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横光利一初期小说《苍蝇》探析
1
作者 杨心怡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5期393-397,共5页
《苍蝇》是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因车夫的一己私欲而导致马车坠崖、全员身亡的悲剧。本文引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运用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等对《苍蝇》中的隐喻和创作主题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主人公车夫... 《苍蝇》是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因车夫的一己私欲而导致马车坠崖、全员身亡的悲剧。本文引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运用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等对《苍蝇》中的隐喻和创作主题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主人公车夫无意识领域中被压抑的性欲和俄狄浦斯情结、在本我和超我双重压迫下发挥作用的移置机制等,梳理横光利一是如何在该作品中践行“在人类悲惨命运的背后是性欲的存在”这一创作理念。A Fly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Yokomitsu Riichi, a writer of Shinkankaku-ha (Neo-Sensation school). It tells the tragedy of a carriage falling off a cliff due to the driver’s own selfish desire, and all the members died. This paper is based on Freud’s psychoanalysis and uses the theory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and sexual instinct to interpret the metaphors and theme in A Fly. By analyzing the repressed sexual desire and Oedipus complex in the unconscious field of the driver and the displacement that functions under the double oppression of id and superego, it is possible to sort out how Yokomitsu Riichi put his creation concept—“Behind the tragic fate of human is the existence of sexual desire”—into practice in this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蝇》 横光利一 精神分析
下载PDF
横光利一的中国认识与文本依据——以长篇小说《上海》为中心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天慧 尚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131,共4页
《上海》是横光利一在"新感觉派"文学鼎盛时期以中国的"五卅运动"为题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关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现代社会,是近代以降日本知识分子从未中止过的步履。在这个意义上,这部作品同时成为作家中国... 《上海》是横光利一在"新感觉派"文学鼎盛时期以中国的"五卅运动"为题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关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现代社会,是近代以降日本知识分子从未中止过的步履。在这个意义上,这部作品同时成为作家中国认识的一种艺术样态,蔑视中国人与社会的倾向是作品的主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上海》 中国认识 意识图示
下载PDF
上海与近现代转折期的日本文学——以芥川龙之介与横光利一的文学结合点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邱雅芬 梁冬青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2-86,共5页
1927年,芥川龙之介之自戕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日本文坛。作为新生代作家,横光利一继承芥川遗志远赴上海,以探索超越唯有"发狂或死亡"的狭隘文学,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的日本文学,长篇小说《上海》正是横光苦心探求的结晶。芥... 1927年,芥川龙之介之自戕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日本文坛。作为新生代作家,横光利一继承芥川遗志远赴上海,以探索超越唯有"发狂或死亡"的狭隘文学,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的日本文学,长篇小说《上海》正是横光苦心探求的结晶。芥川、横光分别作为拉上日本近代文学帷幕与揭开现代文学序幕者,二者的文学接合点"上海"在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深刻意义。通过论述上海的这段历史,寻求深入思考文学文化问题的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芥川龙之介 横光利一 上海 文学传承
下载PDF
《上海》与横光利一的中国观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天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9-132,共4页
长篇小说《上海》是横光利一在到访中国后的1931年完成的。这是日本作家唯一一次取材于"五卅运动"创作的小说,同时也被誉为新感觉派文学的集大成之作。近代以后的日本知识分子始终没有停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探寻,... 长篇小说《上海》是横光利一在到访中国后的1931年完成的。这是日本作家唯一一次取材于"五卅运动"创作的小说,同时也被誉为新感觉派文学的集大成之作。近代以后的日本知识分子始终没有停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探寻,小说《上海》实际上是日本知识分子从文学角度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上海》 中国认识 日本知识分子 殖民主义 文化元素
