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2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侧横切口与常规L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价值比较
1
作者 丁天明 颜斌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比较外侧横切口入路与常规L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恢复情况及跟骨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东方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2例(76足)老年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 目的比较外侧横切口入路与常规L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恢复情况及跟骨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东方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2例(76足)老年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将行L切口入路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37足),行外侧横切口入路的3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39足),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跟骨影像学参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跟骨高度、Gissane角、Bohler角均增大,跟骨宽度均减小(均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术后3 d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跟骨高度、跟骨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实施外侧横切口入路与常规L切口入路均可恢复患者跟骨正常解剖结构,骨折愈合良好,临床疗效确切,但外侧横切口入路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横切口 常规L切口 锁定钢板 跟骨关节内骨折 影像学参数
下载PDF
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LTBT)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虎 何知弢 +2 位作者 钟齐刚 方家刘 詹俊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探讨跟骨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LTBT)处理SandersⅡ、Ⅲ型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43例患者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了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处理跟骨骨折。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目的 探讨跟骨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LTBT)处理SandersⅡ、Ⅲ型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43例患者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了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处理跟骨骨折。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d,1、3、6个月及术后1年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及B?hler角和Gissanes角变化情况,并记录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资料,于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VAS评分及AOF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70±1.63)个月。患者术后1 d,1、3、6个月及术后1年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B?hler角和Gissanes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手术时间(79.67±9.39) min。术后1年VAS评分为(0.72±1.03)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87.14±5.42)分,其中优13例,良28例,一般2例。且术后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2例患者出现行走后疼痛,经休息及康复理疗等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 LTBT是一种有效处理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式。既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提高了解剖复位的效果,术后患者跟骨的长度、高度、宽度、B?hler角和Gissanes角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在末次随访中得到了良好的维持,同时降低了术后切口并发症及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跟骨骨折 克氏针撑开器 横切口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脓肿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马旭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7,共3页
目的:探究腹膜外单层缝合法(横切口)辅助阑尾切除术(OA)治疗阑尾脓肿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116例阑尾脓肿患者病例资料(2017年1月~2020年12月),按缝合方式不容分成A组(n=58)、B组(n=58)。2组均行OA,B组接受腹直肌切口分层缝合法... 目的:探究腹膜外单层缝合法(横切口)辅助阑尾切除术(OA)治疗阑尾脓肿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116例阑尾脓肿患者病例资料(2017年1月~2020年12月),按缝合方式不容分成A组(n=58)、B组(n=58)。2组均行OA,B组接受腹直肌切口分层缝合法辅助治疗,A组接受腹膜外单层缝合法(横切口)辅助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预后情况、术前、术后1d、3d、7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及住院时长较B组短,术中失血量较B组少;A组术后7d内愈合、拆线率较B组高,术后24h下床活动率较B组高;术后1d、3d、7dA组VAS评分较B组高;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外单层缝合法(横切口)辅助OA治疗阑尾脓肿患者可有效优化围术期指标,提高预后效果,安全性高,但由于切口张力相对较大,易增加患者术后疼痛感,建议术后予以一定疼痛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 阑尾脓肿
下载PDF
改良腹式横切口与传统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4
