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手术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毕进 董文伟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81-784,共4页
髌骨横行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不及时进行处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但常会导致许多不良反应。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微创手术(MIS)治疗髌骨横行骨折以其独有的优势得到广泛的应... 髌骨横行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不及时进行处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但常会导致许多不良反应。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微创手术(MIS)治疗髌骨横行骨折以其独有的优势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就MIS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横行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梁魁 毕方刚 《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究对髌骨横行骨折患者使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郑州大学医院骨科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收入68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4例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34例患者... 目的探究对髌骨横行骨折患者使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郑州大学医院骨科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收入68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4例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34例患者使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髌骨横行骨折患者使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疼痛情况,缩短住院时间与下床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微创技术 髌骨横行骨折 骨科
下载PDF
纵行与斜行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横行骨折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袁明阳 赵庆国 殷钰涵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探讨纵行与斜行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对近节指骨横行骨折病人指间、掌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2022年2月收治的近节指骨横行骨折病人102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纵行组与斜行组,纵行组给予纵行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 目的探讨纵行与斜行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对近节指骨横行骨折病人指间、掌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2022年2月收治的近节指骨横行骨折病人102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纵行组与斜行组,纵行组给予纵行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斜行组给予斜行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将纳入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根据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卡钳值为0.02)排除混杂因素影响,两组各获得51例(纵行组51根、斜行组51根)基线资料可比的病人。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8个月后指间与掌关节活动度、手关节功能优良率(TAM)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得至少18个月随访数据,两组病人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行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57±1.22)周,纵行组为(7.82±1.54)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斜行组指间活动度为(82.62±3.41)°,纵行组为(77.45±7.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掌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斜行组病人手功能优良率(94.12%)显著高于纵行组(80.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节指骨横行骨折病人行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采用纵行与斜行置钉法均有较好效果,但斜行置钉法更利于病人手功能恢复,可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适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 近节指骨横行骨折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关节镜下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
4
作者 王磊涛 田巧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中医医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92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病例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两组。以接受关节镜联合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46例为A组...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中医医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92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病例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两组。以接受关节镜联合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46例为A组,以接受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46例为B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膝关节活动范围优良率、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切口总长度、手术及住院用时较B组更短,术中失血量较B组更低(P<0.05);A组膝关节活动范围优良率95.65%(44/46),相较B组80.43%(37/46)更高(P<0.05);A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较B组更高,VAS评分较B组更低(P<0.05);A组术后1 d血清IgA、IgG、IgM水平较B组更高(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17%(1/46),相较于B组17.39%(8/46)更低(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相比,经关节镜联合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更有助于优化手术指标、提高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降低并发症风险、减轻疼痛程度,且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产生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并发症 髌骨横行骨折 体液免疫功能