下载PDF
横光利一《上海》中的魔幻世界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雁南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日本作家横光利一在长篇小说《上海》中描述了以“魔都”上海为代表的旧中国、以五卅运动为中心的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和以女主人公芳秋兰为代表的中国革命者,显示了作者对中国现实的关注。尽管充满魔幻色彩的描述显现出作者对中国现实明... 日本作家横光利一在长篇小说《上海》中描述了以“魔都”上海为代表的旧中国、以五卅运动为中心的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和以女主人公芳秋兰为代表的中国革命者,显示了作者对中国现实的关注。尽管充满魔幻色彩的描述显现出作者对中国现实明显的误读,但是作者力图深入理解中国现实的努力在昭和年代初期的日本文学中可谓是一个转折点。这部作品有代表性地说明了从昭和初年开始,在涉猎中国题材的作品中,日本作家不再拘泥于对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一味缅怀,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现实中国的冷漠,而开始日渐显示出对现代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上海 魔幻主义 误读
下载PDF
横光利一都市小说中的意识流结构与时空追求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天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大震灾后整个东京全面重建,横光利一把目光焦点集中在了象征着近代都市的建筑上,并以此为题材对经济主义的"功利"进行了描写与讽刺。创作于1927年7月的《朦胧的风》和1927年9月的《七楼的运动》两个短篇中,关注了公寓、肺结... 大震灾后整个东京全面重建,横光利一把目光焦点集中在了象征着近代都市的建筑上,并以此为题材对经济主义的"功利"进行了描写与讽刺。创作于1927年7月的《朦胧的风》和1927年9月的《七楼的运动》两个短篇中,关注了公寓、肺结核与商场、女性劳动等关东大地震以后的热门社会话题,是横光的近现代文明批判的萌芽,同时也是横光文学题材从农村转向都市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都市小说 文化元素 意识流 时空追求
下载PDF
横光利一与日本新感觉派文学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天慧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1-244,共4页
《无礼的街》发表之时,恰逢新感觉派文学登场前的胎动时期,为当时的日本文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短篇小说样式。一个月后相同体裁《头与腹》的问世,则标示了新感觉派以一个流派正式登上日本现代文坛,从本质决定了横光利一及新感觉派文学的... 《无礼的街》发表之时,恰逢新感觉派文学登场前的胎动时期,为当时的日本文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短篇小说样式。一个月后相同体裁《头与腹》的问世,则标示了新感觉派以一个流派正式登上日本现代文坛,从本质决定了横光利一及新感觉派文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都市小说 日本新感觉派 陌生化 语言创造
下载PDF
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文学理论与实绩——以家庭题材小说为中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天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57,共5页
20世纪20年代,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以家庭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说与戏剧,构成了脍炙人口的"病妻系列"文学。其中,《春天乘着马车来》与《花园的思想》最具代表性,是横光利一后期创作中将传统文学题材与新感觉派的... 20世纪20年代,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以家庭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说与戏剧,构成了脍炙人口的"病妻系列"文学。其中,《春天乘着马车来》与《花园的思想》最具代表性,是横光利一后期创作中将传统文学题材与新感觉派的写作方式加以融合的两部作品。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日本文学界的高度关注,从文体到内容都成为了当时日本学界的研究焦点。横光的家庭题材小说,既使用了崭新的修辞手法,又将新感觉文学理论贯穿始终。同时,通过对外部场景的铺述,形象地展现出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以创建新感觉派文学为开端,在近3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横光利一始终践行着他所追求的文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新感觉文学 文艺理论 现代文学
下载PDF
意识和自我意识的隐喻——试论横光利一“四人称”概念 被引量:2
9
作者 杜静波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从语言哲学角度分析日本近代作家横光利一在《纯粹小说论》中提出的"四人称"概念。作者指出,"四人称"中的第四人称概念是第一人称概念的分化;同时,"四人称"概念指的不是人称问题,而是一组哲学隐喻,... 本文从语言哲学角度分析日本近代作家横光利一在《纯粹小说论》中提出的"四人称"概念。作者指出,"四人称"中的第四人称概念是第一人称概念的分化;同时,"四人称"概念指的不是人称问题,而是一组哲学隐喻,是近代日本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本文通过解读《纯粹小说论》中"四人称"等隐喻,评价横光利一所想象的心灵空间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四人称” 自我意识
下载PDF
横光利一的两情题材小说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天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3-157,共5页
