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天下无一物非我”:论张横渠的生态伦理观 被引量:2
1
作者 东方朔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7-84,共8页
本文从横渠文本的义理脉络出发,讨论了横渠思想中所蕴涵的生态伦理观念。文章认为,横渠的思想乃是从万物同一的宇宙本源论出发,以“尽性”、“大心”以“肖天”为境界追求的一种根源性生态伦理。文章从“人但物中之一物耳”、“君子教人... 本文从横渠文本的义理脉络出发,讨论了横渠思想中所蕴涵的生态伦理观念。文章认为,横渠的思想乃是从万物同一的宇宙本源论出发,以“尽性”、“大心”以“肖天”为境界追求的一种根源性生态伦理。文章从“人但物中之一物耳”、“君子教人,举天理以示之而已”以及“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三个方面对横渠的生态伦理观念作了提纲式的说明,并认为,在横渠,人与自然的共亲一体,赋予人感通万物、成就万物,并引领万物至和谐之境的一种伦理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渠 生态伦理 天德
下载PDF
儒学史重写的语境——以三才通贯为一视域下的横渠易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新春 《当代儒学》 2015年第2期1-19,共19页
撰写儒学史,应有对语境的充分考量。语境,包括儒家经典文本的语境,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语境,后世解读者再造的语境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语境,今天我们所值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在守正开新、继往开来理念下,基于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借我们... 撰写儒学史,应有对语境的充分考量。语境,包括儒家经典文本的语境,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语境,后世解读者再造的语境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语境,今天我们所值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在守正开新、继往开来理念下,基于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借我们的重写活动所实现的视域融合后的新语境。因我们所实现的新语境,儒学一如传统时代,不是一单纯的being,而是充满时代活力与广阔未来前景的becoming。北宋张载,以其天地人三才通贯为一的宏大视域,重建了易学的话语系统,推出了横渠易学。指出,借助于《易》,人们应领会到圣人之《易》、天易、宇宙大家庭之易与由我书写之《易》四重"易"的厚重底蕴。圣人之《易》,即经典文本《周易》经传,它涵括后三重"易"。天易,即造化本身,据之可探究性命的奥秘。宇宙大家庭之易,昭示因性命赋予与禀受的关系,大千世界事物间所具有的内在深层大宇宙亲缘。由我书写之《易》,即直面宇宙大家庭,基于自身对三才中"人"的直接承当,以己独特人生历程为活生生符号文字而书写成的《易》。易学由此得以深化。其中所贯穿的,就是士人当仁不让于圣贤与王者的生命主体精神,这正可成为当今民族复兴的莫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才通贯 横渠易学 圣人之《易》 天易 宇宙大家庭之易 由我书写之《易》 生命主体精神
下载PDF
从横渠的“执喻失义”看“善的来源”问题
3
作者 陈迎年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21,共10页
同海沤喻、水冰喻一样,横渠的“虚气”也是一种譬喻。在对横渠哲学的解读中,存在着“执喻失义”现象,争执即起。牟宗三与熊十力之争便是一例。两人的争执有四。一是横渠哲学究竟是与道家合流的“气一元论”还是儒家的“体用不二”,其“... 同海沤喻、水冰喻一样,横渠的“虚气”也是一种譬喻。在对横渠哲学的解读中,存在着“执喻失义”现象,争执即起。牟宗三与熊十力之争便是一例。两人的争执有四。一是横渠哲学究竟是与道家合流的“气一元论”还是儒家的“体用不二”,其“气”到底是“形上实体”还是“形下流行”。二是横渠哲学究竟是自然主义还是人文主义,其“神”到底是唯气论与泛神论合一所带出的光彩、质力不二还是超然遍、常、一的神体。三是横渠哲学究竟是人道空虚、唯任造化玩弄的境界论还是参赞神化、天人不二的实有论,其“虚空即气”到底是道家的“无能生有”还是儒家的“人代天工”。四是横渠哲学究竟是“阴阳不二”还是“心物不二”,其“心”到底是“浮明”还是“乾知”。这些争执相互融摄,让“乾坤互含”与“乾统坤”之间张力凸显,儒家的“善”的“来源”问题被追问。争论表明,“善”虽然是超越者,是超时空的常道,但也是人的作品,也自然、经验地得以确立。自然与自由,在横渠这里完成了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渠 气一元论 熊十力 牟宗三
下载PDF
希张横渠之正学──论王夫之的学术理想与追求
4
作者 胡发贵 《船山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9-13,共5页
关键词 王夫之 学术理想 横渠 孔孟 王阳明 《关学编》 中国古代 心学 道统 绝对精神
下载PDF
三才通贯为一视域下的横渠易学
5
作者 王新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0,共7页
北宋张载,以其天地人三才通贯为一的宏大视域,重建了易学的话语系统,推出了横渠易学。借助于《易》,人们应领会到圣人之《易》、天易、宇宙大家庭之易与由我书写之《易》四重"易"的厚重底蕴。圣人之《易》,即经典文本《周易... 北宋张载,以其天地人三才通贯为一的宏大视域,重建了易学的话语系统,推出了横渠易学。借助于《易》,人们应领会到圣人之《易》、天易、宇宙大家庭之易与由我书写之《易》四重"易"的厚重底蕴。圣人之《易》,即经典文本《周易》经传,它涵括后三重"易"。天易,即造化本身,据之可探究性命的奥秘。宇宙大家庭之易,昭示因性命赋予与禀受的关系,大千世界事物间,所具有的内在深层大宇宙亲缘。由我书写之《易》,即直面宇宙大家庭,基于自身对三才中"人"的直接承当,以己独特人生历程为活生生符号文字而书写成的《易》。易学由此得以深化。其中所贯穿的,就是士人当仁不让于圣贤与王者的生命主体精神,这正可成为当今民族复兴的莫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才通贯 横渠易学 圣人之《易》 天易 宇宙大家庭之易 由我书写之《易》 生命主体精神