作者 金芳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腹式横切口与传统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吉安县中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其中对比组25例,行传统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研究组25例... 目的比较改良腹式横切口与传统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吉安县中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其中对比组25例,行传统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研究组25例,施行改良腹式横切口剖宫产术。对比2组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取胎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比组(P<0.05)。2组产后2h疼痛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12h和产后24h研究组产妇VA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仑改良腹式横切口剖宫产术较传统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更为安全,同时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术后疼痛情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改良腹式横切口 子宫下段纵切口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下腹部横切口二次剖宫产术中盆腹腔粘连发生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海英 冯立民 张生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术中 二次剖宫产 盆腹腔粘连 下腹部横切口 原因分 腹部横切口剖宫产 手术操作 术后疼痛
下载PDF
136例横切口及改良横切口乳腺癌根治术临床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贾晓斌 文浩 任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552-1553,共2页
目的:讨论减少乳腺癌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美化切口的方法,为二期乳房成形术奠定基础。方法:对136例分别位于乳房各个象限乳腺癌患者,采用横切口及改良横切口,改进操作及技术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结果:切口Ⅰ期愈合125例(91.91%),皮... 目的:讨论减少乳腺癌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美化切口的方法,为二期乳房成形术奠定基础。方法:对136例分别位于乳房各个象限乳腺癌患者,采用横切口及改良横切口,改进操作及技术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结果:切口Ⅰ期愈合125例(91.91%),皮瓣部分轻度坏死9例(6.47%),中重度坏死2例(1.47%),皮下积液24例(17.65%),肩关节活动障碍6例(4.41%),术后观察8年局部复发2例(1.47%),肺转移1例(0.74%),骨转移2例(1.47%)。结论:应用横切口及改良横切口行乳腺癌根治术,操作方便,切口愈合满意,美观,易行二期乳房成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明显降低。可作为乳腺癌根治术首选切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横切口 改良横切口
下载PDF
横切口剖宫产腹直肌前鞘横、纵切开在胎头高浮娩头困难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汤海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821-3821,共1页
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由60年代的11.2%~21.4%上升至90年代的30%~40%.有的医院甚至高达60%~70%。其中多为择期手术.而择期剖宫产中胎头高浮发生率较高.是剖宫产取头困难的最常见因素,据统计约占32.5%。我院采... 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由60年代的11.2%~21.4%上升至90年代的30%~40%.有的医院甚至高达60%~70%。其中多为择期手术.而择期剖宫产中胎头高浮发生率较高.是剖宫产取头困难的最常见因素,据统计约占32.5%。我院采取腹壁横切口腹直肌筋膜纵切的剖宫产术式在胎头高浮娩头困难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头高浮娩头困难 横切口剖宫产 腹直肌前鞘 纵切 应用 择期剖宫产 剖宫产术式 腹壁横切口
下载PDF
妇产科手术下腹横切口缝合改进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孔祥花 廖邦兴 +2 位作者 杨琳 雷婷婷 邓道红 《实用医技杂志》 2016年第7期749-750,共2页
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是妇产科常用术式之一,手术切口缝合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和心理健康,也是衡量妇产科工作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因此,选用恰当的缝合方式,科学合理的操作是衡量手术成败的要素之一[1]。为了尽可能地减轻患... 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是妇产科常用术式之一,手术切口缝合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和心理健康,也是衡量妇产科工作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因此,选用恰当的缝合方式,科学合理的操作是衡量手术成败的要素之一[1]。为了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其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同时提高医院床位周转率,现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对妇产科2 019例下腹部横切口缝合方式作了改进,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横切口手术 下腹横切口 床位周转率 患者心理需求 缝合方式 妇产科手术 切口缝合 脂肪层 工作质量 皮内缝合
下载PDF
经麦氏点下方小横切口阑尾切除术72例体会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系伦 《基层医学论坛》 2012年第1期124-125,共2页
自McBurney首次使用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100多年以来,该手术切口就作为经典切口一直沿用至今。受横切口剖宫产和小儿腹股沟斜疝横切口手术的启发,我们从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有选择地开展了青少年经麦氏点下方小横切口阑尾切除术72例... 自McBurney首次使用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100多年以来,该手术切口就作为经典切口一直沿用至今。受横切口剖宫产和小儿腹股沟斜疝横切口手术的启发,我们从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有选择地开展了青少年经麦氏点下方小横切口阑尾切除术7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男25例,女4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横切口 麦氏点 横切口剖宫产 横切口手术 腹股沟斜疝 麦氏切口 手术切口
下载PDF