1926至1927年间,由横光利一所创作的《春天乘着马车来》、《飞蛾无所不在》、《花园的思想》构成了"病妻三部曲"。这一小说系列是横光为数不多的两情题材小说。内中不仅使用了"新感觉派"一贯的创作手法,而且细致刻... 1926至1927年间,由横光利一所创作的《春天乘着马车来》、《飞蛾无所不在》、《花园的思想》构成了"病妻三部曲"。这一小说系列是横光为数不多的两情题材小说。内中不仅使用了"新感觉派"一贯的创作手法,而且细致刻画了主人公的情感与心理,截然不同于以往的"病妻小说"的僵化模式,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了"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横光利一 都市文学 现代文学 中国认识
下载PDF
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承传与创新——以横光利一的创作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天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1,共7页
20世纪20年代初,以刊物《文艺时代》的创立为标志,日本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始了,这意味着日本现代主义文学正式地拉开了序幕。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为日本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也将诸多西方文艺流派大量地引入了日... 20世纪20年代初,以刊物《文艺时代》的创立为标志,日本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始了,这意味着日本现代主义文学正式地拉开了序幕。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为日本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也将诸多西方文艺流派大量地引入了日本。以新感觉派为首的文学流派,与其后产生的新兴艺术派、新心理主义文学共同开创了日本现代艺术派文学的全盛时代。其中,新感觉派旗手横光利一的文学创作,不仅贯穿了这一时代的发展全过程,还一直引领着战前日本现代文学发展的潮流,充分地体现出对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承传与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日本现代主义文学 新感觉派文学 新心理主义 意识流
下载PDF
象征修辞视角下社会与人性缩影——论横光利一的短篇小说《蝇》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丽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0-85,共6页
横光利一曾经指出,他的初期作品比较重视艺术的象征性,认为构图象征美远超写实。其初期作品《蝇》是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蝇》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手法体现了当时日本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态。以《蝇》中的乘客、车夫、苍蝇、包... 横光利一曾经指出,他的初期作品比较重视艺术的象征性,认为构图象征美远超写实。其初期作品《蝇》是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蝇》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手法体现了当时日本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态。以《蝇》中的乘客、车夫、苍蝇、包子店老板娘等角色为研究对象,从象征性的视角出发分析作品中各种角色的象征体及本体的内涵,探讨文本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 象征 横光利一 社会文化
下载PDF
横光利一与机械时代
13
作者 江玉娇 奚皓晖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1-67,共7页
在日本,1930年的横光利一以其短篇小说《机械》为契机,深入理解人类意识与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而昭和初期社会转型的不安成为这一"突变"的原因。现代的自我是分离的自我,分离的自我是自我与他我的重合。二者分离的现实延伸出... 在日本,1930年的横光利一以其短篇小说《机械》为契机,深入理解人类意识与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而昭和初期社会转型的不安成为这一"突变"的原因。现代的自我是分离的自我,分离的自我是自我与他我的重合。二者分离的现实延伸出第三人称"化学"与第一人称"分子"之间的必然联系。化学反应的机制遵循科学的法则,科学的法则塑造了机械运动的世界。一个部分与整体失去平衡的世界,一个真空的第四人称世界。现代文学的挑战存在于分子向人类还原的期待之中,透过这种期待最终将自我救赎的可能性还原于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机械》 四人称 相对性 化学性
下载PDF
横光利一文学政治取向的形成——从《杀人者》到《马克思的审判》的改稿解读
14
作者 郭惠珍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145,共8页
横光利一的短篇小说《马克思的审判》及其未发表的底稿《杀人者》,鲜有学者关注。对该底稿和正稿进行深入的对比阅读之后发现,横光利一有意将《杀人者》中的某一个人性质的杀人事件上升至社会政治层面,使之在《马克思的审判》中成为阶... 横光利一的短篇小说《马克思的审判》及其未发表的底稿《杀人者》,鲜有学者关注。对该底稿和正稿进行深入的对比阅读之后发现,横光利一有意将《杀人者》中的某一个人性质的杀人事件上升至社会政治层面,使之在《马克思的审判》中成为阶级斗争的案件。这一改稿的过程,充分体现早在他的新感觉小说初登文坛之前,他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心怀恐惧、并发起挑战的政治取向已初现端倪,从而引导他走完悲剧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马克思的审判》 《杀人者》 马克思主义 政治取向
下载PDF
途同而归殊——横光利一与尾崎一雄文学理念探幽
15
作者 郭惠珍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横光利一与尾崎一雄的创作初期皆深受志贺直哉的文风影响,然而二者在日本近现文坛上却牵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创作轨迹———横光成为新感觉派旗手,公然挑战自然主义文学和普罗文学,而后转入新心理主义小说创作;尾崎则坚持在志贺式私小说... 横光利一与尾崎一雄的创作初期皆深受志贺直哉的文风影响,然而二者在日本近现文坛上却牵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创作轨迹———横光成为新感觉派旗手,公然挑战自然主义文学和普罗文学,而后转入新心理主义小说创作;尾崎则坚持在志贺式私小说的创作道路上不断摸索,最终成为战后日本私小说的代表作家。从二者的师承观与创作观入手,对二者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途同而归殊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尾崎一雄 志贺直哉 师承观 创作观
