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断山脉高山栎组外生菌根侵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周嫒婷 葛白瑞雪 +2 位作者 李鸿博 伍建榕 马焕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74,206,共11页
【目的】明确高山栎组外生菌根侵染状况及其与各生境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四川、西藏地区的高山栎组的根系和土壤为研究材料,观察高山栎组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ECM)的形态特征,测定ECM侵染率,探究ECM侵染率与土壤丛枝菌根... 【目的】明确高山栎组外生菌根侵染状况及其与各生境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四川、西藏地区的高山栎组的根系和土壤为研究材料,观察高山栎组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ECM)的形态特征,测定ECM侵染率,探究ECM侵染率与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孢子密度、海拔、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SOC)、速效钾(AK)、全氮(TN)、全磷(TP)和氮磷比(N∶P)的关系。【结果】研究区内高山栎组ECM形态较为单一,主要为单轴羽状分支和单轴分支,解剖结构观察到ECM真菌在高山栎组根皮层细胞间形成哈蒂氏网,ECM侵染率较高,在51.37%~ 58.68%范围内,侵染强度都为4级,但在树种和生活型水平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山栎组AMF孢子平均密度为123.92个/g,土壤pH值、SOC、速效钾、TN、TP和N∶P分别为5.32、43.22 g/kg、53.9 g/kg、1.03 g/kg、113.33 mg/kg和5.58。因子分析结果表明8个生境因子对ECM侵染率均有影响,其中ECM侵染率与土壤速效钾和T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他因素均未显示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山栎组ECM真菌喜弱酸性土壤,土壤中AMF孢子的扩繁不会排斥ECM的侵染,N、K元素是影响ECM侵染的主导因素,另外,不同海拔下高山带高山栎林小生态系统中各生境因素的综合变化也会影响ECM的侵染。当ECM侵染趋于“饱和”状态时会通过反馈改变土壤pH值,但对土壤C素的调节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栎组 外生菌根 侵染特征 生境因子 横断山脉
下载PDF
横断山脉亚高山带高山栎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及内稳性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鸿博 陈诗 +3 位作者 黄耀华 康定旭 伍建榕 马焕成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3-931,共9页
为揭示横断山脉亚高山带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选取该地区8个样地的高山栎叶片和生长基质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C、N、P含量及其比例特征,并对生长限制性元素进行判断,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模型拟合判断... 为揭示横断山脉亚高山带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选取该地区8个样地的高山栎叶片和生长基质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C、N、P含量及其比例特征,并对生长限制性元素进行判断,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模型拟合判断高山栎叶片所处状态。结果表明8个样地土壤C、N、P质量分数分别为38.86~70.19、3.54~9.46、0.61~2.05 g∙kg^(-1),土壤ω(C)∶ω(N)为5.65~16.07,ω(C):ω(P)为36.98~74.42,ω(N)∶ω(P)为4.41~12.90,均值分别为9.48、51.79和6.54。叶片C、N、P质量分数分别为428.31~473.86、21.22~31.68、2.21~3.68 g∙kg^(-1),叶片ω(C)∶ω(N)、ω(C)∶ω(P)和ω(N)∶ω(P)分别为14.16~22.46,121.41~215.86和6.99~12.84,均值分别为17.36、164.39和9.68。叶片N、P含量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各样地中叶N与土壤P、叶N与土壤ω(C)∶ω(N)、叶ω(C)∶ω(P)与土壤ω(N)∶ω(P)、叶ω(C)∶ω(N)与土壤ω(N)∶ω(P),以及叶ω(C)∶ω(P)与叶ω(N)∶ω(P)极显著正相关(P<0.01)。此外,高山栎叶片化学计量内稳性指数以1/H进行探讨,1/H_(ω(N))为-0.181~0.141、1/H_(ω(P))为-1.255~1.206、1/H_([ω(N)∶ω(P)])为0.391~0.960,表明各高山栎1/Hω(N)处于稳态、1/H_(ω(P))和1/H_([ω(N)∶ω(P)])多处于弱稳态、弱敏感和敏感态。高山栎叶片ω(N)∶ω(P)小于或接近16,说明该地区对高山栎N、P两种元素供应充足。高山栎能够过量贮存N、P元素以适应变化的外界生境,但对于外界P元素的利用策略更为保守。该地区高山栎林在长期演替进程中与土壤形成了良好的养分供给与归还关系,已形成相对完整稳定的亚高山带森林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脉 高山栎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内稳性 生态适应性机制