下载PDF
一般地方高校与区域互动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以宝鸡文理学院横渠书院建设为例
6
作者 冯东 唐澍 王大浩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第6期79-79,共1页
横渠书院是一般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之一宝鸡文理学院筹建的二级学院,横渠书院的建设是地方高校与区域互动发展模式的新探索。首先,采取地方政府出让土地、企业筹资建设、高校租赁使用的合作办学模式,体现了地方高校办学空间拓展路径的新探... 横渠书院是一般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之一宝鸡文理学院筹建的二级学院,横渠书院的建设是地方高校与区域互动发展模式的新探索。首先,采取地方政府出让土地、企业筹资建设、高校租赁使用的合作办学模式,体现了地方高校办学空间拓展路径的新探索;其次,以古代书院文化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体现了地方高校培育人才的新探索;最后,以高校带动区域文化发展,体现了地方高校彰显大学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职能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渠书院 关学 地方高校 区域互动
下载PDF
当代文化思潮冲击中的经典文化传承——以横渠书院为例
7
作者 朱尉 杨珂馨 《今传媒》 2014年第10期169-169,172,共2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无数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精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反映中国悠久历史、优秀文化的活化石。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新文化掀起了新一轮的文化思潮,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无数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精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反映中国悠久历史、优秀文化的活化石。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新文化掀起了新一轮的文化思潮,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抛弃被遗忘,经典的传统文化与新思潮产生了强烈冲击,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横渠书院为例,探索在当代文化思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保护措施以及传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横渠书院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抱越石之孤愤 希横渠之正学──衷尔钜著《王夫之》评介
8
作者 秦佺柱 《船山学刊》 1999年第1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王夫之 哲学思想 反作用 孤愤 生平事迹 横渠 丰富与发展 研究成果 生命的价值 具体事物
下载PDF
新发现的《横渠族谱》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景明 《文博》 1987年第4期77-79,共3页
张载在凤翔的后裔张友辅(名仁敬)、张仁芳(以上二人为张载二十六世孙)、张月提(张载二十七世孙),于一九八六年四月提出了三份《横渠族谱》给有关部门,其中一份为眉县世系谱,两份为凤翔世系谱(二谱基本相同)。经过我们对三谱的分析、考... 张载在凤翔的后裔张友辅(名仁敬)、张仁芳(以上二人为张载二十六世孙)、张月提(张载二十七世孙),于一九八六年四月提出了三份《横渠族谱》给有关部门,其中一份为眉县世系谱,两份为凤翔世系谱(二谱基本相同)。经过我们对三谱的分析、考证、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渠 经学理窟 张子全书 仁敬 问题说明 张仁 文运 一九 五经博士 明万历
下载PDF
《横渠族谱》序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伯纶 《文博》 1987年第4期76-,共1页
谱牒在我国殷周便开始兴起,盛行于汉及魏晋,唐代也曾流行。它在古代是明世次,别亲疏,辨尊卑,继承权位和财产的依据。在门阀制度盛行时,它还是选官和完婚的重要条件。它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宗法制度的产物。现在,它对我们研究历史人... 谱牒在我国殷周便开始兴起,盛行于汉及魏晋,唐代也曾流行。它在古代是明世次,别亲疏,辨尊卑,继承权位和财产的依据。在门阀制度盛行时,它还是选官和完婚的重要条件。它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宗法制度的产物。现在,它对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事迹,当时的社会文化,却有着特殊重要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古代遗留下来的族谱、家谱、宗谱等谱牒档案,让它们在现代史学、方志学研究中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宝鸡市地志办公室的同志在工作中收集到三种《横梁族谱》的本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渠 现代史学 谱牒档案 方志学 门阀制度 历史人物 于汉 经学理窟 关学 宋代理学