下载PDF
改良微创入路治疗髌骨横行骨折 被引量:3
5
作者 宋绍军 毛宁方 +2 位作者 曹烈虎 翁蔚宗 苏佳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80-1283,共4页
髌骨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位于胫股关节前方皮下,位置表浅,易于触及,容易损伤。它与股骨构成髌股关节,是构成伸膝装置的一部分,能增加股四头肌肌腱的力学优势,有助于股骨远端前方关节面的营养供给,保护股骨髁免受外伤,并将股四头肌的拉... 髌骨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位于胫股关节前方皮下,位置表浅,易于触及,容易损伤。它与股骨构成髌股关节,是构成伸膝装置的一部分,能增加股四头肌肌腱的力学优势,有助于股骨远端前方关节面的营养供给,保护股骨髁免受外伤,并将股四头肌的拉伸应力传导至髌腱,还可通过增加伸膝装置至膝关节旋转轴线的距离,改善股四头肌效能,加长股四头肌的力臂。髌骨全切后,膝关节完全伸直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le-pin 髌骨横行骨折 改良入路 微创性外科手术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髋臼横行骨折不同植入物的内固定方式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坚锋 李建涛 +6 位作者 张浩 李辰 尹鹏 李志锐 陈宇翔 唐佩福 张立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911-1917,共7页
背景:髋臼横行骨折多累及髋臼前后柱。常用的前柱和后柱钢板固定需要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创伤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而有限切开或经皮微创拉力螺钉置入虽能减少软组织损伤,但其固定强度缺乏生物力学验证。目的:对比横行骨折不同类型的内... 背景:髋臼横行骨折多累及髋臼前后柱。常用的前柱和后柱钢板固定需要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创伤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而有限切开或经皮微创拉力螺钉置入虽能减少软组织损伤,但其固定强度缺乏生物力学验证。目的:对比横行骨折不同类型的内固定方式,并结合修复入路及软组织损伤情况探讨既能达到有效内固定,又能减少软组织损伤的内固定方式。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以第4代人工合成半骨盆sawbones为模板建立髋臼横行骨折模型,采用5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固定横行骨折。在模拟患者内固定后不完全负重站立下,对比髋臼前后方移位大小以评价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前柱锁定钢板+后柱螺钉固定骨折断端前方移位最小,前柱螺钉+后柱锁定钢板固定骨折后方移位最小,两种内固定方式移位均小于对应的重建钢板固定。采用前柱+后柱拉力螺钉固定骨折前后方移位均最大,固定效果最差。前柱锁定钢板+后柱螺钉可采用前单一入路即可完成内固定,减少手术创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能直视下置入后柱拉力螺钉,减低螺钉置入的难度,是行之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内固定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横行骨折 内固定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陈旧性移位髋臼横行骨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2 位作者 李旭升 高秋明 王宏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 :探讨陈旧性移位髋臼横行骨折的诊断、分类及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陈旧性移位髋臼横行骨折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例陈旧性移位髋臼横行骨折 ,6例为简单骨折 ,2例为复杂性骨折 ,合并股骨头... 目的 :探讨陈旧性移位髋臼横行骨折的诊断、分类及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陈旧性移位髋臼横行骨折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例陈旧性移位髋臼横行骨折 ,6例为简单骨折 ,2例为复杂性骨折 ,合并股骨头中心型脱位 3例。 5例采用改良扩大的髂股入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 ,3例采用取带缝匠肌髂骨骨瓣植骨术。术后解剖复位 4例 ,满意复位 4例。结论 :陈旧性髋臼横行骨折延期手术易导致失败的因素较多 ,髋臼窝直视下骨折复位可确保髋臼内壁的光滑。对于小于 3mm陈旧性的髋臼横行骨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横行骨折 陈旧性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不同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晓波 唐述森 +4 位作者 武德旺 朱顺文 张美玲 张汉宽 韩桂全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对不同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进行研究。方法将60具新鲜成人半骨盆标本制成髋臼横行骨折模型并随机分成A、B、C、D、E五组,每组各12具标本。采取前柱锁定重建板对A组标本进行固定,后柱锁定重建板对B组标本进行固... 目的对不同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进行研究。方法将60具新鲜成人半骨盆标本制成髋臼横行骨折模型并随机分成A、B、C、D、E五组,每组各12具标本。采取前柱锁定重建板对A组标本进行固定,后柱锁定重建板对B组标本进行固定,前柱锁定重建板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对C组标本进行固定,前柱拉力螺钉联合后柱锁定重建板对D组标本进行固定,双柱拉力螺钉对E组标本进行固定。各组标本在生物力学试验机的作用下分别接受600、1200、1800N载荷,测定各组标本骨折端水平位移及纵向位移距离,计算轴向刚度。结果 C、D、E组标本水平位移、纵向位移距离均显著小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轴向刚度均显著大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标本水平位移、纵向位移距离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刚度显著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横行骨折采取双柱固定所获得的稳定性高于单柱固定方式,而不同双柱固定方法所获得的稳定性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横行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爱军 谷亚君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新乡市长垣县河南宏力医院收治16例髋臼横行骨折患者,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为29~58岁,平均39岁。根据Letournel-Judet骨折分型系统简单分型,依据髋臼骨折线...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新乡市长垣县河南宏力医院收治16例髋臼横行骨折患者,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为29~58岁,平均39岁。