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秋英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1年第4期246-247,共2页
随着产科技术的进步,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被广泛应用,与传统的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具有顺应解剖生理特点、操作简便、切口张力小、愈合好、美观、术后疼痛轻等优点。现对本院前次为高难度剖宫产采取改良横切口先取臀... 随着产科技术的进步,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被广泛应用,与传统的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具有顺应解剖生理特点、操作简便、切口张力小、愈合好、美观、术后疼痛轻等优点。现对本院前次为高难度剖宫产采取改良横切口先取臀法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63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前次手术的远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改良横切口 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分娩方式 横切口剖宫产术 解剖生理特点 远期临床效果 术后疼痛
下载PDF
剖腹产横切口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11
作者 刘博 蔡炳昕 张翰儒 《中国医疗美容》 2014年第5期157-157,159,共2页
随着医疗水平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增强,产妇对于剖腹产术后皮肤切口愈合的美观也变得注重起来,剖腹产横切口因其疤痕不明显、疼痛感轻、切口容易愈合而被大多数产妇所接受[1]。
关键词 横切口 剖腹产手术 腹部横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剖腹产术 疼痛感 医疗水平 审美观念 胎儿头 阴道出血量
下载PDF
腹部横切口皮肤皮下组织层缝合方式探讨 被引量:52
12
作者 徐坚 薛文群 许倩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2-52,共1页
传统的腹部切口都须缝合关闭腹壁各层。但术者本人进行的研究表明,腹部横切口在皮肤及皮下组织层彻底止血的情况下,采用皮内尽可能少地缝合组织,皮下组织层均可自然粘合,这样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减少术后病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9... 传统的腹部切口都须缝合关闭腹壁各层。但术者本人进行的研究表明,腹部横切口在皮肤及皮下组织层彻底止血的情况下,采用皮内尽可能少地缝合组织,皮下组织层均可自然粘合,这样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减少术后病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96年4月至1997年7月间,对妇科手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外科手术 腹部横切口 皮下组织层 缝合方式
下载PDF
横切口下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侯俊明 贾勇 张爱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横切口下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在乳腺癌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3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保留ICBN),对照组(切断ICBN)。随访观察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功能。结果:随访第1、6、12个月期间未见癌肿复发、转移。实... 目的:探讨横切口下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在乳腺癌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3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保留ICBN),对照组(切断ICBN)。随访观察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功能。结果:随访第1、6、12个月期间未见癌肿复发、转移。实验组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29例(87.88%),感觉异常4例(12.12%);而对照组30例患者均有感觉异常。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肋间臂神经 横切口
下载PDF
沿皮纹横切口与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柏骏 曲乐丰 +5 位作者 职康康 高志伟 邹思力 吴永发 王亮 金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99-202,共4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沿皮纹横切口的临床疗效及美观性。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狭窄病人随机分为沿皮纹横切口组(横切口组)和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组(斜切口组),每组100例。比...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沿皮纹横切口的临床疗效及美观性。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狭窄病人随机分为沿皮纹横切口组(横切口组)和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组(斜切口组),每组100例。比较手术操作及疗效,评估不同切口美观性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例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包括手术时间、颈动脉阻断时间、切口长度、围手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P>0.05)。随访3、6、12个月,切口严重麻木在横切口组为34.0%、20.2%、16.0%,斜切口组为46.3%、33.7%、27.4%。切口满意度在横切口组为83.0%、87.2%、88.3%,斜切口组为33.7%、28.4%、25.3%。结论沿皮纹横切口可安全、有效施行各种术式CEA,术后皮肤麻木、切口美观性和满意度优于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但其对高颈动脉分叉者的显露和切口延长不如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狭窄 横切口 切口
下载PDF
腹式小横切口在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宋文月 殷宝莉 王风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1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治疗结果 腹式小横切口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虹 赵忠桢 徐虹 《天津医药》 CAS 2000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子宫下段横切口双层缝合为单层缝合,是否缩短手术时间。方法:将510例初次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并分别于产后42、60及90天行B超检查。结果:(1)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3.84±4.73)分,比对照组(51.09±4.85)分... 目的:观察改良子宫下段横切口双层缝合为单层缝合,是否缩短手术时间。方法:将510例初次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并分别于产后42、60及90天行B超检查。结果:(1)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3.84±4.73)分,比对照组(51.09±4.85)分短(P<0.01)。(2)术后病率观察组为1.5%,比对照组7.1%低(P<0.01)。(3)产后42、60及90天B超检查,子宫切口A型愈合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子宫下段切口整齐,解剖清晰,较薄者,采用单层缝合法,损伤下段组织少,异物少,不影响切缘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缝合技术 腹壁横切口
