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横山大观的《屈原》出发看中日文化交融
1
作者 赵洁 郭佳会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7年第10期51-53,共3页
水墨画从中国传入日本后,融合日本独特的美学观和民族特色,发展出了独具一格的水墨画画风,涌现了一批造诣深远的水墨画家。横山大观被称作近代日本画坛巨匠,其创造的"无线画法"获得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带领日本美术逐步走上... 水墨画从中国传入日本后,融合日本独特的美学观和民族特色,发展出了独具一格的水墨画画风,涌现了一批造诣深远的水墨画家。横山大观被称作近代日本画坛巨匠,其创造的"无线画法"获得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带领日本美术逐步走上再兴之路,对中日水墨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屈原》作为横山大观的成名之作,作为以中国古典人物为意象的一部作品,在中日水墨画作品的对比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屈原》的创作背景、构图、画法、立意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有助于探讨日本水墨画与中国水墨画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水墨画 屈原 横山大观 文化交融
下载PDF
横山大观与寺崎广业的《潇湘八景》 被引量:2
2
作者 程茜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81-87,共7页
近代日本画坛面临着如何实现日本画的近代化,即如何处理好传统与近代关系的时代课题。在1912年第六届文部省美术展览会上同时展出了画家横山大观和寺崎广业的同名作品《潇湘八景》,分别表现出他们面临时代课题时的不同立场。两人的《潇... 近代日本画坛面临着如何实现日本画的近代化,即如何处理好传统与近代关系的时代课题。在1912年第六届文部省美术展览会上同时展出了画家横山大观和寺崎广业的同名作品《潇湘八景》,分别表现出他们面临时代课题时的不同立场。两人的《潇湘八景》各有千秋,但从同时代夏目漱石的评价,以及1930年"罗马展"上的再次展出来看,横山大观的作品更契合表现自我、追求艺术自由的时代精神,因此得到了当时及后世的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湘八景 横山大观 寺崎广业 传统与近代
原文传递
新日本画运动中朦胧体绘画风格的形成初探
3
作者 强灏 《书画世界》 2024年第3期75-77,共3页
朦胧体产生于日本的明治时期,深受东西方艺术影响,既融入了西方的写实技法,又体现了日本绘画的传统美学,是新日本画运动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对朦胧体的关注似乎主要集中在其技法的探讨上,尚未广泛地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风格... 朦胧体产生于日本的明治时期,深受东西方艺术影响,既融入了西方的写实技法,又体现了日本绘画的传统美学,是新日本画运动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对朦胧体的关注似乎主要集中在其技法的探讨上,尚未广泛地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风格进行深入研究。故本文将围绕朦胧体,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并阐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冈仓天心在其中的角色与作用,以及初步探索代表画家横山大观与菱田春草的作品中典型性的风格表现。此外,本文还从多角度论述了朦胧体的概念形成及其在当时的社会评价,旨在为研究朦胧体绘画风格奠定基础并提供视角,促进中日绘画风格的相互借鉴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日本画运动 朦胧体 绘画风格 冈仓天心 横山大观 菱田春草
下载PDF
旭日江山:论傅抱石画中“红太阳”图像与中日韩古代绘画的关系
4
作者 陈艺婕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4,共6页
本论文考证了傅抱石(1904—1965)画中多次出现的“红太阳”图像,认为该图像最初源自古代中国绘画,而不是日本画。这种正圆形的红色太阳图像,与横山大观(1868—1958)等日本画家频繁使用的“日轮”确有一定的视觉相似性,而本文将在更长的... 本论文考证了傅抱石(1904—1965)画中多次出现的“红太阳”图像,认为该图像最初源自古代中国绘画,而不是日本画。这种正圆形的红色太阳图像,与横山大观(1868—1958)等日本画家频繁使用的“日轮”确有一定的视觉相似性,而本文将在更长的时间线和更广的地域范围里进行分析,从中日共享的古代绘画传统来解释这种相似性。通过梳理中国、日本、韩国的古代宫廷绘画中“天保九如”“海天旭日”“日月五峰”等主题,可以证明“红太阳”等相关图像元素起源于中国,广泛传播于东亚地区,长期用于表现帝王权威、国家意象。傅抱石和横山大观等中日画家们都具备模仿该类作品的条件与动机。他们实际上共同继承了古代中国绘画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抱石 横山大观 新日本画 宫廷绘画 红太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