇
下载PDF
语义模糊·语用模糊·模糊修辞及其与语境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金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语义模糊、语用模糊和模糊修辞是从三个不同的学科谈论模糊性。语境与它们的关系极为密切,但目前文献缺乏具体分析语境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很有必要具体分析语境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在不同的...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语义模糊、语用模糊和模糊修辞是从三个不同的学科谈论模糊性。语境与它们的关系极为密切,但目前文献缺乏具体分析语境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很有必要具体分析语境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在不同的语境下更有效地使用、理解模糊语言和模糊话语,推动语言模糊性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模糊 语用模糊 模糊修辞 语境
下载PDF
韩国外交模糊语的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研究——以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语料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杰 李宁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第2期72-78,共7页
本文认为对外交模糊语的考察不能仅从语义模糊或者语用模糊的角度进行,应该将两者相结合才能考察外交模糊语的全貌,因此本文在探讨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以韩国语外交模糊语为研究对象,按照语言层级自下而上的顺序,分别观察模糊语在词汇、... 本文认为对外交模糊语的考察不能仅从语义模糊或者语用模糊的角度进行,应该将两者相结合才能考察外交模糊语的全貌,因此本文在探讨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以韩国语外交模糊语为研究对象,按照语言层级自下而上的顺序,分别观察模糊语在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级上,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的表现形式及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模糊 语义模糊 语用模糊 表现形式 语用功能
下载PDF
英汉语用模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岑群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2-47,58,共7页
语用模糊的社会心理基础是“面子保全论”。在英汉语用模糊都是为了维护礼貌和面子的大前提下,本文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其主要区别是在运用语用模糊策略时,汉语表现出较明显的等级差别,即照顾积极面子,存在较显著的男女差别、长... 语用模糊的社会心理基础是“面子保全论”。在英汉语用模糊都是为了维护礼貌和面子的大前提下,本文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其主要区别是在运用语用模糊策略时,汉语表现出较明显的等级差别,即照顾积极面子,存在较显著的男女差别、长幼差别和社会地位差别,而英语则主要照顾消极面子,等级差别不明显。因此,对汉语语用模糊的理解与其文化背景和场景等语境关联度更大,更流于晦涩。最后,汉语语用模糊的发展趋势是逐步趋同于英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模糊 言外之的 等级差别 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 语境关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