根据Letournel-Judet骨折分型系统简单分型,依据髋臼骨折线位置分为经顶骨折6例,顶旁骨折7例,顶下骨折3例;3例合并四肢骨折,4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均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所需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Matta骨折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临床评估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g和Postel评分。结果手术切口长度平均7.0cm(6.0~9.0cm),手术平均时间105min(96~18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0mL(200~800mL)。所有患者获得平均26个月随访(3~49)个月。按照Matta骨盆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评定:优9例,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周。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优9例,良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2.1%。5例患者术后闭孔神经损伤加重,4周后完全恢复。术后末次随访均未发现腹壁疝、切口感染或延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横行骨折具有术中窗口显露充分、操作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横行骨折 复位内固定 腹直肌外侧入路
下载PDF
髌骨横行骨折应用关节镜下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雷 张喜明 葛新 《右江医学》 2022年第7期511-515,共5页
目的分析髌骨横行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24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 目的分析髌骨横行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24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给予传统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62例)行关节镜下微创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和膝关节活动度,参照Bostman评价表评估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术后骨折间距0 mm患者比例(87.10%)高,VAS评分降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伸直角度、屈曲角度和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与健侧比较,活动度损失角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6.78%)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24%)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横行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时,手术时间缩短,骨折愈合加快,术后骨折间距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横行骨折 膝关节功能 关节镜 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光千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9期35-36,共2页
目的分析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术后预防感染,镇痛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髌骨横行骨折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与对照组(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 目的分析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术后预防感染,镇痛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髌骨横行骨折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与对照组(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具有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埋头加压螺钉 髌骨横行骨折 疗效
下载PDF
三种C_2-C_3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探讨
12
作者 张素杰 何鹏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9期1928-1931,共4页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C_2-C_3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在导入软件后重建正常模型。在正常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形成1 mm左右的骨折线,...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C_2-C_3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在导入软件后重建正常模型。在正常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形成1 mm左右的骨折线,制成骨折模型。然后行C_(2-3)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然后建立三种模型。模型A:前路C_(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模型B:前路齿突螺钉+C_(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短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模型C:前路齿突螺钉+C_(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比较各模型组的操作时间,微动位移,在屈曲、后伸、侧弯以及旋转等状态下的运动范围和相对稳定性。结果模型A、B、C的操作时间逐渐延长,微动位移逐渐下降。在屈曲、后伸、侧弯以及旋转等状态下骨折模型、模型A、B、C的运动范围显著下降。在屈曲、后伸、侧弯以及旋转等状态下骨折模型、模型A、B、C的稳定性明显上升。结论对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采用前路齿突螺钉+C_(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治疗后生物力学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模型 枢椎椎体横行骨折 HANGMAN 骨折 生物力学 C2- C3前路内固定方式
下载PDF
髋臼横行骨折采用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疗效分析
13
作者 张立峰 冯卫 +2 位作者 包道日娜 冬梅 佟雁翔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5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对髋臼横行骨折患者应用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髋臼横行骨折患者50例,对其进行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治疗后患者髋臼复位... 目的探讨对髋臼横行骨折患者应用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髋臼横行骨折患者50例,对其进行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治疗后患者髋臼复位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3.5小时,平均出血量为950ml,根据matta复位,25例解剖复位,21例满意复位,4例复位不满意,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0%。结论对髋臼横行骨折患者采取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横行骨折 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 手术