下载PDF
国产3%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横切口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东 黄蔚 +1 位作者 林雪梅 吕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61-462,共2页
关键词 横切口剖宫产 硬膜外阻滞 氯普鲁卡因 临床观察 国产 2%利多卡因 阻滞效果 剖宫产术 对照组 ASA
下载PDF
剖宫产术腹壁横切口4种不同缝合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江延姣 叶慧君 +1 位作者 宋震坤 祝秀芝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079-1081,1084,共4页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腹壁横切口4种不同缝合法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层的愈合效果。方法 40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分为4组,每组100例。A组:3-0可吸收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5-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B组:皮下脂肪层不缝+5-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腹壁横切口4种不同缝合法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层的愈合效果。方法 40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分为4组,每组100例。A组:3-0可吸收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5-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B组:皮下脂肪层不缝+5-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C组:3-0可吸收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皮肤缝合器缝合皮肤;D组:皮下脂肪层不缝+皮肤缝合器缝合皮肤。完成随访共393例。评价指标:(1)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3d、6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切口并发症:术后至6周切口感染、裂开、血肿、渗液、线结反应或硬结等情况;(3)切口缝合时间、医疗成本。(4)术后4个月产妇对手术瘢痕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的评估,美容科医生对手术瘢痕的满意度评估:最低0分,最高4分。结果(1)4组产妇术后第3天腹壁切口疼痛程度B组与D组更轻,B组明显轻于A组(P<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切口并发症,D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主要是线结反应或硬结,其他各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缝合时间: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其中D组时间最短,B组次之,A组最长。缝合成本B组最低,C组最高。(4)4组产妇对腹部瘢痕舒适度比较,D、B两组舒适度明显高于A、C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产妇对瘢痕的满意度评分B组最高,C组最低,但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美容科医生对4组产妇腹部疤痕的满意度评分,D组最高,B、C、A组依次降低,而且D、B两组满意度明显高于A、C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尤其用皮肤缝合器缝合组不管从缝合的时间、产妇对切口的舒适度、美容科医生对切口满意度评估更优于皮下脂肪缝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横切口 皮肤缝合 皮钉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腹部横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及预防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雪芹 徐华瑞 于合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20-321,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腹部横切口 预防 处理 肥胖 人群 群增 出处 过剩
下载PDF
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钟小琼 刘美霞 黄晓兰 《西部医学》 2014年第5期603-605,共3页
目的 探讨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在瘢痕子宫(CSP)产妇的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4月接诊的CSP产妇114例,其中57例产妇行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观察组),另外57例行传统剖宫产术(对照组).对两组胎儿娩出时间... 目的 探讨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在瘢痕子宫(CSP)产妇的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4月接诊的CSP产妇114例,其中57例产妇行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观察组),另外57例行传统剖宫产术(对照组).对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2.1±2.7)min、(49.2±2.4)min、(332±108)ml和(21±6)h,对照组分别为(11.6±1.9)min、(52.1±1.4)min、(239±87)ml和(39±7)h,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3/57例),对照组为10.6%(6/5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甲级51例(89.5%),瘢痕明显11例(19.3%),而对照组愈合甲级33例(57.9%),瘢痕明显28例(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在CSP产妇的剖宫产中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并发症较低,且切口愈合好,瘢痕不明显,适合对术后美观要求较高的产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段 横切口 瘢痕子宫妊娠 剖宫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