下载PDF
横断山脉亚高山带几种高山栎林下丛枝菌根菌(AMF)调查
3
作者 李鸿博 黄耀华 +3 位作者 康定旭 伍建榕 马焕成 陈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90,共12页
[目的]明确横断山脉亚高山带高山栎林下AMF孢子分类地位。[方法]自横断山脉亚高山带不同地段选择6个高山栎根围土壤和根系样本,对其土壤中AMF孢子利用湿筛沉淀法进行选取。利用AMF特异引物对其ITS区段18S rRNA基因进行扩增,结合形态学... [目的]明确横断山脉亚高山带高山栎林下AMF孢子分类地位。[方法]自横断山脉亚高山带不同地段选择6个高山栎根围土壤和根系样本,对其土壤中AMF孢子利用湿筛沉淀法进行选取。利用AMF特异引物对其ITS区段18S rRNA基因进行扩增,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演化树并推测其亲缘关系。[结果]四川、西藏高山栎林下土壤AMF孢子与根系克隆为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云南香格里拉高山栎林下土壤AMF孢子与根系克隆为球囊霉属(Glomus)。克隆结果表明:AMF能够广泛存在于高山栎组植物根系。根系苯胺蓝染色结果可见明显类似丛枝和泡囊的结构。综合高山栎土壤AMF孢子与根际AMF鉴定结果认为,高山栎林下存在大量AMF,且目前不同采样地高山栎林下根围土和根系分别仅发现一种AMF存在,提示各高山栎同时仅能与一种AMF发生共生关系。此外,高山栎林下AMF孢子在演化过程中发生分化并介于Paraglomus与Glomus的分类地位之间,且西藏、四川地区AMF与云南香格里拉地区AMF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自然条件下横断山脉亚高山地区高山栎林下菌塘普遍存在AMF,且云南香格里拉地区高山栎根系AM与Glomus属更接近,说明AM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随地域迁移出现分化。为了解横断山脉亚高山带高山栎林下AMF的形成与演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脉高山栎 丛枝菌根真菌(AMF) 系统发育构建 分类地位
下载PDF
横断山脉中西部降水的季节演变特征 被引量:20
4
作者 肖潺 宇如聪 +1 位作者 原韦华 李建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3-651,共9页
利用台站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对横断山脉中西部地区的降水季节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地区降水具有独特的季节变化特征:雨季开始早,从第10候前后降水开始迅速增加,至第19候前后就达到第1个峰值;雨季时间长,从第10候前后雨季开始,至第6... 利用台站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对横断山脉中西部地区的降水季节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地区降水具有独特的季节变化特征:雨季开始早,从第10候前后降水开始迅速增加,至第19候前后就达到第1个峰值;雨季时间长,从第10候前后雨季开始,至第60候雨季结束,雨季持续长达8个月;多峰值特征明显,雨季先后经历3个降水峰值,分别在第19、35、55候前后。通过再分析资料对这一地区风场的季节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这些降水的季节演变特征与这一地区独特地形下风场季节演变密不可分。雨季开始早与第10候起低层西风、南风迅速加强,特别是西风加强有关;第2、3个降水峰值则与西南风,特别是经向南风增强有关。对3个降水峰值时刻的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第1个降水峰值发生时,位势高度东西方向水平差异小,降水主要受西风系统影响,与西风系统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而第2、3个降水峰值分别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东退进程中,位势高度场东高西低,降水主要受西南风控制,并伴有南风辐合,与南风的季节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脉 降水 季节演变
下载PDF
横断山脉大绒鼠最大代谢率的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万龙 贾婷 +1 位作者 练硝 王政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3-1139,共7页
最大代谢率对于动物的生存、繁殖和分布具有关键作用。实验用开放式呼吸仪测定了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夏季和冬季的冷诱导最大代谢率和运动最大代谢率。大绒鼠夏季的冷诱导最大代谢率O2为(7.24±0.61)ml/(g.h),运动最大代谢... 最大代谢率对于动物的生存、繁殖和分布具有关键作用。实验用开放式呼吸仪测定了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夏季和冬季的冷诱导最大代谢率和运动最大代谢率。大绒鼠夏季的冷诱导最大代谢率O2为(7.24±0.61)ml/(g.h),运动最大代谢率O2为(7.69±0.59)ml/(g.h);冬季的冷诱导最大代谢率O2为(8.61±0.42)ml/(g.h),运动最大代谢率O2为(7.51±0.51)ml/(g.h)。冷诱导最大代谢率冬夏之间具有差异显著,而运动最大代谢率则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栖息于横断山脉的大绒鼠由于受到低温的胁迫,导致其冷诱导最大代谢率季节性变化较大,而运动最大代谢率则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绒鼠 最大代谢率 横断山脉