下载PDF
新型可吸收空心螺钉和不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联合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临床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薛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9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可吸收空心螺钉和不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联合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6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根据双色球法将其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 目的:探讨新型可吸收空心螺钉和不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联合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6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根据双色球法将其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传统改良张力带治疗,研究组给予新型可吸收空心螺钉和不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联合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更短,住院费用更少(P<0.05)。与对照组的70.73%相比,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5.12%更高(P<0.05)。术后3个月,两组IKDC、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均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可吸收空心螺钉和不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联合治疗,可改善髌骨横行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可吸收空心螺钉 不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 髌骨横行骨折
下载PDF
Cable-Pin系统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远 张亚奎 王雪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687-690,共4页
目的对比并观察Cable-Pin系统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确诊为髌骨横行骨折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5例患者接受切开复位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Cable-Pin组),35例患者... 目的对比并观察Cable-Pin系统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确诊为髌骨横行骨折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5例患者接受切开复位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Cable-Pin组),35例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克氏针组)。随访时间为术后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骨折愈合时间、HSS(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able-Pin组和克氏针组相比,在骨折愈合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12个月,Cable-Pin组的HSS评分高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able-Pin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远低于克氏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able-Pin系统治疗横行髌骨骨折牢固可靠,术后HSS评分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其修复效果优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横行骨折 内固定 CABLE-PIN系统 克氏针张力带
下载PDF
锁定加压重建钢板不同途径内固定置入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钟晓 贾叙锋 +1 位作者 黄光平 周庆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4305-4310,共6页
背景:将锁定重建钢板应用于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固定方式均有一定的优点,但目前关于不同内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研究的报道不多见。目的:对比锁定加压重建钢板不同内固定置入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取4... 背景:将锁定重建钢板应用于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固定方式均有一定的优点,但目前关于不同内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研究的报道不多见。目的:对比锁定加压重建钢板不同内固定置入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取40具成人半骨盆标本,制作髋臼横行骨折模型,随机分4组。单纯前柱固定组进行髂骨前柱锁定加压重建钢板内固定;单纯后柱固定组进行髂骨后柱锁定加压重建钢板内固定;前柱联合固定组进行髂骨前柱锁定加压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在髂骨后柱置入1枚拉力螺钉;后柱联合固定组进行髂骨后柱锁定加压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在髂骨前柱置入1枚拉力螺钉。检测4组骨盆标本分别在600,1 400,1 800 N载荷下的骨折端水平位移与纵向位移,计算轴向刚度。结果与结论:(1)骨折端水平位移:在600,1 400,1 800 N载荷下,前柱联合固定组、后柱联合固定组骨折端水平位移小于单纯前柱固定组及单纯后柱固定组(P<0.05),前柱联合固定组与后柱联合固定组骨折端水平位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纯前柱固定组骨折端水平位移小于单纯后柱固定组(P<0.05);(2)骨折端纵向位移:在600,1 400,1 800 N载荷下,前柱联合固定组、后柱联合固定组骨折端纵向位移小于单纯前柱固定组及单纯后柱固定组(P<0.05),前柱联合固定组与后柱联合固定组骨折端纵向位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纯前柱固定组骨折端纵向位移小于单纯后柱固定组(P<0.05);(3)轴向刚度:在600,1 400,1 800 N载荷下,前柱联合固定组、后柱联合固定组轴向刚度大于单纯前柱固定组及单纯后柱固定组(P<0.05),前柱联合固定组与后柱联合固定组轴向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纯前柱固定组轴向刚度大于单纯后柱固定组(P<0.05);(4)提示对于髋臼横行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重建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强于单纯锁定加压重建钢板内固定,并且行髂骨前柱锁定加压重建钢板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强于髂骨后柱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重建钢板 内固定物 髋臼横行骨折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步态周期下不同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峰 冯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67-1371,共5页