下载PDF
文学路上虔诚的求道者——「横光利一」
16
作者 张蕾 《日语知识》 2007年第12期29-30,共2页
‘横光利一’(1898-1947)生于‘福岛渠’,母亲的家系带有‘松尾芭蕉’的血统,这是横光特别引以为自豪的。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幼年时随父母辗转各地。中小学时代主要是在‘三重渠’度过的。中学时淡淡的初恋,在被称为恋爱小说极... ‘横光利一’(1898-1947)生于‘福岛渠’,母亲的家系带有‘松尾芭蕉’的血统,这是横光特别引以为自豪的。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幼年时随父母辗转各地。中小学时代主要是在‘三重渠’度过的。中学时淡淡的初恋,在被称为恋爱小说极至的‘雪解’中被他优美地展现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求道者 虔诚 文学 松尾芭蕉 恋爱小说
下载PDF
从横光利一的作品看日本新感觉派的特点
17
作者 王艳凤 《集宁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30-34,共5页
新感觉派是日本文坛出现最早的现代主义文学 ,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派作品代表着日本此流派的风格。横光利一提倡主观至上 ,感觉第一 ,表现自我。其作品在内容方面 ,表现人生的价值 ,透视人性的丑恶 ,流露悲观的情绪。他喜欢运用象征、拟人... 新感觉派是日本文坛出现最早的现代主义文学 ,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派作品代表着日本此流派的风格。横光利一提倡主观至上 ,感觉第一 ,表现自我。其作品在内容方面 ,表现人生的价值 ,透视人性的丑恶 ,流露悲观的情绪。他喜欢运用象征、拟人等手法。在形式上 ,追求文体新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作品 日本 新感觉派 现代主义文学 象征 拟人
下载PDF
他者凝视与主体认知——横光利一《上海》中的东方想象与身份认同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雅麒 陈婷婷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34-40,共7页
《上海》是日本近代文坛的新感觉派骁将横光利一的代表作,见证了他在文学创作与政治思想两方面同步发生的重要转折。在《上海》中,横光利一描绘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城市,而这个肮脏混乱却独具魅力的上海一方面是他对异国他乡进行他者... 《上海》是日本近代文坛的新感觉派骁将横光利一的代表作,见证了他在文学创作与政治思想两方面同步发生的重要转折。在《上海》中,横光利一描绘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城市,而这个肮脏混乱却独具魅力的上海一方面是他对异国他乡进行他者凝视后的特殊产物,另一方面则是他尝试摆脱自身分裂、寻求身份认同的强力证明。立足于近代日本作家对中国的独特情感及其矛盾的身份认知分析《上海》这一文本,并从城市、中国人和革命运动三个方面展现横光利一对上海进行的错误书写,通过主人公虚无的人生体验探究作者误写上海的深层原因以及他寻求的身份认同,最终达到揭露近代日本侵略过程中愈发不加遮掩的种族优越思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上海》 五卅运动 他者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浅谈日本的新感觉派文学——以横光利一的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晓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第7期58-58,共1页
新感觉派是日本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要的文学派别。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革命之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开始。与之相对,大正十三年,由一些既厌倦了当时的文坛,又没有加入无产阶级的新进作家在日本发起了新感觉派运动,并给以后的文学发... 新感觉派是日本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要的文学派别。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革命之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开始。与之相对,大正十三年,由一些既厌倦了当时的文坛,又没有加入无产阶级的新进作家在日本发起了新感觉派运动,并给以后的文学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横光利一是新感觉派最后代表性的作家。该文以横光利一的创作为中心,对新感觉派文学以及该时期的文学特征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日本 横光利一 文学
下载PDF
论横光利一《天使》的现代主义创作特色
20
作者 任卫平 《日本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99-102,共4页
横光利一(1898-1947)是位毕生都致力于革新小说创作的文学作家。也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诗人。他的作品都充满清新,前卫的色彩,使得他在日本文学界享有盛名。《天使》(1935)就是这样一部引人注目的反映时代的小说。细腻的心理表... 横光利一(1898-1947)是位毕生都致力于革新小说创作的文学作家。也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诗人。他的作品都充满清新,前卫的色彩,使得他在日本文学界享有盛名。《天使》(1935)就是这样一部引人注目的反映时代的小说。细腻的心理表现是横光利一小说的独特之处,独特的创作形式及表现特色是横光利一小说中最特别的称之为超凡脱俗的创作风格。本文主要对其作品《天使》的现代主义创作特色进行分析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新感觉派” 现代主义 心理表现 《天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