下载PDF
横断山脉中部川滇冷杉和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于健 陈佳佳 +4 位作者 周光 刘国华 王永平 李俊清 刘琪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38,共11页
【目的】探讨横断山脉中部地区川滇冷杉和丽江云杉树木径向生长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以期为进一步重建我国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历史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川滇冷杉和丽江云杉的分布预测和保护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 【目的】探讨横断山脉中部地区川滇冷杉和丽江云杉树木径向生长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以期为进一步重建我国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历史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川滇冷杉和丽江云杉的分布预测和保护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树轮气候学方法,获取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小中甸地区寒温带针叶林主要树种川滇冷杉和丽江云杉树轮宽度资料,分别建立标准年表,分析2个年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2个树种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川滇冷杉较丽江云杉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更加敏感,更适合用于树轮气候学研究;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气温对川滇冷杉径向生长的限制作用明显强于丽江云杉,川滇冷杉径向生长主要与上年11月和当年8月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年11月和当年4月最高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年5月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当年3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空间相关分析揭示,川滇冷杉标准年表能在较大的地理范围空间反映上年11月最低气温变化,且在研究区域附近二者相关性最高;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上述2个树种径向生长产生促进作用。【结论】在横断山脉中部高海拔地区,气温是限制川滇冷杉和丽江云杉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2个树种径向生长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表现出一定差异。利用年轮研究2个树种的种群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具有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冷杉 丽江云杉 横断山脉 树轮宽度 径向生长 气候变化 气候响应
下载PDF
横断山脉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3
7
作者 李锡文 李捷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3年第3期217-231,共15页
横断山脉地区是一个十分自然的植物区系地区,其种子植物区系有丰富的科、属、种,地理成分复杂,特有现象和替代现象明显,基本上是温带植物区系性质。根据特有种丰富的程度以及一些自然地理特征,横断山脉地区在区系上可以划分为3个小区:... 横断山脉地区是一个十分自然的植物区系地区,其种子植物区系有丰富的科、属、种,地理成分复杂,特有现象和替代现象明显,基本上是温带植物区系性质。根据特有种丰富的程度以及一些自然地理特征,横断山脉地区在区系上可以划分为3个小区:滇西北川西南小区、川西北甘西南青东南小区和藏东至东南小区。从区系成分分析看,横断山脉地区确实是阐明区系发生与板块运动关系,以及包括东亚、北美、欧洲植物区系在内的北温带植物区系起源的一个关键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脉地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下载PDF
横断山脉地区霜冻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炳赟 范广洲 +2 位作者 魏鸣 华维 赵衍斌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4年第2期17-21,共5页