背景:不同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动态生物力学分析研究较少。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分析“8”字型克氏针张力带和“0”字型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术后在完整步态周期内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基于人体膝关节CT扫... 背景:不同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动态生物力学分析研究较少。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分析“8”字型克氏针张力带和“0”字型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术后在完整步态周期内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基于人体膝关节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以及Abaqus等三维重建软件建立“8”字型和“0”字型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有限元模型,通过加载材料属性、设置边界条件、施加载荷等操作模拟术后膝关节的一个完整步态周期,分析2种固定模型位移和应力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在完整步态周期内,应力值的变化与屈曲角度的变化呈正相关趋势,且在步态周期的70%处达到应力最大值;在同一个步态瞬时,“0”字型模型各部件应力均小于“8”字型模型所受应力;②在一个完整周期内2种模型各部件位移变化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步态周期的70%处达到位移峰值,而在同一个步态瞬时,“0”字型模型各部件位移均小于“8”字型模型各部件的位移;在位移峰值处,“0”字型模型髌骨、克氏针与钢丝的位移分别比“8”字型模型小10%,11%和13%;③结果表明,在完整步态周期内,2种张力带模型高应力区均主要集中在髌骨骨折线附近以及内固定的接触部位,但“0”字型模型中各部件的应力峰值均小于“8”字型模型,并且在骨折端及内固定物的稳定性上更优于“8”字型张力带模型,具有更优秀的生物力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横行骨折 张力带 生物力学 步态周期 克氏针 有限元
下载PDF
髌骨横行骨折经张力带加克氏针固定术后的早期康复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仲毅 范帅 +2 位作者 姜鑫 徐丽丽 刘丽琨 《康复学报》 201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髌骨横行骨折经张力带加克氏针固定术后早期床旁一对一指导下的运动康复治疗对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髌骨横行骨折经张力带加克氏针固定术后患者35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抽签法分为康复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康... 目的:观察髌骨横行骨折经张力带加克氏针固定术后早期床旁一对一指导下的运动康复治疗对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髌骨横行骨折经张力带加克氏针固定术后患者35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抽签法分为康复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康复组在术后第1天进行康复宣教,再进行一对一指导运动康复治疗2周;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康复宣教后自行康复训练。2周后比较2组的膝关节活动度、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的屈膝活动度更大(P<0.05);WOMAC指数分值在疼痛和关节功能分值上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髌骨横行骨折经张力带加克氏针固定术后早期床旁一对一指导下的运动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横行骨折 张力带加克氏针 术后康复
下载PDF
两种闭合微创方式治疗髌骨分离型横行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学锋 刘开全 +1 位作者 焦健 兰贺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9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闭合内固定方式治疗骨折端分离1.0cm及以上的髌骨横行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们治疗的髌骨横行骨折患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按照手术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闭合经皮拉力螺钉固定组(A... 目的探讨两种闭合内固定方式治疗骨折端分离1.0cm及以上的髌骨横行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们治疗的髌骨横行骨折患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按照手术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闭合经皮拉力螺钉固定组(A组)20例,关节镜辅助下拉力螺钉固定组(B组)20例。分别于术后7d、14d、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估患侧膝关节的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评定标准评定。结果4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两组患者髌骨骨性愈合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3、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40%、75%、90%;B组患者术后1、3、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100%、100%、100%。术后7d、14d、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膝关节疼痛、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4d、1个月、3个月患者Bostman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端分离1.0cm及以上的分离型髌骨横行骨折在治疗时应选择关节镜辅助下的闭合拉力螺钉固定,该固定方式能够获得更迅速更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横行骨折 拉力螺钉 关节镜
下载PDF
空心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粉勤 薛锋 《亚太传统医药》 2010年第11期92-93,共2页
目的:探索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方法。方法:采用空心钉加用张力带钢丝治疗35例髌骨横行骨折。结果:35例病例均无内固定松脱、断裂、复位丢失和骨不连。优30例,良3例,可2例。结论:空心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技术符合骨折内固定原则,骨折... 目的:探索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方法。方法:采用空心钉加用张力带钢丝治疗35例髌骨横行骨折。结果:35例病例均无内固定松脱、断裂、复位丢失和骨不连。优30例,良3例,可2例。结论:空心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技术符合骨折内固定原则,骨折固定牢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钉 内固定 髌骨 横行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