下载PDF
横渠气论结构说
11
作者 王世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7-63,共7页
气是中国哲学最高、最典型、最具特色的范畴之一。要认识中国哲学乃至中国文化,不能不透辟地认识气。但是中国哲学史上对气的论述太复杂了,袭用简单排比语言的陈述论证方式难以揭示气的本来面目,因而必须代之以新的解释方式。中国古哲... 气是中国哲学最高、最典型、最具特色的范畴之一。要认识中国哲学乃至中国文化,不能不透辟地认识气。但是中国哲学史上对气的论述太复杂了,袭用简单排比语言的陈述论证方式难以揭示气的本来面目,因而必须代之以新的解释方式。中国古哲对气的认识向来有一个看来紊乱实则有序、看来模糊实则具体的建构。世称“横渠先生”而与二程齐名的北宋哲学大家张载(1020—1077年)的气论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为此,本文将探析横渠气论的结构,并试图通过这种探析进一步认识中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论 横渠 结构说 体认 太虚 体悟 万物 中国哲学 超越方式 图式
下载PDF
理一分殊:横渠三学的意象诠释
12
作者 李煌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5-53,共9页
于张载哲学,皆知其有“四句”,而鲜知其有“三学”。对张载哲学的诠释,当因其固然而顺其自然:缘其固有之架构,彰其特有之精神,显其整体之面目。通过“参伍”易理,张载提出了天与吾儒“以参为性”的哲学主张;建构了“太虚即气”的天道论... 于张载哲学,皆知其有“四句”,而鲜知其有“三学”。对张载哲学的诠释,当因其固然而顺其自然:缘其固有之架构,彰其特有之精神,显其整体之面目。通过“参伍”易理,张载提出了天与吾儒“以参为性”的哲学主张;建构了“太虚即气”的天道论和“尊礼贵德”“乐天知命”的仁道论;回应了“性与天道”的时代之问;体现了儒家“有无混一”的中庸品格、“民胞物与”的大心境界和悲悯情怀;形成了横渠三学:易学—气学—仁学的理论体系。易学其始,仁学其终,而气学立其间。以易观之,“三学”总体是一“意—象—言”,各各又一“意—象—言”,一如“统体一太极,物物一太极”,故曰“理一分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渠三学 理一分殊 意象诠释
下载PDF
船山横渠辨异
13
作者 戢斗勇 《船山学刊》 CSSCI 1993年第2期45-55,共11页
张载是典型的理学家,与他同为唯物主义哲学阵营又同守儒家传统的王夫之有可能是反理学家、早期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吗?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要弄清船山横渠之异。笔者认为。
关键词 横渠 唯物主义哲学 儒家传统 德性之知 闻见之知 天地之性 辨异 儒家伦理 德性所知 程朱
全文增补中
我对于张横渠思想的一些看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嵇文甫 《史学月刊》 1964年第10期18-20,共3页
这是嵆文甫同志为中华书局即将出版的《张载集》所写的《序言》,特先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关键词 唯物主义 横渠 天地之性 唯心主义 太虚 理学家 法思想 中华书局 穷理 人性
下载PDF
张载的学说——兼评张岱年的“张横渠的哲学”一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8年第2期77-101,共25页
张岱年在1955年“哲学研究”第一期里发表了“张横渠的哲学”一文,接着又发表了一本小册子“张载”(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在这两篇作品里都认为张载的学说是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并且说张载是个唯物主义者。我和他的看法有些出入... 张岱年在1955年“哲学研究”第一期里发表了“张横渠的哲学”一文,接着又发表了一本小册子“张载”(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在这两篇作品里都认为张载的学说是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并且说张载是个唯物主义者。我和他的看法有些出入,我认为张载的政治思想,有两个方面:有同情人民的一面,但是次要的;主要的一方面,还是在维护以大地主阶级为主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横渠 天地之性 中小地主 太和 兼评 唯物 王安石 大地主 万物
下载PDF
试谈「横渠四句」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岱年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5-,148+6,共3页
试谈「横渠四句」张岱年已故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所写的著作中多次引述宋代哲学家张载的四句话,称之为“横渠四句”。例如《新原人》的《自序》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 试谈「横渠四句」张岱年已故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所写的著作中多次引述宋代哲学家张载的四句话,称之为“横渠四句”。例如《新原人》的《自序》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在他的晚年著作《中国哲学史新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学案》 冯友兰先生 开太平 继绝学 马克思主义 中国哲学史新编 《近思录》 中国古典哲学 横渠 立心