以小于等于0℃的地面气温作为霜冻的指标,利用1961~2007年横断山脉27个气象监测站逐日温度资料分析了横断山脉初、终霜期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平均初霜期以1.09d/10a气候倾向率推迟,终霜期以4.02d/10a的气候倾向率提早,... 以小于等于0℃的地面气温作为霜冻的指标,利用1961~2007年横断山脉27个气象监测站逐日温度资料分析了横断山脉初、终霜期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平均初霜期以1.09d/10a气候倾向率推迟,终霜期以4.02d/10a的气候倾向率提早,无霜期以4.08d/10a的气候倾向率延长,存在较明显的地域差异.从年代际变化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初霜冻日期20世纪90年代明显推迟,终霜冻日期明显提早,无霜冻期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 时空 特征分析 横断山脉
下载PDF
横断山脉中南段文化景观区划及旅游开发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105,共11页
研究基于地理空间视角,参照地学"体系域"与"构造体系"概念提出横断山脉中南段文化景观系统分级标准。依据区域地貌分区、自然分异特征、自然景观区划及民族文化分布格局等因素,将横断山脉中南段文化景观系统划分为... 研究基于地理空间视角,参照地学"体系域"与"构造体系"概念提出横断山脉中南段文化景观系统分级标准。依据区域地貌分区、自然分异特征、自然景观区划及民族文化分布格局等因素,将横断山脉中南段文化景观系统划分为怒江走廊、澜沧江走廊、金沙江走廊3个文化景观体系域和怒江中段、怒江南段、澜沧江中段、澜沧江南段、金沙江中段、滇西高原6个文化景观体系,14个文化景观区和372处代表性文化景观。并参照世界遗产委员会文化景观分类方法梳理出3大类、7类、9亚类文化景观。在此基础上,确定横断山脉中南段文化景观主要旅游产品选择方式,并基于文化真实性、游客行为、社区意识、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管理水平及文化传播等7个方面提出文化景观旅游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为文化景观区划与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景观区划 旅游影响评价 高山峡谷区 横断山脉
下载PDF
横断山脉地区的蝗虫四新属七新种 被引量:2
10
作者 印象初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3年第1期35-46,I0001,共13页
横断山脉地区地形复杂,山脉呈南北走向,山高水急,河谷切割很深,交通不便,蝗虫类的材料贫乏,张广朔先生1937年报导本地区蝗虫有2种。本所动物考察队于1973年和1977年去西藏考察的归途中曾二次横越横断山脉,采集了一批蝗虫标本。西北农学... 横断山脉地区地形复杂,山脉呈南北走向,山高水急,河谷切割很深,交通不便,蝗虫类的材料贫乏,张广朔先生1937年报导本地区蝗虫有2种。本所动物考察队于1973年和1977年去西藏考察的归途中曾二次横越横断山脉,采集了一批蝗虫标本。西北农学院周尧教授提供了一些云南蝗虫标本。经鉴定发现短翅类蝗虫四新属七新种,现记述于下。作者对标本采集者周尧教授,袁锋同志和李继钧同志深表敬意和谢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脉 蝗虫 周尧 西北农学院 考察队 地形复杂 标本采集
下载PDF
横断山脉纵向岭谷地区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锦兰 宋金梅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年第1期23-29,共7页
利用横断山脉纵向岭谷典型区域2005~2019年2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数据,分析纵谷区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纵谷区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而短时强降水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则从西北向东南增加,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空间分... 利用横断山脉纵向岭谷典型区域2005~2019年2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数据,分析纵谷区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纵谷区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而短时强降水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则从西北向东南增加,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在0.1~6.7次/年之间,纵谷区上段发生频率很低,怒江下游和金沙江下游周边流域出现2个大值中心。(2)纵谷区短时强降水年发生频率具有0.022次/年的增加趋势。发生频率逐月变化峰值在7~8月出现,纵谷区下段2个大值中心在6~9月均明显存在;逐候变化多峰值特征突出(36、39~44、47和51候4个峰值),且51候后的下降趋势强于36候前的增加趋势,候频率高峰到达时间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东北早、西南晚的特点。(3)发生频率日变化主峰值多出现在凌晨,次峰值在傍晚。子夜前后、凌晨、清晨三个时段频率空间分布均自北向南、东南增加,怒江和金沙江下游的2个大值中心明显,而午后、傍晚二个时段频率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小。纵谷区中上段发生频率日变化幅度大,其西部多为夜发性短时强降水,而东部则以午后至傍晚的短时强降水为主,纵谷区下段发生频率日变化幅度小,午后、傍晚、夜间都会出现。短时强降水的这些时空分布特征与横断山脉纵向岭谷地形及南亚季风活动特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脉纵向岭谷地区 短时强降水 发生频率(次数)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横断山脉地区蒲公英属植物资料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学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5-230,共6页
