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部的思想”与“横向的逻辑” 被引量:7
1
作者 尚杰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0,共16页
形而上学是一种以"再现"方式不断重复的同一性活动,它把瞬间的判断加以凝固,做出"必然性"的结论,并同时排斥精神的其他可能性。"外部的思想"是对形而上学精神传统的暴力,它认为"再现"最终会导... 形而上学是一种以"再现"方式不断重复的同一性活动,它把瞬间的判断加以凝固,做出"必然性"的结论,并同时排斥精神的其他可能性。"外部的思想"是对形而上学精神传统的暴力,它认为"再现"最终会导致一种陌生事物之间关系的差异活动,这种关系遵循一种"横向的逻辑"。"横向的逻辑"放弃关于事物"起源"的假设,也就是不假定时间与空间中的"某一点"和"其他点"比照具有特权地位。事物不是按照某个中心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是无数个彼此毫无关系"点"的陌生合作关系促成的,而这样的合作关系具有任意性。在"横向的逻辑"中,用很多"出发点"或者"精神的拐点"代替独一无二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拐点 外部的思想 横向的逻辑 中性的语言
原文传递
横向的逻辑与垂直的逻辑--从中西语言的差异追溯两种不同的思想制度 被引量:2
2
作者 尚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6,共5页
汉语与西方文字的差异,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子,在于由对待判断系词"是"而导致的两种不同的思想制度。透过西方文字的"be-ing",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本体"和附... 汉语与西方文字的差异,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子,在于由对待判断系词"是"而导致的两种不同的思想制度。透过西方文字的"be-ing",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本体"和附属于本体的属性或形式的学说。本体与属性的划分,即"所言"与"言"的划分,这种思维模式标志着一种"垂直的逻辑";汉语中的"是"从传统使用中就没有严格的形式逻辑意义上的系词效果,而是一种横向的类比思维,也就是把不一样的事物,说成是一样的。在传统上称之为"兴",即所谓"象征"。在效果上,汉语思维传统属于一种"横向的逻辑"思维传统,它模糊了西方意义上的学科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语言 系词 横向的逻辑 垂直的逻辑 思想制度
原文传递
从《美的历程》到《中国美学全史》:中国美学史的书写历程
3
作者 祁志祥 《艺术广角》 2023年第2期25-31,共7页
各位同学,大家好!很荣幸受邀来到全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名校中国传媒大学来做一场美学讲座。文艺学与美学呈交叉状态,它们既有横向的逻辑研究、原理研究,又有纵向的历史研究。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谈谈中国美学史的研究状况,题目叫《从〈美... 各位同学,大家好!很荣幸受邀来到全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名校中国传媒大学来做一场美学讲座。文艺学与美学呈交叉状态,它们既有横向的逻辑研究、原理研究,又有纵向的历史研究。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谈谈中国美学史的研究状况,题目叫《从〈美的历程〉到〈中国美学全史〉:中国美学史的书写历程》。《美的历程》是李泽厚1981年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一般被视为中国美学史书写的源头。《中国美学全史》是我写的,201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五卷本,257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美的历程》 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泽厚 横向的逻辑 中国传媒大学 文物出版社 播音主持专业
下载PDF
从中西语言的差异追溯中西哲学的差异 被引量:4
4
作者 尚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9-15,共7页
汉语与西方文字的差异,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子,在于由对待判断系词"是"而导致的两种不同的思想制度。透过西方文字的"being",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本体"和附... 汉语与西方文字的差异,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子,在于由对待判断系词"是"而导致的两种不同的思想制度。透过西方文字的"being",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本体"和附属于本体的属性或形式的学说。化为形式逻辑,则是以同一律为基础的三大逻辑规则。Being不但是哲学与逻辑统一的基础,也是宗教、科学的基础,又是以主体-客体或文化-自然为代表的各种范畴一一对立的基础,总之,being标志着一种"垂直的逻辑"思维模式。汉语中的"是"从传统使用中就没有严格的形式逻辑意义上的系词效果,而是一种横向的类比思维,也就是把不一样的事物说成是一样的。在传统上称之为"兴",即所谓"象征"。在效果上,汉语思维传统属于一种"横向的逻辑"思维传统,它模糊西方意义上的学科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语言 系同 横向的逻辑 垂直的逻辑 思想制度
下载PDF
海德格尔《哲学论稿》译名讨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周兴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109,共9页
在《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全集》第65卷)中,海德格尔尝试了艰苦的思与言的改造工作,意在从非形而上学意义上重解"存有/本有"(Seyn/Ereignis)问题。本文根据作者对德文原著的初步解读和翻译,并参照英文译本"英译者前... 在《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全集》第65卷)中,海德格尔尝试了艰苦的思与言的改造工作,意在从非形而上学意义上重解"存有/本有"(Seyn/Ereignis)问题。本文根据作者对德文原著的初步解读和翻译,并参照英文译本"英译者前言"中的译名分析,讨论了《哲学论稿》中八组基本词语,主要涉及Ereignis,Sein,Wesen,Werfen,Gr-und,Bergen,Besinnung,Rcken等词语以及相关的词族,并且提出了作者对于这些基本词语的汉译建议。原来文后附有由作者制作的"《哲学论稿》德-英-中译名对照表",但因篇幅有限,不在这里刊登了,而是登载在《世界哲学》的网站上,有兴趣的读者请登陆我们的网站:www.worldphilosophy.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拐点 外部的思想 横向的逻辑 中性的语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