原文传递
王船山对张横渠哲学思想的发展
17
作者 姜国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3年第2期75-80,共6页
本文从宇宙观、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对张横渠和王船山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述,指出王船山不是简单地吸取张横渠的哲学思想,而是加以合理的去取和发展,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文章最后还指出了王船山哲学思想的... 本文从宇宙观、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对张横渠和王船山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述,指出王船山不是简单地吸取张横渠的哲学思想,而是加以合理的去取和发展,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文章最后还指出了王船山哲学思想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渠 王船山 “所” 《张子正蒙注》 “能” 太虚即气 哲学思想 太和 “两” 主观认识
原文传递
“横渠四句”承载的哲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长庚 《政策》 2019年第4期40-41,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场合,多次提及“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所蕴含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它阐明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为读书人指明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场合,多次提及“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所蕴含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它阐明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为读书人指明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是北宋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冯友兰先生称其为“横渠四句”。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关学的创始人,世称“横渠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书记 陕西 横渠 横渠 工作 世称 知识分子 字子 责任
原文传递
凤翔张子祠横渠书院与关学传承
19
作者 李均宏 《宝鸡社会科学》 2019年第2期66-68,65,共4页
凤翔张子祠是专门祭祀北宋著名学者张载的祠堂,是集书院、祠堂、民宅三位一体的明代古建筑群,位于凤翔县城内东大街中段,张载是中国北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宋明理学'濂、洛、关、闽'四大学派中'关学'的... 凤翔张子祠是专门祭祀北宋著名学者张载的祠堂,是集书院、祠堂、民宅三位一体的明代古建筑群,位于凤翔县城内东大街中段,张载是中国北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宋明理学'濂、洛、关、闽'四大学派中'关学'的创始人,在世界哲学史上享有盛名。张载(1020-1077),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其父亲张迪埋葬在秦岭北麓大镇谷迷狐岭,张载因守墓而移居在眉县横渠镇,后世称张载为横渠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渠书院 张载哲学 宋明理学
原文传递
让党员先富 让能人入党——记灵台县梁原乡横渠村党支部
20
作者 王麦元 《党的建设》 2004年第10期43-43,共1页
地处灵台县西部的梁原乡横渠村,全村共有8社508户2296口人,有耕地面积7646亩,人均3.3亩,有党员64名。近几年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让党员先富,让能人入党”这一主题,大力实施能人带动、结构调整、建市活商、三产富民战略,走出了一条强... 地处灵台县西部的梁原乡横渠村,全村共有8社508户2296口人,有耕地面积7646亩,人均3.3亩,有党员64名。近几年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让党员先富,让能人入党”这一主题,大力实施能人带动、结构调整、建市活商、三产富民战略,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2003年村党支部被平凉市委命名为“五好”村党组织,2004年又被县委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并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了表彰奖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党支部 党员干部 灵台县 入党 原乡 横渠 二三产业 基层党组织 新路子 结构调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