对我国横断山脉地区的蒲公英属植物进行了总结,收载了该地区产的18种蒲公英属植物。
关键词 蒲公英属 横断山脉 分种检索表
下载PDF
康区石棺葬遗存考察记——横断山脉地带文物考古调查记之一 被引量:2
13
作者 霍巍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6,共6页
石棺葬文化是横断山脉地区考古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地域性特征也非常显著。早在上个世纪初,中外学术界对岷江上游和横断山脉地带石棺葬文化的田野调查工作便已经初见成绩,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在这一地区又不... 石棺葬文化是横断山脉地区考古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地域性特征也非常显著。早在上个世纪初,中外学术界对岷江上游和横断山脉地带石棺葬文化的田野调查工作便已经初见成绩,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在这一地区又不断有新的发现。本文系对四川藏区(简称康区)丹巴、雅江县等地石棺葬文化遗存进行实地考古调查的记录与初步认识,将为康区石棺葬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棺葬文化 横断山脉 康区
下载PDF
星载SAR影像解译研究——以横断山脉地区为例
14
作者 和会 邓少平 赵争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年第2期83-86,共4页
雷达遥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特点,在测绘中能够很好地弥补光学遥感的不足。随着SAR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影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受SAR相干侧视成像机制的影响,山区SAR影像的判读解译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制约着SAR在高山区测图、... 雷达遥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特点,在测绘中能够很好地弥补光学遥感的不足。随着SAR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影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受SAR相干侧视成像机制的影响,山区SAR影像的判读解译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制约着SAR在高山区测图、土地利用、地表覆盖等制图中的应用。本文以横断山脉地区为例,综合利用TerraSAR高分辨率升降轨影像,运用影像融合和镶嵌技术,结合实地调绘成果,对山区高分辨率星载SAR影像判读解译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最终形成了一套高效、可靠的解译流程。该判读解译流程对山区SAR影像在高山区测图、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制图中应用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影像解译 横断山脉 TERRASAR 地表覆盖
下载PDF
横断山脉纵谷区不同林型土壤胡敏素组分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红 何忠俊 +2 位作者 肖蒙 秋新选 梁社往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4,共7页
为了解不同林型对土壤胡敏素组分的影响,以横断山脉纵谷区5种林型下暗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和Pallo修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腐殖质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种不同林型中丽江云杉林腐殖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林型,... 为了解不同林型对土壤胡敏素组分的影响,以横断山脉纵谷区5种林型下暗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和Pallo修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腐殖质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种不同林型中丽江云杉林腐殖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林型,不同林型土壤HA/FA表现为大果红杉林>川滇高山栎林>丽江云杉林>白桦林>丽江铁杉林;(2)5种不同林型土壤胡敏素组分中不溶性胡敏素占绝大部分,丽江云杉林土壤胡敏素各组分含量最高;(3)5种不同林型土壤Ah层HMi与HMc的分子结构较其他土层复杂,除川滇高山栎林的C层外,各林型土层ΔlgK皆表现为HMc>HMi,但E4/E6变化规律并不总是表现为HMc>HMi,其中HMc的分子结构在川滇高山栎林的C层最为复杂,而HMi的分子结构在丽江云杉林的Ah层最为复杂。因此,大果红杉林相对于其他林型土壤腐殖质品质较好,丽江云杉林更有利于土壤碳的积累。该研究结果以期为优化该区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系统固碳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脉 不同林型 暗棕壤 胡敏素组分 光学性质
