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端壁涡流发生器的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控制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艳明
汪亮
+2 位作者
尚东然
朱榕
季路成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5-1292,共8页
为研究被动式涡流发生器抑制压气机叶栅横向二次流以控制角区分离的作用,设计了在叶栅内部端壁处加装涡流发生器的控制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叶栅流场特性。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叶栅内部横向二次流,改善角...
为研究被动式涡流发生器抑制压气机叶栅横向二次流以控制角区分离的作用,设计了在叶栅内部端壁处加装涡流发生器的控制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叶栅流场特性。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叶栅内部横向二次流,改善角区流动,在最佳控制方案中,总压损失系数下降8.1%;放置于叶栅内部的涡流发生器能阻挡气流的横向流动,其尾部产生的流向涡与横向迁移的端壁附面层相互作用,抑制了通道涡向吸力面的发展,并将主流高能流体卷入角区,增加角区流体动量;涡流发生器的长度和高度都会影响流向涡的强度,流向涡的涡核高度与涡流发生器高度一致,最终的控制效果由涡流发生器的长度和高度共同决定,只有当它们被合理选择,控制方案才能获得最佳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涡
流
发生器
横向二次流
角区分离
流
向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斜坡型涡流发生器控制叶栅角区分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4
2
作者
尚东然
刘艳明
+1 位作者
季路成
朱榕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3-1092,I0002,共11页
压气机平面叶栅端壁附面层的发展以及吸力面-端壁角区流动分离是造成压气机内部流动损失的重要原因。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弱角区分离,改善叶栅气动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叶栅通道端壁上微尺度斜坡型涡流发生器进行了几何优化,分析了叶栅...
压气机平面叶栅端壁附面层的发展以及吸力面-端壁角区流动分离是造成压气机内部流动损失的重要原因。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弱角区分离,改善叶栅气动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叶栅通道端壁上微尺度斜坡型涡流发生器进行了几何优化,分析了叶栅流场特性,同时进一步研究了涡流发生器对平面叶栅攻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产生的流向涡与通道涡及端壁横向流动相互作用使得通道涡和端壁横向二次流发生偏转,抑制了通道涡向吸力面的发展,并将主流高能流体卷入角区,增加了角区流体动量,削弱了角区分离,使得叶栅出口处流场更加顺畅;涡流发生器的几何尺寸直接影响流向涡的强度;通过依次优化涡流发生器的高度和长宽比,最终确定涡流发生器的最优方案为h=4 mm、b=4 mm、l=12 mm,该方案使得出口截面总压损失降低了7.82%;设计攻角下涡流发生器的作用效果最好,随着正负攻角的增加,损失降低程度下降,其中攻角为-8°和8°时,损失较原型分别下降了1.91%和5.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微尺度斜坡型涡
流
发生器
通道涡
角区分离
横向二次流
流
场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燃气涡轮弯叶片特性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卢平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以燃气轮机涡轮第一级导叶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值模拟对涡轮导叶气动问题进行研究,针对于涡轮的工作特点,进行了多方案计算及对比,研究了不同弯扭叶片设计参数对涡轮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部采用-15°弯角,即正弯15°,...
以燃气轮机涡轮第一级导叶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值模拟对涡轮导叶气动问题进行研究,针对于涡轮的工作特点,进行了多方案计算及对比,研究了不同弯扭叶片设计参数对涡轮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部采用-15°弯角,即正弯15°,采用0.4弯高,即采用大弯高可以有效地降低端壁处低能流体的聚集,从而有效地降低横向二次流,采用上述弯叶片计算得到总压损失系数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气动
弯扭叶片
横向二次流
损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片通道内涡流发生器变工况适应性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嘉宾
季路成
伊卫林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8-736,共9页
横向二次流是制约叶轮机气动负荷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在叶片通道内施加涡流发生器有抑制通道横向二次流的潜力,但涡流发生器的最优施加方案很难确定。基于涡流发生器经验统计模型(BAYC模型)和响应面方法建立了一种端壁涡流发生器的...