下载PDF
横断山脉的地形气候利用与橡胶树北移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菱 《地理研究》 1985年第1期71-78,共8页
横断山南端是我国成功种植橡胶树的地区,其生产性植胶北界可达北纬24°,海拔高度可达1000米左右,因而成为世界高纬度、高海拔植胶地区。本文即以此为例,探讨地形气候利用与橡胶树北移的关系。
关键词 橡胶树 地形气候 横断山脉 北移 坡风 冷空气湖 植胶区 海拔高 逆温 山谷风
下载PDF
我国横断山脉纵谷区首座万米长隧顺利贯通
17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18,共1页
2019年10月15日,经过铁路建设者近4年的艰苦奋战,云南大理至临沧铁路首座10km以上长大隧道--新华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华隧道位于我国高地震烈度区和横断山脉纵谷区,其建设经验将为后续铁路建... 2019年10月15日,经过铁路建设者近4年的艰苦奋战,云南大理至临沧铁路首座10km以上长大隧道--新华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华隧道位于我国高地震烈度区和横断山脉纵谷区,其建设经验将为后续铁路建设提供技术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脉 贯通 首座 铁路建设 长大隧道 高地震烈度区 控制性工程
下载PDF
乌东德水电站 横断山脉间 耸立金沙江
18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2年第8期85-85,共1页
十年前,来自五湖四海的水电人为了西部人民的美好生活,在大凉山脚下、在金沙江最深河谷安营扎寨,开启水电事业新征程。如今,重器崛起锁金沙,乌东德库区展新颜。最美拱坝拔地而起,巍然屹立;滔滔江水化作源源不断清洁电能;85万千瓦巨型发... 十年前,来自五湖四海的水电人为了西部人民的美好生活,在大凉山脚下、在金沙江最深河谷安营扎寨,开启水电事业新征程。如今,重器崛起锁金沙,乌东德库区展新颜。最美拱坝拔地而起,巍然屹立;滔滔江水化作源源不断清洁电能;85万千瓦巨型发电机组飞速旋转……2020年6月29日,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同年,本刊以《乌东德水电站见证新壮举》为题,讲述这座世界上“最聪明”的大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事业 乌东德水电站 滔滔江水 横断山脉 金沙江 五湖四海 美好生活 大凉山
下载PDF
横断山脉地区大气环流演变特征分析
19
作者 张瑶 何耀 刘丹丹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4年第4期24-31,共8页
应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方法对横断山脉地区的8个经度×10个纬度范围内1948-2012年逐日平均的海平面气压场进行环流分型,由日平均海平面气压场算出6个环流指数(u、v、V、ξu、ξv、ξ),并由此划分出27种不同的环流型。分... 应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方法对横断山脉地区的8个经度×10个纬度范围内1948-2012年逐日平均的海平面气压场进行环流分型,由日平均海平面气压场算出6个环流指数(u、v、V、ξu、ξv、ξ),并由此划分出27种不同的环流型。分型结果表明:横断山脉地区主要环流分型为E型、NE型、SE型、N型和C型,其频率分别为:21.4%、14.6%、13.7%、9.8%和9.5%;E和NE型环流频率逐渐增加,C型环流型频率逐渐减少。春季横断山脉地区主导环流比较繁琐;NE、N型为夏季的主要环流型,但E型环流在夏季的频率也相当大;秋季和冬季横断山脉地区的主导环流型都为E型和SE型。夏季主导环流型持续时间较长,冬季也是主导环流持续的时间较长,个别年份主导环流型持续时间超过了一个月,这主要与横断山脉地区复杂的地形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脉 大气环流型 Lamb-Jenkinson环流分型
下载PDF
西部测图横断山脉测区外业检查日记
20
作者 孙荔平 《中国测绘》 2009年第6期36-39,共4页
2009年9月16日,云南省测绘局西部测图工程外业队伍开赴横断山脉E测区,与此同时,云南省测绘产品检测站的有关专家也同赴测区对外业控制的选点、观测及调绘进行质量监察。在横断山脉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和交通条件下,作为一... 2009年9月16日,云南省测绘局西部测图工程外业队伍开赴横断山脉E测区,与此同时,云南省测绘产品检测站的有关专家也同赴测区对外业控制的选点、观测及调绘进行质量监察。在横断山脉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和交通条件下,作为一个女同志,检查员孙荔平克服种种困难,尤其是高原缺氧引起的身体不适,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脉 检查员 外业 测区 测图 西部 日记 测绘产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