横向二次流是制约叶轮机气动负荷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在叶片通道内施加涡流发生器有抑制通道横向二次流的潜力,但涡流发生器的最优施加方案很难确定。基于涡流发生器经验统计模型(BAYC模型)和响应面方法建立了一种端壁涡流发生器的高效设计方法。基于这一方法,实施于NACA 65直列叶栅,得到了三种涡流发生器优化方案,并在设计工况下和非设计工况下讨论了涡流发生器对端壁横向二次流的控制机理,发现具有更大的涡流发生器高度和更多的涡流发生器数量的方案在面对大攻角下的强横向二次流情况时能够有更强的余力对横向二次流加以控制,大大扩展了叶栅的攻角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
流
发生器
横向二次流
变工况适应性
BAYC模型
KRIGING模型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端壁涡流发生器的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控制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艳明
汪亮
尚东然
朱榕
季路成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5-129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6015)
文摘
为研究被动式涡流发生器抑制压气机叶栅横向二次流以控制角区分离的作用,设计了在叶栅内部端壁处加装涡流发生器的控制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叶栅流场特性。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叶栅内部横向二次流,改善角区流动,在最佳控制方案中,总压损失系数下降8.1%;放置于叶栅内部的涡流发生器能阻挡气流的横向流动,其尾部产生的流向涡与横向迁移的端壁附面层相互作用,抑制了通道涡向吸力面的发展,并将主流高能流体卷入角区,增加角区流体动量;涡流发生器的长度和高度都会影响流向涡的强度,流向涡的涡核高度与涡流发生器高度一致,最终的控制效果由涡流发生器的长度和高度共同决定,只有当它们被合理选择,控制方案才能获得最佳控制效果。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涡
流
发生器
横向二次流
角区分离
流
向涡
Keywords
Compressor cascade
Vortex generator
Crosswise secondary flow
Corner separation
Streamwise vortex
分类号
V23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斜坡型涡流发生器控制叶栅角区分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4
2
作者
尚东然
刘艳明
季路成
朱榕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
出处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3-1092,I000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6015)。
文摘
压气机平面叶栅端壁附面层的发展以及吸力面-端壁角区流动分离是造成压气机内部流动损失的重要原因。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弱角区分离,改善叶栅气动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叶栅通道端壁上微尺度斜坡型涡流发生器进行了几何优化,分析了叶栅流场特性,同时进一步研究了涡流发生器对平面叶栅攻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产生的流向涡与通道涡及端壁横向流动相互作用使得通道涡和端壁横向二次流发生偏转,抑制了通道涡向吸力面的发展,并将主流高能流体卷入角区,增加了角区流体动量,削弱了角区分离,使得叶栅出口处流场更加顺畅;涡流发生器的几何尺寸直接影响流向涡的强度;通过依次优化涡流发生器的高度和长宽比,最终确定涡流发生器的最优方案为h=4 mm、b=4 mm、l=12 mm,该方案使得出口截面总压损失降低了7.82%;设计攻角下涡流发生器的作用效果最好,随着正负攻角的增加,损失降低程度下降,其中攻角为-8°和8°时,损失较原型分别下降了1.91%和5.29%。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微尺度斜坡型涡
流
发生器
通道涡
角区分离
横向二次流
流
场特性
Keywords
compressor cascade
micro-ramp vortex generator
passage vortex
corner separation
crosswise secondary flow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V231.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燃气涡轮弯叶片特性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卢平
机构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出处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文摘
以燃气轮机涡轮第一级导叶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值模拟对涡轮导叶气动问题进行研究,针对于涡轮的工作特点,进行了多方案计算及对比,研究了不同弯扭叶片设计参数对涡轮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部采用-15°弯角,即正弯15°,采用0.4弯高,即采用大弯高可以有效地降低端壁处低能流体的聚集,从而有效地降低横向二次流,采用上述弯叶片计算得到总压损失系数有所降低。
关键词
涡轮
气动
弯扭叶片
横向二次流
损失
Keywords
turbine aerodynamic
bowled and twisted blade
crosswise second flow loss
分类号
V23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片通道内涡流发生器变工况适应性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嘉宾
季路成
伊卫林
机构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8-736,共9页
基金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SKLA20160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6010
+1 种基金
51176012
51376023)
文摘
横向二次流是制约叶轮机气动负荷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在叶片通道内施加涡流发生器有抑制通道横向二次流的潜力,但涡流发生器的最优施加方案很难确定。基于涡流发生器经验统计模型(BAYC模型)和响应面方法建立了一种端壁涡流发生器的高效设计方法。基于这一方法,实施于NACA 65直列叶栅,得到了三种涡流发生器优化方案,并在设计工况下和非设计工况下讨论了涡流发生器对端壁横向二次流的控制机理,发现具有更大的涡流发生器高度和更多的涡流发生器数量的方案在面对大攻角下的强横向二次流情况时能够有更强的余力对横向二次流加以控制,大大扩展了叶栅的攻角适用范围。
关键词
涡
流
发生器
横向二次流
变工况适应性
BAYC模型
KRIGING模型
Keywords
vortex generators
secondary cross flow
load adaptability
BAYC model
Kriging model
分类号
V231.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端壁涡流发生器的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控制研究
刘艳明
汪亮
尚东然
朱榕
季路成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斜坡型涡流发生器控制叶栅角区分离的数值模拟
尚东然
刘艳明
季路成
朱榕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燃气涡轮弯叶片特性研究
卢平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叶片通道内涡流发生器变工况适应性
李嘉宾
季路成
伊卫林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